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常州市产业与教育匹配度分析

2020-06-15殷俊

理论与创新 2020年8期
关键词:常州产教融合

【摘  要】本文基于常州市教育数据、产业数据对常州市近年来的产业发展现状、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三产结构、重要产业两个方面测度常州市产业结构与专业布局的匹配度,以期为常州市产业升级、职业教育改革、产教融合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匹配度;常州

引言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人才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特别是随着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增速下降,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迫切要求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将教育内容向社会延伸,发挥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融合及生产与教学融合两方面,融合的表征是有组织、无边界的跨越,融合的本质是“一体化发展”。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6月2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结合江苏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可见产教融合是我国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常州市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产教融合模式,但产教融合发展体系仍待完善。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与基础,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与匹配度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评价部分。基于此,本文结合产业数据、教育数据对常州市产业发展现状、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计算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匹配度,以期为常州地区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形成具有常州地方特色的实施路径提供参考。

1.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1.1研究區域概况

常州市位于江苏省苏南地区,是近代我国民族工商业的主要发祥地和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近年来常州整合国家“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以打造中国职教名城为总体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在优化布局、加强共享、健全体系、校企融通、提升品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目前常州职教已成为常州市一张靓丽名片。

1.2数据来源

教育数据主要包括常州相关职业院校、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师资力量以及常州市2013-2017年在校生人数等。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等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在校生人数等数据则来源于常州市统计年鉴。

产业数据主要包括常州市各产业历年产值、产值增速、投资项目数以及常州市工业企业用地调查数据。产值等数据来源于常州市统计年鉴,工业企业用地数据来源于常州市国土局工业企业用地调查成果数据库。

2.常州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2.1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从师资力量来看,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增强院校综合竞争力、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经统计分析,可知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的专任教师人数分别为1376、1168,师生比均为0.08,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分别为21%、22.26%,正高职称教师占比分别为10.54%、9.16%,两校比重相当。但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专任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兼任教师比重差距较大,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专任教师占比分别为12.21%、22.26%,企业技术人员兼任教师占比分别为13.44%、7.19%。

从专业结构方面来看,常州市开设高等教育专业88个(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涵盖工学类、经济类、艺术类、管理类等10个专业大类(共12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类专业布点数量远远高于其他门类,而法学类、农学类专业布点数量分别仅有1个(图1)。

2.2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从师资力量方面来看,根据调研结果常州市职业教育专任教师人数充足,师生比情况较好,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任教师人数、师生比均远远高于《中等职业教育设置标准》的规定(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60人),其中建东职业技术学院、金坛中等专业学校的师生比分别达到0.28和0.12。同时,也有部分院校的师生比较低,如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师生比仅达0.04(图2)。

常州市大部分职业教育院校均有较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但各院校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最高的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占比已经达到90.72%,而最低的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和建东职业技术学校仅有27.36%和34%。

从专业结构来看常州市初步建立了专业门类齐全、覆盖面广的人才培养体系。据调研常州市开设职业教育专业346个,涵盖农林牧渔类、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旅游服务类、财经商贸类、电子信息类等18个专业大类(共19个大类),专业设置比较齐全。其中专业布点数量排名前五的是装备制造大类(26%)、电子信息大类(16%)、财经商贸大类(12%)、文化艺术大类(11%)和交通运输大类(8%)。各大类专业布点数量有明显差距,说明常州市职业教育专业具有一定的聚集度。

常州市职业教育院校针对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布点占比分别为0.07%、52.6%、47.7%,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布点占比远远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图3)。第二产业中装备制造类专业占二产专业总数的48.2%,占主体地位;在第三产业专业中,财经商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占比分别为:26.4%、24.2%、17.9%,这三类专业布点数量占第三产业对应专业的布点总数的68.6%,远远高于同产业类的其他专业。据此可以得出,常州市职业教育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规模。

3.常州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产业结构现状

近10年来常州市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不断下降,2018年达到最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从2008-2016年持续下降,2016-2018年相对稳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2008-2016年不断增长,2016-2018年相对稳定,第三产业产值从2015年起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常州市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贡献产业。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第三产业在常州市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2工业发展现状

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一直被作为评判地方支柱行业的一个指标。本文按照行业比重将各产业行业化为四个类型:支柱产业,指占工业总产值10%以上的产业;主要产业,指占工业总产值5%—10%的产业;重要产业,指占工业总产值1%—5%的产业;其他产业,指占工业总产值1%以下的产行业。分析常州市2017年各产业的产值数据,可知常州制造业支柱产业有三个,分别为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产业有四个,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及专用设备制造业。

计算常州市制造业近年来各产业的年均增长率(表1),分析可知近几年停滞产业为金属制品业。成熟产业主要为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医学制造业等产业。发展产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信设备、橡胶制品业等产业。成长产业主要为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产业。结合产业重要性分类可知,常州市支柱产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时也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已发展为成熟产业。而重要产业金属制品业属于停滞产业,面临衰退危险。

3.3服务业发展现状

同上方式分析常州市服务业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常州市服务业各产业均处于发展阶段,没有成熟产业或衰退产业。按产值年增长率变化趋势将常州市服务业各产业分为初创期产业与成长期产业。常州市房地产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卫生、社会工作业等产业处于产业发展周期的初创期,其中房地产业与卫生、社会工作业发展最快。处于成长期的产业较多,其中文体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研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速度最快。批发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处于成长期的靠后阶段,逐渐向成熟期过渡。

4.常州市产教融合匹配度分析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而专业的布局在相当程度上也决定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实际教育过程中,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直接面向生产一线,更应全面服务产业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三产结构、具体产业两方面着手,分析常州市产业与教育的匹配度。

4.1专业结构与三产结构匹配度

分析常州市一、二、三产的GDP占比、专业布点占比、专业招生人数、专业毕业人数。DDP占比与专业布点占比之差即为一、二、三产的专产偏离度。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类的专业布点占比仅为1%,招生人数占比为0.37%;第二产业装备制造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轻工纺织大类、土木建筑大类等类别的专业布点占比为37%,招生人数占比为39.36%;第三产业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旅游大类等类别的专业布点占比为62%,招生人数比例为60.27%。可知常州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设置与“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相符,已经基本形成了与三产结构相适应的高职专业总体布局。但三产专业布点数比重与其对应的产业产值比重匹配度都不高。第一、第二产业专业布点数相对短缺,而第三产业专业布点数相对过剩。

4.2主要产业领域与专业匹配度

计算常州市主要产业领域的产值、对应专业的招生人数,并按各专业招生比进行排序(表5)。结果招生人数排名前五的专业分别为装备制造大类(26.122%)、电子信息大类(16.539%)、交通运输大类(15.386%)、财经商贸大类(10.655%)、文化艺术大类(7.983%)。装备制造业产业产值比重最高,说明装备制造业领域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基本匹配。排名前五的其余专业对应产业产值都不高,可能存在人才过剩的问题。

产值比重排名前五对应的专业分别为装备制造大类(65.07%)、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43.97%)、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31.42%)、生物与化工大类(24.36%)、輕工纺织大类(17.02%)。除了装备制造业对应的招生人数比重较高(26.122%)以外,其余专业招生人数都很低。可见在发展较好的能源动力与材料、生物与化工、资源环境与安全、轻工纺织等专业应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此外,旅游行业招生、水利行业招生按招生人数或产值比排名都适中,该类产业领域人才与产业发展匹配度较好。

5.建议

(1)常州市应逐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优先承接十大产业链、纺织业等产业,引导钢铁炼铁、炼钢、独立焦化等产业进行产业升级。通过优化常州产业结构,使各产业协调发展,节约资源、获得最大经济效应。

(2)常州市应针对不同地区主导产业优化相关专业结构。财经类、信息技术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专业设置比例高,招生人数多,应进一步强化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

(3)常州市应加强院校与产业区联动性。产业集群告诉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高值院校应与区域政府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构建紧密联动模式,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形成院校产业园合作育人的培育机制。

参考文献

[1]武斌儒,杨文通,何亚平,徐兆伯.贵州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7-9.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2017-12-19.

[3]纪晓丽.《青年与社会》[Z].2019-03:115.

[4]李梦卿,陈佩云.“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08):79-84.

[5].佚名.常州主导产业分析[DB/OL].https://www.jinchutou.com/p-42078546.html,2018-05-31.

[6].[会议论文] 杨振军-2014 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

[7]张立军.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群识别与特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27):146-149.

作者简介:殷俊(1981.11--),男,汉族,江苏常州人,研究生,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政务信息化。

猜你喜欢

常州产教融合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张仕祺作品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我们的家乡——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