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效果
2020-06-17李明芳陈明杰
李明芳 陈明杰
(蚌埠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气流受限并呈进行性加重,伴发有害颗粒或气体。病人长期吸烟、职业原因接触废弃或烟雾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均可导致该病发生。慢阻肺多发于老年病人,病程时间长,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选取102例病人分组予以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为临床慢阻肺老年病人的护理提供研究和理论支持,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8年4月至12月期间,选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文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病人。经单双号法[3]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男性32例、女性 19 例,年龄 55~72 岁,平均(63.5±7.5)岁;病程 3~8年,平均(5.7±2.2)年。观察组 51 例男性 35 例、女性16 例,年龄 56~72 岁,平均(63.5±7.2)岁;病程 2~8年,平均(5.8±3.2)年。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讲解疾病诱因、指导用药、监测病情变化以及生活帮助。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1)入院第一天: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和生活状态、心理状况、家庭信息等情况,介绍病房环境并完善各项检查。遵医嘱实施雾化吸入、静脉输液、口服用药等。(2)住院治疗期间(第2~4天):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予以吸痰措施,观察痰量、颜色、状态等并做好相关记录,指导患者开展正常的生活状态。(3)住院恢复期(第7~8天):观察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并通过相关检查明确护理效果,通过沟通、播放视频等方式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4)出院指导:告知饮食、生活、运动、用药等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时间。(5)紧急干预路径:若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发现其中有未按照路径表实施的步骤,可着重标记并上报主治医师和护士长,分析路径产生差错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修改并完善路径表,争取继续实施。
1.3 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前后尽力吸气后最快呼出的最大气量(FVC)、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FEV1)以及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 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平均住院天数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7.24±2.31)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43±2.02)d,数据对比差异显著(t=5.155,P=0.000<0.05)。
2.2 护理前后FVC、FEV1指标变化测定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FVC、FEV1指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治疗前后 FVC、FEV1指标变化(x±s,L)
3 讨论
慢阻肺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极易发展成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或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路径在慢阻肺老年病人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因其予以全面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断提升肺功能,控制疾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从而缓解家庭经济和身心压力[3]。
本次临床护理路径表按照患者入院时间段,分阶段进行实施,这是因为患者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护理需求,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需求实施不同的护理需求,以此确保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指导病人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复发或加重;饮食指导为机体康复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病人多使用润肺食物对疾病恢复也具有一定帮助;出院指导告知病人家庭护理中注意事项,定期复诊观察病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通过紧紧围绕病人需求,制定措施,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24±2.31)d均短于对照组(9.43±2.02)d(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尽快痊愈,缩短住院时间。观察组护理后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证实临床护理路径采用的阶段式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通气症状。
综合上述,对慢阻肺急性进行中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患者肺通气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可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