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
2020-06-16谢徐勇石植满张麒麟
谢徐勇,石植满,张麒麟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江西九江 33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主要特征为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随着病情的发展,气流受限会持续加重,且存在发生全身反应的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上十分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在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较为突出;但受认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缓解期患者的病情干预并不令人满意,复发率较高。因此,临床应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治疗工作的推广与完善,且治疗原则应以促进肺功能恢复为主,其中肺康复治疗优势明显[2]。本研究主要探讨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编号,采取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4~65岁,平均(49.23±2.74)岁;病程5~40个月,平均(22.54±2.03)个月。试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4~64岁,平均(48.62±2.66)岁;病程5~39个月,平均(22.01±2.1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定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纠正其错误认知,提高患者缓解期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并注重每日摄入充足营养,同时配合氧疗,氧流量1~2L/min,浓度为30%,每天吸氧10~12h。
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肺康复治疗。 (1)呼吸训练:一是腹式呼吸训练,嘱患者站位或坐位,吸气时腹部鼓胀,呼气时紧缩;二是缩唇训练,嘱患者用鼻吸气,用嘴呼气,且呼气时嘴唇呈吹口哨状态,每次均训练10min,2次/d。(2)呼吸肌训练:开展阻力呼气、吸气肌肉训练,选择容量为800~1000ml气球,深吸气含住气球,向气球内吹气,直到吹不出气为止,随后重复上述动作,持续3~5min,3次/d。(3)强化全身耐力训练:根据自身承受能力,选择适宜项目,以慢跑、快走、太极拳、运动操等为宜,每次运动持续20~45min,运动强度达到最高耗氧量的50% ~80%,每周训练3~5次。(4)振动排痰治疗:使用由上海威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美国G5振动排痰机评估患者耐受性,速度控制在10~60GPS,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叩击头,叩击速度控制在20~30W/s,叩击头在胸部体表平行移动,叩击应避开胃、肠和心脏,叩击后观察患者情况,做好安抚工作;同时,护理人员按说明要求保养仪器,每次使用后严格消毒,妥善保管,下次使用前仔细检查是否存在渗漏或脱针情况。待患者症状全部消失后再巩固1周后停止治疗。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于治疗后3个月评估。效果判定:显效,干预后,呼吸功能恢复,胸闷、咳嗽等症状消失,爬坡或上楼梯无无力感;有效,干预后,呼吸功能、临床症状缓解,爬坡或上楼梯存在轻微疲劳;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4]。(2)评估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呼气量(FEV1),于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3个月评估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2.2 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FVC、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L,±s)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FVC FEV 1 40 治疗前 2.45±0.82 1.33±0.88 治疗后 3.99±0.86ab 3.19±0.51ab对照组 40 治疗前 2.46±0.77 1.36±0.22 治疗后 3.69±0.58a 2.75±0.39试验组a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病情一旦转入缓解期,会存在不同程度膈肌疲劳,持续存在低氧血症,甚至出现慢性缺氧,进而引发肺动脉高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缓解期及时进行干预十分必要。由于常规治疗以吸氧和运动训练为主,疗效往往欠佳,因此需结合临床实际需求找寻更为高效的治疗方式[5]。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VC、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临床治疗以康复治疗为主,以促进肺功能改善,缓解低血氧症、缺氧等情况,进而促进病情恢复。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能够增强胸廓的顺应性,提高肺通气量,促进膈肌收缩,提高患者呼吸肌耐受力;且缩唇呼吸训练可保证肺泡在通气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潮气量,减少机体呼吸无用功,降低耗氧量,缓解呼吸肌疲劳程度,进而增加有效呼吸。同时,配合呼吸肌训练可对呼吸肌功能进一步调节,改善其协调性,继而改善呼吸肌功能。此外,强化全身耐力训练,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并强化心、肺功能。综合应用上述措施更利于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病情;此外,辅以振动排痰护理工作,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排出痰液,延缓病情的进展。与常规氧疗和单纯运动康复训练相比,肺部康复训练针对性更强,以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为主要目的,直接纠正患者病理机制,更利于促进疾病恢复。
综上所述,肺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