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协同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2020-06-16吴杰
吴 杰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自2003年李站子介绍国外多模态化相关研究以来,国内学者已经对多模态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涉及不同学科:社会符号学、语篇语言学、人机对话和界面设计。韩礼德是多模态化实验领域的先驱,他提出“每一个生活场景,每一种关系都有自己对语言的独特要求”。[1]在英语课堂设计中,由于自然语言是表达意义的首要模态,但不是唯一模态,因而教师需要协同视觉模态、听觉模态、空间模态和身势模态等多种符号系统,传递课堂主题内容。社会符号学强调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手段,往往是多通道和多模态的,语篇在本质上就是多模态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课堂教学的新形式需要语言同其他各模态协同作用,PPT演示已成为一种新的语类,演示过程中图像、音响以及语言等多模态共同运用于课堂教学主题意义的表达。
一、多模态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由韩立德提出的理论“语言是社会符号”,讨论了语言是全部符号系统中一种特殊的系统,人们“要在社会语境中解释语言”,解读语言的意义生成和构建。语言不仅表达意义,更在语言交换的场所中,“实现社会结构,肯定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建立和传递共享的价值系统和知识系统”[2],将社会结构和系统符号化。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表达的符号,不限于语言这一单一模态。
Kress[3]提出教室中的多模态信息传递和意义构建有三个基础:首先,所有模态具有表达意义的潜势,例如图像与文本直接的互动关系,实现组合意义,达到教师所需的教学目的和交际目的。除此以外,教师巧妙运用前景化、构图、角度、字体字形等。一方面,用语义上衔接了多模态语篇,另一方面,与学生建立互动关系,可将抽象概念通过图像等模态具体化,通过字体字形突出主次意义,通过文字排版、空间组合等多种方式加强理论内容的可视性,更好地进行教学。其次,作为言语的语言模态和作为书面语的语言模态以及其他模态往往交织在一起,在信息传递语境下它们同时存在同时操作。这是适应社会的信息传递需要。最后,已有的模态被改造,新模态被创造。
由此可见,教案每一年的更新是适应社会信息传递的新需求,学习者不断受新创造模态影响,对多模态的意义潜势表达会随着时代发展愈加敏锐,课堂设计的多模态化会面临新的挑战。以上三个多模态意义构建的基础,提供了多模态可应用于教学课堂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方向。
二、多模态协同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多模态协同研究在英语课堂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不同模态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学习语言,并逐渐帮助学生培养信息化时代下多元识读的能力,满足语言教学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作为传授语言的课程,《大学英语》不再是一味教导学习者专注于读写能力,因为这个时代很多语言不仅仅是“读写”语言了。新伦敦小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探讨识读能力教育的未来,提出了“多元识读能力教育”[4]的概念,并认为交际渠道的多元性和不断增加的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要求识读能力不能仅限于传统的语言识读,而要理解和掌握多样性多元化的语篇材料。这对课堂话语和近年来识读能力教育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未来科技发展下,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是具有优秀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技巧,且兼备跨文化和多模态的交际能力,能实现信息环境中的文化识读和技术识读。这就要求剖析多模态在课堂教学中的协同关系,并以最佳的组合意义应用于教学设计中。
新伦敦小组将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模态分为: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空间模态和身势模态。从语言作为课堂主要模态,到现如今研究视觉的语法,是对社会符号学、语篇语言学、人机对话和界面设计等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能帮助提升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利用多模态的协同作用,根据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选择不同的模态配合类型,实现最佳组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语言模态的主导作用
语言作为学术界的研究对象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相比较而言,多模态存在于学术研究领域仅有十多年的时间。在语言教学中,语言仍然是主要模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首要模态仍然是语言。语言模态可以是教师的口头言语表达,音量大小、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平和以及英语发音准确程度,是外语教学设计者长期以来最重视的考虑要素之一。除此之外,教师在制作PPT课件内容时,语言变成了多模态中的一种,与其他模态交织融合在一起。
(二)语言与非语言模态的协同作用
非语言模态包括视觉模态、听觉模态、空间模态和身势模态。体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PPT图片、视频和字体设计等在内的视觉模态,音频播放为主的听觉模态,课堂布局、PPT和粉笔板书的空间模态,教师的手势、表情以及移动朝向等在内的身势模态。具体的模态间协同作用如图1所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的统治性地位仍然明显,而非语言模态在不同程度上起着补充、辅助、衬托和强化等作用。即便如此,单从语言角度来研究英语课堂设计也是有缺陷的,优化的方式可通过其他模态和语言组合在一起进行探讨,即以多模态协同的方式来研究外语课堂的教学设计,而这种优化体现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无疑对课堂话语和多元识读能力教育方面来说意义重大。
图1 课堂教学模态间协同作用
三、具体教学设计实例与方法
(一)多模态协同设计的具体实例
1.一堂多元互动式口语课的多模态设计
在多模态的符号系统中,选择模态和搭配模态是课堂设计的核心任务,不同模态间相互协同合作实现多模态话语,正是为实现构建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态系统的教学目标。
一堂互动式的口语课,除了教师的口语、发音、书面语、声调以及语气等语言模态设计,座位的空间模态设计也影响课堂交流的方式和行为。如果互动式口语课堂中设计中空方场型、大圆圈型和马蹄型等座位编排模式的空间模态,而不是传统的以排列式为主的秧田式座位,可以鼓励学生小组活动,使口语表达者处于中心位置,可以扩散性向四周发出提问和互动交流方式,使传统课堂单一的交流模式转向多项式和环式交流模式, 进而提高“师生”和“生生”的互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空间模态设计,可以是通过课桌椅的摆放去实现的。课桌椅的摆放应便于学生进行交流和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灵活调整桌椅的摆放。尽量使所有学生与老师的距离都差不太多,以便教师能均匀地分布他的人文关怀,增强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5]Jeremy Harmer 在他所著的《怎样教英语》一书中介绍了五种不同的座位排列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灵活型的空间模态设计
图3 传统型的空间模态设计
假定设计一堂强调互动式教学的口语课,图3的教师布局,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语言口头沟通。口语课教师本不仅仅是讲授知识,离中心区及前排较远的学生群,会有边缘化的可能性。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情境来判断,图2的中空方场型、大圆圈型和马蹄型更能协同一节口语课的语言模态和空间模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毋容置疑,模态间的协同、互补、筛选、适配都应被纳入课堂教学设计。而学生在接受多模态组合教学的过程中,无形地进行交流和开展合作学习,也符合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要求。
2.英语课堂PPT演示的多模态设计
课堂讨论的是现代化课堂教学工具革新的代表——融合了语言、听觉、空间以及视觉多种模态的PowerPoint (PPT)演示文稿。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媒体被选用。随着PPT演示等工具作为教师语言协同的重要信息传递工具,同时也推动了计算机介入的语篇分析的研究和发展。CMDA,即以PPT演示文稿为例的语篇,与课堂内其他文本同样参与意义构建,而形成所取信息时,教师需要组织和调配多模态。这种计算机介入的语篇,同时也显现出多模态化的特征,可以通过优化多模态PPT,增强教学设计的趣味性与可视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包含两种及以上符号的系统资源,制作成PPT课件供课堂教学演示的教学模式”[6]。作为最具代表性最广泛运用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模态PPT 受到师生的青睐。
胡壮麟等对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在澳大利亚文化节上的一次PPT演示竞赛的23个参赛作品进行了分析,肯定了意义的构建和传递是多模态的,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情境和人物等,选取主要模态,演示者通过言语、书面语以及配上自己的动作等方式,借助幻灯片技术采用图片、动画、音乐和视频等音响效果,调配和整顿多模态的协同效果。
例如,在以Organization为主题的英语教学单元里,教师为了让了学生了解什么是Organization,采用图4的PPT演示,并配合一段谷歌公司的视频介绍。
图4 演示文稿Organization的定义
相比较而言,假设教师只是口头说明“Organization is a group of people who work together; for example, a political party, a business, a charity, or a club”,即Organization指的是工作在一起的一个群体,比如政党、企业、慈善机构或俱乐部,与多模态的PPT演示相比,效果会有减损。首先,高亮文本的突出展示效果,属于视觉模态的设计,首先让学生对这个核心主题有记忆点,并对照左下角的图示,能一目了然地理解此定义,即工作在一起的人群,形成了一个组织。其次,右下角色彩分明的谷歌标志,则是举例说明了语言模态中的例子,谷歌是一个Organization。这体现了语言模态和视觉模态协同表达意义的效果,比纯文本要清晰明了,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同时还结合了视频包含的听觉模态以后,更符合外语课程对听说读写的训练要求。第三,多模态PPT的出现,会使语言模态的表达更丰富,一段文字的中英文对照,突出展示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示了学生翻译的难点在哪儿,并方便学生快速做笔记,节约了板书时间,且一目了然。
例如,在“Returning Products”(退换货品)的教学单元里,核心对话的展示如图5所示。
图5 核心对话展示
本学习素材包含生词的突出,使学生对重难点词汇一目了然,加深了记忆点,这是语言与视觉模态结合的范例;同时,该页面嵌入每一句对话的音频,便于学生模仿和学习,丰富了单一的文本,将核心对话的学习模态进行了整合,语言训练更加直观,借助幻灯片技术,运用文字字体颜色设计和音频音响效果的辅助和强化,调配和整顿多模态的协同效果。
(二)多模态课堂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传统外语课堂的教学法,包括视听说法、情景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法、论变法和实践法等。这些多于“实景亲身经历”的教学方法相关,而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们也创造和提供了实景体验的环境,改变了原来只是通过语言训练的模式进行教学,而更多在课堂里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语言。在不同语言情境实践的方法中,教学模态无疑是更加多元化。而外语课堂中,非语言模态为口头模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7]如何使模态间相互协同,共同构建意义,我们要分步骤、有目标地进行课堂设计。
在设计外语课堂的过程中,具体选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教师首先需要分析教学目标、内容和情境。当方法确定以后,在多模态的符号系统中,选择模态、搭配模态是课堂设计的核心任务,不同模态间相互协同合作实现多模态话语,正是为实现我们构建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态系统的教学目标,具体如图6所示。在具体的课堂中,教学程序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话语的组织过程,教师和学生作为文化成员参与的有步骤、有目标、有目的的活动,例如课堂讨论、作业布置、句子翻译以及角色扮演等,无论是听说课、阅读课和写作课等英语课堂中,通过多模态语篇完成教学步骤的实施。
图6 多模态课堂设计方案
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常与具体的各个语言情境相关联,但课堂并不是真实的社会交际环境,多数情况下,教师在模拟不同的情境训练学生进行会话。而多模态的协同,可以为情境模拟提供更逼真的语言环境,如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营造教学过程中所需的交际场景。这种多模态化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获得更加具体形象的语境知识,让会话人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语言信息,比单模态话语更容易识记。[8]因此,根据语境,选取适当的模态进行搭配,是课堂设计中十分关键的一环。设计的优化,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多模态协同的课堂设计,较之传统的课堂设计,最大的特色在于加入模态协同的设计。不同模态的组合,产生了新的视觉语法意义,[9]革新了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基本框架。此研究还是初步的,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优化,能有更多设计者的实践和努力。
四、结语
每种模态都是符号资源,都对意义的实现起到作用,如果课堂中符号模态单一,学生对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渠道会更有限,这也会成为一些学生在信息化背景下还不能通过识读能力提高利用技术和各种信息渠道来实现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因之一。当人们已从口述时代和读写时代,进入到超文本时代,不仅仅是课堂,整个社会都趋于使用多模态。毫无疑问,这对语言类的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关注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并在新的教学情境下善用不同模态,将各类符号资源转变为英语学习的材料,有意识地利用多模态的协同作用,根据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选择不同的模态配合类型,实现最佳组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