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迁西:社会治理引发山区蝶变

2020-06-19秦云龙

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村规民约全域智慧

秦云龙

编者按:

“如果中国农村都像你们这里一样,那咱中央领导的想法和愿望就基本实现了。”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副主任刘忠在迁西进行人居环境大督查时,对迁西县副县长周定奎如是说。2019年,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在4个月里3次来到迁西,并选择在迁西召开全省生态文明现场会,让其他区县观摩学习。谁能想到,2019年之前,迁西还是选矿、采矿企业林立,河道、青山满目疮痍,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被中央媒体多次曝光的“负面典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迁西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县域“蝶变”,引来社会各界纷纷点赞?为一探究竟,《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于5月14日来到迁西,对这里展开了为期一周的采访调查。

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牡丹园 王爱军 / 摄

“治”上下功夫,“净”上做文章,“智”上动脑筋,“富”上找出路

行走在迁西大地上,头顶白云游荡,两侧绿树成荫,山峦起伏,一座座白墙灰瓦、干净整洁的村庄,点缀在群山翠岭之中。放眼望去,几乎每个村庄都干干净净,街道整洁有序,庭院鸟语花香,田园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但谁能想到,2019年之前,迁西还是一个因生态环境问题被中央媒体多次曝光的“负面典型”,辖区内采矿企业林立,山体、河道破坏严重,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2019年初,痛定思痛的迁西,以长河治理为“切入点”,绝地反击开打翻身仗,县委、县政府本着“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步到位,效果一役达标”的态度和要求,对全域进行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深度整治,以全域整治推动全域美丽,让全域美丽带动全民富裕,大力推进生态立县,绿色转型发展,以此拉开了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序幕。

在整个县域脱胎换骨的治理过程中,迁西县委、县政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社会治理上狠下功夫,从县情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真抓实干;在“干净整洁”方面苦做文章,大力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倡导“美丽庭院”建设;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巧用科技手段,让县域治理更“智慧”;在经济发展方面,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小板栗撬动产业发展大格局,好山好水好生态带来了投资者,引来了旅游客,推动经济“大变天”。

迁西是中国板栗之乡,盛产“世界上最好吃的板栗”,全县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呈“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格局,境内有大中型水库84座,森林覆盖率为63.5%,生态资源禀赋在北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0年,迁西的社会治理和生态发展再上新台阶,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打造“全省山区社会治理样板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两区”建设新目标,带领全县41万干部和群众,向着幸福生活阔步迈进。

痛点倒逼改革,亮点全域“开花”

有一种县域“蝶变”叫“迁西模式”

“迁西的发展,经历过一次又一次阵痛,我们的铁矿储量特别丰富,上世纪80年代在矿业发展的带动下,曾连续两年进入过全国百强县,但也给生态带来了毁灭性破坏,山体河流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看过以后非常令人心痛。”迁西县县长王锦山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又一次说起了迁西不堪的过往。

在迁西采访期间,县委书记李建忠多次提醒记者,一定要去长河看看,“那里是我们绝地反击的地方”。5月16日,记者来到长河,看到这里碧水悠悠,白鹭翻飞,东侧青山耸立,沿河西侧的带状公园里,树木繁茂、花团锦簇,休闲散步、撒网捕鱼的人随处可见。渔户寨乡的一位村民,骑摩托车带着妻子到县城买药,经此路过,他对记者说“现在风景好,在这儿歇歇脚,以前路过恨不得加油就跑”。一位路过此处的天津市民,在路边把车停下,拿出鱼竿,在长河里钓起了鱼。

长河之美在现实中就能够看到,但长河的巨变必须在对比中才能发现。迁西县水利局副局长毛树满全程参与了长河治理、修复与公园建设,也亲眼见证了长河“乾坤大挪移”般的变化,据他介绍,一年多以前,这里短短3.5公里,就有26家选矿采砂企业,河水污染严重,河道里堆满了淤泥和垃圾,山体大面积裸露在外,惨不忍睹。2019年2月,长河开始整治,这是一场浩大的工程:累计出动人员4.3万人次,大型设备、运输车辆2.3万台次,完成河道清淤96万立方米,平整河床138公里,拆除违建1095处、拆除企业321家,腾出土地1.6万亩……据长河治理和“长河带状生态公园”承建方项目负责人王利锋介绍,治理期间,书记和县长每周最少来2次-3次,“当时,连续5个多月,我的微信运动平均步数为每天12公里,最多的一次,一天一夜走了24.5公里,基本上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很多人几乎都是这样”。

长河治理完成后,县里又开始在河道两侧打造長6公里、面积24万平方米的长河带状公园。“绿化过程中,光乔木就种了8900多棵,灌木20000多棵。”王利锋说。至此,长河两岸30多个村庄、5万余群众彻底摆脱了“国在山河破,污水四处流”的生活环境。毛树满告诉记者,开始他曾质疑过,干这个事情是否值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有的甚至还说“家里的苍蝇都比以前少了”,地下水质逐渐变好,水位明显回升,这才发现书记的高瞻远瞩。“周边的百姓大多都认识我,也会经常遇到点赞的,外面来观摩学习的也越来越多,是这项工作给我们带来了荣誉,同时也极大提升了我们干事的信心。”毛树满说。

美丽乡村东城峪 王爱军 / 摄

经此一役,长河及其两岸彻底完成了“痛点变亮点,短板变样板,矿区变景区”的华丽蜕变,迁西似乎也因此插上了“涅槃重生的翅膀”。此后,迁西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把环境治理的目光投向了全域,提出了打好“生態、文旅、津西”三张优势牌,实现“生态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棚户区改造、民营企业转型攻坚、康养教育医疗高地建设、乡村振兴”六大新突破的发展思路,以“全域整治、全域美丽、全域旅游、全域富民”四个全域为抓手和目标,大力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深度整治、“生态庭院”创建工作,生态立县,乡村振兴的战略大幕就此拉开,县域“蝶变”的“迁西模式”就此确立。

“在此之前,迁西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私搭乱建,柴草乱垛,全域垃圾围城,环境失范的问题非常突出。我们走了几步棋,叫清、拆、规、建、管同步进行,这几步走下来,我感觉整个迁西农村的环境面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锦山说。在全县范围进行大规模的清洁能源推广、厕所改造、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建设,这又是一场硬仗,用迁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印华的话说就是:“村容村貌治理,任何一个县都没有我们这样的动作和气势。”在此过程中,迁西全县共累计拆除各类违建3.4万余处,清理生活垃圾21.5万立方米、塘沟3255处、柴草杂物4.9万处……2019年,迁西投资5000万元,实现了全县417个行政村垃圾处理全覆盖;生态庭院创建率达到85%。

5月14日至19日,《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走访了迁西县东莲花院乡东城峪村、三屯营镇高家庄村、汉儿庄乡三台山村、滦阳镇铁门关村等十几个村庄,所到之处每个村庄都像被彻底修理和清洗过一般,看不到任何垃圾,干干净净,十分整洁。走进村民的院子里,鲜花怒放,一垄垄蔬菜整齐划一,没有任何多余的杂物堆积。几乎每户村民家中的厕所都现代而洁净;卧室、客厅、厨房,就连边边角角均纤尘不染,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群山苍翠的环抱中,让人恍若置身于未来的村庄,“诗意山水,画境栗乡”的美感扑面而来。

据王锦山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迁西搞“围山转”工程,大面积进行山体绿化,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银行”,形成了“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脚瓜果梨桃”的立体绿化模式,“可与塞罕坝媲美,是全国闻名的典型”。如今随着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的全面深入,能让迁西人抬头挺胸,充满自豪的亮点越来越多,已遍及全域。

织密山区社会治理安全网

202只“上帝之眼”守护山河无恙

美丽乡村东沟峪 王爱军 / 摄

位于迁西县城西北部的景忠山海拔610米,是康熙皇帝御题的“天下名山”,站在山顶,大好河山尽收眼底。5月17日,记者在景忠山顶看到,在几十米高的电信铁塔顶端,“天眼摄像机”360度徐徐环视四周,像“上帝的眼睛”一样,守望着周遭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据迁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刘磊介绍,他们称这样的摄像机为“高点摄像机”,每个辐射半径为3公里-5公里,在全县共有202个,分布在1439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这些高点摄像机不仅可以缩放监测,且十分“智慧”,当探测到温度大于75摄氏度或过火面积达到2平方米及以上时,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一旦失火后,对风速、风向、湿度、温度、火势走向以及火线扩散范围都有准确的判断。此外,迁西还有1759个低点位公共安全视频监控,1141名网格员守候或巡逻在全县各地。高点自动巡航,低点全天候监控,网格员机动式巡逻,覆盖了全县90%以上的面积、122家工业企业、137万亩林地、427个村居,“技防+物防+人防”,天网、地网与人网织密了迁西社会治理的安全之网。

这一切均得益于“智慧迁西”平台的建设,2019年,迁西在三屯营镇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投入4300多万元,创造性地建起了县乡村三级联网联动的“智慧迁西”综合指挥平台,实现了森林防火、生态环保、国土监测等八大领域智慧管控,形成了“全县一张网”的综合指挥系统。如今,迁西全县有1个一级平台,26个乡镇街道二级平台,427个三级村居服务平台,3个平台联通互动,对县域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分行业、分战线、分区域进行授权管理处置。除此之外,全县1141名网格员手机上全部装有“网格化管理APP”,对一些盲区进行实地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传到平台上,平台再进行派单处置,截至今年5月,网格员共发现并处置各类问题高达6532件。为了能够让群众参与到“天眼护县”的行动中来,迁西通过广电机顶盒将公共安全视频连接到千家万户的数字电视上,群众在家中就可以随时查看村里的实时监控,互相监督,共治共享。

栗香湖 王爱军 / 摄

三屯营镇是“智慧迁西”建设的“先锋镇”,据镇党委副书记王斌介绍,111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共有38个村,装有18个高点高清摄像头和12个热成像摄像头,覆盖了全镇95%以上的区域,“4名工作人员通过二级平台大屏幕对全镇进行实时监控,24小时不脱岗”。2019年1月30日上午7时25分,工作人员发现辖区内有一位村民正在野外放火,随后通过高点高清摄像头拉近,固定现场证据,并通过“智慧迁西”平台派单给附近的森林防火员和网格管理员,该放火村民还未来得及离开现场,就被控制了起来,到执法大队接受处理。

通过“天眼”,2019年迁西共发现处置野外用火行为428起,其中138人次被行政拘留。“以前每到秋冬季,迁西是‘火势连连,在‘智慧迁西的护佑下,去年没有发生一场森林火灾。”王锦山说。“智慧迁西”系统运转8个多月,共发现和处理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森林防火等各类问题14630件,占同期全社会各类问题发生总量的92%,真正发挥了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指挥棒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操作起来耗时长,耗资大,一不小心就会劳民伤财,半途而废。据刘磊介绍,对于整个“智慧迁西”建设,迁西采取了“分批分期走,少花钱多办事”的工作思路,为了节约开支,迁西巧用闲置资源,将交通大楼的闲置用房改建成“智慧迁西”总指挥部;在原有的电信铁塔上搭建“高点摄像头”;重点企业自掏腰包建设视频终端;利用市场杠杆机制,项目承建企业免费进行系统和软件的研发,这一系列的操作大大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智慧迁西”财政年均负担仅为600万元。

因为部门难协调,数据不共享,导致许多地方的“智慧城市”系统很难发挥“智慧”。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智慧迁西”建设过程中,书记、县长亲自推动,由政府办直接牵头,彻底实现了部门大联动,数据真共享。迁西县政法委副书记王宗友亲自参与了“智慧迁西”的规划建设,他认为,整个“智慧迁西”就像是一个人,首先,摄像头、硬件监测设备等,就像是人的五官;其次,物联网、互联网、广电网等就像是血管和神经系统;最后才是真正的智慧大脑。“大脑要想智慧运转,必须先把五官建好,把血管、神经系统打通。只有把政府各个部门的资源整合进来,把数据全部导入进来,才能真正打通‘智慧迁西的任督二脉。”王宗友表示,“智慧迁西”最终会在智慧应用上走向市场化,通过提供数据以及各种服务的方式,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智慧迁西”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二期工程已经展开,据刘磊介绍,在现有功能模块的基础上,未来将会开通更多的便民服务,加入更多的社会管理功能,“饭店餐厅的油烟排放情况,未来都可以在平台实时监测”。

迁西是唐山市唯一的纯山区县,也是河北省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公益林面积多达58.3万亩,山多林密,地形复杂,村庄、人口、企业布局分散,社会治理工作巡查发现难、取证查处难、长效管理难和信息传递慢、应急处置慢、反馈问效慢的“三难三慢”问题长期存在。通过“智慧迁西”建设,迁西一改传统社会治理方式,让天眼代替人眼,让数据、图像说话,让信息多跑腿、人员少跑路,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趟出了一条山区县“智慧化”社会治理的新路。我国超过五分之二的县是山区县,迁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赋能”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为我国山区县社会治理打造出了一个好样板。

用“村规民约”统筹“三治合一”

创新基层治理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县域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如何通过创新治理方式,实现县域社会的有效治理,是夯实“大国治理”之基的必然选择,也是基层能否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创新治理方式,为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记者在迁西调查采访期间,发现迁西几乎村村都有“村规民约”,在这些各不相同的“村规民约”中,既有对村民道德的要求,也有诸如“破坏公共设施照价赔偿”“承包土地必须按期交付承包款”的硬性“规定”。每个村庄以民主集中的方式,严格按照程序,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让其成为每个村民必须遵守的乡村“民法”,以此来实现自治。迁西广大的农村通过“村规民约”将“三治合一”完美地统筹在一起,开创了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东莲花院乡东城峪村,记者看到一户民房的整面墙上,用整齐的手写楷书写满了20条“村规民约”,其中第16条为“推行薄葬厚养,葬礼开支原则上控制在3万元以内,办理时间不得超过三天,直系亲属不超过200元,亲朋好友礼金不超过100元,推行随礼不坐席,就餐一碗菜”。在三屯营镇高家庄村,记者看到,该村的“村规民约”由11个“要”,11个“讲”,22个“不”统领,共220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目了然。“爱国爱家爱社区,学法用法守法纪;戒赌扫黄不吸毒,助残济贫献爱心”,东荒峪镇前韩庄村的“村规民约”更像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口语诗。汉儿庄乡三台山村的“村规民约”共有9条,其中第8条指出了违反“村规民约”的“严重性”:“违反村规民约需要处理时,经党支部、村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后,再行处理,不服从处理的一律打入黑名单,凡被拉入黑名单的村民,永久不再享受本村村民的各项福利待遇,满六十周岁养老金不予申报,村委会不再提供开具各种证明、盖章等任何服务,同时殃及三代人的各种权益(如子孙当兵、上学、工作分配、就业出行等)。”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表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一个人都自动的守规矩”。在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迁西将“环境整治”的内涵无限放大,通过“一规五化”(村规民约,责任网络化、管理精细化、运营市场化、参与多元化、考核绩效化)乡村治理长效机制的构建,不仅让“乡土遷西”有了秩序,基层治理有了参照与“镜子”,也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在守规矩善其身的同时,也能兼顾家乡发展。

滦水湾 王爱军 / 摄

滦阳镇铁门关村的“村规民约”在迁西全县独树一帜,是做得最好、也是最细的,由党支部书记刘文福亲自起草。刘文福是河北省知名的民营企业家,远近闻名的慈善家、道德模范、拥军模范,他将自己的治企理念融进了乡村治理中,这在他起草的“村规民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据刘文福介绍,铁门关村“村规民约”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宏观概要,用工整的5-7个字一句话说出,便于记忆和传诵;第二层是比较具体的制度和规则,共分为7章60条,以“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文明村风、村民事务、生态环境”五个方面为重点,做出了详细规定;第三层是更为详细的细则,其中包括义务工制度、生态绿化制度、公路河套管理制度等,通过细则树立标准,规范管理。“比如说电线杆子被撞了,该怎么解决?集贸市场、商品一条街该如何管理?生态庭院创建该怎么维护?‘村规民约细则中都有规定。”据刘文福介绍,以问题为导向,铁门关村的“村规民约”细则还在不断完善,大到扔垃圾,小到随地吐痰、乱扔烟头,以后都将有详细的处理规定。“跟企业化管理一模一样,我们的‘村规民约是规范性、细则性的,而且要保持常态化、持久化,要用标准要求人,用制度管人,用‘村规民约约束人。”刘文福说。

自称“没文化”的刘文福,在起草铁门关村“村规民约”的过程中,光草稿就修改了19遍,字数从起初的1000字飙升至6000字,“未来将会突破10000字”。据滦阳镇镇长李学然介绍,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刘文福还专门请了律师把关。2018年定稿后,刘文福将“村规民约”拿到村两委会认真研究讨论,此后又专门召开会议,让村里的全体党员再次进行讨论,最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才最终敲定。“每个过程都要表决并签字才能生效。这个过程中,我们全部录像存档,集体制定,大家决策,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刘文福说。在他看来,“村规民约”并非是专门用来惩罚人的,而是乡村治理过程中一种“有章可循”的工具,以德治村,人性化管理才是根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力量,干起来才顺畅”。

以“村规民约”为纲,以乡村文化建设为引领,营造乡村治理和发展新风尚,在迁西农村已成为通行的做法。在铁门关村,打造党建、自治、法制、德治、拥军拥属“五种文化”,创建党员党性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妇联工作、文明实践、紧密联系群众“六个示范”,如此成体系的乡村治理思维,让刘文福全部应用到了社会治理实践当中,助推着这个山区村庄的发展巨变。同样,在东莲花院乡马家沟村,一座“国学学校”改变了整座村庄的发展氛围,通过以“诚信、孝道、邻里和睦”为主的国学教育,极大提升了村民素质,让村庄变得更加和谐。

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不仅需要法治的“定分止争”,自治的“共治共享”,德治的“成风化人”,更需要走心用情,这是一门管理学问,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在迁西的广大农村,这门古老的艺术已被普遍掌握,乡村善治凝聚出强大的发展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从全域整治到全民富裕,县域发展“换新颜”

“在外面打工挣五六千,也不如在家乡挣三千剩得多,我哥哥以前在北京上班,现在也回来了。不说别的,在村里看的蓝天,呼吸的好空气都比外面多。”家住迁西县东莲花院乡东城峪村的赵雪峰,曾在北京、天津等地外出务工,如今回到故乡,在“花乡果巷”特色小镇工作。据赵雪峰介绍,随着一大批旅游、农业项目的引入,迁西农村的就业增收渠道变得越来越广,近年来还乡的人也越来越多。“一棵大板栗树就能挣100元-200元,板栗树多的村民,仅这一项就能收入3万元-4万元,还不算打工的、土地流转、租赁的钱。”赵雪峰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从“全域整治”向“全域美丽”,从“全域美丽”到“全域富裕”的“蝶变”过程中,好山好水好生态为迁西的产业引入,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迁西是河北省的6个生态功能区之一,‘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是我们的第一品牌,也是最大的资源,必须把宝贵的资源保护利用好,同时也要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在这方面我们正在持续发力。”王锦山说。在这样的理念推动下,迁西开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主抓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引进了一大批适合农村及产业特点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签下了一系列的文旅项目,而这些项目也为广大农民实现就业,增加致富渠道,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位于迁西东莲花院乡境内的“花乡果巷”是河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总面积6.93万亩的田园综合体,涵盖了徐庄子、东城峪等12个行政村,全部建设完成后可以带动3500人就业,为项目区增收8.14亿元。在乡村厨艺大赛上屡屡获奖的东城峪村村民李淑香,在“花乡果巷”里当厨师,她说“去年一年365天,村民们每天都有活儿干,我以前一个月只能挣500多块钱,现在每个月都能拿到3500元”,一个项目彻底把农民从土地里解放了出来。据东莲花院乡党委书记白金鑫介绍,田园综合体内12个村的村民,可以通过六项途径获得收益:一是原有水杂果的种植收入;二是林下土地流转收入;三是流转土地经营管理收入;四是劳务输出收入;五是旅游从业收入;六是村集体股权分红收入,成功推动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三变”。

迁西是“中国板栗之乡”,全县拥有5000万株、75万亩板栗,年产量为8万吨,全县森林覆盖率的52.44%是由板栗树贡献的,这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不仅为栗农创造了人均每年4000多元的收入,为迁西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人民群众致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在迁西县钓水院村,村书记赵昌军与9位村民一起,每人出资20万元成立了“迁西县盈溢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搭建起150个大棚种植栗蘑。“疫情的时候一直没闲着。再有半个月第一茬就出齐了,我们要把栗蘑产业做强做大,带动全村2300多人一起致富。”赵昌军说。据他介绍,当下栗蘑的价格为每斤6元,每个大棚的栗蘑产量为2500斤-3000斤,“不出意外的话成本当年就能收回,我们先掌握技术,趟趟路,发展好了村里的3000多亩土地都要种植栗蘑。村民可拿钱入股,也可以拿地来入股,就是为了不让村里人外出打工,才研究这个的”。如今,迁西全县有30家以栗蘑为主的食用菌厂,20家栗蘑种植专业合作社,5家公司,鲜菇产量1.5万吨,远销全国各地,年产值3.1亿元,栗蘑已成为迁西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

新时代新起点新奋斗系列

除此之外,“一村一品富农家”的现象在迁西也已遍地开花,各个乡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特色产业,“林粮间作、林药间作、林下养殖”的板栗复合经营模式得到普遍推广;猕猴桃生态园、药材种植基地、花卉基地撑起产业兴旺“半边天”。5月15日,记者在汉儿庄乡三台山村看到,漫山遍野的芍药花像花海一样随风涌动,路过的人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据三台山村书记谢天伯介绍,2019年秋天,该村在板栗树下,种植了510多亩的赤芍,发展林下经济,“赤芍的根部是常用的名贵中药,现在的市场价是湿的每斤6.2元,四年一收,一亩地最少能产9000斤药材”。尤为关键的是,种植赤芍既有经济效益,又有旅游效益,谢天伯希望借助赤芍种植,为148户村民趟出一条体验农业的发展新路。谢天伯说:“我们采取合作社的形式,家家都可以用土地入股,天天有活儿干不用外出务工了,未来全村1000多亩地都要种赤芍,发展旅游业。”

“我们每一个产业化项目落地的时候,从规划角度都要先考虑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对生态的提升,所以说一个生产行为的开始,顺带着就把生活与生态的问题都解决了。”分管农业的迁西县副县长周定奎说。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迁西各个乡村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建设做得特别到位,而且也将“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建设结合得非常巧妙。2019年,迁西全县接待游客达792.2万人次,同比增长71.8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64亿元,其中乡村旅游对全县旅游产业的贡献率高达80%。

追根溯源,在整个县域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迁西通过长河环境治理绝地反击,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小切口”入手,以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为抓手,做出了“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大文章。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被用心呵护的绿水青山、乡村人家,给了迁西难以统计的回馈,同时也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接纳着远方的游子回到家乡,继续美化家乡;吸引着异乡的游客来到迁西,享受“诗意山水,画境栗乡”的自然沐浴。如今,在“两区”建设的目标和导向引领下,生产发展、生态文明、城乡繁荣、治理高效、社会和谐的新迁西,正从宏图逐渐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村规民约全域智慧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村规民约法制审核需要制度性设计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构建新时代村规民约的长效机制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