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督导工作
2020-06-15王伟旦崔景瑞
王伟旦 崔景瑞
摘 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这一新型教育形态。作为创新和变革的策源地,国内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这也对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工作的变化和对教学督导工作的挑战,提出借助互联网思维,用好教育数据,利用互联网平台等三项建议,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 教学督导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互联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引领的科教融合发展这一新型教育形态。作为创新和变革的策源地,国内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探索“互联网+教育”模式,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这也对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几项改革建议,以期能提升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工作的变化
1.1教学新生态的建立:资源共享,开放互联
在“互联网+”浪潮下,特别是大数据、元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高校教学迎来了新生态。资源共享、开放互联是高校教学新生态的重要表现形式。2018年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正式推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传统教学发生的场所主要局限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物理空间内,而互联网的加入不仅突破现有物理空间的限制,更打破地域教学资源的限制;线上平台使学校各院系之间没有了壁垒,也跨山越海联通了全世界优秀的教育资源。
资源和空间的变化带来了教的变化,课程设计、教学理念、评价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因时而变。传统高校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板书或多媒体器材,将知识内容讲解给学生。受限于内容和形式,较少组织开展讨论学习或协作式学习,也较少考虑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互联网+”时代,注重用户体验,高校教学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和在线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效率。
1.2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课堂模式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有了诸多创新。“互联网+”大背景下,高校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应运而生,既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可以说微课是支持慕课和翻转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三者相互依存、互动互促。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前学习,课堂中与老师、同学进行问题探究,交流反思的一种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将“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它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英文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慕课”是其英文缩写MOOC的音译。国外慕课有名的有Coursera、edX、可汗学院等,国内较有名的有MOOC学院、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其中学堂在线是以清华大学为首的MOOC平台,有将近100门清华的课程。中国大学MOOC是以北大为首的MOOC平台,有包括北大、浙大、复旦在内的30多所大学的300多门课程。作为新一代的网络课程,慕课具有教学内容广泛、课程结构化、完成形式灵活等特点,为师生之间教学互动和生生间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挑战
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使得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生态有了很大变化。随着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新形式的广泛应用,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活动不在局限于物理课堂,引发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这也给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1教学督导理念亟待更新
“互联网+”浪潮下,谁先拥抱新技术谁就将赢得发展的先机,教育也是如此,网络技术改变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利用网络技术变革教学督导工作,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值得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者们思考。我国高校教学督导人员目前以退休返聘的老教授居多,对于互联网思维也许没有充分的认识,但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督导理念是教学督导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新一轮的本科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展开,对标对表国际一流大学,更新教学督导理念,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升会有很大指导作用。
2.2教学督导工作手段单一
高校教学督导是高校的内部自主行为,其内容涉及教学的整个环节,概况起来主要分为督教、督学和督管三部分,“督教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督学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听课状态、学生评教等;督管包括学校管理理念、教学组织管理、专业建设、教学运行管理等内容”。教学是高校的核心工作,督教也是教学督导中的重要内容。互联技术发展迅速,但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的督导还是主要依靠推门听课、访谈、填写评价表等传统手段来评教。“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将现有的技术手段运用到督导评价工作中来,是摆在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
2.3教学督导结果应用不够理想
督导结果的运用一直是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中薄弱的环节。以督促改,以导促建是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良好愿望,但实际因缺乏健全的机制、工作力度不足、工作职责不明确等种种原因,督查成为形式,督导犹如走场。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出发,督导到关键和要害之处,扎实做好教学督导的反馈和督导结果的落实,给予青年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帮教,既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也从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互联网技术重塑了教学新生态,也改变了教学评价的方式。如何在新形式下利用好互联网平台,让其更好地推动教学督导结果的应用,值得我们思考。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建议
3.1借助互联网思维,开展有温度的高校教学督导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思路决定出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也要借助互联网思维,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开展有温度的教学督导工作。
互联网思维是指用互联网的技术、方法、规律、模式、精神、价值来重新审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考方式,“以用户为中心”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要素之一。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有别与国家其他教育督导工作,是高校内部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从而保障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形式。“互联网+”背景下,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重塑了教学新生态,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深刻变革,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也要顺势而上,“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做青年教师的引路人,开展有温度的工作。借助互联网思维,无论是督教、督学还是督管,都有互动有交流,有鼓励有建议,公开、公平、公正,让教师、学生和高校三方共同受益。
3.2用好教育数据,用技术助力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科学化
“互联网+”背景下,海量数据汇集,数据资源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生产要素,人类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出现对社会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全方位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法。在教育领域,广义的教育大数据指日常教育活动中人类所有行为数据,狭义的教育大数据指学习者行为数据。如慕课等在线学习平台,高校各类信息管理系统积累了大量教育数据。这些教育数据,将助力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更加科学化。
传统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偏重于督教,对督学和督管相对比较忽视;而高校督导组往往承担着全校所有教学督导工作,囿于督导任务繁重、精力有限,实际督教只能是有限次数的课堂听课,不能深入课堂教学,很难全面了解被督导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教育数据的收集工作变得便利,教育信息的来源渠道不断拓宽,多角度、多形式的督导信息有助于科学全面地开展教学督导工作。运用系统、丰富的教学数据,依托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同时结合实际课堂督导,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综合性分析解读,提供更真实、客观的评价。完整的教育数据不仅包括全过程的教学数据,也包括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各类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全面了解学习者行为,分析学生技能水平,给予合适的学习反馈,同时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通过对教育管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学督导可以在管理理念、专业建设、教学运行管理和组织管理等方面为高校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咨询建议,有助于高校管理者合理分配资源,进行科学决策。“用数据说话”丰富了高校教学督导的工作手段,助力高校教学督导的科学化,推动多维度高校教学督导体系的发展。
3.3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高校教学督导结果的应用
以督促改、以导促建,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督导的工作目标,而作为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学督导的结果应用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互联网+”背景下,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灵活、便捷的强大优势,推动教学督导信息反馈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及时将指导信息反馈给教师,将管理建议反馈给教学单位及职能部门,促进教学督导结果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2015-07-04.
[2]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3-14.
[3] 苏君阳,陈伊凡.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演进与发展历程[J].北京教育(高教),2019(10):42-45.
[4] 張磊,乐宁莉.互联网思维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福建商学院学报,2019(05):86-91.
[5] 常秀娟.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1):37-38.
[6] 胡弼成,王祖霖.“大数据”对教育的作用、挑战及教育变革趋势——大数据时代教育变革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15(04):98-104.
[7]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4.
[8] 王双双.高校教学督导的重要性与有效途径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