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腕背四穴治疗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2020-06-19马学淼程光宇王超杰程为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电针偏瘫中风

马学淼,杜 晔,张 奇,程光宇,王超杰,程为平△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较高,后遗症往往被遗留下来。近年来,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是威胁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要疾病。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每年大约有200万新的中风发生,而且每年死亡患者在150万~200万[1]。由于上肢的皮质投射面积大于下肢,上肢的提、写、抓等精细动作较多,在功能恢复的过程中比较困难[2]。腕手功能障碍是其最严重的后遗症,如何有效治疗本病,是临床针灸、康复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应用电针腕背四穴(阳溪、中泉、阳池、阳谷)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60例患者均来自2018年9月—2019年5月本院针灸二科门诊及住院部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8.32±15.56)岁,病程18~86 d,平均病程(32.01±13.42)d;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8.32±15.56)岁,病程18~86 d,平均病程(32.01±13.42)d。经检验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分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脑梗死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

1.2.2 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发病以腕、手关节功能障碍为主;③少于2次的中风,病程2周~2年;④年龄35~75岁,性别不限;⑤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者;⑥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等轻症患者;②此次发病前患有影响关节活动度、活动障碍、肢体关节疾病或骨性关节炎病史者;③有严重的心、肝、肾及代谢障碍疾患等病情严重者;④治疗区域皮肤感染或破损者;⑤患者并未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不能配合检查与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试验器械

华佗牌SDZ-II型电子针疗仪,安迪牌针灸针(规格:0.35 mm×40 mm)。

2.2 基础治疗

以下两组均参考2005年版《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5]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抗血小板、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两组除差异性治疗穴位外,皆搭配尺泽、内关、八邪及运动区等穴位留针治疗[6]。

2.3 治疗组

采用电针腕背四穴治疗。操作:阳溪、中泉一组,阳溪正极,中泉负极;阳池、阳谷一组,阳谷正极,阳池负极;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置于身体两旁,手臂伸直,掌心向内患侧下肢伸直,于患侧腕背四穴,直刺进针10~15 mm,搭配尺泽、内关、八邪及运动区等穴位留针治疗。针刺以捻转法平补平泻,得气后将腕背四穴分两组通电,连接电针治疗仪,采用疏密波(2~4 Hz,50~100 Hz),治疗30 min治疗,刺激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并见肌肉跳动为度,其余穴位留针时不运针。每天1次,6 d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隔1 d,连续治疗4个疗程。

2.4 对照组

以阳明经之外关、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为主治疗。手法、疗程同治疗组。

3 观察指标

3.1 改良Fugl-Meyer(FMA)量表

采用改良Fugl-Meyer(FMA)量表中的有关腕手运动功能部分的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定,共选取7 项内容: ①集团屈曲;②集团伸展;③钩状抓握;④侧捏;⑤对捏;⑥圆柱抓握;⑦球形抓握。评分方法为根据每项完成情况分别计0分、1分、2 分,单侧最高14分[7]。

3.2 改良Lindmark评定表

采用改良Lindmark评定表评定治疗前后的偏瘫手功能(包括8项,每一项0~3分,总分是24分[7]。

3.3 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评价标准

参照《康复功能评定学》中的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制定:Ⅰ期无活动,迟缓性瘫痪;Ⅱ期可活动,但易出现肢体痉挛;Ⅲ期肢体可共同性运动,痉挛加重;Ⅳ期随意活动,痉挛稍有减轻;Ⅴ期可控制部肢体活动;Ⅵ期肢体活动接近正常水平[7]。

3.4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ctivity of Darly Living Scale,ADL)进行评定[7]。

3.5 疗效评定

FMA评分采用尼莫地平分级法:疗效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100%。①显效: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增加≥60%;②有效: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增加<60%且>30%;③无效: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增加≤30%。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两组FMA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F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价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FMA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治疗组比较,#P<0.05。

5.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5。

5.3 两组Lindmark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Lindmark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Lindmark评分两部分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indmark评分两部分结果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Lindmark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治疗组比较,#P<0.05。

5.4 两组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等级比较

由表4可见,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等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等级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等级比较 (例)

5.5 两组ADL评分比较

由表5可见,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ADL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ADL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治疗组比较,#P<0.05。

6 讨论

根据卒中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中风”的范畴。中风后容易导致腕手功能障碍,且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临床表现为腕部活动不利、手指屈曲、强握、不能伸展等[8-10]。针灸治疗中风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该法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笔者采用电针腕背四穴(阳溪与中泉一组、阳池与阳谷一组)为主要治疗方法。腕背四穴均位于腕背部,根据腧穴近治作用的原则,可治疗腕背部的相关疾病。阳溪、阳池、阳谷三穴分别属于大肠经、三焦经和小肠经,中泉为经外奇穴。四穴主治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古有记载,《黄帝内经》中记载:“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千金方》中记载阳溪穴“主臂腕外侧痛不举”。《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中记载:“中泉,奇穴,主治中风,脑充血……治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腕背四穴分别位于拇短伸肌健、拇长伸肌健、总伸肌键、伸小指固有肌健展肌短屈肌与对掌肌附着的豆钩韧带之间,针刺对于腕手部的主动肌群和拮抗肌群能起到较好的恢复作用[11-13]。

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的中医病机为阳气虚弱、血虚瘀滞、经络不畅,腕手部的筋骨肌肉失去濡养而发本病,治疗当以激发阳气、疏通经络为主[14-16]。因此采用阳池、阳溪、阳谷三阳穴搭配中泉起到温阳行气、养血祛瘀、通利关节的作用。并在传统针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应用电针进一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调和气血、舒筋荣肉的作用,实现中风后腕手功能的恢复与好转。现代研究表明电针可以改善脑卒中后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神经递质受体损伤,提高神经递质受体的兴奋性进而增强病灶部位的血流速度,改善神经病毒对脑组织的破坏,同时可能影响到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且电针可影响多种胶质细胞的炎性表达,起到抗炎的作用促使神经重组[16-18]。局部电针可对增强腕手部屈肌活动和降低伸肌张力起到作用且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改善血液循环,增加代谢,并有研究表明电针可加强局部组织营养、缓解血管痉挛,可减轻炎症及水肿,从而达到止痛、增强循环及加强代谢的目的[19-21]。

笔者选穴与对照组不同的是腕背四穴位于腕手部各肌腱、肌肉、韧带之间,针刺可改善肌肉的收缩,再联合电针的促神经重组、抗炎、增强血液循环、阵痛的作用加强中风后腕手功能的恢复。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FMA评分明显改善;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的63.33%;两组患者治疗后Lindmark感觉、运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Lindmark感觉、运动评分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Brunnstrom等级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Brunnstrom等级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ADL评分明显改善。综上所述,电针腕背四穴与对照组治疗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均有一定疗效;但电针腕背四穴可更有效改善中风患者手腕部的运动、感觉功能,改善患者的偏瘫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电针偏瘫中风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漫画
中枢β受体介导电针“曲池”“听宫”穴的降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