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2020-06-18朱广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0期
关键词:西坦奥拉拉西

朱广焕

奥拉西坦又名脑复智,属于处方药,临床常用于治疗脑损伤及由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吡拉西坦又名脑复康,亦属于处方药,临床常用于治疗由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意外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由于这两种药物的临床用途比较相近,所以在具体的选择方面有待考量。临床用药最看重的无非是疗效与安全性这两点,哪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更好或是安全性更高,通常就会被优先选择,而如果能够兼顾疗效和安全性两点,则更会成为第一选择[1]。本文为分析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的药理并对比研究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现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试验,详情报告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8例,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29例。A组中男18例(62.07%),女11例(37.93%);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0.52±6.81)岁;缺血性脑卒中16例(55.17%)、出血性脑卒中13例(44.83%)。B组中男17例(58.62%),女12例(41.38%);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9.37±6.59)岁;缺血性脑卒中15例(51.72%)、出血性脑卒中14例(48.28%)。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③对相关药物无过敏反应;④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1.2.2排除标准 ①具有精神系统疾病或痴呆症者;②存在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存在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者;④神经功能严重缺失者;⑤合并自身免疫缺陷综合征或恶性肿瘤者;⑥临床资料不全者。

1.3方法

1.3.1A组 采用奥拉西坦治疗,具体方法为:口服奥拉西坦胶囊(湖南健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37),0.8 g/次,3次/d,连续用药6个月。

1.3.2B组 采用吡拉西坦治疗,具体方法为:口服吡拉西坦片(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216),1.6 g/次,3次/d,连续用药6个月。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ADL评分、MMSE评分、MoCA评分。

1.5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MMSE评分>28分;有效: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有所改善,MMSE评分27~28分;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MMSE、MoC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ADL、MMSE、MoCA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MMSE、MoCA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MMSE、MoCA评分比较(±s,分)

注:与B组治疗后比较,a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该病的发病正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脑卒中的危害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其所遗留的一系列后遗症。大部分的脑卒中患者即使经过了治疗挽救了生命,但也会在治疗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偏瘫等,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3]。据相关临床数据调查显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可见脑卒中危害之大[4]。

脑卒中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脑卒中所引起的脑白质损伤、蛋白质合成异常以及葡萄糖利用率减少等造成了认知功能障碍[5]。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记忆力等能力减弱,因而往往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造成极大不利影响。若想改善该病的预后,关键在于及早给予有效的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认知功能。

目前,临床针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一些促智类药物具有选择性的对大脑皮层及海马等产生作用,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6]。但目前可选择的药品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奥拉西坦和吡拉西坦等,均是临床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常用药物。为了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首先应当要充分分析不同药物的药理,并对比研究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然后从中找出临床疗效更好及安全性更高的药物,以既保证药效、又减少不良反应。

从药理方面来说,吡拉西坦的主要成分为乙酰胺吡咯烷酮,其属于氨酪酸的一种同类物,对脑细胞具有良好的激活、保护及修复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脑缺氧,促使大脑细胞活化,同时提高大脑中的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 比值,促进蛋白质合成及氨基酸和磷酯吸收,提升葡萄糖利用率,增强能量储存能力,增加脑血流量,加快脑代谢[7]。因此,临床常应用吡拉西坦来治疗由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意外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另外该药对于老年精神衰退综合症和老年性痴呆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疗效。经临床证实,吡拉西坦的不良反应较少,但肝肾功能障碍者、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及部分老年患者应慎用,对该药过敏者禁用。

奥拉西坦则是一种吡拉西坦的类似物,主要成分为奥拉西坦,其可穿过血脑屏障,激活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促进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同时还可直接接触大脑皮层及海马,并与谷氨酸受体相结合,以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和转运以及磷酰胆碱和磷酰乙醇胺的合成[8]。因此,临床常应用奥拉西坦来治疗脑损伤及由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并且在药物作用效果方面,奥拉西坦要比吡拉西坦高约3~5倍。经临床证实,奥拉西坦的不良反应较少,但肾功能不全者或对该药过敏者禁用。

本文结果显示,A组总有效率93.10%高于B组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与B组的13.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ADL、MMSE、MoCA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吡拉西坦,二者的安全性均较高。

猜你喜欢

西坦奥拉拉西
奥氮平联合奥拉西坦方案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对患者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评定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抗癫痫药布立西坦制剂研究进展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奥拉西坦胶囊中主要未知杂质的鉴定及其含量测定
分析丹红注射液+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效果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冰糖葫芦
VICTOR OLADIPO转折维克托·奥拉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