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土南明弘光元年铁炮
2020-06-18王慧
王慧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位于广州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内。根据民国时期地图显示,医院位于清代西城墙的北侧折弯处,一部分已经伸出城外。2014年6—11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医院内市一大道磐松楼2号楼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工作,清理出宋、明两个时期的城墙遗迹。其中明代城墙遗迹大致为东西走向,城墙为夯土外包砖结构,包边砖墙墙体顶面宽1.5米,自顶至墙基底部高4.05米,至活动面约3.6米。
铁炮出土
2019年8月,医院内市一大道翻修排水管时,于2014年发掘区的东北侧发现了一门铁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随即派员前往现场。经过现场调查,铁炮铭文中有“弘光元年(1645)”等信息,出土位置处于建筑废弃物中,并非其原生文化层,推测曾经被移动过。铁炮四周未发现炮架、炮车等附属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铁炮进行采集,并在金属文物保护实验室进行保护修复。
铁炮位于2014年发现明城墙的东北侧,临近城墙所在区域。铁炮全长1.99米,口径0.25米,内径0.07米,尾径0.36米。前段有一圆形纹饰,内里模糊不清;中前段有龙形纹饰;中后段饰雷纹一圈、曲折纹一圈;后部有梅花状纹饰;近尾部铸有12行阳铸铭文。铁炮炮耳已损坏,火口已阻塞,表面锈蚀严重,龙形浮雕模糊不清,部分铭文已模糊不可辨。
鐵炮现正在进行文物保护清理工作,铭文可以释读的文字有12行,为:“弘光元年五月□日/布政使晏 奉/两广军门丁 准/巡按御史王/南部咨行造大铳□□/督造广东□□□□/军?政?堂?印?都司□□□/事钱?柱?/□主官指挥使□□/□□官千户□□/匠人□”等。经考证,铁炮的铸造者“布政使晏”为1641—1646年任广东盐法道佥事的晏清。《宣统番禺县续志》卷三十四《金石志》载南明弘光二年(1646)晏清捐资铸造景泰寺铁炉一款,其结衔为“广东盐法道今升尚宝司卿”。“两广军门丁”为弘光朝两广总制丁魁楚,他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由明安宗朱由崧封为两广总督,不久加兵部尚书衔。南明隆武二年(1646)二月因击“逆藩靖江归于福京”封思恩伯、陈邦傅富州伯。丁魁楚后与吕大器、瞿式耜、李永茂等一同拥立了昭宗朱由榔。“巡按御史王”为王化澄,隆武二年擢监察御史,巡按广东。王化澄在永历朝有拥戴之功,丁魁楚解任两广入阁后,擢为副都御史,总治两广。
这门弘光元年铁炮制作精美、花纹繁缛,铭文字数较多,是现存南明铁炮中的精品。目前考古发现的南明铁炮中同为弘光年间的,有福建晋江深沪湾明末清初沉船出土的弘光元年铁炮,该炮口径18.2厘米,尾径27厘米,长161厘米,通体锈蚀严重。炮体前细后粗,呈长圆筒状。口微敞,壁较厚,炮尾端部如覆笠,附小尾珠,有火门。中腹偏后横出双耳,宽37.5厘米。炮身铸有数道凸棱形固箍以及5排阳文,炮身残存数道橙黄色彩绘弦纹。铭文锈蚀严重,可辨铭文有:“福建军门部准/兵部咨奉/旨造□□/□□□□曾钦/弘光元年吉旦/”。该炮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铸造的铜铳、“大明成化年制”款白釉花口瓷碗同出。据晋江市博物馆林清哲推测应与清郑澎湖海战有关。
广东地区发现的铁炮中有3门与此次出土铁炮时间上相近,其中广州市博物馆馆藏有2门崇祯十七年铁炮,2007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时为研究所)在文德南路亦采集到一门崇祯十七年铁炮。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出土铁炮铭文虽残破不能全部释读,但对比已释读部分可知,其行文规范与晋江铁炮差异较大,与广州的3门铁炮行文规范较为一致,推测这4门炮可能均为广东本地铸造。
铸造地点
广东在明清时期为中国南部的冶铁大省,霍与瑕在《上吴自湖翁大司马》中提到“两广铁货所都,七省需焉。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铁货而北”。其中佛山更是因其发达的冶铁业而位居“四大镇”之一。
佛山地区本不产铁,但因其冶铁业发达,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官准专利”的便利,一省之内的优质生铁均需运送到佛山进行加工。《广东新语》记载,“诸炉之铁冶既成,皆输佛山之埠。”《广东通志初稿》亦有记载正德十四年(1519)广东官府奏准在广州设厂课铁,并订出如下章程:“凡铁商告给票入山贩买,回至河下盘验。生铁万斤收价银二两,其立限复往查验,大约如盐法。有欲以生铁往佛山堡□(鼓)铸成锭熟而后卖者,听其所卖。”《两广盐法志》记载:“其铸而成器也,又莫善于佛山,故广州、南雄、韶州、惠州、罗定、连州、怀集之铁均输于佛山。”
明天启二年(1622)佛山地区即已出现“炒铸七行”的记载,包含锅行、铁灶行、炒铁行、铁线行、铁锁行、农具杂品行、钉行,至迟在明晚期佛山已经开始铸造大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梁浚浩对抗黄萧养起义军时在佛山“制大炮,发声如雷”,“用大铳实以火药、石弹,大如碗”。另《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丙戌(1646)海寇披猖,(李)敬问树栅铸炮,简练乡勇,以捍村堡”。李待问是万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其归乡后,与其兄弟改革炉冶,铸炮筑栅。
佛山制作的大炮在明清时代极为优良,不但供给本地使用,还输送给京师和水军。崇祯七年(1634),两广总督熊文灿向北京运送了100门400斤的“大粤铳”。这批火器制作精良,最后被留贮京营,以备缓急。崇祯九年(1636),熊文灿再次向北京运送400斤的“大粤铳”40门、铁弹500丸。崇祯十二年(1639),两广总督张锐心运送了红夷大炮100门、备用炮4门、火药1000斤、生铁大弹500斤。郑芝龙所率水师“铳与弹合应广制”。
弘光元年,北方的交通已经被阻断,陕西和辽宁虽为明王朝传统的铸炮基地,但已经无法把炮运到南方来,佛山地区的铸炮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铁炮铭文的年代问题
弘光是南明政权皇帝朱由崧的年号,朱由崧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福恭王朱常洵庶长子,崇祯帝从兄。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景山。五月初三,朱由崧受江北四镇的拥立,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帝位,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弘光元年(1645)五月二十二日,弘光帝于芜湖被俘,次年被杀害于北京,弘光朝灭亡。后鲁王朱以海监国时仍使用弘光年号。
此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弘光朝于弘光元年五月即已灭亡,且崇祯朝并无崇祯十七年七月,广东出土铁炮铭文的时间与历史事实有差异,这很可能是广东地区地处偏远,信息传递能力较差所导致的。据《南明史》记载,弘光政权主要控制范围在长江下游江浙一带,部分影响到福建北部,而未影响到广东。《明季南略》记载,江南地区至迟于五月初已经知道了崇祯帝自缢于北京的消息,而广东至九月仍未知崇祯帝的死讯。本次出土的弘光铁炮亦证实了这一状况,弘光元年五月南京已为清军所破,五月二十二日弘光帝亦被俘虏,但广东地区仍旧在铸造弘光元年五月铁炮。
感谢我院易西兵先生、关舜甫先生、饶晨女士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吕良波先生、林丽琼女士对铁炮的文物保护,郁南县博物馆何英明先生提供的照片资料。
(作者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