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悬挑结构的施工仿真分析
2020-06-16武云鹏
武云鹏
中冶(上海)钢结构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 201908
近年来,我国大跨度复杂空间结构得到了迅猛发展,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也层出不穷。其中,通过搭设临时支撑,采用分段拼装、高空组装或直接高空散装的安装方法,以及安装完成后拆除临时支撑的卸载方法,更是在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
卸载是主体结构和临时支撑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过程,是结构内力重分布的过程。临时支撑可以理解为主体结构的弹性约束。随着临时支撑顶部千斤顶的下降,主体结构的边界条件在不断变化,结构传力体系也在逐渐变化,由施工状态逐渐转换为设计状态[4-7]。
卸载原则为:
1)制订合理的卸载方案。在卸载过程中,下降某个支撑点,相应的临时支撑受力会明显变小,但同时相邻临时支撑的受力会变大,主体结构的变形和内力也随着改变。如果卸载方案不合理,会导致结构局部应力过大。
2)整个卸载过程应缓慢进行,以保证结构受力状态的平稳过渡。如果支撑点下降太快,会导致结构应力突变。
3)整个卸载过程应保证结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均安全可靠,不发生破坏或失稳。
卸载方式为:在理想情况下,依据主体结构在各个支撑点处的总竖向位移值,同时等比例下降所有支撑点,并保证下降过程缓慢进行,这样的卸载方式是最合理的。在实际工程中,支撑点的数目会很多,考虑到技术难度和经济合理性,应采用“分组分步”的卸载方式。计算机同步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卸载过程的同步协调和缓慢进行。
1 工程概况
某商务楼地下3层,地上10层,总建筑面积34 000 m2,建筑尺寸41.8 m×104.3 m,总高度49 m。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框架柱均采用钢管柱,框架梁为H型钢梁。在楼梯和电梯围墙位置设置支撑,加强了结构的侧向刚度。楼面次梁也均为钢梁,楼板采用压型钢板。箱形梁柱撑材质为Q420GJC,H型钢梁为Q345B。其中悬挑结构位于1-6层(标高5.50~27.15 m),轴线B-H/-,挑出长度24.3 m,质量约为1 100 t(图1)。
2 临时支撑
临时支撑在轴线 / 和C/G 的交点处设置,共设置4个(图2)。
1#、2#支撑从筏板基础到悬挑结构底部通长设置,汽车坡道楼板碰撞处预留相应的洞口(图3)。1#支撑为独立格构式结构,2#支撑为联合格构式结构(因避开地下室剪力墙)。
图1 整体结构轴测示意
图2 临时支撑平面布置
图3 1#、2#支撑立面示意
3#、4#支撑设置在地下室顶板框架梁上,在地下室各层对应位置设置相同规格的支撑,支撑端面与框架梁贴紧,使得悬挑结构荷载直接传递到筏板基础上(图4)。支撑为实腹式圆管结构。
支撑端面与框架梁之间的缝隙,采用环氧树脂灌注粘钢胶(WJ-503)填补,以保证荷载可以通过框架梁均匀地传递下去,保证框架梁不发生局部受压破坏。
3 卸载工艺
图4 3#、4#支撑立面示意
卸载采用液压顶升系统。液压顶升系统由液压千斤顶、液压泵源系统、数据传感系统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液压千斤顶采用液压缸作为刚性顶举件。本工程共4个支撑点,每个支撑点配置1台350 t的液压千斤顶作为顶升设备。液压泵源系统为液压千斤顶提供液压动力,并执行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本工程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共配置2台液压泵源系统,分别控制 轴线和 轴线的液压千斤顶。数据传感系统提供施工过程中数据的测量及收集,本工程每个液压千斤顶配置1套压力传感器和1套行程传感器。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数据反馈和控制指令传递,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同步动作、负载均衡、姿态矫正、应力控制、操作闭锁、过程显示和故障报警等)。本工程共配置1套计算机控制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操作计算机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控制。
卸载前准备:主楼结构(①— 轴,至4层)安装焊接完成;悬挑结构安装焊接完成;焊缝检测合格,螺栓终拧完成;对卸载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以选取卸载点最大反力和位移(理论值)。
卸载步骤:卸载设备安装,千斤顶就位;在主体结构和临时支撑未脱离的情况下,依次加载至理论值的10%、20%、40%、60%、80%,每次加载完成后,静止观察不小于15 min;支撑顶部小立柱采用火焰切割割除,荷载传力路径由小立柱转移至千斤顶,静止观察不小于1 h;分阶段分级同步卸载,先卸载一半位移量(理论值),观察3 h后再将剩余的位移量卸载完成;卸载完成,千斤顶与主体结构脱离,拆除临时支撑。
4 安装卸载方案
根据以往类似项目的施工经验,并结合本项目的结构形式、场地条件、工期要求,制订以下施工方案:
方案1:先将结构全部安装完成,然后卸载临时支撑(图5)。
方案2:先安装结构A,然后卸载临时支撑,最后安装剩余结构(图6)。
其中,结构A由轴线C—G/ — (1—3层)上的杆件组成。
图5 方案1安装步骤
图6 方案2安装步骤
轴线C /G/ (1—3层)上的梁柱垂直撑,可以看作是3个平面桁架。该平面桁架的高度为9.2 m,弦杆为箱形变截面1 400 mm×1 000 mm×100 mm×100 mm~1 200 mm×1 000 mm×60 mm×60 mm,腹杆为箱形截面1 200 mm×600 mm×80 mm×80 mm、900 mm×600 mm×50 mm×50 mm、600 mm× 600 mm× 40 mm×40 mm,具有较大的刚度,再加上它们之间的连系杆件,可以形成一个稳定体系。
方案1是常规做法,方案2是优化调整做法。本文从安全、经济、效率等多方面,对2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以选出更优的方案。
5 施工验算
5.1 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采用Midas Gen对结构进行施工阶段分析。临时支撑卸载后,方案1的悬挑结构杆件应力比为0.16,方案2为0.14,数值均较小,有较大的强度储备,偏安全。
5.2 刚度验算
临时支撑卸载后,方案1 的悬挑结构杆件位移为19.65 mm,方案2为15.38 mm,数值均较小(限值121.5 mm),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5.3 胎架的上部荷载和卸载量
相比方案1,方案2临时支撑的上部荷载和卸载量减少了1/4,如表1所示。
表1 临时支撑上部荷载及卸载量对比
5.4 分析结果
由以上分析可知,相比方案1,方案2杆件的应力比和位移略微增大,临时支撑的上部荷载和卸载量显著降低。因此,方案2有更好的经济效果:上部荷载和卸载量较小,可以选用小规格的临时支撑和液压千斤顶;临时支撑提前卸载,可以提高其周转率;工作面提前移交给下一道工序,可以缩短整个项目的施工工期。
6 结语
本文根据悬挑结构的结构形式和现场条件,确定了临时支撑的布置方式和结构形式,并选定了卸载方式(液压顶升系统分阶段分级同步卸载)。
本文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对2种安装卸载方案进行了施工阶段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临时支撑的上部荷载和卸载量),得出了优选方案。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进行了验算(满足要求)。
采用优选方案,完成了悬挑结构的安装卸载工作,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合格的情况下,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满足了设计要求,实现了项目预期目标,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