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要点探讨

2020-06-15刘殿来周才城杨海燕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监管体系质量安全有效措施

刘殿来 周才城 杨海燕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粮食安全质量状况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当前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措施,以期提高我国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保证我国的粮食质量安全。

[关键词]粮食质量;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11;F32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4

粮食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粮食的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心健康,还影响着国家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逐渐实现了购销市场化,也使我国国民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在粮食质量管理上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及各级粮食行政部门和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必须加强对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保证我国粮食的质量安全,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现状

1.1 粮食从根源上受到污染

近年來,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工业发展一方面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当地的社会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尤其是一些重工业,比如化工厂以及钢铁厂,所排出的废气以及废水使当地的空气、水源以及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此以往,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逐渐超标。而水源以及土壤对于粮食的种植非常关键,良好的水源以及土壤环境可以有效地保证粮食的质量,随着水源以及土壤污染加剧,粮食质量大大降低。与此同时,由于粮食种植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并且为了追求粮食的高产,在粮食的种植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大量化肥以及农药,化肥和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对我国粮食的质量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得我国粮食质量有所下降[1]。

1.2 粮食产品加工及存储问题频发

气候以及天气也会对粮食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气候异常以及极端天气的增多,比如长时间的低温、旱涝以及雾霾天气均会对粮食的生长以及储存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农作物生长速度迟缓甚至霉变,从而影响粮食的质量安全。同时,部分加工企业为了使粮食产品具有更好的口感以及外观,从而促进销量,一般会在粮食加工过程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些企业甚至非法使用工业添加剂,例如在加工小麦的过程中加入过氧化苯甲酰,起到增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国部分地区推行了越区种植,这种种植方式使得粮食的产量有所提升,但是也使得粮食的含水量大大增加,导致后期粮食的成熟度不够,降低了粮食的质量,由于粮食的含水量增加,也给后期粮食的储存增加了一定的困难,甚至还会出现粮食霉变等问题,从而降低了粮食的质量。以上这些因素均会对粮食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非常有必要[2]。

2 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2.1 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

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虽然已经对主要的粮食种类建立了相关的质量标准。但是,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粮食流通体制的不断改革,导致我国现行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其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不断变化,但没有及时更新主要粮食质量标准制度。第二,我国的粮食收购以及加工标准等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不符。第三,我国对于粮食质量安全标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我国目前的粮食生产流通需求不符[3]。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目前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

2.2 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严重缺乏

通过观察目前我国的粮食收储检测能力,可以发现我国粮食安全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检测机构只可以做一些常规化的质量标准检测,对于粮食质量安全指标的检测力不从心,而一些民营收储企业甚至无法进行常规质量标准的检测,不具备相关的检测能力。由于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较弱,很难为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工作进行有效的把关[4]。

2.3 粮食源头把关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做好粮食质量源头的监管,对于我国目前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非常重要。但是,从我国粮食源头进行把关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无法进行统一收购,一般使用多种渠道进行收购,并且粮食质量参差不齐,达不到国家相关标准的粮食数量逐年增加。第二,粮食的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土壤的大范围污染以及极端天气的增多,造成后期粮食出现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降低了我国粮食的质量。第三,为了掌握收获粮食质量情况,提高检测力度,各级粮食行政部门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质量调查以及品质测报,但是所覆盖的面积非常有限。同时,监测的结果没有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因此无法对收储企业进行及时指导,无法有效对粮食质量把关[5]。

3 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健全我国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并详细了解粮食质量安全国际标准,做好标准的研究以及转化工作,加强我国粮食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联系,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在对我国粮食质量安全标准进行完善时,需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粮食的实际状况制定,不可以照搬国外的相关标准,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粮食标准工作体制。对于各级粮食部门来说,需要紧密联系本地区的现实状况,结合粮食质量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出对粮食标准的修订意见[6]。

3.2 提高粮食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由于我国粮食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普遍较低,并且还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影响着我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因此,我国政府以及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粮食质量检测工作,并加大对粮食质量检测机构的投入,包括一些软硬件的投入,为检测机构配备粮食质量检测工作所需的检验仪器设备,从而有效地提高粮食质量检测机构的综合检测能力。同时,粮食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受相关检测人员素质水平的制约,因此,还需要加大对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可以安排优秀的技术人员进入机构,对检测人员进行技术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针对检测机构的关键职位,可以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机构质检队伍的综合能力,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综合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使检测机构的队伍得以充实,从而提高整体队伍的综合素质,使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得到保证。

3.3 加强粮食质量源头管理

保障粮食源头质量可以有效减少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粮食源头质量的监管,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的有关宣传,宣传有关粮食质量标准的知识,不断强化粮食生产人员以及经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例如粮食部门可以对当地市民进行普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相关知识,让市民了解与粮食质量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地提高市民的质量安全意识。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我国各地推行规模化种植模式,加强粮食种植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帮助粮食种植人员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调整粮食的种植结构,提高粮食质量[7-8]。

4 结 论

粮食不仅解决了我国国民的温饱问题,同时它还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行业以及饲料行业,由此可见,粮食质量安全对我国国民来说意义重大。但是,目前我国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力度,并发挥各自的职能,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强对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的管控,从而提高我国的粮食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兴舟,张建,庄晓林,等.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应对策略[J].农业工程,2019,9(7):61-64.

[2] 黄石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探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44(4):136-137+148.

[3] 徐东.市级粮食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建设的初浅思考[J].现代食品,2019(7):27-31.

[4] 葛云芳,费杏兴.县级粮食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设探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43(1):50-51+54.

[5] 陈健.加强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确保国家粮食质量安全[J].中国经贸导刊,2017(21):49-50.

[6] 王达能.湖南省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的建议[J].中国粮食经济,2019(3):64-66.

[7] 乔丽娜,路峰,崔高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强化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23):61+64.

[8] 朱新华,赵云芳,王吉富,等.加快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J].中国粮食经济,2014(2):48-50.

猜你喜欢

监管体系质量安全有效措施
台湾地区食品监管对食品召回制度的作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