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倒牛记

2020-06-19商略

西湖 2020年6期
关键词:牯牛阿光耕田

商略

小牯牛穿鼻孔,是我人生忧患之始。那是个春天的下午,阴云低垂,村西的两棵大柳树下围着好多人,就是在看给牛穿鼻孔。我独自远离人群,孤零零地站在二三十米外的草地上,歪着脑袋张望。我就像一只已经被吃掉了的卒,远远地扔在棋盘之外。

人群疏疏朗朗的也不算密。最外面一层是七八岁十来岁的小孩,散落在周边,东走西走,伸着脖子,贼形狗势的,努力往里看。老六和洪海还钻进了人群,很快被大人拎了出来,还得到了告诫:“小鬼头,这种地方不要乱蹿,当心畀牛踢死。”里面一层是十几个大人,都是男的,叽叽啯啯的,就数他们说话最多,声音最响。内层是三个人,烂眼剑华、长脚阿光和“老师傅”杨国端,他们向小牯牛动手。

最里面就是那只小牯牛。柳树下打下了大腿粗的两根木桩,再用手臂粗的两根横木和一根斜木搭成一个架子。小牯牛长长的脑袋就架在架子上,被人用这些木条和麻绳固定住。它起初还无所谓,老老实实的,也没什么表情,只是噗的打了个响鼻,可它忽然发现转不动脑袋了,就很不服气,眼睛睁圆,皮肉皱起来,呼呼地喷着粗气,两条前腿死命撑住地面,后腿弯曲着往前挪,屁股就沉了下去。它挣了几次没能挣脱,就抬起屁股,后腿猛烈地左右奔腾着,搞得像巨人跳舞。可脖子卡在木条里动弹不得,它只能奔出一个个扇面形状。它一奔腾,人群就哗地往外逃散,显然不敢惹上它。我就是在它第一次奔腾之时,逃到了远处,不敢走近。

我好似处在了郁躁的静默之中,听不到任何声音,天色也阴沉沉的。没有人发现我躲得这么远。这让我觉得放心。他们在看小牯牛。

小牯牛刚出生时,不过一只山羊大小,走在村中心卵石铺地的大路上,四条腿细得颤颤巍巍,身子歪歪倒倒,没有一点威势。它渐渐长大长高,就成了少年牛,背脊挨到了老黄牛妈妈的肚子,额头上也长出了两个短角。两个角慢慢变长,身子也长得豹子一样茁实。它一直像老黄牛一样沉默,两只眼睛总是睁得很大,眼神老实谦卑。

偶尔它会调皮一下,拿它的角顶一下老黄牛的身子,或者用它的脸、身子磨擦老黄牛。老黄牛也由得它欺负,从不反击,最多就走开两步。这时候它眼中似乎会慢慢闪过一道微微的亮光。我想这就是它的笑。

它的角长到了一托长,灰黑的颜色还鲜嫩着,不像老黄牛的角,黑沉沉的老旧厚拙,还破了一小块。它走路也很轻巧,不像老黄牛那样滞重。它的皮肤和毛也鲜嫩着,不像老黄牛那么粗砺皮实。我看见过它抖动皮肉赶苍蝇,细细轻轻的,像一小片马陆草叶落到水面的微漾。老黄牛赶苍蝇时抖动皮肉,像扯棉布一样,是很厚实很有重量的。

可是它的少年时代就这么轻易地结束了。人们在柳树下给它搞了一个阴沉沉的成牛礼。它穿鼻孔了。

人群挪动时露出了缝隙,一个头发花白的脑袋闪了几下。这是老师傅杨国端的头,很好认。他个子比较小,面对小牯牛也不用怎么低头,所以我能猜出这时候小牯牛鼻子的位置。有一次老师傅露出脑袋的时间比较久,我看到他猛低了一下头,又猛地后仰,仰到我看不到的地方,这时人群倏地散开,像风吹散了落叶。我看见小牯牛又在跳舞了,跳得很凶猛,后腿上溅起许多泥,木架子都给它扯动了。

老师傅一只手紧紧抓着木桩,稳住自己的身子,大声骂道:“脑子呢脑子呢,介木馨馨的啦!”他的两只眼睛探照灯一样,狠霸霸地瞪着烂眼剑华。我看见他另一只手还拿着黑乎乎的什么,我猜是一个牛鼻环。

老六曾传过一个消息,说烂眼剑华一心想学做耕田师傅,到老师傅家送过桂圆荔枝的包头。老阿哥说,这也是奇了,耕田师傅又不是簟匠木匠,从来没听说过要送什么包头,风气都贼啦娘地给他搞坏了。老六说,他不是要搞坏风气,他说他要长个志气。

我相信烂眼剑华是要长志气。他和我哥、晓丰阿哥都是同龄人,因为眼睑上长了个青色的疤记,脑子又似乎慢了一拍,所以从小挨玩伴欺负,不是被嘲笑烂眼,就是故意不带他玩,或者送给他一个恶作剧。

回家跟哥哥一说,哥哥大笑道:“他七岁开始就说,将来要争口气。这句话他说了十多年。”

老师傅当着围观人群的面,这么黑龙麻虎地责骂烂眼剑华,那果然是收他当徒弟了。我想。

还没等小牯牛跳完舞,人群就围了回去,我又看不到老师傅和小牯牛了。青头站在外围,忽然回过头来,一脸茫然,看到我,咧开嘴笑,向我挥了挥手,又转过头去。我的心怦怦跳了好几下,脸上发烫。我想我怎么给他看到了呢,他恐怕已经窥破了我的秘密,知道我是一个胆小鬼了。

那年我九岁。我是第一次看穿牛鼻孔,还是遥遥偷看。我隐隐觉得这头小牯牛是被冤枉的,它还小,还不能穿鼻孔。

人群逐渐散去。有几个大人从我身边经过,我听到他们在商量晚上去谁家打扑克。青头和洪海走过来,远远招呼我一起去学校操场跳房子。我装作没有看见他们,歪着头看着小牯牛。它晃动着尾巴,慢慢地走进了弄堂,我看不到它是不是流了鼻血,也看不到它的鼻子上有没有装上鼻环。它这么憋屈,痛过就算了,默默地承受,不发脾气。要是换了我,起码也要“哞——”地怒吼一声,告诉人,我很气。

过了些日子,在供销社的墙后,我看见那头小牯牛已经在耕田了。老六坐在路边的石墙上看。

那是一块新田,名叫“祠堂背后”,在供销社和溪边小井头之间,以前是一片荒地,后来开了荒,種过花生、桑树,再后来变成了稻田。这块地一共分成了五块稻田,三块是一队的,两块是二队的。那些荒地、花生地、桑树地,也只是我隐隐约约的印象,开荒时我最多只有三岁,并不了解大人们做的事。我只记得我坐着玩泥沙,看见人们不知从哪里挑来了一担一担的泥,倒在地上。我还记得在西边挖了一条水圳,又深又窄又暗,长脚阿光这么一个长子,站在圳里挖土,脑袋都露不出来。这条圳隔开了这块地和一个毛竹园。

祠堂背后是最东边的一块田,靠着大路。我在路边站住了看,慢慢绕到另一边的田塍上。烂眼剑华一脚深一脚浅的,与小牯牛并排走着。老师傅走在后面,扶着一张犁,犁轭架在小牯牛的脖子上,他拿起毛竹乌筱打小牯牛的背,嘴里还喊着:“对——去去去!对——去去去!”

如何唤家里的动物,我那时很感兴趣,在一个本子上记录过:

唤鸡:“纠纠,纠纠。”

唤鹅:“哎嗬,哎嗬。”

唤狗:“窝罗,窝罗。”

唤猫:“咪哦,咪哦。”

唤猪:“妞妞,妞妞。”

我不知道怎么唤牛,我只知道怎么吆喝牛,就是“对——去去去!”或者单声喊“对!对!”。“去去去”似乎有点转弯的意思,“对对”则是向前走。我是有些困惑的。家里所有动物,都是吃现成饭的,从来不需要做生活,就算狗号称要管家门,它不管家门也没人罚它;猫要捉鼠,它不捉也没办法。牛却不能不耕田,还时时挨毛竹乌筱打,轻的“噗”一声,重则“噼呀”一下子。牛是我们村子中最苦最累的动物,照理说,人应该心疼它值钿它,但人从不叫唤它,总是吆喝它。人类对牛说话,只有一种情况,驱赶它,叫它走。有时候叫它走到溪边吃草,有时候叫它走回牛圈睡觉,有时候又叫它走在田里做生活。我从没感觉到对牛吆喝有什么心疼或尊重。

牛是否听懂了这样吆喝,我也很怀疑。你唤猪唤狗唤鸡唤鹅,都能得到直接的反应,它们会奔过来。狗的反应最灵敏,鹅反应迟钝些,所以有个“呆头鹅”的绰号,但迟钝的反应也是反应,闻声就伸长脖子,“岗岗”叫着,侧着头观察。牛不一样,你远远向它吆喝,它不会扭头看你一眼;你走到它身边吆喝,声音再急迫,它也是波澜不惊,慢慢挪步;你不吆喝,它也这么慢慢挪步。它一步步挪动,你不知道吆喝声起了什么作用。牛也许只对身体接触有反应,比如手掌拍打,或者乌筱抽打,或者苍蝇叮它。那么,“对——去去去”这样驱赶它的吆喝,也许其实并不能驱赶它?

也就是说,从牛的角度来看,牛也不见得认为这种吆喝是不尊重,也许它从来没在意过这种声音。

既然穿了牛鼻子,说明小牯牛也长大了,它也吃不了现成饭了。

小牯牛的鼻环上系着一条灰色的绳子,绳子的一端在烂眼剑华手中。它在田里“扩”一下提起蹄子,又“扩”一下踩下去,泥水汩滋汩滋地冒上来。

耕到了田边,小牯牛一脚跨上了田塍,踩落一小堆泥。烂眼剑华拉紧绳子,将小牯牛的鼻子向右牵转过去。老师傅拖着犁横过来,一边还用乌筱打它的左肚皮。这又拉又打,是告诉小牯牛,到了田塍边,就要调头了。小牯牛与人语言不通,有些摸不着头脑,慢腾腾地往各个方向试探,又被烂眼剑华拉回,好容易转对了方向,调过头来。它的表情一直没有变化,烂眼剑华不断拉扯它,它也没有困惑的神色,只是沉默着走动,好像在猜测人的意思,好像没有猜测,只是想着可以往哪走就往哪走。我想它年纪虽小,脸皮却已经蛮蛮厚。

“小牛也会耕田了。”我说。

“哪里会耕了?你没看见老师傅在教它?”老六说。他转过头,不屑地看看我。他读四年级,就总是以为比我懂得多。

我忽然想到,老师傅这次是带了两个徒弟,一个是小牯牛,一个是烂眼剑华。

小牯牛这次走得很急,用力摇了摇头,竟开始小跑了。它向我这边冲来,将犁拉得飞起。老师傅拿不住犁柄,犁就掉落在田里翻倒,拖在小牯牛身后。老师傅口中出现新的吆喝声:“屈屈屈屈屈,屈屈屈屈屈!”一口气发出五个音,又发出五个音。烂眼剑华落后了半步,几乎已经蹲下,好像是靠绳子吊在牛鼻子上,身子的重量将牛头拉得向左偏。

我从没见过这么奇怪的牛:脑袋向左别着,嘴鼻绷着绳子,身子却笔直往前小跑,还拉着一张犁。它就像我曾剪过的一匹纸马,因为脖子部位有一道深深的折痕,马头就断了一般折向一边。小牯牛也是有脾气的,我想,心里暗暗替它鼓劲——它一定是要告诉老师傅,你穿了我的鼻子,可也拉不住我。

“让开让开。”烂眼剑华说,“这是头生牛,你别站在这里。”

我看得高兴,没想到烂眼剑华这是叫我赶快走开,还以为他是在跟老师傅说话。老六奔过来,将我一把拖开:“牛要碰角的你晓得勿?不怕性命出脱?”我来不及反应过来,就听到烂眼剑华“啊唷”叫了一声。他摔倒在田水里,样子像一只大蜗牛,手里抓着牛鼻绳不放,被小牯牛拖着走。老师傅提着毛竹乌篠冲上两步,大声喊:“放手,放手。”

小牯牛呼地跳上田塍,灵活得像小山羊。老六脸色煞白,退了两步。我闻到小牯牛呼呼喘出的烂青草气味,和它身上的牛粪气味。它圓睁着眼睛,在田塍上突然站住了,抬着头,长嘴巴在空中划了小半个圆圈,得意洋洋地叫道:“哞——”

这生涩的声音几乎就在我的头上。我差点吓瘫,两腮乱晃着,两脚打软,嘴里一阵阵发苦。我晓得了大人常说的“心都拎起了”是什么感觉。我半伏在地上,伸出一只手,像是要托住小牯牛的叫声,别掉到我的头上。小牯牛离我还有一丈多远,就算老六不拉开我,它也不会碰到我,但它身子结实,动作凶猛,又无法预料它的动向,我担心它会朝我冲过来,踩扁我。

小牯牛黑黑的眼睛陷在一块手掌模样的黑色皮毛之中不甚分明,我离它这么近,才看出它眼睛的表面莹莹浮动着一层光,忧伤阴郁,夹杂着一些残忍。我猜它是没看到我,否则它会毫不犹豫地将我一角碰死。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慌夜梦,梦见那头小牯牛举着它的两只角横冲直撞,到处寻找我。别的人明明就在它身边,它也不去碰,我拚命逃奔,它偏偏不放过我,只追我一个人。我从祠堂背后逃到杨柳树下,从杨柳树下逃到上坝头,还是给它追上了。它一低头,两只短小的角就戳在我的肚子上,我能感觉到牛角插入了我的肚子,将我的肚肠挑出来。我惊醒时,手脚还在舞蹈。

老师傅教牛而烂眼剑华被牛拖倒的事,轰传了好几个村庄。我再也没想到,我见到的这个平淡的情形,竟是所有人眼中的一起重大事故。我以为烂眼剑华只是摔了一跤而已,前面半个身子的衣服浸湿了,沾了许多泥巴,脸上也弄得乌鬼灶猫,样子确实是很好笑,可也没有多大危险。也许我年纪太小,经验太少,还无法评估事态有多严重。我想,当时最危险的是我啊,牛是向我冲过来的——差点被牛踏死、碰角碰死的人,是我啊。可没有人提起我,都在替烂眼剑华庆幸。他们说,剑华,你真是运道啊,竟然一点没伤着,祖坟冒烟了。

此事我越思考越困惑,烂眼剑华这一摔,倒是闹得光彩夺目名声远扬,而我就这样被忽略掉了?要是我被小牯牛一角碰死,他们是不是也一样忽略掉我?听着他们的谈论,我只好暗自悲伤。我想让人知道我遇险也是值得谈论的,正如我不想让人知道我躲开穿牛鼻孔的胆怯,但我说不出口。

在牛蹄下危险,被忽略就更危险了。我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不值得人们关注——我这种狼狈处境,真是危险透顶。

小牯牛不甘心长大,但反抗没有成功,还得继续耕田。我晓得我也一样,长大不可避免。这一年我为此忧心惶恐。我不再盼望过年,不愿意大一岁。再大个一岁,我的岁数就有两位数,与所有大人一样了。我用铅笔在小本子上列出了未来我长大成人之后要面对的二十三种危险。排在第一的危险是耙田,第二是在悬崖上爬上树砍树枝,第三是台风季节抗洪。

打稻也有危险。割稻时,小孩子会去稻田捡稻穗,所以打稻的危险近在眼前。但我其实不怕了,我早已掌握了打稻机的性格,小心对付,不致出错。它可怕之处是一个飞速转动的长筒轮子,上面钉满了V字形的铁条,尖角朝上。听说有人给卷进了稻桶,轧断了手指头,滮出了好多血。但我并不怎么害怕打稻机,说明我还是有点儿本事的,这让我觉得我人生的前景也不是一片黑暗。

上山的危险,不只是可能摔死,也不是会遇上老虎豹子,而是毒蛇和九里头黄蜂。洪海的叔叔砍柴时,给一条五步蛇咬了手,他是最血性的人,当机立断,三刀砍断自己的左手臂,才保住了性命,后来断臂一直用石灰腌在缸里,死时一起安葬。黄蜂叮人更加常见,整张脸会肿成猪头,皮肉变得厚厚的像橡胶皮袋,眼睛陷入丰腴的眼泡皮中。听说有个人被黄蜂叮了,在溪边喝水,伏在水里死了。最可怕的是你根本无法逃脱九里头黄蜂的追击,它长着翅膀,飞行极快,倏来倏往,可以追你九里路。

有的危险是无法预计的。比如去年的下雪天,长脚阿光打完牌半夜回家,路过井头滑了一下,掉入井里。他是个长子,掉到一半,架在井壁上了。幸好有人路过救了起来,否则架到天亮,恐怕已经冻死。这类危险没有记入我的小本子。到海涂挑泥石筑海塘,也有人陷死在泥涂里,我哥哥说,烂眼剑华还从船上落水,差点卷入漩涡死掉,吓哭了。但挑海涂是多年前的事,现在已经不挑了,这类危险也没有记入我的小本子。

做危险的生活,是要有技术的。耕田师傅就是有技术的人,技术好,远近知名,很有威信的。犁田还不怎么能看出技术好坏,耙田耖田就不同了,你去种田耘田时,一脚踏进田里,脚底心会告诉你耙田师傅的技术高低。

种田的技术高低,也能一眼看出。很多田的田塍不直,弯来弯去的,高手插秧,始终与田塍同弯曲,从田塍对头看过去,七条平行弧线丝丝整整的,露出的白亮亮的水也整整齐齐,像尺子量过一样,真是爽心悦目。所以种一爿田,第一个下田种的人,往往就是这位种田的大高手,他紧靠着弯曲的田塍,一手七株,倒退着插了三四排,给人做好样子,别人才下田开种。有的田方方正正,技术差的,会拉起线;高手插秧不用拉线,却种得比拉了线还直。高手的技术真当叫人服气,所以很威风。

这也是我害怕的事。我想我将来种田一定也乱七八糟。我去试过的,我哥哥说我种的是“烟管头秧”,根部折弯了,长不大,会烂根的。我还看过烂眼剑华种的田,也比较散漫,远远比不上我哥哥。

李长生也很笨拙。他在学校的讲台上忆苦思甜,讲两个小时不用打草稿,可他种了一辈子田,还是种得歪七歪八,没个样子。玉珠婶婶也是种田好手,说到李长生种田,就侧过脸,眼珠子斜着转向左上方,翻出一个极轻蔑的白眼,一双凤眼立即变成了一双三角眼。她的白眼层层叠叠堆满了我的脑子,我看到她就心虚气短,我觉得将来我长大了,她一定也会向我翻一大堆白眼,我肯定无法抵挡。

时间已经很紧迫。十五岁就能参加生产队劳动,可以挣工分了。只要再过六年,我也十五岁了,需要做这些危险的生活。不安全是一种危险,技术差是另一种危险。我长得瘦弱,个矮力小,胆子又细,脑子又乱——老六常常用“矮子多肚肠”这句话,讽刺我无端端地多思多想,喜欢肚子里做功课——我对未来原本已经很恐惧,如今又发现我是如此害怕埋伏在未来的危险。既害怕未来的危险,又害怕让人知道我害怕危险,人生便越加灰暗。我想我不是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我是一只沉浮在水里的蚂蚁,极小幅度地挥舞手脚,没有力气挣扎。

并不是每个壮劳力都会轮到做耙田的生活,可是我晓得的,我如此害怕一件事,这件事就必定会降到我头上。

牛的眼神都差不多,憂郁中夹杂着一些残忍。那点儿忧郁残忍的光泽,也会奇怪地变幻,有时是忍耐,有时是慈悲,有时是温顺。

我永远搞不懂牛的想法。

家禽家畜的思想,是可以揣度的。饭粒掉到脚背上,鸡会过来啄掉,有的鸡轻轻一啄,有的鸡会啄痛我,我就晓得哪只鸡是善良的好鸡,哪只鸡是凶恶的坏鸡,如此我算是了解了鸡。鸭也一样。狗跟着我跑到山坡上,我坐下休息,它在附近柴丛中转过一圈,也在我身边坐下休息,吐着红舌头,看着我看的方向,此时我与狗心意相通,我觉得我了解此时狗的想法。去喂猪时,猪在圈里抬头看着我叫,耳朵晃动,我知道猪馋痨而不害臊,我馋痨而害臊,想法倒也相似。

牛的想法封闭在他的眼神里,我无法搞懂。牛还有一层厚厚的皮,头颈上的皮皱得像波浪,也很严密地保护住了它的想法。只有苍蝇飞扰时,牛会闭一下眼睛,偶尔露出一点调皮的眼神。但牛这么庞大严肃沉默,那眼神真的是调皮么?我也吃不准。

我们村一共有七头牛,都关在村南的一排牛圈间里。三头是水牛,四头黄牛。黄牛是一家子,一头是老黄牛,三头是老黄牛生的,最小的一头就是刚穿了鼻孔的小牯牛。

看牛有几户固定的人家。他们上午赶牛出去,让牛在溪滩边或者山坡上找食,傍晚再赶回牛圈间。牛圈间经常连门也不关,里面就钉着几条横木拦着,牛卧在地上,嘴里不停地咀嚼着,从不逃出去玩。牛走路也从来不着急,晃悠着尾巴,脚步笃一下笃一下,慢慢移动,有时用劲皱几下皮,想吓跑苍蝇,效果并不好,远不如挥尾巴赶苍蝇。我常替它们着急,尾巴不够长,没法赶走前半身的苍蝇。看牛人赶牛时,也是像牛一样慢慢走,像牛一样沉默。我觉得他们和牛一样,都不大好接近。他们不与牛在一起时,倒是与我们没有区别;一旦和牛在一起,他们就神秘起来。除了看牛、耕田之类显而易见的事情,他们也从不与我们说起牛事。

我们家从没管过牛,所以我不熟悉牛,而是怕牛。我常常与牛擦肩而过,闻到牛身上沉郁的牛粪气味,我偶尔也会伸手拍一下牛背牛屁股,宣示一下我并不怕牛。我还骑过水牛,拿着一根木棍舞动,想象自己是一个骑马的战将。但我没有进过牛圈间,没有就近观察过牛的私生活,也没有听到过牛与牛之间的交流。

所以我觉得看牛人家掌握着牛的秘密。他們和牛共同守着这些秘密,形成了一个坚实牢固的同盟。我内心深处有点无处可说的障碍:我是永远不可能了解看牛人家的了。

因为无法了解,我就只能敬畏。我也许是世上最惧怕牛的人。

我所在的这个世界,牛是最庞大的动物,强壮而沉重,像我这样的人,经不起它小小一蹄。譬如你在田间小路上走,它也只是自顾自走路,缓慢移动,你不得不让路,一不小心就会给它的肚子挤下田去。它真的没有一点恶意,也没有主动推你撞你,它只是抖了一下毛皮,身子微微向前挪了一寸两寸,鼓凸的肚皮轻轻一挨,你就挡不住,掉到水田里。狭路相逢道隘不容人,我曾好几次被牛挤下田塍,落在水田里,或落在水圳中,有时是急忙一跳,跳到另一条小路上。牛就是这样,看着也不算威风,也不算凶猛,可是挤死你不费力气,也无动于衷。我观察过牛在这种时候的神色,它总是毫无表情,不得意,不蔑视,连眼睛也不眨,好像并不知道它已将人活活挤下田去了。

我当然也见过牛与牛碰角,人是没办法拆开它们的。它们一碰上了角,也不会在乎毛竹乌筱抽打,也不会在乎你向它扔石头,更不在乎你吆喝它。它们的脚蹄踏在地上,能看出巨大的力道,简直连石磨也踏得破,要是踩着了人的肚子,只怕立即踩个对穿,将肚肠从后背踩出。没有人敢走近碰角的牛,只敢远远地徒劳地喊:“对!对!”直到它们打够了架自行散开。有一次我看见两只水牛在溪对面打架,一只站在路上往下攻,一只站在路下的坡上往上攻,那条路就这么封锁了,行人给堵在两边走不过去,聚了几十个人,空手的坐在石头上看,挑担的放下了担子。这是我们村的牛最光荣的一次碰角。

有时候牛还会激情勃发,在溪边狂奔,从西头奔到东头,再从东头奔到西头,也不知道它何事焦躁。这时我们都会远远避开,要是挡在它奔跑的路上,就会畀一脚踩扁了。我从来也不了解牛突然发疯奔走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它是愤怒还是开心。我还有点好奇,牛的身子如此庞大,四腿虽然粗壮,撑住牛身已经够吃力的了,怎么还能这样狂奔,屁股沉重地一颠一颠,像长了四只大脚的坦克,踏得大地震颤。

牛的块头长得这么大,谁指挥牛耕田,需要极大的威严罢,也不知道长脚阿光、老师傅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换了我,恐怕根本指挥不动。

那只皮色黝黑的老黄牛曾在耕田时耍赖皮。也许是累坏了,也许是心里有火气,也许是不愿做事了,老黄牛忽然躺倒在田里,不肯起来。那爿田灌满了水,只露出一些泥块,它这么大的身胚躺下去,一朵朵泥水溅上了牛背,水在牛身下一漾开,整爿田都动荡了,浪花冲上田塍。我当时拎着菜篮在田塍上剜猪草,看到老黄牛这副鬼模样,甚是惊奇。我总算了解了一点牛的心思,它也会偷懒,且是明当响亮地偷懒。

老师傅黑着一张脸,大声吼叫着,在牛身边“夸扎、夸扎”地走来走去,还拿着毛竹乌筱痛打,一条白痕又一条白痕在牛背上出现、消失,闪电似的。老师傅下手这么毒辣,简直是不计后果,他的内心有我无法想象的强大和凶暴。我担心牛畀他打急了大怒反抗,老师傅打得过牛吗?力气有牛大吗?我站在田塍上,觉得老师傅与老黄牛之间关系紧张得随时要爆炸,吓得手心脚底心酥痒,随时想逃,他每一记乌筱,都像打在我的背上。

牛挥动着尾巴,脑袋慢慢地转来转去,样子沉稳,既不愤怒也不害怕,似乎也不怕痛,只有乌筱打向它的头部时,它才会眯一下眼睛。躺了大约半个小时,它似乎想明白了,慢慢站起,它的后腿一跳,竟有些轻盈。老师傅急忙扶正了犁,又开始耕田。老黄牛躺过的地方留下一个大汪凼,浑浊的水中有几条小鱼冒头。

我又弄不明白牛的想法了。它这样就算发过脾气了吗?为什么不反抗得猛一点?吃了那么多打,就算了吗?我想我虽然懒惰,常常不情愿做生活,也会被迫去做,但如果打着我去做生活,我必定飞奔逃走,杀头也不做了。我如果发了脾气,就会有那么一点儿特权,做些小小的破坏也不会受到惩罚。这只老黄牛却什么都不破坏,又老老实实耕田了,它这样甘心听话,心里不憋屈吗?我看着它在田里走,不知道该怜悯还是尊敬。我记得有一次玉珠婶婶和老公吵架,一边啼哭一边跟着大家到畈里做生活去了。我记得有一次队长骂了烂眼剑华,烂眼剑华也没有回嘴,闷着头给番薯地削草。也许大人是不同的,大人和牛一样,需要一边委屈着一边做生活。我不晓得大人和牛为什么放弃发脾气所获的特权。我隐隐觉得,也许这种特权不是他们自愿放弃的,而是到了某个时刻,会自动失去。

那肯定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时刻。

穿鼻孔就是牛失去特权的时刻吧。穿了鼻孔,就像盖上了印章,牛就归人类役使了,从此就害怕给它穿鼻孔的人了,比如老师傅,比如长脚阿光。所以耕田这门技术活,是这几个有技术的人做的。

牛不会说话,不认得字,它心里不知怎么想的,为什么穿了鼻孔就降伏就害怕?这事太奇怪,我终于忍不住,问了老阿哥。我简化了这个问题:

“牛为什么害怕老师傅?”

老阿哥是个五保户,虽然老了,也有发脾气的特权。他就是轻便农活也做得马马虎虎,别说耕田,连种田也不会,可他对谁都不服气,从来不承认别人农活做得好。他怒气冲冲地回答:“谁说的?谁说牛害怕国端了?家浩不是也会耕田?法式、伯生,还有长脚阿光,哪个不会耕田?”

“那牛为什么会害怕他们呢?”我心想,现在就连烂眼剑华也会耕田了。

老阿哥哼了一声,说:“你知道什么?牛眼睛与鹅眼睛长得相反,鹅眼睛看见大的东西就变小,所以它会来咬人,觉得人比它还小;牛眼睛看见小的东西会变大,觉得人比它还大,所以它怕人——它连苍蝇都怕,你没看见吗,苍蝇飞过去,牛会怎么样?又是眨眼睛,又是摆头,又是甩尾巴。”

似乎确实如此。我经常听人说:“鹅眼看人小,牛眼看人大。”有时候会简化成“鹅眼看人”和“牛眼看人”。我还听我哥哥说过,人眼睛看东西,都是倒着的——为什么看见的还是正着的呢,因为习惯了,脑子里又自动倒过来了。所以眼睛从来不讲道理。只是我心里还存着一个疑点:为什么人眼睛颠倒了,脑子会给正过来,鹅与牛眼睛看到的变小变大了,它们的脑子却不会改回来呢?它们的脑子这样偷懒,难怪不会反抗。

但我总算明白了:不是因为杨国端曾穿过牛鼻孔他的威慑力变大了,而是牛本来就怕人。

晓得了牛怕人的道理,我的胆子也没有变大。老阿哥的话我也没有全信。在石窟堡谁都知道,虽然会耕田耙田耖田的人不少,但要数老师傅杨国端做得最好。同样耙过三遍田,别人耙的田,泥中多少会有些硬块,老师傅耙的田就特别调匀。所以老师傅指挥牛,还是另有一套的。

我对未来的忧惧,大半因为耙田。

犁田之后,需要将水田里的泥弄细弄平整,才可以插秧,这就是耙田。实际上耙田看上去很气派:牛拉着耙往前走,人赤着脚站在耙上,腾云驾雾一般滑过去。

耙长方形,是五条木板做成一个的“曰”字。两脚就踏在前后两条两寸来阔的长木板上,人侧着身子,一手持乌筱,一手拎着一条绳子,绳子另一端系在耙上。牛肩上架了轭,拖着耙走,人拿着乌筱,一下一下打在牛屁股上,嘴里“对!对!”吆喝。

这时的田里,水映着天光,白亮亮地漾着,田水中有许多高出水面的泥块,像排队的小岛,每个岛的周围都有一圈亮光。牛拖着耙经过,一个个小岛都变作了滩涂。

以前我很羡慕老师傅、长脚阿光、李法式他们站在耙上的派头。骑摩托车哪有这样威猛?骑牛骑马,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只有站在耙上,映在水光之中,从田的这头滑到那头,才算得风神潇洒。可自从看到过小牯牛捣鬼和老黄牛赖皮之后,我变得细心了,我注意到耙的“曰”字的中间一横。

这一横是一根圆木条,插满了锋利的铁刀,刀刃雪亮,刀背乌黑,牛拖动了耙,铁刀就急速滚动,将田里的泥块扎得粉碎。人威风凛凛地站在耙上,铁刀便在身子下不断滚着。

我想,耙上漾满了泥浆,滑溜溜的,赤脚踏上去,一不小心打个滑,一只脚就会卷进铁刀,扎裂绞烂,流出一大片血水泥浆,肉会翻出来,白色的骨头也会露出来。

犁田和耖田,不用站在滚刀之上,我没有那么害怕。我恐惧耙田,怕的就是那一把把铁刀,像螳螂前臂举着的大刀——而你脚下一旦打滑,完全来不及让牛停下,你也叫不出来,牛会当你是一束烂稻草,连人带耙一起默默地拖着走,刀片依然不停地转着,割着你的脚,沙沙沙。那種疼痛就算还在想象之中,也让我浑身打抖。

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担忧。也许别人也担忧,也没有说出来。也许所有人担忧着,所有人不说出来。老师傅每次去耙田之前,是不是很害怕?他在犁田或耙田时,神情很严肃,我们就是站在田塍上,他也不会来看一眼。这个时候我们也不叫他“老师傅”,他在做生活,你叫得再响亮,他也不会理睬。你试都不用试,大人们都这样子,只有另外的大人跟他说话,他才会回应——他不理睬我们,是不是因为做犁田或耙田这种事,必须十分小心?那么他也是害怕的,那么犁田说不定也是一样危险,只是我还没有发现。

一种可怕的想法纠缠住了我:等我长大了,会轮到我去耙田,万一我不小心打滑,一只脚就废掉了,也许两只脚一起废。

我常常害怕将来。我担心长大了不会做农活,会没有饭吃;担心力气太小,上山砍树别人不肯和我抬树;担心将来我到了二十多岁,生产队评工分,建山、青头、维立他们评上了正劳动力,一个工十分,我却评不上,一个工只有九分八分,丢尽脸面。这些担忧隐隐地藏在心中,不时撩一下,让我发愁,却又说不出口。

但我从来没有像这样,时时刻刻恐惧耙田。

看到他们站在耙上的威风气派,我已没有半点羡慕,我的内心饱受折磨,小腿不时痒痒起来,发一阵抖。当耙搁在圳边时,我偷偷摸过“曰”字的两个长边,感觉似乎也不算太滑,不过我吃不准漾上泥浆之后有多滑,我没有涂上泥浆再摸。我也害怕被人发现我内心的怯弱。我想知道别人是怎么看耙的,想了好多个问题,可一个也问不出来。

有一天我终于装作不在意地对青头说:“我摸过,耙上的刀,很快的。”

青头说:“那还不如庖刀快。”

我说:“你也摸过?”

青头说:“没有。”

我问不下去了。我问错了问题,也问错了人。

那天我背了一只菜篮去割猪圈草,看到烂眼剑华提着耙赶着一头老黄牛出畈,就跟在他后面,一直跟到茅湾口。割了半菜篮草,就坐在树下,悄悄观察他耙田。茅湾口在西山下,算是偏僻的,与其他人割稻种田的地方距离很远,目力所及,只有我和烂眼剑华两个人。

他身子站得笔直,斜对着前面的牛屁股。耙平稳地滑行,像一条小船。铁刀滚动着不断甩出泥水。他高高卷着裤腿,两只脚踏在木板上,泥浆从他的脚趾缝里汩汩冒出来,我能感觉到那种酥痒,比泥鳅从脚趾缝钻出来还舒服。老黄牛走到了田塍边,停了一下,耙也停下,耙上的铁刀就不动了。烂眼剑华下了耙,一边挥乌筱赶牛,一边拖着耙,走到田塍上。老牛懂得转弯,挪动笨拙的屁股转过头,又停了一下。烂眼剑华“豁嗒”一声将耙扔下田,自己也从田塍上下来。

牛慢慢走动,耙也向前移,烂眼剑华提起了左脚,踏上了耙的后木板,身子向前,右脚跟着提起,但他的身子没有跟上,右脚又踏回田里,向前拖了几步,再提起,这样试了几下后,右脚轻轻一迈,踏上了前木板。他就乘在耙上滑行。

他下耙上耙已很熟练了,并不费事,身子也不大摇晃。我想,这个烂眼剑华倒是蛮有本事的,春插时他跟着老师傅教牛,摔了一大跤,到双夏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练成了真正的耕田师傅,还敢独自在茅湾口耙田——这么说来,耙田也许并不太难?

不知道小牯牛练得怎样了。

耙田在技术上就算不是特别地难,那又怎样呢。既然有滚动的铁刀,便有巨大危险,一碰上就会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我看了老半天,猜想最危险的就是上耙,第一脚踏实之时一定要稳当,第二脚一定要踏得准。

我很想问他一句:“踏在耙上,你的脚底心,滑不滑?”这句话在我心里转了很久,摹拟着各种语气,委婉的,随意的,好奇的,总之不能带有一丝不敬,还要让他听明白我问的要点,是耙移动时脚底是什么感觉,会不会滑下来。忽然听到山上乌鸦“啊哦啊哦”的叫声,我顿时泄掉了气,跳过一条小沟,去割草了。我不可能听到了乌鸦叫还这么乱问。乌鸦一叫晦气生,问这种话太犯忌。

傍晚收工后,耙就放在大会堂门口。这个简单的装置,只有木头、麻绳、铁刀,光秃秃的,比我们玩的滑轮车还简陋。我们玩的滑轮车,虽然不到耙的一半大,只容一个小孩乘坐,但钉了一块方木板,可以坐下,前后各钉了两根竖木条,前面的当扶手,后面的当靠背,既享受又安全。耙在享受方面就差劲了,顶多是木板多刨了几下子,让脚底心感觉平滑,可是这平滑,正是我担心的。

人踏上耙之时,牛拉着耙正在前进,人的身体必须立即适应移动速度,否则失去了平衡,站不住脚,就算不摔倒,踉跄几步,也很容易踩到铁刀,搞得血肉模糊,筋断骨折。我曾经试过倒坐滑轮车,车一拉动,我刹时俯仆,撞得鼻血长流。因为是倒坐车子,背对着前方,所以我撞上的是当靠背的木条。我想,站上耙时,人的身体是斜对着前方的,比倒坐车子要安全一些。

为了我长大之后的安全起见,最好能改良一下耙。我不能让别人知道我这种没出息的恐惧,因此也没有人可以商量,只能独自钻研。

我起初想,如果人不踏在耙上,牛不是也一样将耙拉遍整爿田的么,那人为什么还要站在耙上冒险呢?但我很快想明白了,耙田需要加上人的重量,才能滚动铁刀扎碎泥块,否则只是一块木板拖过,耙不了田。

我又想,如果给耙做一个壳,壳上钉一张椅子,人岂不是可以坐在椅子上风风光光耙田,且不用担心铁刀了?说不定连衣服也不会弄脏。就算没椅子,也可以在壳上放置石头增加重量,人跟在后面走,虽然不威风,至少安全。想到这个高明的主意,我兴奋了好久,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发明家。可再仔细一想,觉得还是不成。耙田本是一个人就可以操作的,加了壳,增加了重量和体量,一张耙恐怕要两个人抬到田畈去,在田里掉个头,也需要两个人。

要是耙自身有动力就好了。就像汽车火车,或者抽水机碾米机,那就既不用牛拉,也不用人搬——可是这么一来,我又顾虑丛生。抽水机碾米机的轮子转动之快,远远超过牛力拉的耙上的铁刀,看也看不清楚,手指头只要轻轻一碰,立马就断掉。我连耙上的铁刀都害怕,更害怕碾米机自动会转的轮子,耙如果有了如此强大的动力,我只好魂飞魄散。我觉得碾米机轮子上的传动帶也很无情,卷着人的衣角,就会将人绞扁——我害怕的便是机械的无情。人的手抓到一个火球,会疾速放手,就好像装了个弹簧,一发觉不对就弹开;或者说,人有一层自我保护的无形的毫光,能瞬间警示危险并让人作出反应,这是知止。机械就没有这样的弹簧和毫光,连神经都没有的,它需要外力制止才会停止继续闯祸,而外力未必能及时制止它。外力是靠不住的,它不知止。

我害怕一切机械,不管它是抽水机、碾米机还是耙。因此,我的发明事业就到此为止,我没能发明手扶拖拉机,也解脱不了内心的忧惧。

想想老黄牛老水牛笨重的身子,其实也无情如机械。它如果踩上了你的脚背,并不会马上浮起蹄子防止踩坏,就算你高声尖叫,或者有人拿棍棒驱赶,它还是慢吞吞地挪动,一点不急,踩你的那只脚也必然先踩实了,然后等其他脚踩实,才稳稳当当地移开,此时你的脚背已给它踩成肉饼,一点办法也没有。

而我九岁时的恐惧,好像也不是直接害怕机械和牛,或害怕耙田砍树,而是害怕可以预见的未来,未来的凶险。

老黄牛一天天衰老,到秋末终于倒掉了。我听见人们在说“牛倒了”,路上还聚起一群人,跑过去看热闹。老黄牛并没有倒下,它在路上走着,杨芳娣拿着乌筱,跟在牛屁股后面,老黄牛走得极慢,好像每步跨出都需要深思熟虑。牛一点不着急,杨芳娣也一点不着急,嘴里连“对、对”也没说。大家拥着老黄牛,好像拥着新娘子。

烂眼剑华笑嘻嘻走在杨芳娣边上,对站在路边的阿七奶奶说:“是的是的,这牛要倒了,赶到溪滩去。”

“倒牛”这个词的具体含义,我有点懵懂。它似乎就是指牛死掉了,老死或者意外死亡,有时候又似乎也指牛已衰老无用,或受伤难治,所以那些爱偷懒、无所用心的人,也会被称作“一头倒牛”。我想起这只老黄牛曾经卧在田里不肯起来,那时候它是倒着的,却还不算倒牛。

跟随老黄牛的人群中,我看到了青头、洪海和老六,他们很兴奋,走路蹦蹦跳跳的。洪海看到我,大声说:“嗨,晚上有牛肉吃了。”

老六哈哈笑着说:“你们这帮小鬼头,只晓得食祭。”

我记得我从没吃过牛肉。我吃过猪肉,过年时候还吃过鸡肉鸭肉鹅肉狗肉羊肉。我甚至吃过好几块野猪肉和角麂肉,那是山中打猎的亲戚送来的。牛肉——我从没将牛和肉联系起来,没想到过牛也是可以吃肉的。我想牛肉的吃法大概与猪肉差不多,切成小块,红烧或者与干菜一起烧。

“这是一只牛大哥,它年纪比你还大你晓得不?”老六又说。

“呸,”洪海说,“你才是牛的年纪呢。”

“老黄牛几岁,芳娣姐也不一定知道。”老六说,“是吧,芳娣姐,这要你爸才知道,他是老师傅。”

“我怎么会不知道?”杨芳娣笑着说,“它十九岁了,比你也大好几岁。”

我和洪海、青头不禁啊啊啊地惊叹。这么老。十九岁。高中都毕业了。我看看老黄牛的表情,很沉着,似乎有点沮丧,我猜不出它此时的想法。它可能已哭过一场,眼角结着白色的眼屎,鼻子里滴下一条液体,像是清水鼻涕,滴得长长的,发着亮光,突然断掉,一半掉到地上,一半缩回它的鼻子。它真的很老了,不像十九岁的老,是七老八十的老,脖子上的牛皮皱得像百褶跳舞裙。

玉珠婶婶性子最急,挎着一只小菜篮从家里出来,跟了没几步就不耐烦,快步抢到前头去了,说:“嗬唷,走得有介慢的,我还是先去割两株白菜。”她刚走远,又有两个女人拎着小菜篮跟上来。

一伙人随着老黄牛慢慢转出弄堂,到了大柳树底下,我看见溪滩的草地上已有好几个人等着,长脚阿光和老师傅都在。那里还摆着一个木头做的杀猪台,又像桌子又像椅子:比桌子略矮些,桌面几根长木条,像公社里的长椅,不过没有涂漆。在供销社用剥皮法杀猪时,就是将猪放在这个台上,杀猪师傅用嘴从猪脚吹气进去。

不晓得是谁先动,我们几个突然撒腿就跑,奔到溪滩上,回头一看,人群簇拥着老黄牛,还在大柳树底下,慢得像老太婆挨步,新娘子梳头。

老师傅半个屁股坐在杀猪台上,笑着对长脚阿光说:“几个月前我就知道老黄牛快倒了,亏得小牯牛已经教出。”

长脚阿光含含糊糊地说:“牛吗,总是要倒的。”

倒牛是村中大事。分牛肉也是村中大事。晓丰阿哥坐在石头上,无聊地东张西望。他膝盖上放着一个大本子,我从他肩头看了一眼,本子左侧一列寫着一长串名字。这是分牛肉的记账本。晓丰阿哥是生产队记账的。我想,我长大了要是能做个记账的,那真当是无忧无虑——可惜已经被晓丰阿哥做掉了。

老黄牛总算走到了。长脚阿光用斧头在草地上钉了一个木桩,将牛绳拴上。老黄牛轻轻晃着尾巴,低着头,耳朵微微动着,清水鼻涕从鼻子一串串滴下,滴到草地上。它眼睛眨得很快,可是好像没了生的兴趣,连草也不吃一口。

“走开些,都走开些。”长脚阿光一边大声说,一边挥手,团团走了一圈。大家退开了几步。他把斧头递给老师傅。

老师傅笑眯眯地用拇指试了试斧刃,又用掌心在斧背上摩挲,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是在称赞真是一把好斧头。我看不出这把斧头有什么特别,生了好多锈的。他右手提着斧头,左手摸着老黄牛的脑袋,摸在耳朵后面的部位。

他摸到牛头之时,我已有些心惊了。“他摸了一只快要死了的牛。”我想,“他摸了一只快要死了的牛。”

这时老黄牛略略抬起头,用力眨了一下眼睛。我又差点惊叫出声。它怎么能突然用力眨眼睛?它想暗示什么?

老师傅忽然将斧头扔到烂眼剑华的脚下,说:“你来。”

“我?我来?”烂眼剑华说,看看老师傅,又看看长脚阿光,“我来?”

“你运道好,我们村已经十年没宰牛了,你师傅让给你。”长脚阿光笑着说。

烂眼剑华提起斧头,掂了掂,双手握着斧柄,咬着嘴唇,两眼盯着老黄牛,绕着它慢慢走,绕了一圈又绕一圈。我看他想动手又不动手的样子,心里像有一潭水在狂漾。几个女的已转过头去不敢看。他忽然抛下斧头说:“我……我……下不去手。”奔到溪边蹲下,咳咳地干呕。

“你也真是没用。”老师傅说着,弯腰捡起斧头。

我想长脚阿光长得高大,身强力壮,让他来宰牛,恐怕一斧头就将牛头斩下来了。不过杀猪是一刀刺进猪脖子放血,宰牛却用斧头放血,这也是长了见识。

老师傅双手握着斧头,慢慢转过身子,猛地转回去,斧头抡了过去,“勃”一声,斧背砸在牛的耳朵后面。许多人“啊、哦”地惊叫。

老黄牛好像没什么感觉,稳稳地站着思考着什么事。也许它惊得闷住了,从来没想到会挨这么一下子。它的身子开始微微晃动,一只脚提起,似乎想走路,忽然间四腿一屈,侧着身子,轰地倒在草地上,像倒了一座小山。它的四条腿全都离了地,猛烈地抽动,击打着空气,像是要抓住什么。可它或许忘了,它脚上长了蹄子,没有手指头,抓不住的。

(责任编辑:李璐)

猜你喜欢

牯牛阿光耕田
四 妹
越多越好
关心过头
一个人逛街
退休咏怀
发扬沩山灵祐祖师的“水牯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