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研究梳理与展望

2020-06-15王敬勇李新伟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税务筹划公司治理

王敬勇 李新伟

【摘要】企业税收激进行为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但在相关研究中还存在着定义模糊、度量不清和影响后果不明等问题。 通过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归纳, 辨析避税、税收激进和逃税内涵的不同, 总结税收激进水平的度量方法, 分析学者们的研究理论基础以及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效果, 详细讨论公司、管理层和外部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 基于此, 构建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研究整合框架, 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关键词】税收激进;避税;税务筹划;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 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11-0154-7

一、引言

近些年来, 企业的漏税逃税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 税收制度的不足之处让企业有动机和空间进行漏税逃税。 虽然税务筹划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 可以促进上市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 但国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部分可能因上市公司激进且违法的税收活动而受到损害, 进而影响政府部门对税收资源的有效配置。

对于税收激进的内涵界定、度量方法、影响因素和影响效果等重要问题, 虽然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 但是仍然不够全面和深入, 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 本文拟对企业税收激进的内涵、理论基础、度量、影响因素和影响效果进行系统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 构建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研究整合框架, 提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二、企业税收激进的内涵辨析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避税和税收激进的区别有很大的争议, 由于国内对税收激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对税收激进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国外则有一些学者对税收激进的概念进行了总结。 如Lietz[1] 从合法性和合规性角度对避税、税收激进和逃税进行了区分, 将避税、税收激进和逃税统一为税务筹划。 从合法性的角度分为完全的合法、法律中的灰色地带和带有欺骗目的的违法行为; 从合规性的角度分为绝对的合规、可能产生违反税收制度的行为和明显的不合规。 从合法性和合规性来看, 完全的合法和绝对的合规都可以称为避税, 法律中的灰色地带和可能产生违反税收制度的行为称为税收激进, 带有欺骗目的的违法行为和明显的不合规行为都称为逃税。 不同的学者对避税的范围有不同的理解, 本文利用税务筹划的概念框架, 对避税、税收激进和逃税加以区分。

1. 避税。 国外学者对避税的定义进行了充分的辨析。 Hanlon和Heitzman[2] 将避税定义为企业税负的减少, 但并没有区分是合法的税收优惠政策还是企业的逃税漏税行为。 Prebble等[3] 认为避税是合法的, 是企业利用政策和法规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负。 即使税务机关发现了企业的避税行为, 也不会对企业进行处罚, 因为相关的税务法律允许企业采取避税行为。 国内学者将避税定义为: 企业利用法律的漏洞或法律允许的方式进行税务筹划, 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减轻公司的税负。 国内外对避税的定义有一定的区别, 在企业合法的避税行为中, 国外强调的是政府颁布的税收优惠政策, 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称为避税, 并且还将非法的避税行为囊括在避税的定义中, 而国内更强调利用法律的漏洞减轻企业的税负。 国内学者对避税的定义主要集中在企业税负的绝对减少或现金流出的减少上, 并没有研究与避税相关的隐性税负, 而国内的隐性税负很高, 导致在评估企业的避税时就会产生误差, 所以在实际研究中应考虑隐性税负。

2. 税收激进。 国外对税收激进的讨论较少,  Frischmann等[4] 将税收激进定义为: 企业税务行为的法律效应越弱, 企业的税务行为越容易被认为是税收激进行为, 即企业的税务行为若很难得到法律的支持, 则会被认为企业有税收激进行为。 Hanlon 和Heitzman[2] 将税收激进定义为: 企业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实施的税务活动, 当企业税务活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 企业会实施税收激进行为, 但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边际收益是否大于边际成本较难界定。

现有的国内研究通常将避税称作税收激进行为, 将其定义为公司通过税务筹划或政治游说等手段降低公司实际税负的行为。 企业税收激进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节税, 企业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减轻税负; 二是避税, 企业利用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减少应尽的纳税义务, 属于灰色地带。 就纳税人的角度而言, 上述降低公司税负的行为都是为了少缴纳税款以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国内学者对避税和税收激进之间的界限并未进行明确的区分, 也不区分开来进行计算。 本文认为, 应该严格区分避税和税收激进, 这样更有利用于未来对税务的研究, 政府也能够出台明确的规定以减少企业的违规避税行为。

3. 逃税。 国内外对逃税的定义较统一, 都认为是违法行为。 如Prebble等[3] 认为逃税是非法的, 包括通过故意违反或规避相关的税法来减少企业的税负。 逃税通常涉及故意减少申报纳税或不进行申报纳税, 这种行为容易识别, 因此逃税一般属于欺诈行为, 通常是违法的。 根据2004年美国最高法院的案例, 最高法院认为逃税应达到以下三点要求: ①企业缴纳的税款少于规定的金额或税收到期时未缴纳税款; ②企业的行为是故意的, 进行过精心策划; ③不合法的行为。 所以, 逃税是企业在蓄意欺诈的情况下进行的税务活动。 我国《刑法》将逃税表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以逃避缴纳税款”。 国内外对逃税的定义都一致, 即企业故意减少纳税款, 属于非法行为。

避税、税收激进和逃税构成了公司税务筹划的基本框架, 根据Scholes-Wolfson框架, 有效的税务筹划包括: ①用多种方式考虑合同各方的税务情况; ②考虑所有的税收, 包括显性税收和隐性税收; ③了解所有成本的相关性, 包括税收成本和非稅收成本。 实现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应从所有各方、税收和成本三个方面考虑, 仅仅考虑税负最小化是不可取的, 影响税后收益的不仅有显性税收, 还有隐性税收, 例如税收优惠政策导致的税率降低, 非税收成本则涉及代理成本、交易成本等。 因此, 税务筹划需要对税收和成本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

三、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理论基础

税收激进是企业高管进行的节税行为, 涉及企业管理人员和股东的利益问题, 体现了公司治理水平。 Aghion和Bolton[5]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了税收激进, 为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之后, 学者们主要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研究企业税收激进行为。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 由于经营权和控制权分离, 股东和高管的利益不一致, 股东希望公司能少缴税, 从而有更多的现金流量和股利, 而高管为了维护自身声誉和保障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般不会进行税收激进活动, 但如果企业制订的年度收益计划未达标, 高管就有进行税收激进活动的动机, 以减少税收提高收益。 而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 自私的管理者会在工作中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通过复杂交易, 寻求税收激进, 进而转移公司资产为自己所用, 即有的管理者会通过税收激进行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刘行、叶康涛[6]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发现, 高管会通过税收激进行为掩盖企业的负面消息和在职消费, 从而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 代理成本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也阻碍了企业价值的提升。 Desai等[7] 利用委托代理模型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与管理者自利行为进行了研究, 发现管理层会通过复杂的交易来避税, 从而侵蚀了企业的资产, 进行税收激进活动又抵消了企业价值的提升。 严格的税务机关对管理者进行监督时, 税务机关和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 他们都会抑制管理者的自利行为。 他们认为, 过高的税率和执法制度的不完善会增加企业管理者的自利行为, 当税务机关的执法力度加大时, 税务机关能够检查出管理者违规转移财产的情况, 此时税务机关的行为对股东是有益的。

综上, 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研究企业税收激进行为, 并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企业的管理者是否会主动进行税收激进活动, 但并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 因此, 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 企业的税收激进行为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四、企业税收激进水平的度量

关于税收激进的定义有多种, 所以税收激进水平的度量方法也有多种, 常用的度量方法主要有三大类: 有效税率类、账税差异类和未确认的税收优惠, 具体见下表。

(一)有效税率类

1. 有效税率。 该度量方式是通过税收的永久性差异表示企业的税收激进水平, 有效税率的取值范围为0 ~ 1, 有效税率的值越小, 说明企业税收激进水平越高。 用有效税率表示税收激进水平, 主要是因为较低的有效税率是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关键指标, 这种度量方式主要被用于对外投资获得的减免税和税收优惠政策等[20] 。 总之, 公司通过降低计税基础并保持其账面价值不变, 使其具有较低的有效税率。 但吴联生[21] 提出, 我国的税收政策较为复杂, 各企业享有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且名义税率也不同, 造成了企业间难以进行横向比较, 也难以度量企业的避税程度。

2. 现金实际税率。 现金实际税率反映的是缴纳的现金税额与税前利润的比值, 缴纳的现金税额表示企业根据现金流量表支付的税额和企业收到的税费返还的差额, 所以现金实际税率度量的是企业整体的避税情况。 有许多研究将现金实际税率作为税收激进水平的度量指标, 但Blouin[22] 指出了现金实际税率存在的缺陷, 比如: 前期累积的税款, 分子是以现金衡量的, 而分母是以公认会计准则衡量的, 因此应记款项影响分母而不影响分子; 现金实际税率对股票期权活动的影响不成比例, 这在度量税收激进水平时会产生误差。

3. 会计准则有效税率。 当期所得税费用和税前会计利润均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 但营业外活动也会影响会计准则有效税率的度量, 所以税前会计利润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11] 。 本文认为, 现金实际税率与会计准则有效税率的区别和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类似, 现金实际税率下强调的是当期实际缴纳的税额, 会计准则有效税率下强调的是按照税务规定应缴存的税额。

4. 长期有效税率。 Rees[13] 对现金实际税率进行改进, 提出了长期有效税率, 将多期实际税率的平均值作为企业税收激进水平的度量指标, 即企业缴纳十年的现金税额与十年的税前利润的比值。 这种度量方式的优点是避免了各年度有效税率的波动, 消除了年度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差异。

(二)账税差异类

1. 账税差异。 Burman和Plesko[15] 提出了账税差异的方法, 即账面税前利润与实际税负的差异, 是用账税差异除以企业的资产总额。 但Musgrave和Wilson[23] 指出了税收差异测量的难点, 即难以准确记录税收差异中与税务相关的部分, 易受到盈余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这就会导致对账税差异的测量产生误差。 也有学者认为, 税收差异作为税收激进的代理变量是非常适当的, 因为财务收入和会计收入都是基于公司的经济活动, 税务机关可以将账税差异视为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结果。

2. 固定效应残差法。 Desai和Dharmapala[16] 对账税差异方法进行改进, 提出了固定效应残差法, 计算公式为BTDi,t=βTAi,t+μi+εi,t, 其中, TA为企业的当期应计项目总额, μi表示企业税负的固定部分, εi,t表示企业税负随时间变化的部分。 μi+εi,t表示企业的税收激进水平, 该值越大, 说明企业的税收激进水平越高。 金鑫、雷光勇[24] 认为该方法更合理、更有效。 Lisowsky[17] 通过统计分析也证实了该方法更能预示企业的税收激进行为。

(三)未确认的税收优惠

2006年,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所得税不确定会计处理方法》, 要求企业对所有不确定的税项进行评估, 如果企业的某项税务有50%以上的可能得不到税利, 那么此项业务必须在财务报告中作为税务准备处理。 此外, 企业必須在财务报告中以表格形式列出前后期的不同, 即企业必须根据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政策披露公司未确定的税收优惠数量。  Lin等[19] 将未确定的税收优惠作为企业税收激进水平的代理变量。 但是, 未确认的税收优惠并不适用于对中国税务问题的研究, 这种计量方式有赖于美国政策。

五、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因素

通过文献梳理, 本文发现国内外学者对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按照学者的研究思路, 发现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组织、管理层和外部环境这三个层面解释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组织因素

1. 公司治理水平。 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与企业的税收激进行为密切相关。 严若森等[25] 研究发现,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会减少股东与高层之间的代理成本, 提高股东的监督水平, 降低企业的税收激进程度; 他们依据公司的控制权不同, 发现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严重,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并不能抑制国有企业的税收激进行为, 但能显著抑制民营企业的税收激进行为。 胡晓东、蔡思思[26] 从内部控制出发, 发现内部控制起到了监督作用, 发挥了公司治理效果, 抑制了企业税收激进行为。 总的来说, 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会抑制企业的税收激进行为。

2. 产权性质。 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会对税收激进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Chen等[27] 从家族企业角度出发研究发现, 为了家族声誉、企业长期发展和吸引投资者, 家族企业会降低税收激进行为, 相较于非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会更少地利用税收激进行为。 Richardson[28] 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和控制权配置等公司因素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

(二)管理层因素

1. 高管激励。 企业的激励措施对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起重要作用, 高管激励会影响管理者在企业中的行为表现和企业的愿景构建, 进而影响企业的税收行为。 如期权激励会提升管理者的风险偏好, 进而提升其税收激进水平[10] , 因此高管激励是企业税务筹划的重要因素。 马晓敏、祁怀锦[29] 从财务总监晋升激励视角, 发现CFO的晋升锦标赛激励越大, 企业的税收激进水平越高。 通过梳理, 本文发现现有的研究认为高管激励与税收激进水平正相关, 企业的激励措施能促进管理层提高企业业绩, 管理层会采取各种方式提升企业业绩, 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

2. 管理层个体(如人口统计学特征)。 Plasencia等[30] 认为, 高管的性别会影响企业的税收激进行为, 因为女性有更高程度的风险规避行为, 所以女性CFO有更低的税收激进水平。 还有学者从管理者的能力[30] 、权力[31] 等方面研究税收激进行为。 大部分学者关注的是管理层个体, 对管理层整体的研究较少, 这是不合理的, 因为公司的决策是由管理层共同制定的, 管理层在制定战略和公司运营决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外部环境因素

1. 外部媒体。 外部媒体的报道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及外部投资者和政府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期望。 田高良等[32] 从媒体关注的角度考察其对企业税收激进的影响,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利用代理理论模型得出结论: 媒体关注会增大企业税收激进的代理成本, 这会抑制公司的税收激进行为。 此外, 媒体负面报道会产生市场压力, 引发包括税务部门在内的监管部门对企业的关注和调查, 会抑制企业的税收激进行为[25] 。 综上所述, 媒体关注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 使企业规范自身的行为。

2. 政治环境。 我国的市场环境并不成熟, 政府的行为会给市场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企业的发展会依赖政府体系, 政府的行为也会对企业的税收激进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卢洪友、张楠[33] 研究发现, 地方政府换届会引发政治关联失效和激励新官员晋升, 进一步导致税收征管强度提高, 同时也会导致市场和政治的不确定性, 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 企业会减少税收激进行为。 还有部分研究关注政府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如政府治理、制度环境、税收征管等[34] 。

3. 外部审计。 审计是保证企业财务报表准确性的重要途径, 从上文得知, 税收激进水平的度量主要是从财务报表中获得数据, 因此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尤为重要。 金鑫、雷光勇[24] 研究发现, 审计报告的质量越高, 对公司税收激进行为的抑制作用就越大。 丁方飞等[34] 以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为切入点研究发现, 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会抑制企业的税收激进行为。 也有学者从外部财务报表审计[26] 、审计行业专长等角度说明外部审计会抑制企业税收激进行为。 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的观点, 如代彬等[31] 认为高质量的审计师有更丰富的避税经验, 而且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 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会计师事务所为维护客户资源, 会帮助企业避税, 所以审计会促进税收激进水平的提升。 综上, 关于外部审计对税收激进水平的影响, 学者们并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

六、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效果

现有的研究并未对税收激进的影响效果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是将更多的研究集中在税收激进的影响因素上。 这种前重后轻的研究状况对未来税收激进的研究可能产生巨大的阻碍, 对税收激进的纵深研究也會产生影响。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发现, 学者们主要讨论了税收激进对组织层面产生的影响, 如企业的股价和财务信息等。

1. 股价。 股价可以体现一个公司的声誉、未来发展状况和投资者对企业的期望, 因此企业非常重视股价的变化。 一些学者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 研究了税收激进行为对企业股价的影响。 Kim等[35] 研究发现, 企业的税收激进水平正向影响股价崩盘风险, 这主要是由于避税往往伴随着管理层寻租和囤积坏消息等行为, 当坏消息累积到临界点时就会集中爆发, 投资者一旦洞悉企业避税活动, 就会抛售股票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Hanlon和 Slemrod[36] 也发现企业的税收激进行为会导致股价下跌。 因此, 现有的研究认为税收激进行为会导致企业股价下跌。

2. 财务信息。 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最直观体现就是财务报表, 外界最容易在财务报表中发现企业的税收激进行为, 因为税收激进水平的多种度量方法都需要财务报表中的信息。 Balakrishna等[37] 以财务透明度为切入点, 发现采取税收激进行为的公司具有较低的财务透明度, 因为企业策划税收激进行为会增加企业财务的复杂性, 如果不能向外部投资者准确说明这些信息, 就会造成透明度问题。 还有学者探究了税收激进行为是否会对成本粘性[38] 和企业负债[39] 等产生影响。

七、研究總结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总结

本文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 辨析了国内外对避税、税收激进和逃税三者定义的讨论, 总结了税收激进水平的度量方法,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税收激进行为给股东和管理层带来的代理问题, 分析了企业税收激进在组织、管理层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和对组织层面的影响效果, 最终构建了企业税收激进行为影响因素与影响效果研究整合框架(如图所示), 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

如果能够利用影响因素说明税收激进行为的形成机制, 制定出合理的约束契约, 从而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和遏制企业的非正常避税行为, 将有助于企业合理利用税收激进行为, 也有助于监管部门运用监督职能。

通过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梳理, 本文发现已有研究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 学者对税收激进的定义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仍有争议; 第二, 税收激进水平的度量方法多样但缺乏聚合性, 定义的争议导致了度量方法的混乱; 第三, 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效果探索不足, 仅仅研究了组织层面, 对其他层面的研究较少; 第四, 局限于税收激进行为所引起的消极行为及其后果, 对积极行为及其后果的关注不够。

(二)未来展望

通过以上的文献梳理可以看出, 关于企业税收激进行为在定义、度量方法和相关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丰富和有价值的成果。 基于上文提到的不足之处, 本文认为未来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研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1. 丰富税收激进的定义和度量方法。 关于税收激进的定义, 国外的学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辨析了避税、税收激进和逃税三者的不同, 尽管学者们并没有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 但这些讨论极大地丰富了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研究。 由于我国与外国的税收制度不同, 国外关于税收激进的定义未必适用于国内的税收制度, 因此国内学者应根据我国税制的特点修订适合的税收激进定义。 学者们对税收激进水平的度量基本上采用了代理变量(如有效税率、税收差异和未确认的税收优惠等), 间接度量了企业税收激进水平, 但这种度量方法并不能反映税收激进的各个方面, 作用有限。 因此, 未来可以继续对税收激进水平的度量方法进行探究, 完善税收激进行为的评级体系, 从而为实证研究提供有效的度量方法。

2. 加强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理论研究。 现有的研究中, 学者们主要从公司治理角度,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企业税收激进行为, 发现许多因素会影响企业税收激进行为, 如审计监督、媒体关注和CEO权力等, 而基于传统理论的研究较少。 传统理论认为, 企业税收激进行为会使财富从政府转移到企业, 从而降低企业税负, 增加企业现金流, 但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增加企业成本, 主要是因为企业没有遵守税法的规定而受到惩罚和声誉损失。 Myers和Rajan[40] 研究发现, 减少税收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 但这会使管理者侵蚀企业利益。 大多数学者并没有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未来可以基于传统理论, 丰富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研究。

3. 深化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效果。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 本文发现对管理层因素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管理层个体而不是整个管理层, 已有的研究将单个高管当作整个管理层, 忽略了整个团队的重要性。 税收激进行为是由整个管理层做出的决定, 单个高管的行为能否影响整个团体?其他高管是否会警示企业的税收激进行为?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现阶段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因素, 关于企业税收激进行为所导致的影响效果的文献较少, 且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 对管理层的研究较少。 因此, 未来可以探究税收激进行为是否会影响管理者的职业生涯、声誉和薪酬等, 有必要加入管理者整体及其影响效果的分析, 以弥补现阶段研究的不足。

4. 加强本土研究。 现阶段, 国内关于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和影响效果上。 国外学者则对税收激进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Harvey[41] 提出了减少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方法: 一是改进国税局的举报制度; 二是提高企业透明度; 三是改变税务机关的地位和处罚机制。 但国内并没有相关的研究, 也没有提出可行性的措施。 由于国内外的文化和政治制度不一致, 因此国内学者应根据中国的税制背景, 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税收激进定义和抑制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方法, 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丰富和深化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研究。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Lietz G. M.. Tax avoidance vs. tax aggressiveness:A unifying conceptual framework[ 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3:N/A.

[ 2 ]   Hanlon M.,Heitzman S..  A review of tax research[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2-3):170 ~ 178.

[ 3 ]   Prebble Z., Prebble J.. The morality of tax avoidance[ J].Creighton Law Review,2010(3):693 ~ 75.

[ 4 ]   Frischmann Peter,Terry Shevlin, Ryan Wilson.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increasing the conformity in accounting for uncertain tax benefits

[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2-3):261 ~ 278.

[ 5 ]   Aghion P., Bolton P.. 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 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2(3):473.

[ 6 ]   劉行,叶康涛.金融发展、产权与企业税负[ J].管理世界,2013(3):41 ~ 52.

[ 7 ]   Desai M., Dyck I., Zingales L.. Theft and taxe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3):591 ~ 623.

[ 8 ]   Dhaliwal Dan S., Krull Linda K., Li Oliver Zhen,et al.. Dividend taxes and implied cost of capital[ 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4(3-4):

599 ~ 634.

[ 9 ]   Schmidt D., Karsten R.. Self-efficacy and tax research performance[ J].Advances in Taxation,2006(17):121 ~ 140.

[10]   Rego S. O., Wilson R..  Equity risk incentives and corporate tax aggressivenes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2(3):775 ~ 810.

[11]   McGee George T., Haney Harry L., Siegel William C.. State income tax implications for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ry in the south[ J].

Southern Journal of Applied Forestry,1982(4):206 ~ 211.

[12]   Dyreng S. D., Hanlon M., Maydew E.  L..   The effects of executives on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J].Accounting Review,2010(4):1163

~ 1189.

[13]   Rees A.. Loss aversion motivates tax sheltering : Evidence from U.S. tax returns[ 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3:N/A.

[14]   Manzon Gil B., Plesko George A.. The 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and tax reporting measures of income[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2(2):176 ~ 195.

[15]   Burman L. E., Plesko G. A.. Individual and corporate capital gains are highly correlated[ J].Tax Notes,2002(11):553.

[16]   Desai M. A., Dharmapala D..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nd high-powered incentive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4(1):15 ~ 179.

[17]   Lisowsky P.. Seeking shelter: Empirically modeling tax shelters using financial statement information[ 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0(5):1693 ~ 1720.

[18]   Lisowsky P., Robinson L., Schmidt A., et al.. Do rublicly disclosed tax reserves tell us about privately disclosed tax shelter activit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3(3):583 ~ 629.

[19]   Lin S., Tong N., Tucker A.  L.. Corporate tax aggression and debt[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4(1):227 ~ 241.

[20]   Slemrod J.. What does tax aggressiveness signal?Evidence from stock price reactions to news about tax shelter involvement[ 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9(1-2):126 ~ 141.

[21]   吴联生.国有股权、税收优惠与公司税负[ J].经济研究,2009(10):109 ~ 120.

[22]   Blouin J.. Defining and measuring tax planning aggressiveness[ J].National Tax Journal,2014(4):875 ~ 900.

[23]   Musgrave R. A., Wilson T.. Reflections on Canada - U.S. tax differences: Two views[M].New York: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Inc, 2009:N/A.

[24]   金鑫,雷光勇.審计监督、最终控制人性质与税收激进度[ J].审计研究,2011(5):98 ~ 106.

[25]   严若森,钱晶晶,祁浩.公司治理水平、媒体关注与企业税收激进[ J].经济管理,2018(7):20 ~ 38.

[26]   胡晓东,蔡思思.外部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质量与税收激进性[ 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8(2):57 ~ 68.

[27]   Chen S., Chen X., Cheng Q., et al..  Are family firms more tax aggressive than non-family firm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0(1):41 ~ 61.

[28]   Richardson E.. Islamic finance for consumers in Irelan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sition of retail-level islamic finance in Ireland[ J].

Journal of Muslim Minority Affairs,2011(4):534 ~ 553.

[29]   马晓敏,祁怀锦.CFO锦标赛激励与税收激进行为研究[ J].商业研究,2017(2):126 ~ 132.

[30]   Plasencia P., Hirsch F., Sha J., et al.. Taxonomy and evolution of the Triassic conodont Pseudofurnishius[ J].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15(2):385 ~ 394.

[31]   代彬,彭程,刘星.高管控制权、审计监督与激进避税行为[ J].经济管理,2016(3):67 ~ 79.

[32]   田高良,司毅,韩洁等.媒体关注与税收激进——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考察[ J].管理科学,2016(2):104 ~ 121.

[33]   卢洪友,张楠.地方政府换届、税收征管与税收激进[ J].经济管理,2016(2):160 ~ 168.

[34]   丁方飞,刘敏,乔紫薇.事务所规模、制度环境与企业税收激进[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1):14 ~ 23.

[35]   Kim Jeong-Bon, Li Yinghua, Zhang Liandong.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 Firm-level analysis[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1(3):639 ~ 662.

[36]   Hanlon M., Slemrod J.. What does tax aggressiveness signal? Evidence from stock price reactions to news about tax shelter involvement[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9(1-2):126 ~ 141.

[37]   Balakrishnan Karthik, J. L. Blouin, Wayne Guay. Does tax aggressiveness reduce corporate transparency?[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1:N/A.

[38]   石善冲,林亚囡,皮晞正.税收激进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基于管理者自利视角的分析[ 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11):138 ~ 141.

[39]   郑浩,胡怡建.企业税收激进行为和负债关系研究评析[ J].税务研究,2016(8):125 ~ 128.

[40]   Myers S. C., Rajan R. G.. The paradox of liquidity[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8(5):733 ~ 771.

[41]   Harvey J. R.. Offshore accounts: FATCA background, developments, and key issues[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4:N/A.

猜你喜欢

税务筹划公司治理
国有企业做好税务筹划工作的研究
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营改增后电信企业的税务筹划管理研究
室内装潢宜俭朴宜居宜习宜养生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我国家族信托的法律研究
税务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容与冲突剖析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煤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务筹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