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与理论探析
2020-06-19刘双红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的方法,从理论视角探究体能游戏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首先对体能与游戏概念进行剖析,结合教学实际对体能游戏进行概念上的界定,根据其对身体素质的不同作用作为分类的依据,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课堂教学两个层面阐释体育游戏的作用,探究了体能游戏融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路径,最后提出了体能游戏融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注意事项,为提高学生体能水平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体能游戏 中小学 体育课堂教学 理论 解析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该标准首次将“体能”作为高中生的必修必学内容。近两年“体能”的理念在中小学体育的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然而不同的学段其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在实践中不能照搬照抄竞技体育领域或康复领域的方法、手段,否则就将是无用甚至有害的,要根据学校体育的既定规律,结合学生的身心实际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造,大胆应用。学生体能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体育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多样化组织形式,敢于并善于吸收借鑒先进的理念并积极主动地应用于课堂实践中,这样不断地实践、反思才能教学相长。
二、相关概念的阐释
不同的专家对体能概念的含义因所站角度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解释,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的体育科学实践来进行阐释。体能由于针对的人群不同,一般而言可以分为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1],前者主要针对普通大众,后者主要针对专业运动员。对于全体学生而言,体能更多的指向健康。学校体育领域对于学生健康的评价一般而言用体质测试进行衡量,因此体能与体质在学生身上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且相对稳定的特征[1]。由此可见,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体质健康的重要指标,二者属于种属关系。一般运动训练学认为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由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部分构成,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生体能应该也包含身体形态、机能、素质这三要素,其中身体形态是外在的表现,机能是物质基础,身体素质是肌肉活动能力的表现。我国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包含体重指数、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1000/800米跑等指标,除去体重指数和肺活量外,其余的更多的与身体素质直接相联系。
游戏最初源于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与文化大有渊源[3]。通过游戏能够将人们心中某些内在情绪和意识通过活动的形式释放出来,进而可以排遣心中的不良心绪,使人的内心得以排空[4],利于心理健康再次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同时团体性的游戏又是一种斗智斗勇的有具体规则约束的活动,使人能够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如何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取胜,学会如何依靠团队的力量取得胜利,因此其对于智力、情感、控制等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游戏是人本能的释放,通过游戏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这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更为适用,因为中小学生有效注意时间短,对无趣的事物没有探寻的动机。体育课堂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符合其身心特点,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促进作用[5]。
本研究体能游戏是指以体能发展为目的,以游戏为组织形式,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功手段在体育老师指导下学生所进行的,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为目标的身体活动,更为直接的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其心理、技能、智能等的发展。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对于学生的体能游戏,不仅只是指向跑跳投等简单的田径类游戏,也可以借助三大球、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将其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丰富体能游戏的内涵,拓宽体能发展的路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终身参与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学生体能游戏的分类
不同专家学者因视角不同,所持标准不同,那么体能游戏的分类则不会相同。为了更加符合中小学生的实际,为了让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明晰,将体能游戏依据其对身体素质发展目的不同划分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这六大类,将学生常见的教材内容划分为田径类、体操类、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类这四大项,每一种教材内容都有几种甚至几十种的游戏形式,根据其发展体能目的的不同可以归入不同类别的体能游戏中。
不同教材内容的游戏众多,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更多的体能游戏。田径项目涉及走跑跳投,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处于身体发育的基础阶段,这类项目可以较多的采用,同时田径项目也是众多项目的基础,例如发展速度的体能游戏都可以有跑的元素在里面,此时的分类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体操类游戏包含攀爬跳跃技巧等,这些项目尤其是基本的攀爬跳跃可以根据发展体能素质的需要设计出许多有趣的小游戏,例如爬的游戏可以是固定距离比时间、可以是固定高度比时间、可以是爬越障碍、可以是爬越平地……可以通过时间、距离、次数、负重量、难度等设计不同形式的爬类游戏。足篮排这三大球由于普及较高,且发展较为充分,游戏变化较多,可以借助球来进行各种身体素质的练习,一方面熟悉了球性,另一方面增加了趣味性,提高身体练习的实效性。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可以根据身体素质的特性,设计或者采用不同的传统体育项目,对于一些难度大、复杂度高、较危险的项目须要进行改进和创新,以便更好地符合中小学生的实际,例如摔跤可以用画圈角力的形式替代来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灵敏素质、协调能力。
随着学生阶段的不同可以将身体素质进行更细的分类,例如力量素质可以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速度素质可以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身体素质的细分就意味着也要对体能游戏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这样才具有专项性。
四、体能游戏的作用
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改善体质健康水平
体能游戏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游戏的形式,将不同作用的体能训练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欢乐、有趣的氛围中锻炼身体。体能游戏同时具有竞争的特性,要求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去玩,去赢得属于个人或者团队的胜利,由于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就要求提高游戏的竞争对抗的强度,让学生更加努力地发挥自身的能力参与其中,长此以往,身体素质便自然会有明显的提升。同一个游戏较为频繁的使用会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6],但是将不同形式但对身体素质影响较为一致的体育游戏轮换进行却可以避免这种重复的状况。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必然伴随着身体成分的变化,体重指数更趋健康合理,且肺活量也会相应的提高,进而会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好玩是体能游戏的重要特征,在玩中育体育心,参与其中满足了学生好动、交往、求胜、展现自身等方面的需要[7]。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体能练习,学生心态放松,有利于消极不良心绪的排遣,促进积极正能量心态的形成。凡是游戏皆有规则,只有所有人认同并尊重规则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不受时间、场地、人群的限制而广泛开展,这就要求学生参与体能游戏时遵守规则,在规则限定的范围内依靠自己或者团队的配合取得胜利。在参与体能游戏中学生学会了遵守规则、尊重同伴和对手、正确对待成与败,逐步摆脱自我为中心,更好地掌控自身行为和情绪,使其社会性日趋成熟,促进学生协调能力、团队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其更快地完成社会化,尤其是对于独生子能够帮助其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
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课堂实效性
体能游戏作为一种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效组织形式,丰富了体能练习方式,让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时可以选择更多的内容,在选择体能游戏时针对性更强,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体能训练模式。体育教师将自己创新的体能游戏根据其作用归入这个系统,不仅逐渐丰富整个内容体系,也便于不同教师的体能游戏的系统进行融合,形成体能游戏库,方便其他教师进行借鉴和利用。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发育不均等的状况,可以充分利用体能游戏库选择不同的学生对其实施区别对待,帮助不同身体素质发育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充分的发展。
五、体能游戏的课堂融入路径
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结构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准备活动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四部分各有其特点和内容,其中开始部分主要是课堂常规性内容,因此体能游戏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融入较多。
准备活动部分的主要作用有提高机体的调节能力、提高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提高体温和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提高机体的散热能力,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主教材,防止肌肉的损伤,其生理机制可以用“痕迹效应”来解释。体能游戏在准备活动所用生理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其作用效果,其内容因主教材的不同而不同,还受到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冬天体能游戏的时间要偏长一些,强度稍微大一些,这样有利于提高体温,调动生理机能,而在夏天则相反。对于专项准备活动中所用的体能游戏要与主教材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性。
基本部分主要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主教材和辅教材。主教材是本课授课重点,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对于主教材而言,如果是新授课,体能游戏渗透与所教技术动作结合起来,但是要注意时间和次数,如果时间长、次数多,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将转移到游戏上,对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则会起到反作用,如果是巩固或者复习课,体能游戏尽可能以所教技能为基础,通过游戏予以强化,此时体能游戏更多承担的是巩固技能的任务。辅教材的有效选择可以更好地达成主教材的目标,可以促进身体的均衡发展,可以提高课堂的练习密度,一般而言主辅教材的搭配本着互补的原则,因此体能游戏的选择一般与主教材体能游戏相互弥补,全方位、整体性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此时体能与技能互相融合,相互存在。
结束部分主要用在放松活动上,目的是放松身心,使学生更快的以体能游戏的方式愉悦身心,转移学生的运动兴奋性,使学生逐渐平静下来。结束部分可以通过舞蹈类游戏、田径拉伸类游戏等达到放松的效果。
六、体能游戏融入课堂的几点注意事项
1.体能游戏与运动技术的融合
体能游戏可以作为单独的教学内容予以教授,也可以与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技术的练习来发展体能[8]。此时,技术已经融入到体能之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和巩固。但是我们应该注意过多的体育游戏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尤其是剛开始学习新技术内容时,不建议过多地使用体能游戏,而是在学生已经熟悉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游戏,复习巩固课中体能游戏的次数和时间可以多一些。
2.体能游戏的设计要考虑综合因素的影响
体能游戏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运动水平、理解能力,还要考虑学校场地大小、季节、气候的影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情境导入式的游戏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效果会更好;对于多个班级同时上课而学校场地较小时,体能游戏的设计则更多地考虑发展力量或平衡素质的游戏;对于身体素质并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体能游戏力求难度适中;在冬天一些全体活动性的体能游戏跑跳类、灵敏类游戏更符合季节特点、大风天气一些室内游戏更有效果。
3.体能游戏的设计要考虑学生身体素质发育的敏感期
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发育出现不均衡状态,男女生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别。一般而言在中小学阶段速度素质、快速力量、柔韧、灵敏、协调这些身体素质应该着重发展,在开展体能游戏时要注意均衡性的原则,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否则就会影响今后的发育潜能。
4.体能游戏要注重渗透健康教育和人文精神
体能游戏的本质特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游戏为组织形式,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但是我们仍不能忘记在体能游戏的教授或练习中要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创新体能游戏,并在课余体育时间积极参与,挖掘体能游戏中的人文精神,强调民族、团结、互助、礼让、公正公平、不放弃、坚强……
5.挖掘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体能游戏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传统体育项目中隐藏的体能游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护、传承、传播我们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让学校承担推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责任和功能。在民族民间体能游戏中发掘民间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科学组织与安排游戏的内容、形式和时间;积极解决器材短缺问题,创新体育器材,做到一物多用和多物一玩,让传统体育游戏尽量与实际生活相契合
体能游戏具有娱乐、健身、健心的作用,让学生保持玩的兴趣,但不要过度兴奋而妨碍本课目标的达成。在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技术训练融入体能练习中是其趋势,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地思考创新,针对中小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学生以游戏体能或者体能游戏的方式进行教授更加符合其身心特点。拿来主义不可取,固守成规亦不对,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思考,从众多事物的研究中寻求正确合理的解决办法,做到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1] 苟波,李之俊,高炳宏,赵仁清.“体能”概念辨析[J].体育科研,2008(02).
[2]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任薇.体育游戏文化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05).
[4] 林君薇.体育游戏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
[5] 李军兰.体育游戏的文化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2005(02).
[6] 曹淑忠,潘绍伟.儿童游戏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8(05).
[7] 何亚辉.体育游戏对中小学生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9(05).
[8] 戴丽丽.在游戏情境中提升体能技巧[J].田径,2017(06).
[作者:刘双红(1971-),女,山东省荣城人,黑龙江工程学院公共体育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