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支架构建个案研究
2020-06-19柳若彤
柳若彤
(大连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一、研究背景
支架式教学理论是在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被运用于教学领域的成熟理论[1]45。而有关教师支架的具体研究则兴起于1984年,Palincsar & Brown最先对课堂互动中的教师支架进行研究,将教师支架视为课堂教学研究策略[2]。自此,国外各个教学领域对教师支架的研究日益增多,如Stone将教师支架比作一个交互过程[3],帮助学习者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Brown[4]68提出了教师支架的四大功能。
近年来,国内对支架理论的研究也日益完善,研究方面越来越细致、全面:有专注于研究国内外教师支架的理论内容[5];也有探讨支架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如张国荣就主要探讨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6]。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者们的研究也愈发深入,开始研究支架理论在远程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此环境下的支架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师的角色[7]。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的教师支架研究多是针对教学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度分析,理论性研究较多,实证性研究较少;对于外语课堂中教师支架的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本文根据南方某高中英语教师在示范课上的教学视频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对教师支架的构建及分布情况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外语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问题:第一,该教师是如何在示范课中构建及运用教师支架的?第二,不同教师支架的分布情况如何?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高端论坛中的示范课视频作为语料来源,该论坛汇聚了众多一线城市优秀英语教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问题。被试为南方某中学英语教师L以及36名某师范大学附属高中学生。该教师曾获全国青年优秀教师一等奖、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示范课主题为“Surprise Encounter”,教学内容改编自高中某试卷一篇完形填空。课程授课时长为45分钟,有完整的教学环节,并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该优秀示范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所选取录像视频进行转写及话语分析。对转录信息的分析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识别包含“教师支架”功能的语段,即教师的话语为学生提供帮助的一组谈话;第二步,对该语段进行解码分析,判断该语段所属支架类别;第三步,将分解后的语段进行支架类别归类及编码,并对归类好的语段进行分析。
L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课堂互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间的话语交流完成教师支架的构建。研究者基于对支架功能及作用的研究[8]64,改进前人对支架类别的分类[9],将该示范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师支架细分为四种,分别是导入支架、示范支架、提问支架、反馈支架。
三、结果与讨论
(一)教师支架的构建及应用
1.导入支架
导入课程的方法可以简要分为直接导入法和间接导入法。在该示范课堂中,L教师使用了间接导入法,用实际情景来完成导入型支架的构建,采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教学法来进行课堂导入,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T: It’s fortunate for me to encounter you and share this meeting. This meeting will be a wonderful encounter we will remember in our life.
L教师用自己与示范课上学生的相遇作为情景导入,引出该课程的主题“Surprise encounter”,从真实情境出发,吸引学生的兴趣。
T:Do you know the word encounter?
S: Meeting...
T: Yeah, meeting someone. So today we are going to read about a story in title ‘Surprise encounter’.
紧接着,教师使用了提问导入法,通过提问集中学生注意力,在导入教学内容的同时带领学生学习了关键词“encounter”,从而完美地将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可见,导入支架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策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这与Palincsar & Brown[2]75的研究结果一致。
2.示范支架
研究者通过对所有支架进行归类发现,尽管示范支架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其仍为整堂课授课内容的主体部分。L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会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展开相应的示范,为学生详细讲解知识点,从而完成示范支架的构建。同时,其他支架穿插在示范支架之间,各种支架联系在一起,共同为整堂课服务。在本研究中,L教师在授课时就灵活地、有机地将提问支架、反馈支架熟练整合运用,结合示范支架共同为课程内容服务。
T: Let me give you an example. So let’s focus on the paragraph one. Here we only have one sentence, right? Can you figure out the feeling of Grady? (提问支架进行引导)
S: I think he is irritable.
T: Does the writer gave us the attitude directly?No, but instead, he showed us Grady’s feeling for what? (S: action) Good, by his action. (通过与学生互动并在使用提问、反馈支架的同时完成了示范片段)
该部分很好地印证了Stone[3]的观点,教师在进行示范讲解的过程中,使用提问支架进行多次提问,以及使用反馈支架为学生的回答提供进一步的反馈,并马上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多种支架并行的方式完成了诱导式的示范支架。
3.提问支架
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互动中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的主要手段,是课堂上不可或缺的部分。Brown[4]25曾提出教师提问的四大功能:第一,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上用语言表达的机会;第二,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第三,检查学生对于所授知识的理解程度;第四,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本研究中,教师充分地应用了提问支架,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简化了学习任务,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T:What do you think Grady put in his backpack? Why are they necessary for camping in the wild?
L教师在这里提出的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头脑风暴,通过对阅读材料内容中主人公所携带物品的猜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引发了学生对主人公以及整篇故事的猜测和构想。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又进一步引起了学生的深度思考,使其思考整篇阅读材料的内容走向,从而产生独立的观点和看法,也为接下来的授课做铺垫。L教师在这里运用的提问支架也符合Brown的结论,提出问题时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并且能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其得出自己的观点。
4.反馈支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生词如cub、backpack等进行了解释说明,对学生的提问进行了回答,以此来完成反馈支架的构建。另外,在教授整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率先使用提问支架引起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思考,如Do you agree that Grady hated camping?Is there anything that he likes about it? 对于学生不理解仍然感到困惑的部分,教师可以使用反馈支架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T: A bear cub.
S:What’s the meaning of cub? Is it a baby?
T: Yeah, a baby. The tale just tell us. It’s small.
本研究中,L教师就采用了详述的方法来进行反馈。当学生对新单词cub进行提问时,教师很好地运用了反馈支架,通过反馈使学生了解到自己话语中的不足,并使其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回答。
(三)各支架的分布情况
该视频共长48分钟,将视频语音及文字转写后累计4 102词,共识别2 917词的教师支架。其中,导入支架出现7次;提问支架出现146次;示范支架出现36次;反馈支架出现48次。提问支架出现的次数最多,导入支架出现次数最少,各支架具体词数及占全部支架语段的具体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各支架占具体词数及占全部支架语段的具体比例
对“支架”语段的量化分析显示:导入支架出现的频率和词数相对较低,这并不是因为导入支架不重要,而是相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其所占比例较小;而示范支架虽然出现的频率较低,但其所占词数最多,示范支架是整堂课的主体部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仍主要以示范为主;提问支架在全部支架语段中占比最大,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所以出现频率最高;伴随教师的提问,学生会给出相应的回答,教师则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使用反馈支架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这与李丹丽[9]的研究基本一致,示范支架在全部支架中的占比较大,教师身为课堂中的主导角色,在授课及反馈中常用示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提问与反馈为课堂话语互动中最常使用的手段,两种手段紧密配合,穿插于整个课堂,共同为教学服务。
结语
教师支架的构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快速地跨越最近发展区,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并促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教师对支架使用与把握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提高,例如,教师在使用“支架”式方法进行教学时,其一般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学习主动性;另外,教师在使用教师支架进行教学时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从而丧失自主学习及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