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华韵

2020-06-15刘蕴颖吴建军

艺术研究 2020年4期

刘蕴颖 吴建军

摘 要:此研究以正仓院的唐代乐器研究入手,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挖掘代表性资源。对正仓院礼乐的器形纹饰、工艺材料等进行深入挖掘,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器形纹饰,总结出不同纹样类型所蕴含的不同文化背景与各自的特点。并对不同纹饰的装饰构成形式进行概括总结,尝试由此探索出其中所印证的丝路文化交流的印记。由正仓院礼乐器形纹饰出发,展现我国盛唐礼乐纹饰视觉符号的独特性与传承性。

关键词:正仓院 盛唐 礼乐纹饰

公元8世纪以来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日本,现藏于奈良正仓院的大量唐代乐器是中国唐代礼乐的宝库。唐代礼乐是唐代鼎盛时期辉煌工艺的代表,具有雍容华贵的艺术形象、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融合的结晶,具有不可复制性。从正仓院的唐代乐器研究入手溯本求源,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挖掘代表资源。以艺术设计的视角对正仓院礼乐器形、装饰纹样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发掘其多元化的艺术风格、经典的乐器特征、华丽的纹饰符号。从中寻觅符合当代人生活方式与审美倾向的设计点,为当今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研究正仓院盛唐礼乐纹饰对传承文化经典,维护唐代礼乐传承的精粹性具有重要意义。亦提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当代影响力、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

一、正仓院盛唐礼乐纹饰源流

1.丝路华韵的礼乐艺术

唐代礼乐是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华夏正声”与异域“夷音蛮乐”融为一体的盛唐气象。即使当代也仍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唐代礼乐器形纹饰的研究对于复原和传承我国的传统礼乐文化,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正仓院珍藏乐器彰显盛唐礼乐文化的巅峰。盛唐礼乐最典型的精品乐器经丝绸之路东渐到日本,虽历经千百年风霜依然保存完好。其价值固超越西陲发现之一些断纨零缣的残品也……弥足补吾人对于唐代文化向所不能充分领略之遗憾{1}。从正仓院盛唐礼乐藏品可见,唐代文化的包容性特质使其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又较好的融合了西域、朝鲜、日本等丝路沿线国家的乐器特征,更加彰显开放、华贵之感。

2.礼乐艺术的时代盛宴

庆祝日本第126代德仁天皇即位,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开“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传承之美”特展,同期还举办了正仓院奈良特别展“第71回正仓院”。唐代礼乐重器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和金银平纹琴接连亮相,这种高频率、高品质的展出堪称礼乐艺术的时代盛宴,也为我们展示着雍容华贵的大唐气韵。

前人有关正仓院藏品的研究已有许多,或有关中日文化的交流方面的研究;或从音乐文化入手,从音乐史方面对正仓院乐器进行研究;或对某一乐器的源流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性研究;或针对器物的某一材料工艺进行阐述等。本文则从工艺美术研究的基础上对正仓院礼乐藏品的器形纹饰进行深入分析,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撷取菁华,对正仓院礼乐的器形纹饰、工艺材料等进行分析。力图深入探析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展现我国盛唐礼乐纹饰视觉符号的独特性与传承性。

二、观正仓院礼乐器物的形制特征

1.礼乐形制特征分类

参阅《正倉院宝物にみる楽舞·遊戯具》与《正仓院宝物》两套书籍,对可知的正仓院珍藏唐代礼乐的造型进行分析。概括地将奈良正仓院珍藏唐代礼乐可分四大类、十八种、五十七件{2}。礼乐器形主要以梨形的琵琶、圆形的阮咸、长形的横笛、尺八以及金银平纹琴为主。

通过对正仓院珍藏盛唐礼乐的器形相关研究,窥见当时的时代潮流、民俗文化,通过对这些器物的使用、流通来观盛唐物质文化具体的面貌与样态{3},了解其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也利于我国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2.典型器物器形分析

琵琶与古琴当属典型器物。琵琶有三,紫檀木画槽琵琶、苏芳染螺钿槽琵琶和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今年正仓院展示的重器便是这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古形制的器形通身较长,隽秀挺拔,通身古韵,犹如一位秀丽端庄的仕女端坐于高堂之上。该件珍宝辗转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日本,也是存世古代五弦琵琶之孤品。另一件金银平纹琴也为盛唐礼乐的典型器品,形制似仲尼{4}。观其整体纹饰,上部的文人雅事与其下冰断纹产生落日余晖、波光粼粼的清幽之感。品格高雅,似一位品行高洁的隐士游乎尘垢之外,这种工艺奢华、装饰璀璨夺目的古琴堪称逸品。

正仓院所藏其他礼乐器物也都具有研究价值,阮咸、横笛、吴竹竽、镂钹以及其余两个四弦琵琶也都精工细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此处不逐一论述。

三、品正仓院礼乐纹饰的装饰构成

1.盛唐意韵的纹饰类型

此次主要针对正仓院珍藏唐代礼乐的纹饰进行分析,且装饰纹样的论述不以具体的植物山水、花鸟祥瑞为主要的分类类型,而是对正仓院藏品中极具设计感且典型性的纹饰进行分类探析,期待以针对性的视角展示盛唐礼乐装饰的典型特征,发掘盛唐礼乐纹饰特征与流行趋势。

(1)别致新颖的团花纹

团花纹在唐代广为流行,不断发展创新,并衍生出联珠团窠纹、陵阳公样等极具设计感的纹样类型。团花纹以中心对称的团花为基础纹样,再对其进行二方或四方连续。排列方式或以一个团花为基本单位,或在基本单位的基础上成兩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团花构成面。如图1的紫檀木画槽琵琶(No.132)通体紫檀,背面以象牙、绿松石、黄杨木等材料组合镶嵌而成规则团花,在三个基本图案的基础上连续规则性出现。深邃底色上纹饰排列有致,设计精工,于古朴器形之上呈现别致新颖之感。

团花纹有着贯穿古今的时尚设计感。团花纹的设计与世界奢侈品牌LV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有着不解之缘,两个相距一千多年的物件在形式与花纹上都如此的神似,都是由几个不同形式的团花为基本单位,再进行二方或四方连续排版构成,古朴与时尚并存。不禁感慨唐代不愧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辉煌代表,于当下来看,时尚与奢华之感仍跃然纸上。

(2)雅丽非凡的莲花飞鸟纹

莲花飞鸟纹由莲花纹和飞鸟纹结合而成,二者都属我国古代传统典型纹饰,具有很深的佛教寓意。其中莲花纹的形成与发展即受到佛教的影响,含净土之意。

相比魏晋的朴素的莲花纹样,唐代的莲花纹则呈繁复华美的特征,但如图1紫檀木画槽琵琶(No.131)纹样与材质的结合使莲花纹罕见的呈现雅致之感。双鸾寓意吉祥,常见于唐代器物装饰中,且成对出现。于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槽的装饰上便有一对双鸾衔绶,以螺钿装饰。紫檀木画槽琵琶材质紫檀,以象牙镶嵌,中心饰以莲花纹,周围配两对双鸾衔花枝,对称的构图遥相呼应,其余空间点缀以雁鹇■鶒,整体布局得益,纹饰别具一格,贵气中不失雅致。

(3)和谐圆满的宝相纹

正仓院的唐代乐器中宝相花的使用最为夺目,也最能凸显东亚文化交融。佛教自魏晋盛行以来,宝相花经丝绸之路不断融合其他国家纹样,包括西域的忍冬纹、印度的莲花纹,再结合本土的如意纹、牡丹纹等,经历了由简至繁的过程。唐人又对这些纹样进行艺术加工和结构重构,并发展成为象征“圆满”、“圆觉”的理想之花。宝相花纹一般分为正视形、侧视形、俯视形等形式。如图1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No.2)的宝相花纹采用正视形,并且结构均衡、花纹规整大方、图案华丽、色彩绚烂。在适合性规则的构图基础上宝相花纹整体呈现放射状,纹样之间大小错落有致,间歇附以云纹和飞鸟纹。在弹拨部分饰以手抚琵琶的波斯人骑于骆驼上,富西域趣味,反映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为纹样与器形、材质的完美融合。孟浩然《凉州词》曰:“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于紫檀木上嵌以蚌类、玳瑁装饰,反映盛唐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螺钿工艺属于我国镶嵌工艺最古老的一种,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成熟于唐朝{5}。原材料的易得性与光彩夺目的艺术效果使其在唐朝发展到顶峰。“寸檀寸金”之材质施以玳瑁、金银、等百宝工艺,紫檀的坚硬质地与螺钿的华美相映。纹样与布局相得益彰,梨形器形与装饰浑然一体,整件器物精工大作、贵气逼人。

(4)意趣兰亭的山水人物纹

山水人物纹饰的发展应是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相关联的,是由画面转为装饰纹样的一种。我国的山水画兴起于魏晋时期,到了唐代绘画技法更加娴熟,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写意派画作风格脱落于凡俗,注重意趣。展现在器物上的山水人物纹多见于玉器、瓷器之上,隋唐时期琴上的装饰纹样也相对较少,而如图1金银平纹琴(No.11)则于琴上大量装饰各类型纹样,且以金银镶嵌,足以证明其世所稀有。

金银平纹琴更具本土传统道教意味,造型古朴、做工考究、图案刻画精细,品格高雅,有君子威仪。背面龙池饰一对银龙纹相对而视,上下缀以花草,琴表面大部分饰以冰纹断,其上饰一副构图完整、怡然雅致的山水人物图。最上端仙云飘飘、瑞气腾腾,有二仙人乘凤而行,中间三人闲坐于树下,神态安然。左侧一人抚琴、中间一人怀抱阮咸、右侧之人则一手执酒壶一手饮酒,三人衣纹婉转流畅、丝丝必现。周围饰珍禽异卉。整幅图景极富文人雅致气息,有魏晋风流。与兰亭集序的曲水流觞有异曲同工之妙。由魏晋之风与兰亭集序不禁让人联想南京博物馆馆藏竹林七贤与荣启砖画,从人物描绘、场景塑造到精神内涵都颇为相似,可知中国对文人之风的喜爱也是时代久远且传承不断。

金银平文琴则展现了精湛的金银平脱工艺。金银平脱也是唐代礼乐纹饰常用的一种工艺技法,首先将金银加工成极薄的饰片,再将金银片用生器贴在器物之上,再髹漆数重,然后细加研磨,直至花纹和漆面平齐。如琴表面的三十二徽点以及其上的山水人物纹样都以黄金饰,底部的铭文和动植物装饰则饰以银片,黑色中金银两色光泽呼应,低调而奢华。

以上四种纹样类型各具特色,体现盛唐意蕴。其中团花纹、莲花飞鸟纹和宝相纹于纹样、材质和工艺各个方面都展现了东西文化的交融,是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完美结合,更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山水人物纹则更具本土文化色彩,具魏晋文人之风。上述纹饰类型均体现了唐代在吸收异域文化、兼收并蓄的同时保留自身固有风格,体现求同存异的大唐风尚。

2.庄严大气的构成形式

(1)“舞如莲花旋”的圆形构图

“圆”有和谐、圆满之意,盛唐礼乐纹饰对圆的使用可谓登峰造极。佛教以圆为贵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的圆满、和谐统一等观念不谋而合,唐人经丝绸之路对其吸收并融入本土文化,孕育出了具有盛唐气概浑然天成的宝相花纹,并赋予“神仪内莹,宝相外宣”之意。

随着卷草纹、联珠纹、团窠纹等植物纹样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主体纹样的圆满与辅助纹样卷草纹、联珠纹等的循環往复更是相得益彰,将圆满的世俗观念与象征圆觉、圆通、圆明、圆成等说法的宗教思想充分展现。并将其应用于各种礼仪庆典、日常用品中。正仓院唐代礼乐的纹饰正体现了盛唐雍容华贵的气韵,印证了丝绸之路上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相看两不厌“的对称构图

对称美的礼乐纹饰赋予了盛唐礼乐纹饰恢弘华美的气势。对称更具有规整与设计感,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纹饰之间以及纹饰内部之间结构对称规整,给人稳定大气之感。纹样在展现美好寓意的同时又兼具平衡、和谐之感。

对称均衡与恰当的比例分割构成了盛唐礼乐纹饰的形式美。这种结构与人的视觉心理达成高度的统一与和谐,在主体结构完整的情况下,基础细节在不扰乱整理完整性情况下的微妙变化又给人一种灵动之美。

结语

此次研究基于正仓院中珍藏的盛唐礼乐器物进行发掘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代表性。由于本论文仅从参考文献出发,未能观摩实物,研究内容有一定局限性。但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作者尝试将丝绸之路与珍藏于正仓院的我国优秀盛唐礼乐文化进行关联性研究,从正仓院礼乐纹饰的视觉符号中窥见唐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余晖,期望唤起人们关于自由烂漫的大唐盛世的美的理解、唤起其中蕴藏的关于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注释:

①傅芸.正仓院考古记[M].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

②宫内厅.正仓院宝物[M].朝日新闻社刊,1989.

③【日】河添房江.唐物的文化史[M].商务印书馆,2018.

④【清】周鲁封.《五知斋琴谱》卷八.雍正2序刊,第68页.

⑤沈从文.古人的文化[M].中华书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