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元素的特性分析

2020-06-15黎仕明

各界·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特性高职

黎仕明

摘要:准确把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特性,关系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深度,影响着课程思政育人的成效。由于高职土建类专业高度的理论性、工程性、实践性,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呈现出目标性、类型性、开放性、综合性、职业性、阶级性、科学性等特征。

关键词: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特性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课程思政得到广泛重视和积极探索,各高校欲通过“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元素是指蕴含于专业课程体系内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的所有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它不是显性地存在于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中,而是隐性地存在于课程内容与教学环节,需要任课教师通过课程内容梳理、教学组织设计以及教学实施等途径进行有效的挖掘、凝练与呈现,从而使学生在培育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政治再教育。因此,准确把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特性,不仅关系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深度,更是影响着课程思政育人的成效。

一、课程思政元素的目标性

目标性是指课程思政元素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目标指向十分明确。起步并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的我国职业教育,面对大规模经济建设出现的人才短缺局面,提出了职业学校应培养

“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的目标;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集约型转变,我国的职业教育适时提出培养“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领域的一线应用型人才”;21世纪初,随着中国加入WTO,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又提出“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职业教育不再局限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人才的高素质性,即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要求。尽管土建类专业培养施工员、质量员等施工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初衷长期未变,但是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明显提高:既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是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达到此目标,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门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公共基础课的素质拓展培育外,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不失为一条绝佳的新路径。因此,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必须服务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在培育技术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思想道德、政治品质、人文素质、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培育。通过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增进民生福祉提供有力支撑。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类型性

众所周知,思政观点是多样的,既包括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也包括政治品质、中国精神、认识论方法论等,都对当代高校人才培养发挥积极育人作用。作为我国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合格与可靠的社会公民,更要体现出强烈的职业人特色。与之相适应,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或通用)思政元素,是对应于合格公民(社会人)的共同思政元素,如爱国、爱岗敬业、诚信守法、服务群众等;一类是职业思政元素,是对应于合格从业者(职业人)职业素养的思政元素,对土建类专业如吃苦耐劳、质量安全意识、工匠精神等。当然,这两类元素并非截然分开,有时相互交融,如诚信守法既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职业人的基本规定;它既蕴含于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公共基础课之中,也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之内。

三、课程思政元素的开放性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并非固定不变、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由于课程思政元素它不是思政课理论观点在专业课程的简单叠加或者盲目楔入,而是要经过任课教师对课程知识内容的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从而寻找到能够思政育人的结合点,挖掘出相应的思政元素。受教育程度、专业水平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不同教师对同一门专业课程甚至是同一个知识点的认识和把握存在差异,从而严重影响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造成事实上课程思政元素的巨大差异及育人成效的明显不同。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课程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修订,新的理论、知识点的不断融入,或者一些内容、知识的去除,都会使同一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处于持续变动之中。

四、课程思政元素的综合性

课程思政元素的综合性体现在多样性、全面性上,不仅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论断与观点,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诸多理念思想战略。比如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出现后如何辩证认识的观点,建筑历史体现出来的发展观点;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质量验收等环节中体现出来的规则意识、标准意识和安全意识;在建设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创新协调绿色理念;等等。这些思想与观点,即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观,更包含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全面而丰富。课程思政元素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专业课程体系之中,也体现在某一课程之内,即一门课程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思政育人元素。

五、课程思政元素的职业性

作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高职教育不仅具有一般教育的共性,而且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即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必须素质过硬且符合职业岗位需要。因此,注重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養,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综合素质提升环节的重中之重。与之相适应,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也呈现出极强的职业性特点和倾向,突出“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纪律”“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更好实现就业与服务社会。作为工科特色鲜明的土建类专业,培养的人才除具备“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外,更要具备独特的职业品格,如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安全责任等。由于建筑行业呈现众多项目比较偏远,大多数环节需要露天作业,有些环节需要连续作业,工程项目体量大,工作程序繁琐复杂等独特性,因此没有强大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项目建设工作根本无法推进。此种精神的培育,可以通过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实训、砌体结构工作综合实训、钢筋混凝土结构综合实训等专业实践环节来养成,更离不开任课教师周密的过程设计,通过学生实训后谈感想感悟、教师作总结发言等环节来引导与强化。作为职业精神重要标志的工匠精神,更是土建类专业必须要大力培育的一种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职业品质。因为任何一丝的不敬业、不专注、不精益求精,都可能生产出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渣工程”。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环节来孕育培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理论教学中“豆腐渣工程”、港珠澳大桥等案例的对比分析给予强化。

六、课程思政元素的阶级性

课程思政元素的阶级性是指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要体现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从本质上来讲,课程思政元素的阶级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阶级性决定的。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高校教育的职责与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明确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后,对专业课程思想元素挖掘与运用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尝试,成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与举措。因此,专业课程体系中所挖掘、整理与运用的课程思政元素必须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不是相反。专业课程思想元素,必须是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比如在讲授建筑招投标时,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围标等乱象,必须站在人民、国家、历史的高度给予批评与否定,而非站在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立场去支持与肯定,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起宝贵的诚信品质、规则意识。

七、课程思政元素的科学性

课程思政元素的科学性体现在实践性上,具体指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可操作、可验证。一方面,由于课程思政元素是从课程内容、知识点、教学组织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凝练出来的,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就能总结凝练出相应的思政观点,从而实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功能。另一方面,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越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因此,只有课程思政元素坚持科学性原则,它才更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符合人民的利益,才能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进步。比如,当我们在讲授建筑材料的时候,必然要融入创新、绿色等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内核。因为,建筑材料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画卷,而无污染、环保型的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面世,也同我们党所倡导的绿色发展这个指挥棒分不开的。创新、绿色,即符合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满足了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它們是科学的,正确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教改项目:高职土建类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重点项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

[2]饶春晓,史旦旦.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历史嬗变与现实思考[J].职教通讯,2016(4).

[3]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单行本)[M].人民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特性高职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中国十八大名酒的度数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