古代假日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0-06-19一川
一川
当代学生的典型生活轨迹大多是这样的:起床、早饭、学习,午饭、学习,晚饭、学习,睡觉。正所谓睡、吃、学“三位一体”,寝室、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日复一日,由着单调铺满生活。
点亮平淡的任务落在了节假日身上。除了周末和寒暑假,更加多彩的果然还是传统节假日,它们为我们平淡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仪式感和幸福感。
传统节日怎么过?我们不妨走进《红楼梦》去看看,随着少爷小姐们享受一番古典又繁华的节日,看看古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打开节假日。
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毫无疑问是“年”。作为咱们最为重视的传统佳节,《红楼梦》里对其的描写可谓浓墨重彩。
大观园内的贵族们过年,首先当然要买买买!贾府上上下下主仆有近千人,规划年货、做经费预算、组织人手釆买、入库、分发……这工作强度,王夫人都给累病了。
腊月二十九大扫除,贾府焕然一新:“两府中部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门厅之多,还无一遗漏,处处张灯结彩,全府上下部沉浸在热闹与繁华中。
而后重头戏登场,祭祖。人们齐聚“贾氏宗祠”:“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和咱们现在过年给故去的长辈们放鞭炮相比,古人的祭祖,程序严格又清晰、众人庄重且谨慎,出不得岔子。
拜年、收压岁钱、吃吃暍喝的欢乐紧随其后。丰盛的宴席,驱邪的屠苏酒,还有合欢、吉祥、如意——宴席上的小食糕点蕴藏着美好的祝愿。年味满满,祝福深深。
对我们来说,第二重要的节日当属中秋,《红楼梦》中写过三次中秋,最重要的一次是第七十五回的《開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此时小说已接近尾声,本该温情的中秋,笼罩上一层悲伤的色彩,贾府已然不复当年辉煌。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落魄了些,贾府依旧很讲究礼数,该有的祭月、赏月、中秋宴席一个也没少。
中秋前一晚,贾珍杀猪烹羊、布置庭院,兴致高昂地在自己府中与妻眷举行宴会,却被一声哀叹闹得宴席不欢而散。这其实是一次不太明显的暗示——贾府快完蛋了。
八月十五当天,众人先在嘉荫堂祭月,焚香秉烛。面对瓜饼水果,贾母突然吐槽尤氏送来的西瓜比不上往年,令贾珍尴尬地甩锅给不作美的天公。凸碧山庄是赏月佳地,大家一起前往,岂料贾母又吐槽家中人口稀少,她感慨:
“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如今就这样,太少了。”为了热闹些,大家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饮酒赏月,作诗写对联,一片祥和下,没想到贾母开始了三度吐槽:天上的月亮只有一轮,太过孤独。
并非贾母太难伺候,而是这三次犀利吐槽,明示了贾府的大不如前。表面的欢乐下,是掩不住的忧伤与悲凉。
细品《红楼梦》里的人们过节,不仅能一探古人生活,还能发现作者曹雪芹独到的写作技巧——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同节日习俗紧密联系起来。
三月初三,草长莺飞,天朗气清,这一天,是上祀节,俗称女儿节。为庆祝节日,人们常相约水边游玩、宴饮,沐浴在早春的生机之中。王義之的《兰亭集序》就诞生在这天,而那“曲水流觞”的浪漫精神,也让上祀节演变为文人举办诗词大会的雅集节日。
《红楼梦》里女孩子众多,这个俗称女儿节的传统节日,会与谁的一生密切相关呢?
答案是探春。
曹雪芹塑造的探春,恰好生于上祀节,这正是为赋予她文人的两个特质,一个是高雅志趣与浪漫情怀,一个是有立业的雄心壮志,同大多文人一样。
于是,在初秋的一日,探春提议,邀请大观园里有文采的姊妹们组成海棠诗社,林黛玉、薛宝钗两个文采极盛的人物也加入其中。
而探春生日那天,为了给她庆生,也为了过上祀节,人们欢聚在水边设宴饮酒,一边互相赠送兰草,一边比试文采,充满浪漫的气息。
《红楼梦》里还有不少我们知之甚少,甚至已经尘封于历史的节日。
比如第九十二回中出现的消寒会,一个专属贵族名士的节日,一个只要愿意,一年就能过上十次的节日。
节日源于冬天“数九”的传统习俗,从冬至起,按照严寒程度,人们把整个冬天分成十个九天。这段时间内,每逢第“九”日,人们都可以进行不同规模的雅聚。不仅如此,聚会的人数也得是“九”的整倍数,九人、十八人乃至更多人。大家围炉而坐,饮酒、吟诗、作画。对了,就连诗词字画也必须应“九”之典。
消寒会的门槛如此之高,注定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其中了。
对于更多怀有文艺心的人来说,另一个冷门节日就温暖多了,芒种节气。
芒种前后正是春去夏来时,大部分春天开的花纷纷凋谢,花开花谢本是普通自然现象,但人们却将其视作花神退位的仪式,从此每一片飘落的花辦都充满了浪漫气息。在这个祭奠花神的日子,人们一起辞別曾为人间带来满园春色的花神。
传统节日里常常有着或温馨、或动人、或凄美、或风雅的故事,古人们打开节假日的方式总是充满人文气息,令人心驰神往。
端午节诞生记——谁蹭谁热度?
屈原投江版
屈原,推举贤能,一心为富国强兵而努力,却招来一些贵族子弟的反对。毫无意外的,屈原被革职流放,赶出了都城。在流放过程中,他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著名诗篇。尽管身不在庙堂,他却始终关注着自己的国家,眼看楚国被秦兵侵略,他心如刀割,终于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泊罗江自尽。
当地的百姓听闻此事,赶紧划船想要救起他来,可惜失败了。不能打捞到,那便尽可能保护吧,于是,为了防止屈原的身体被鱼吃掉,人们不仅在江上划舟以驱散鱼群,还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喂鱼。
而后,这些行动渐渐发展成了赛龙舟、吃粽子,成为人们纪念屈原的方式。
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有很多版本,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纪念清明节主角介子推,等等。有故事有情感,总会让人更加印象深刻。
有人的地方,总少不了故事。传统节日的诞生,往往和人脱不开干系,它承载着人的精神、人的信仰,值得我们记忆与传承。如今的节日,是一代代人为其持续注入新鲜活力的结晶。我们熟知的“端午节”,也并非一开始就只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只是众多版本之一。
天象崇拜版
端午节的诞生来自对龙的崇拜,这个版本时间能追溯至上古时代,比起纪念后来的名人们,可早了不少。
五月五日前后,古人夜观天象,发现天空中的苍龙七宿——一群连起来形状像龙的星星,恰好运行到星图上正南中天的位置。正南在古时被视作天的位置,尊贵无比。一条龙跑到了天的位置,这可不得了,四舍五入那可不就是飞龙在天嘛!大吉大利的好兆头,让端午节得以诞生。端午,拜祭龙祖。
蛟龙得水,一飞冲天,因此人们要在水中划龙舟。舟的形状几经变化,但核心的龙形从未被遗忘,毕竟这寄托着人们希望获得好机会,一举成为人中龙凤的梦想。
粽子也是祭祀龙的供奉品。不过,习俗并非公式定理般一成不变,在传承过程中,吃粽子的意义悄然改变,加之屈原投江恰好在端午这天,蹭了节日热度,端午与屈原便被牢牢绑定。在汉代时,吃粽子就已经是纪念屈原的习俗了。
古人如何放假
节日这么多,内涵这么丰富,为了充分欢度节日,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放假啦!
古代的放假制度,让人羨慕到流下眼泪。
汉代的时候,流行休沐制度,有点类似于我们固定的周假。古时候的“五日一休沐”“十曰一沐”“旬假”,指的就是干五休一、干十休一、一月三休。看起来似乎还不如咱们呢,我们好歹是干五休二啊。
别急,實际上,古人除了“旬假”还有“至曰”。每年“清明”“冬至”要放假,时长1-3天不等;春节要放假,7天;结婚要放假,9天;每三年得回家探望父母,这是省亲长假,有35天;若是生病了,最长可以请假三个月……这么多假期,谁能不羨慕?
再来看看宋朝。宋朝重文、重科技、重经济发展,生产力先进,商业发达,物质十分丰富,吃穿不愁,随之而来的则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最直观的表现是——宋朝假期多到惊人!
但凡写在黄历上的节日,都可成为放假的理由。春节、寒食、天庆节(宋朝特色)、元宵节、冬至,各放假七天,连立春、立夏这类节气也要放假。总之,杂七杂八的假加起来,一年能休息一百来天。
还没完,这些都是公共假期,还有特殊的假期,包括结婚、生子、子女成年等,都有假。若是不幸亲人去世,丧假最长可达三年。
古人的放假姿势,咱一般人当真是学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