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析
2020-06-15高贞凤
高贞凤
[摘要]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践行国家“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发挥劳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于其导向、意义、价值进行探析,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阐述其可行性,响应新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导向
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观,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积极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功能,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就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那么要想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取得好的效果,就要不断探索其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导向
近年来,我国劳动教育的研究日趋繁多,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在传统劳动视角的基础上,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理因素,在多学科、多维度、多理论上为劳动教育研究提供新的研究点。而且从国情出发,强调注重劳动主体性作用,注重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方面的研究,目前只停留在散点式的起步阶段,小学劳动教育课程遇到难以避免的困境。
首先,注重劳动教育学科特性的研究,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以加强劳动技术教育的研究,突出学科性与实践活动性的两个特点,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特殊育人功能。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关系的研究,阐述了劳动教育与学生道德教育辅助相成,是学生个体价值观教育的媒介。
其次,劳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研究,认为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必须完善劳动基地建设,组织适合学生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关注特色化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的创设,构建相关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在目标设计、结构、内容、功能、评价等方面的校本化。
最后,构建学校劳动教育的框架,开发小学实践活动拓展课程,以及劳动教育课堂评价标准,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等育人目标息息相关,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学校、家庭、社会重文轻劳,导致学生出现劳动观念薄弱、不想劳动、态度不正,劳动技能低下的现象。
(二)劳动教育是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国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基础要做好劳动教育。劳动使学生的肌体充满活力、身心健康。劳动既能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思维品质,还能促进学生的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劳动教育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劳动教育是坚持五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政策中重要的一环,对深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提供强而有力的保证。
三、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价值
以劳动课程作为落实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素养,对国家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校本化。因此在小学进行“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现以广州市南沙区东涌第一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研究”项目:《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的开发与实施》来剖析其可行性:
(一)挖掘水乡人勤劳的精神,厚植热爱劳动的情怀
学校位于岭南水乡特色名镇——东涌镇中心,东涌镇水乡气息浓厚。水的柔和温润给予了东涌人善良和美的特质,水乡生活的恬静悠然赋予了东涌人勤劳乐观、刻苦耐劳的精神。名镇建设以来,学校周边建立了渔耕、蛋民风俗等不少展馆,在展示东涌水乡文化同时,也在潜移默化间传承着水乡人民质朴勤劳的优良传统。本课题的研究有丰富的地域资源作为劳动教育的基础,桑基鱼塘、农耕渔猎一应俱全,课题规划将教育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相结合。带领学子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劳动的意义,激发劳动的情感和态度,厚植热爱劳动的情怀。东涌第一小学的学生在水乡地域资源熏陶下,在有趣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教育下,热爱劳动、刻苦勤劳的水乡人民精神将熔铸心间,乐于劳动、勇于实践、敢于担当将成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生命烙印。
(二)开发“热爱大自然”劳动体验活动,促进劳动技能系统、螺旋上升
学校有“热爱大自然文化”区级课题作为基础,该课题虽已结题,但学校热爱大自然文化的实践活动从未停歇,并在长期实践、总结提升中衍生出新的意义——劳动体验、劳动技能的系统化提升。学校根据年级学生的特点,倡导开展相应热爱大自然劳动体验活动,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种菜、种植水稻、培育豆芽等,领悟劳动带来的快乐和神奇体验,享受与大自然互动,感受劳动的价值与生成。鼓励学生深人社区清洁环境,引导学生将劳动拓展至社会生活,在自我服务和社会服务中,劳动的情怀外化为服务的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梳理各年级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巩固和深化热爱劳动的品质,同时使学生的劳动技能得到系统培育、螺旋上升,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积淀劳动基础。
(三)整合课内外劳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素质全方位发展
劳动教育是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一门课程。以劳动教育作为新课程的一个创新点,作为“科教兴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校的劳动教育将以趣味、实用为基点,通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做、在做中学,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明白劳动带来的价值和意义,自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思想品德。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让个体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发展。
(四)构建劳动教育活动课程体系,彰显独特的学校办学特色
作为南沙区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学校和广州市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学校注重发掘活动课程中劳动教育元素,开设了“编织”“广绣”“珠贴”“雏鹰小队”等多个劳动项目,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加活动。学校每年由少先队组织开展“雏鹰乐争章”活动,考验学生二十多个生活劳动技能,学生在快乐的争章活动中热爱劳动品质固化于心。劳动教育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引导学生从书本走进生活,使学生获得劳动的真实体验,培养劳动情感,促进多方面能力发展,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学校乐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积极开展乐善活动体验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提升能力。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志趣和探究能力的要求,推动学生劳动教育活動蓬勃开展。
总之,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呼唤,是新课程改革的新鲜血液,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大创举,它为学生全而发展、健康成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为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形成热爱劳动的品质提供了不一样的实战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