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SEC项目下的高校EMI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0-06-15徐婧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教学改革

徐婧

摘 要:本文以ISEC项目下的高校EMI课程为研究主体,对中国高校EMI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EMI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经验与挑战,以当前我国高校EMI课程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EMI课程在语言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改革思路,旨在推动高校高质量EMI课程的建设,从而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宏观目标。

关键词:ISEC;EMI课程;教学改革;教育国际化

随着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断取得新成就,国际化人才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国际视野中最大的期望。因此,探索如何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是时代赋予中国高校教育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使命。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各院校都制定了国际教育发展思路和目标,国际化工作也因此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由于文化、传统和体制等方面差异,国内高校在资源、课程、师资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使得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工作存在困难。在这种时代背景下,ISEC项目应运而生。

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国际化课程的推行,EMI课程作为国际化课程的重要载体,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本文探究了ISEC模式下高校EMI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以期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EMI的概念与界定

(一)EMI的概念

EMI即English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意为全英文教学。EMI课程要求任课教师用英文进行教学设计,使用英文讲义和课件,并且在课堂中使用英文的比例达到70%以上,重点概念和知识点可以用汉语进行解释说明。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英文与教师开展互动,使用英语完成作业与考试。

(二)EMI与双语教学

中国当今的英语教学模式涉及两个核心内容,即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以下简称BE)和全英语教学(English a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简称EMI)。有一些学者认为BE涵盖了中英两种语言教学和全英语教学,认为EMI特指在国内给留学生开设的课程;还有一部分学者将中国当前的双语教学直接等同于EMI,这些观点都是以偏概全的,那么BE和EMI两者究竟有何异同呢?

首先,从范围上讲,BE的范围要大于EMI。BE指母语加外语的授课模式,在中国,BE不仅可以指中文加英文授课,还可以指中文加日语授课,中文加法语授课等等,即中文加中文以外的任何一种语言进行授课都属于BE的范畴。而EMI特指用英文进行授课,即授课语言只有英文一种。

第二,从外语的使用比例上讲,浙江大学设定了EMI与BE的划分方法,课堂上外语使用的比例如果达到30%-70%,则属于EB,如高于70%,则属于EMI。当然,浙江大学所设定的70%只是参考值,不同的高校和专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界定方法。

第三,从二者的存在关系上讲,对于无法直接开设EMI课程或全部开设EMI课程的高校而言,BE课程是EMI课程的前期积累和先行条件,但同时,基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有能力开设EMI课程的高校也可将EMI和BE课程同步分类实行。

二、中国高校EMI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中国EMI课程实施现状

根据《纲要(2010-2020)》中对于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季佩英、范烨(2017);王翔敏(2018);严明、吕晓轩(2019)等诸多学者从大学英语课程以及跨文化交际等课程的构建与改革入手,研究了国际化人才培养下EMI课程教学方法。此外,赵琼(2017);吴丽娟(2018)、苗译丹、郑雪平(2019)等人从不同专业课程的角度研究了双语教学的开展状况。通过分析对比上述研究成果,不难发现,高校若想实现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归根到底要靠国际化课程的实施来完成。而国际化课程实施的抓手,就是EMI课程。

在EMI课程建设上,国内高校大多数采用分步推进的方式开展。如扬州大学、东南大学等从实施双语教学入手,通过采用“两课件”和“四方法”等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后,再逐渐将具备条件的双语教学过渡到EMI教学。此外,还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部分高校从顶层设计出发,以建立全英文人才培养项目为依托,推进EMI课程的实施。

我国高校EMI课程的开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检索和利用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文献;通过英语掌握前沿的科学技术,能更有效地了解世界并参与国际交流。当今世界范围内,人们在国际事务中主要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增加互认互信,消除误解隔阂,共享人类文明成果。若想让高校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各高校的EMI课程是势在必行的。

(二)国内外高校EMI课程实施的阻力

虽然EMI课程在各高校势在必行,然而在实行过程中,仍有若干因素阻碍了其实施和发展。例如:Klaassen和Graaff(2001)认为,在欧洲,一些非英语母语的教师进行EMI教学时,普遍存在发音、方言音、流利度、聲调方面的问题。同时,教师在思考准确的英文表达方式时往往使教学思路受到影响;语言能力也限制了师生间课堂互动。从学生角度而言,他们的语言水平通常无法达到EMI课程的较高要求。

日本东京大学在EMI实施过程中阻力重重,如:很难找到能够进行EMI教学,又有意愿进行EMI教学的老师;EMI教师的奖励机制有待完善;学生的生源国多样化使得EMI课程很难协调不同学生的需求。

Jon和Kim(2011)对韩国23所大学的教职工和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EMI最大的问题是EMI师资缺乏。受访的学生中有人指出,往往只有英语水平高的人才能在EMI课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韩国国内的教师对于是否应该为开设EMI课程的教师提供更高的收入也存在意见分歧。

通过对比分析上述研究不难发现,目前我国高校EMI课程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如EMI师资不足;学习语言习得环境、方法欠佳;学生水平不足、学习动机不强;教学目标模糊,随意性较大;课程目标设置与定位缺乏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明确;缺乏有效的学习评价方式;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动机不强等诸多问题。因此,对现行EMI课程模式进行改革,积极寻找实施EMI课程的有效方法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ISEC项目下的EMI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ISEC的概念与特征

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简称ISEC)项目,意为国际本科学分互认课程项目。其目的是为项目院校搭建一个集国际化课程、国际标准师资、国际教育资源、经费于一体的教育国际化工作实施平台,从而有效地推动院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工作,达到《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扩大教育开放、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要求。ISEC项目以培养“国内院校自己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为工作核心;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合作研发“国内院校自己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为重要特色。

ISEC项目提供的是一个国际化課程体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倡导“过程性评价”反对“一言堂”和“一考定终身”。ISEC备选教师需符合《ISEC教学质量标准》关于教师资质的基本条件,并通过岗前培训获得资格后才能上岗,同时应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学习评价能力、明辨性思维能力、EMI能力等十项能力。

目前,ISEC项目院校遍及内蒙古、广东、四川、山西、陕西、河南、贵州、吉林、辽宁等多个省份。ISEC涵盖领域多,交流规模广,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师资,从而大力推动了项目院校教学改革的实施。各院校通过引进ISEC,在ISEC教学范围甚至全校范围内推广实施ISEC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形成ISEC教学改革特色,推动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二)ISEC项目下的EMI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张利(2016)在包头师范学院以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课程为例,进行了ISEC项目下EMI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作者发现很多高等院校的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目前开设了EMI课程,但是学生的双语学习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学生中仍然普遍存在死记硬背专业课英文单词的现象,然而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去记的这些单词,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忘记。通过调研,作者还发现,相比单独学习专业英语词汇,学生们更喜欢本专业的双语课程,而ISEC项目下的EMI教学将英语学习融入到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随着EMI教学以及通识课程的不断增加,学生进一步加强了对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的兴趣。

陈雷明(2016)通过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ISEC《概念物理》课程中进行EMI教学改革实践,认为由于ISEC项目强调的是通过英语掌握专业知识,因此,在专业课EMI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并尽可能融入课堂活动当中。为了达到上述效果,EMI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授的同时应采用启发、提问、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发现英语的使用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则改用汉语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他还鼓励在课堂中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用英文讲解部分课程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

包丽平、杨丹丹(2017)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内蒙古民族大学ISEC项目下的《线性代数》EMI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通过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开展ISEC《线性代数》课程的EMI教学,使学生在巩固了数学双语基础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独立创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ISEC学生走向国外高校继续深造的机会。

通过项目院校ISEC课程的EMI教学改革经验总结,证明ISEC项目下的EMI课程改革模式是值得借鉴的,为我国高校EMI课程的构建及实施提供了一定的范式,能够助力于高校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

(三)ISEC项目下的EMI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ISEC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亦是项目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抓手和平台。ISEC实施以来,为推动国内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院校特色建设和国际化课程构建等领域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推动了项目院校教学改革的实施。

国际化是ISEC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了其重要意义,而EMI课程则是高校实现国际化的重要载体。针对我国高校EMI课程实施中普遍遇到的诸多阻力,如EMI师资不足;学生语言习得环境、方法欠佳;学生水平不足;教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资金不足;高校内部相应的体制政策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考核评估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ISEC模式为高校EMI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方向。

1. ISEC项目下的EMI课程改革以构建高校国际化课程体系为前提。

高校若想培养新型国际化人才,达到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就要通过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各个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师资配备和学生的自主提高等几个方面的配合来完成。因此,高校的EMI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凭一两门EMI课程的实施和就能够解决的。

ISEC为项目院校提供了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但并非将国外课程简单地引入国内。ISEC课程体系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引进了境外优秀的通识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方面,鼓励国内项目院校参照北美的高等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方法等,按照自身发展实际,重构项目院校自己的国际化课程。

2. ISEC项目下的EMI课程改革以更新教学理念为基础。

ISEC推行科学化的教学设计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英语基础、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英文教学大纲设计和不同的EMI课堂呈现方式,并将明辨性思维贯穿始终,使学生在选择使用某一种语言的同时,不自觉地选择了一种思维方式。ISEC项目教师将EMI课程的教学方法由“传授式”转变为“引导式”,拒绝教师“一言堂”,将EMI课堂从教师“秀英语”的舞台转变为学生学专业、练英语的平台,培养学生主动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能力。ISEC项目通过为学生创造出国留学及短期交流的机会,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学生提供英语的自然习得环境。ISEC项目将语言视为传授知识的工具,要求在进行EMI教学时,任课教师务必应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重心,切忌重语言、轻内容。无论以何种语言为媒介进行教学,都不能以损失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为代价。此外,要求项目教师在EMI课堂上多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对于学生出现的语法错误等,若不影响理解,不予进行立即纠正,需营造轻松的英语交流氛围。

3. ISEC项目下的EMI课程改革以强化师资为保障。

ISEC项目为教师提供了自我提升的空间和平台。ISEC要求任课教师通过认真备课,提前解决EMI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例如,提前查询好专业词汇对应的英文单词,想好如何用英语的简单句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等。语言能力的提高并非朝夕之功,ISEC要求EMI教师以身作则,不断强化自身的英语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教育国际化的宏观目标下,ISEC项目要求EMI教师还应有不断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的意识,主动利用多种渠道和资源提高自身英语能力和专业素养,对于EMI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做到边教边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此外,ISEC组织了师资岗前培训、EMI专题培训、国内国际交流,培养ISEC教师的十大能力。同时,为了配合ISEC教师十大能力的培养,项目制定了ISEC教师五年培养、三年提升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方案,为教师提供国内外交流机会及跨国合作等机会,并通过提高课时酬劳等方式,调动了ISEC教师进行EMI教学的积极性。

ISEC鼓励项目教师进行国内外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并通过国内外高校合作,为ISEC教师提供工作交流机制,以及中外教师co-teaching的机会。ISEC项目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团队合作。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内教学团队的作用,建立同头课教研组,聚才汇贤、集思广益,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解决教师们在EMI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避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单打独斗”。ISEC要求项目教师定期开展同行听评课活动,以专家点评、同行互评的方式督促团队成员不断成长、提高。同时,ISEC鼓励EMI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教研团队当中,从教学实际出发,以科研促教改,不断探索EMI教学的新方法和可行路径。另一方面,ISEC倡导项目教师积极组建同头课跨校教学团队,研究共性问题、尊重院校差异,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例如,发挥跨校团队的优势和力量,编写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EMI教材及讲义等,以教改促科研,巩固EMI教学改革的成果。

4. ISEC项目下的EMI课程以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为核心。

ISEC项目鼓励任课教师在EMI课堂中尝试创新授课形式。例如结合泛雅平台、学习通、雨课堂、MOOC等线上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宽学习渠道。使用广受学生喜爱的APP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例如让学生利用“囧记单词”“百词斩”等软件背单词;用“英语趣配音”练习发音和口語,利用“薄荷阅读”“流利英语”坚持打卡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利用pecha-kucha的方式进行小组展示,用“抖音”录个英语小视频来讲解一个知识点等。ISEC要求任课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强化自己及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在理解中外文化背景下的思维差异后,掌握一种文化和语言的真正内涵。

ISEC项目提倡EMI教师在学期初使用科学的多维评价量表掌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好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时,要求项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拒绝“一考定音”,通过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由浅入深、举一反三、循序渐进、逐步渗透。

实践表明,ISEC项目下的EMI课程模式是我国高校EMI课程改革的成功典范,EMI课程若想顺利开展,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前提、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基础、师资水平的强化是保障、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考核方式的优化是核心。实施EMI教学改革需要具备充分的条件,因而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我国各地由于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个高校对于当前EMI教学改革必要性的认识,实施EMI教学改革具备的条件和实施EMI教学改革的政策、方法都有所不同。EMI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并非能够一蹴而就。本文通过分析ISEC模式下的高校EMI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我国高校高质量EMI课堂的建设提供了值得参考的建议,同时也为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的实现而助力。

参考文献:

〔1〕包丽平,杨丹丹.ISEC线性代数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教育国际化与改革,2017,(01).

〔2〕Bialystok,E., I.Craik, M. Fergus, & G. Luk. Bilingualism: consequences for mind and brain [J]. Trends in Cognitice Sciences, 2012, (16) 4:241-250.

〔3〕Byun, K., H. Chu, M. Kim, I. Park, S. Kim & J. Jung. English-medium teaching i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debates and reality [J]. Springer Online, Nov-30-2010.

〔4〕陈雷明.基于ISEC项目的基础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国际化与改革,2016,(01).

〔5〕Jon, J-E & E-Y Kim. What it takes to internationalize higher education in Korea and Japan: English- Mediated Cours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 In J. Palmer et al. (ed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ast Asian Higher Education: Globalization's Impact [C].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1:147-171.

〔6〕季佩英,范烨.多元化多层次大学外语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以复旦大学为例[J].中国外语教育,2017,(03).

〔7〕Krashen, S. & T.D. Terrell.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 [M]. London, UK: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1983.

〔8〕Klaassen, R. G. & E. Graaff. Facing innovation: preparing lecturers for 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 in a non-native context [J].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01,(26) 3:281-289.

〔9〕苗譯丹,郑雪平.情景模拟法在国际商务沟通双语教学中的运用与优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03).

〔10〕Tsuneyoshi, R.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ies in Japan[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5, (04) 1: 65-86.

〔11〕王翔敏.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下ELF范式的大学英语教学[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05).

〔12〕吴丽娟.市场营销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

〔13〕严明,吕晓轩.国际化人才素养标准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0).

〔14〕张利.ISEC项目下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研究[J].教育国际化与改革,2016,(01).

〔15〕赵琼.国际化人才培养视阈下构建资产评估双语教学模式与路径的思考[J].经济师,2017,(12).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教学改革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教育国际化中的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