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生斑鱼蒦亲鱼驯养技术研究

2020-06-18刘庆山徐华建覃士芬谭冬初韦学耀

科学养鱼 2020年5期
关键词:池壁雌雄亲鱼

刘庆山 林 斌 韦 祥 徐华建 覃士芬 谭冬初 韦学耀

(1.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9;2.广西广投能源有限公司桥巩水电站分公司,广西 来宾 546100)

斑鳠(Mystus guttatus)属鲇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我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和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它肉质细嫩鲜美,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誉,是主产区重要的经济鱼类,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

近年来,由于受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江河野生斑鳠资源量大幅下降,因此,斑鳠人工养殖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对于斑鳠的生长、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都已有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李红敬等(2006)报道了斑鳠的生长、繁殖、食性及养殖技术,杨家坚、陈琴、姚国成等报道了斑鳠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和鱼种培育技术研究,但对野生斑鳠驯养技术研究较少,仅周爱国等(2013)报道了关于斑鳠野生亲鱼驯养方面的文章,但他报道的是外塘土池山泉水养殖,对水泥池野生亲鱼的驯化研究少有人报道。

本试验在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内,将现有的室外水泥池进行改造,再将从野外收集回来的斑鳠亲鱼放到经改造后的水泥池中驯养,研究不同养殖环境中、不同的投放规格、不同的雌雄搭配比例和不同放养密度对亲鱼驯养成活率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1)试验时间。2018年1月15日至2019年8月15日。

(2)试验场地。采用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站的室内苗种养殖车间圆形水泥池和室外方形水泥池,室内苗种养殖车间圆形水泥池作为野生亲鱼暂养消毒处理池,规格为直径1~2米,深度90厘米。试验主要在室外方形水泥池进行,水泥池分3米×7米和5米×10米的两种规格方形池,水深1.5米。将池底和池壁按照试验设计方案铺设鹅卵石或贴瓷砖处理,在靠近进水口处放置多个陶瓷坛或用砖垒30厘米高的隔墙,上面加盖石棉瓦或其他板材,做成多个小“屋”或人造洞穴,用于斑鳠亲鱼藏匿。陶瓷坛要求两端开口,口径大于30厘米,方便亲鱼进出,长度不小于80厘米、中部直径不小于60厘米;陶瓷坛的数量根据亲鱼数量匹配,每尾亲鱼一个陶瓷坛。对照池底部和池壁不做任何抹光处理,底部和池壁较粗糙。采用江边水厂供水,水质符合国家养殖水质要求。

(3)试验鱼来源。在2018年1-3月和2019年1-3月,在桥巩水电站上下游库区,请当地渔民用钩钓的方法获得规格为0.6~5.5千克/尾的野生亲鱼,选取体质健壮、体表无伤或受伤较轻的亲鱼200尾作为试验材料。

2.方法

(1)鱼池消毒。所有鱼池都用50~8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2~5小时再放干水池,加入新水用强氯精5~10毫克/升全池泼洒消毒处理,7~10天加注新水至池水深80~150厘米备用。

(2)野生亲鱼进场暂养处理。①在野外挑选体表无伤或受伤较轻的亲鱼运回站内后,对受伤亲鱼先用双氧水或紫药水对患处进行消毒,并在患处抹上红霉素软膏防止伤口感染,再用2%~3%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调节好水温后(温差不大于3℃)转入车间室内养殖缸中进行暂养(养殖缸在亲鱼进场前也进行了消毒处理);②野生斑鳠在室内暂养期间每天用10~20毫克/升的恩诺沙星溶液浸泡8小时,不投任何饵料,治疗5~7天,伤口愈合、活动正常后转到室外进行驯养试验;③放养斑鳠前,所有试验池及对照池都投放活的小鱼虾作为斑鳠的饵料,小鱼虾的规格在10厘米以下,放养密度为0.1~0.5千克/米³,放养品种以游泳能力较差、繁殖能力较强的品种为佳,如罗非鱼、虾虎鱼、河虾等。

(3)试验分组和放养。2018年1-3月收集野生亲鱼80尾,分成3个试验组和3个对照组做试验。第1试验组选用大小规格相对一致的亲鱼6尾(雌雄比1∶2),第2试验组选用大小规格相对一致的亲鱼4尾(雌雄比1∶1),第3试验组选用1尾亲鱼;第1对照组选择规格0.8~4千克/尾的亲鱼24尾(雌雄比1∶2),第2对照组选择规格大小相对一致的亲鱼26尾(雌性比9∶17),第3对照组选择规格大小相对一致的亲鱼19尾(雌雄比9∶10)。

2019年1-3月收集野生亲鱼120尾,规格0.6~5.5千克/尾,将它们分成4个试验组和4个对照组。第1试验组选用大小规格相对一致的亲鱼6尾(雌雄比1∶2),第2试验组选用大小规格相对一致的亲鱼4尾(雌雄比1∶1),第3试验组选用大小规格相对一致的亲鱼2尾(雌雄比1∶1),第4试验组选用1尾亲鱼;第1对照组选择规格0.6~4千克/尾的亲鱼30尾(雌雄比1∶2),第2对照组选择规格0.8~5.5千克/尾的亲鱼25尾(雌雄比13∶12),第3对照组选择规格大小相对整齐的亲鱼27尾(雌雄比14∶13),第4对照组选择规格大小相对整齐的亲鱼25尾(雌雄比8∶17)。

(4)驯养池大小。2018年试验1组、2组、3组和2019年试验1组、2组、3组、4组驯养池规格为3米×7米×1.5米,其他组驯养池规格均为5米×10米×1.5米。

(5)放养前的水质检测。放养前对水质进行检测,具体指标如下:水温25~30℃、pH 7.8、溶氧8.0毫克/升、氨氮小于0.10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01毫克/升、透明度30厘米以上。

(6)饲养管理。在室内暂养5~7天,体表伤口基本愈合,转到室外进行养殖。第2天在鱼藏匿的地点(陶瓷坛或小“屋”)附近投喂少量的沉性鲟鱼料(粒径4~6毫米),以后根据鱼吃食情况适当增减投喂量。对照料组在亲鱼经常活动的地点同样投喂沉性鲟鱼料(粒径4~6毫米),并视亲鱼摄食情况增减投喂量。再过1~2天开始搭配投喂剁断的小鱼,增加动物蛋白的营养,而之前投放的活饵只作为动物饵料的储备,便于亲鱼在饵料不足时摄食。鱼类摄食完全正常后,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一些大蒜素、多维、三黄散等,增强斑鳠的抗病能力。在驯养期间,进水口一直伸到底部往亲鱼藏匿的方向冲水,保持换水量5次/天左右,另外每两天开启底阀排水10分钟左右,排除底部的残饵粪便等污物,每15天用碘制剂进行消毒杀菌,连续用两天,浓度为0.5毫克/升。从放养开始,每天观察亲鱼活动、摄食情况,及时捞出死鱼,检查死亡原因并做好记录。

二、结果与分析

1.试验结果

在驯养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死亡亲鱼腹部肌肉溃烂,触须被磨断,尾柄也有被咬伤溃烂的痕迹。2018年8月15日和2019年8月15日,分别经过8个月的养殖,亲鱼都已适应人工养殖环境,能正常摄食和生长。试验组的亲鱼体质健壮、体表光滑、触须完整,成活率较高,试验3组、4组比试验2组成活率高,试验1组成活率最低;对照组体质相对消瘦,体表部位还是较多受伤点,触须部分被磨断,成活率较低,3组、4组比2组高,1组最低,见表1。

表1 试验成活率统计 %

2.分析

从表1不难看出,放养密度较大、规格越不整齐,成活率越低,同时我们发现,雄鱼越多,亲鱼伤亡越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刚收集进站的野生斑鳠在水泥池中,粗糙的水泥池底或池壁会将亲鱼腹部皮肤和触须磨伤和磨掉,造成感染;第二,在放养密度过大时,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大鱼会攻击小鱼,造成小个体的亲鱼被咬死或被咬伤;第三,在繁殖季节雄鱼较多时,为争取交配权,它们也会相互攻击,造成伤害;第四,斑鳠属凶猛性鱼类,天生好斗,密度大时它们会相互撕咬,造成对方的伤害。另外在没有藏匿场所的情况下,亲鱼始终暴露在外面,一是容易受到外部干扰,影响摄食,二是很容易被其他鱼类发现,使其捕食失败,这些都是斑鳠驯养成活率不高的原因。而试验组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所以驯养成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讨论与建议

1.讨论

通过试验我们发现,养殖池采取铺设鹅卵石,或在底部和池壁贴上瓷砖的方法,能有效地减少亲鱼擦伤;较低的养殖密度、放养相对整齐的亲鱼、保证良好的水质条件和充足的饵料,及给亲鱼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几种措施相结合,能大大提高野生斑鳠驯养的成活率。

2.建议

经过以上养殖试验,在野生斑鳠驯养时,我们建议如下。

(1)不赞成用较大的鱼池进行驯养,在野生亲鱼的驯养阶段,每个驯养池面积10~50米2即可,但池壁和池底一定要光滑,水深要求1.5米以上。

(2)一定要设置藏匿物,如陶瓷坛或假山、小窝等,最好能保障每尾鱼有1个陶瓷坛或1个小洞穴,便于亲鱼隐藏栖息,更利于亲鱼伏击猎物。

(3)尽量稀养,给亲鱼营造相对独立的环境,最好是每个鱼池放养1~4尾亲鱼,放养规格也一定要一致,避免大鱼吃小鱼。

(4)在繁殖季节,雌鱼和雄鱼的比例尽量保持在1∶1左右,以免发情时相互攻击造成亲鱼伤害。

(5)保证充足的饵料、控制良好的水质环境也是提高斑鳠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池壁雌雄亲鱼
基板玻璃窑炉关键位置流场仿真研究
延长超白太阳能玻璃窑炉窑龄维护实践
斑点叉尾鮰亲鱼池塘产卵繁殖影响因素研究
黄颡鱼亲鱼培育的技术要点
地热水环境条件下促进家鱼亲鱼性腺发育提早成熟的关键技术
免雌雄鉴别的省力高效蚕种生产新技术
复杂组合水池结构设计要点及变壁厚池壁有限元分析
黄菠萝雌雄植株间形态特性差异研究
雌雄时代
野生与养殖褐牙鲆亲鱼营养学分析与繁殖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