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八景”中生物类景观的成景规律
2020-06-17高荣荣贾文毓
高荣荣, 贾文毓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八景”是中国古代用来表示某一地方多处名胜的集称,包括“十景”“十二景”“二十四景”“三十六景”等[1].八景由来已久,其源头是北宋大画家宋迪《潇湘八景图》中所绘之景“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2];八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出现了处处皆八景的现象;2000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省份重新组织了八景的评选,如羊城新八景、津门新十景、南京新五十五景等[3].目前学界对八景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主要有旅游[4]、地理[5]、建筑[6]、美术[7]、文学[8]、文化[9]等,较少涉及对八景所含景观资源的详尽分析,尤其是单独对一种景观资源在八景中成景规律的研究.本文拟选取八景中的生物类景观,即植物类和动物类“八景”景观,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与天象类/气象类/水文类/地文类/建筑类/时间类/季节类等景观组合成景规律,以期对现代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新方向.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共收集到19 478条(视一景为一条)“八景”景观资源(图1),其来源主要有《数字合称辞海》[10]、《山西古代州县八景》[11]、期刊论文[12]、网络等.
统计得知,在现有的“八景”景观资料中,生物类景观资源共计2 022条,其中与植物关联的景观有1 672条,与动物关联的景观有350条,植物类景观数量约是动物类景观数量的5倍.本文将运用统计法、分析法,对生物类景观资源中的“植物-地文/建筑/水文/气象/季节/天象/时间/动物”和“动物-水文/地文/植物/建筑”景观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与成景规律、构景用词等.
图1 中国各省域八景景观的分布
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eight landscapes in Chinese provinces
2 生物类“八景”景观资源统计结果及分析
2.1 植物类“八景”景观资源分析
通过对植物类景观所包含植物种类的细分,共计得到87种植物,现选取其中主要的植物类型松、柳、荷、竹、梅、桃、柏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翠、林、树、花是意指植物,因而也归为植物类.由表1可知,植物主要与地文类、建筑类、水文类结合成景,分别占比32.94 %、24.11 %、14.56 %.其中翠、松、树、花、梅、桃主要与地文类景观结合成景;柳、林、竹、柏主要与建筑类景观结合成景;荷主要与水文类景观结合成景.
(1)“植物-地文类”景观:植物与“山、峰、岭”成景占到了地文类总数414(表1)的68.36 %.具体来看“翠-山/峰/岩”占比94.19 %、“松-山/岭”占比73.53 %、“柳-岸”占比52.94 %,“林/树/竹/花/柏-山”分别占比44 %、60.72 %、40 %、40.91 %、83.33 %、“梅-山/峰/岩”占比55.17 %、“桃-山/洞”占比42.31 %.
(2)“植物-建筑类”景观:植物与“寺、堤、园、桥”成景占到了建筑类总数303(表1)的47.20 %.具体来看“柳-堤/桥”占比73.44 %,“松-寺/院/亭/庙/塔/坛/庵”占比72.22 %,“柏-寺/庙/堂/宫/陵”占比66.67 %,“竹-寺/院/园/堂”占比59.26 %,“翠/林-寺/园”分别占比54.55 %、59.09 %,“桃/花-园”分别占比66.67 %、33.33 %,“梅-亭”占比21.05 %.
表1 植物与其他景观成景数量比较Tab.1 The composition compare of plants with other landscapes
(3)“植物-水文类”景观:“荷-池/湖/塘/沼”占比90.67 %,“柳-湖/河/塘”占比63.42 %.
(4)“植物-气象类”景观:“梅-雪”占比92.86 %,“松-云/风/雪”占比87.24 %,“荷/树-云”分别占比86.96 %、50 %,“竹-风”占比41.18 %.
(5)“植物-季节类”景观:植物与“春、秋”成景占到了季节类总数61(表1)的98.36 %.其中,“柳/桃/树-春”分别占柳、桃、树与季节类景观成景的100 %、100 %、80 %,“梅-春”占梅与季节类景观成景的93.33 %,“竹-春/秋”占竹与季节类景观成景的100 %,“荷-秋”占荷与季节类景观成景的60 %.
(6)“植物-天象类”景观:植物与日、月所成景观相差并不大,二者数量之比为1∶1.08.植物与“日”类的成景主要集中于“林、荷、松、花、桃”占比75.86 %,其中,“林-日”占比最大为31.04 %;与“月”类的成景主要集中于“荷、松、林”占比70.37 %.
(7)“植物-时间类”景观:“植物-傍晚”所成景观数量是“植物-早晨”的2.07倍,是“植物-夜晚”的3.44倍.“翠/松-傍晚”占翠、松与时间类景观成景的100 %,“荷-夜晚”占荷与时间类景观成景的50 %,“林-傍晚/早晨”占林与时间类景观成景的90 %.
(8)“植物-动物类”景观:“松-鹤”成景占“松”与“动物类”成景的50 %,“柳/树-莺”成景分别占“柳”与“动物类”、“树”与“动物类”成景的66.67 %、66.67 %、“林”与“动物类”的成景主要集中在“鹤、莺、马、鹭”占比75 %.
2.2 动物类“八景”景观资源分析
对动物类“八景”景观资源的研究,将从“八景”所含动物类总数44种中,选取鱼、雁、鹤、鹭、莺、鸟、燕、鸥这8种数量较多的动物作为分析对象(图2).通过统计分析得知,动物类主要与水文类、地文类结合成景,占到动物类与其他景观成景的69.81 %.具体来说,“鱼-水文类”占比67.21 %,“雁-水文类/地文类”占比83.78 %,“莺-植物类”占比43.75 %,“鸟-地文类”占比60 %.
图2 动物与其他景观成景比较
Fig.2 The composition compare of animals with other landscapes
(1)“动物-水文类”景观:动物与“河、湖、池”结合成景占到了总数80(图2)的57.5 %.在鱼与水文类成景景观中,“鱼-河”占比最大为29.27 %;雁与水文类成景景观中,占比最大的是“雁-湖”为37.50 %.(2)“动物-地文类”景观:动物与“山、洲、沙”结合成景较多,占到动物与地文类景观成景的47.89 %.在鱼与地文类景观中,占比最大的是“鱼洞”为40 %;雁与地文类景观中,“雁-沙”占比最大40 %;鸟、鹤与地文类景观中,“鸟/鹤-山”分别占比41.67 %、42.86 %;鹭、鸥与地文类景观中,“鹭/鸥-洲”分别占比30 %、30 %.(3)“动物-地文类”景观:动物与地文类景观的成景主要集中在“柳、林、松”.在鹤与植物类所成景观中,“鹤-松”占比最大为62.5 %;莺与植物类所成景观中,占比最大的是“莺-柳”为46.15 %.(4)“动物-地文类”景观:动物与建筑类景观的成景主要集中在“亭、桥、堤”,占到总动物与建筑类景观成景数的53.85 %,其中,“亭”占比26.92 %.具体来说,“鱼-桥”、“鹤/鸟-亭”、“莺-堤”为主要的组合方式.
3 生物类景观成景组合
对收集到的2 022条生物类景观进行统计分析,得知在组合方式上,“Y-X-植物/动物”占比较大为44.54 %;用词结构上以偏正结构为主,动物类中,动宾结构也较为突出.(X代表植物/动物景观相关用词,如:“翠盘沥珠”中的“盘”、“秋沼泛鸥”中的“泛”.Y代表与植物/动物景观成景的其他景观类型,如:地文类、建筑类、水文类、气象类、季节类等.)
3.1 植物类景观成景组合
(1)“翠”字类,用词上“叠翠、耸翠、积翠、拥翠”位居前四,共记136条,占比60.45 %,其中“叠翠”占比最大为33.78 %;用词结构上以偏正结构为主,是其他结构类型的2.57倍;组合方式上以Y+X翠为主,占到总数的92 %.(2)“松”字类,用词上“松涛、松风、松林、万松、古松”位居前五,共计86条,占比43.43 %,其中“松涛”“松风”占比偏大,分别为18.18 %、12.12 %;用词结构以偏正结构和主谓结构为主,两者之和占到总数的92.93 %;组合方式上以Y+松X为主,占比44.44 %.(3)“柳”字类,用词上“烟柳、春柳、柳色、柳浪”位居前四,共计61条,占比40.40 %,其中“烟柳”占比最大为21.19 %;用词结构上以偏正结构为主,是其他结构类型的14.1倍;组合方式上以Y+X柳为主,占比50.33 %.(4)“荷(莲)”字类,用词上“荷香、莲池、风荷、莲塘、荷花”位居前五,共计54条,占比39.42 %,其中“荷香”占比最大为16.06 %;用词结构上以偏正结构为主,是其他结构类型的2.51倍;组合方式上以荷(莲)X+Y和Y+荷(莲)X为主.(5)“林”字类,用词上“松林、竹林、枫林、杏林”位居前四,共计30条,占比23.44 %,其中“松林”占比最大为7.81 %;用词结构上以偏正结构为主,是其他结构类型的13.22倍;组合方式上以X林+Y为主,占比69.53 %.(6)“树”字类,用词上“烟树、云树、春树”位居前三,共计38条,占比43.68 %,其中“烟树”占比最大为29.89 %;用词结构上以偏正结构为主,是其他结构类型的20.75倍;组合方式上以Y+X树为主,占比68.97 %.(7)“竹”字类,用词上“修竹、竹林”并列居于前二,共计16条,占比18.82 %;用词结构上以偏正结构为主,是其他结构类型的21.25倍;组合方式上以竹X+Y为主.(8)“柏”字类,用词上“古柏”遥遥领先,共计29条,占比48.33 %;用词结构上以偏正结构为主,是其他结构类型的11倍;组合方式上以Y+X柏为主.(9)“花”字类,用词上各词组差别不大,较多的是“花海、看花”;用词结构上以偏正结构为主,是其他结构类型的3.11倍;组合方式上以Y+花X为主,占比41.89 %.(10)“梅”字类,用词上各词组大致均匀分布,其中“梅山、梅红、早梅”偏多;用词结构上以偏正结构为主,是其他结构类型的5.08倍;组合方式上以梅X+Y和Y+X梅为主.(11)“桃”字类,用词上“桃花、桃源”居于前二,共计20条,占比30.77 %;用词结构上以偏正结构为主,是其他结构类型的9.83倍;组合方式上以桃X+Y为主,占比53.85 %.
3.2 动物类景观成景组合
(1)“鱼”字类,用词上“观鱼、鱼跃”居于前二,共计29条,占比33.72 %;用词结构上以动宾结构和偏正结构为主,分别占比27.91 %、25.58 %;组合方式上以桃X+Y为主,占比53.85 %.(2)“雁”字类,用词上“落雁”最多,共计20条,占比62.50 %;用词结构上以动宾结构为主,是其他结构类型的5.4倍;组合方式上以Y+X雁为主,占比87.5 %.(3)“鹭”字类,用词上“白鹭、飞鹭、宿鹭”居于前三,共计13条,占比41.94 %;用词结构上以动宾结构和偏正结构为主,两者分别占比32.26 %、32.26 %;组合方式上以Y+X鹭为主,占比48.39 %.(4)“鹤”字类,用词上“白鹤、巢鹤”居于前二,共计8条,占比25.81 %;用词结构上以偏正结构为主,是其他结构类型的2.1倍;组合方式上以X鹤+Y、Y+鹤X、Y+X鹤为主.(5)“莺”字类,用词上“听莺、闻莺”居于前二,共计9条,占比33.33 %;用词结构上以动宾结构为主,是其他结构类型的0.8倍;组合方式上以Y+X莺为主.(6)“鸟”字类,用词上各词组差别不大,“鸟语”偏多;用词结构上以偏正结构为主,是其他结构类型的1.4倍;组合方式上以Y+鸟X为主.
4 结论
(1)“八景”景观资源在中国大部分省域都有分布.在收集到的19 478条景观中,生物类景观资源共计有2 022条.其中,与植物(包含“松”“柳”“荷”“竹”“梅”“桃”“柏”“翠”“林”“树”“花”)相关的景观资源有1 672条,与动物(包含“鱼”“雁”“鹤”“鹭”“莺”“鸟”“燕”“鸥”)相关的景观资源有350条.(2)在生物类“八景”景观资源与其他类景观资源结合成景中,植物类“八景”景观资源主要与地文类景观、建筑类景观结合成景,两者占到植物与其他景观成景的57.04 %,说明植物在参与构景时主要结合地文类景观和建筑类景观.地文类中,植物与“山、峰、岭”的联合占到了地文类总数的68.36 %,其中“翠-山/峰”占“植物-山/峰”成景的60.24%.建筑类中,植物与“寺”结合成景最多,其次是“堤、园、桥”等,其中“松-寺”一条就占“植物-寺”成景的35.19 %,“柳-堤/桥”占“柳-建筑类”景观成景的73.44 %.水文类中,植物与“池、湖”组合构景较多,“荷”与“水文类”结合成景的数量占到了植物与水文类成景的40.98 %.气象类中,植物与“云、风、雪、雨”组合构景占到植物与气象类景观构景的85.91 %,“荷-云”“松-风”是主要的组合类型.在季节的搭配上,植物构景涉及较多的是春季,占到了80.33 %,相关的植物主要是“柳、桃、树”.植物与天象类“日”“月”的结合相差无几,“林-日”“荷/松-月”为主要的组合方式.在时间的选择上,傍晚占到了56.36 %,是早晨的2.07倍.植物类景观中,涉及到的动物主要是“鹤、莺”,其中,“鹤”主要与“松”结合成景,“莺”则与“柳”“林”“树”.动物类“八景”景观资源主要与水文类景观、地文类景观组合构景,“鱼-水文类”占比最大67.21 %,与地文类成景最多的是“雁”,“鱼-河”“雁-沙”是主要的成景组合.动物类景观在成景上多与建筑类景观中的“亭、桥、堤”结合.(3)生物类景观在具体的组合形式上以“Y-X-植物/动物”为主,占比44.54 %;与生物景观相关的用词结构,植物类景观以偏正结构为主,动物类景观以偏正结构和动宾结构为主.
5 讨论
中国“八景”文化景观作为一地的风景名胜,反映了古人对周身环境的感性认知和诗意表达,对今日旅游资源的开发极具借鉴价值.现今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往往出现跟风现象,景点趋同化严重,地域性景观缺少.“八景”文化景观,一方面体现的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性景观,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人们的重视、保护与开发;另一方面,“八景”文化景观的构景方式可以为我们现代旅游景观的营造,提供一定的借鉴方向.以本文探讨的生物类“八景”景观资源为例,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重景观元素组合叠加的方式,增加景点的可欣赏性.如:以“竹”为主的景观营造,可以考虑与之相关的景观元素“寺”“院”“径”“泉”“风”“月”等作为叠加景观,加以组合,具体如“竹院风清”“竹林听泉”“月栖竹径”等,为了看到最佳的景致,还可建议游客观赏时间;为了增加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可以举办相关的活动,如摄影大赛,再鼓励人们对优秀作品提文描绘.除此之外,现代旅游景观景点的命名比较“直白”“平淡无味”,少了些许“剩余的想象空间”,“八景”的景观命名往往给人以一种“画面感”“意境美”,现代景观在命名上可借鉴于此,为景观景点营造一种如诗画般的意境.期望通过对“八景”文化景观资源的研究,为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