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与成效的关系研究

2020-06-15刘志兵胡莎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刘志兵?胡莎

摘 要 机制是实现系统目的的具体运行方式,完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成效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江西省各具办学特色的5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学生主体视角对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与成效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从支撑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信息机制4个层面分析其对创业教育显性成效和隐性成效的影響。研究发现,优化创业教育保障机制,需要立足现状特色,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支撑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健全监督机制,保障教育质量;优化激励机制,改革考核制度;强化信息机制,构建信息平台。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显性成效;隐性成效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2-0027-07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转型提供重要动力。2009-2017年间,我国共出台73条创业相关政策,内容涉及创业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税收优惠等各项保障措施[1],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重视。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主战场,完善其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对于提高创业教育成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抽象概念由机构(部门)设置、目标理念以及工作方式(如制度、人员、行为等)具体体现。当前学者们多从功能机制角度研究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创业教育保障机制通常被视为教育机制的下位概念,而教育机制可分为层次机制、形式机制和功能机制[2]。如学者周桂瑾(2011)提出基于资源整合建立保障机制、基于系统科学原理建立运行机制、基于职业成长建立激励机制促进高职创业教育开展[3];赵景明(2011)基于高校创业教育现状提出风险信息预警与控制机制[4];于雪丽、王永明(2013)提出发挥成功人士榜样作用,构建激励机制[5];梅强(2013)通过对日本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力培养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考核机制[6];王雯(2017)提出构建监督机制[7]。从学者们的研究情况看,由于对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认识不同,其提出的指标也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可将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分为支撑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信息机制4个层面。

创业教育成效是衡量创业教育开展状况的一个维度,其主要基于学生主体视角,评价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个体创业素质的发展水平。如唐静、朱智广将创业教育成效的衡量指标分为创业动机、创业经验、生涯规划和职场规划[8]。邓成超提出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培养创业素质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9]。创业教育成效更突出开展创业教育后学生个体在心智、能力、知识等方面产生的变化。多数学者认同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创业教育成效应涵盖创新和创业两方面成果。张淑梅等认为创业教育成效评价应分为创新成果、创业水平以及社会效益三个层次[10]。当前,关于创业教育成效的划分指标丰富,视角多元。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认为,人的个体素质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浮于水面的冰山”是人们容易了解的外在表现部分,包括基本知识、技能等;而“冰山以下”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等是人内在的部分。结合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理论,本文将创业教育成效划分为显性成效和隐性成效两个维度。

基于现有研究,本文将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分为支撑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信息机制4个层面,将创业教育成效分为显性成效和隐性成效,制定相应问卷。然后,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展开对江西省5所高职院校的实地调研,使用SPSS23.0进行处理与检验,最后使用软件AMOS21.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一、研究设计

(一)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成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发挥系统的功能需要各机制的有效运作,因为机制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系统而言都起着基础性、根本的作用。对于创业教育系统而言也是如此,张立真、付培凯等认为校内软硬件资源、师资、教学、管理等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结构形式共同构成创业教育系统的静态基础,要使创业教育系统顺利运行离不开发挥驱动力量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11]。有部分学者研究论证了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与成效各维度间的影响关系,如高树昱、邹晓东选取350名工程科技型企业的管理者或工程师为调研对象,通过数据分析证实高校层面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对创业技能有显著影响[12]。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研究理论模型,见图1。

行为的发生是一个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指出行为发生的机理,他认为人和环境间的交互决定了行为的产生。保障机制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内部环境,其构建了创业教育系统的各功能模块,促进了系统的有效运转。其中,激励机制是创业教育发展的引擎。根据弗洛姆期望模式,当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使人看到努力所获得的价值时,及时的奖励回馈可以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激发更大的努力积极性。监督机制是把控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学生不仅接受传统的理论和实践教育,甚至还涉及一些商业行为活动。因此,创业教育需要更完善的监督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以保障创业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支撑机制是创业教育开展的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科技园等对创业教育能力具有拉动效应[13]。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师资和创业教育氛围对创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14]。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对创业教育的影响作用也受到许多学者重视。有学者认为创业网络把相关资源有效整合在高校创业教育的网络平台中,为科技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的全程咨询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15]。

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与创业教育成效呈正相关;

假设1.1 支撑机制与显性成效呈正相关;

假设1.2 支撑机制与隐性成效呈正相关;

假设1.3 监督机制与显性成效呈正相关;

假设1.4 监督机制与隐性成效呈正相关;

假设1.5 激励机制与显性成效呈正相关;

假设1.6 激励机制与隐性成效呈正相关;

假设1.7 信息机制与显性成效呈正相关;

假设1.8 信息机制与隐性成效呈正相关。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在概念模型确定后,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参考与分析,初步设计归纳出与各测量指标相对应的选项。邀请16位相关专家学者对该问卷的初稿进行效度评价,结合专家意见形成最终问卷,见表1。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题,调查样本的学校类型、性别、专业、年级、政治面貌、班干部任职情况、户籍地以及创业教育阶段等。第二部分为创业教育保障机制量表。从激励(5个)、监督(5个)、支撑(8个)及信息机制(5个)4个维度,调查学生对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各指标当前建设情况的满意度。第三部分为创业教育成效量表,从显性(7个)和隐性(6个)方面了解学生创业教育成效现状。

编制问卷后,为确保问卷能有效反映本文的研究问题,本研究选取江西省创业教育开展得较好的不同性质的学校,即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青年职业学院5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为对象,共发放回收纸质和电子问卷150份,进行试测。经检验预测试阶段样本的信度和效度良好。

正式问卷主要面向5所高职院校学生群体进行随机抽样。纸质问卷主要面向大一大二在读学生发放,大三外出实习学生以电子问卷发放为主。问卷将所有题设置为必答题。本次问卷共发放800份(纸质问卷587份,电子问卷213份),回收705份,剔除一些作答不认真、少答漏答等无效问卷后,得到629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9.2%。

(三)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文分别对整体和各分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信度分析主要采用Cronbach'sα系数法。通常认为当Cronbach'sα值介于0.7~0.8时,说明量表可以接受;介于0.8~0.9时,说明量表信度高;大于0.9时,说明量表非常理想。通过检验整体信度系数为0.953,其他所有变量信度系数均在0.8以上,信度较高,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见表2。

KMO值越接近于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一般来说大于0.7即可进行因子分析。经过效度检验,从表3中可以看出,保障机制量表KMO为0.941,创业教育成效量表KMO为0.909,均大于标准值;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拒绝了单位矩阵的假设,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非常适合作因子分析。两个量表的KMO值都符合要求,表示所有潜变量效度良好。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本文数据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足以支持模型的检验。

二、模型检验结果

(一)相关分析

为对研究模型与假设作初步的验证,本文对研究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介于-1到1之间,其中绝对值越大,代表变量间的关联程度越高,正负表示相关关系的方向。分析结果见表4。

结果显示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和创业教育成效的相关系数为0.843,p<0.001,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都为正,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这表明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各维度与创业教育成效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前面的假设。

(二)模型拟合度检验

经相关分析后,本研究通过AMO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5为模型拟合指标建议值及分析结果。结果显示,除RMSEA外,原始模型的各项适配指标均不在建议的范围,因此有必要对模型进行修正。

(三)模型修正

根据MI值,在支撑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信息机制之间增加6对共变关系,对原始模型进行修正。根据表6给出的修正模型的拟合指标建议值及分析结果显示,修正模型的各项适配指标均在建议的范围或者靠近建议的范围,因此,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四)路径分析

表7是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和创业教育成效的路径系数,由表7可知,支撑机制对隐性成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B=0.448,P=0.000<0.001),对显性成效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B=0.495,P=0.000<0.001);监督机制对隐性成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B=0.286,P=0.000<0.001),但对显性成效没有显著影响(B=0.019,P=0.669>0.001);激励机制对隐性成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B=0.126,P=0.004<0.01),对显性成效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B=0.113,P=0.015<0.05);信息机制对显性成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B=0.343,P=0.000<0.001),对隐性成效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B=0.166,P=0.000<0.001)。

三、研究結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根据结构模型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与创业教育成效呈显著正向影响。从创业教育保障机制4个维度对创业教育成效的影响路径来看,除监督机制对显性成效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他7条路径都具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证明加强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对创业教育成效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从影响系数来看,就显性成效而言,影响最大的为支撑机制,其次为信息机制。就隐性成效而言,影响最大的为支撑机制,其次为监督机制。

二是加强支撑机制建设有利于提高创业教育显性和隐性成效。其中专项经费和创业实践基地、孵化中心的因子负荷最大0.778、0.79,因此,注重加强这两项建设对提高支撑机制效果最佳。

三是监督机制对显性成效影响不显著,对隐性成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发挥监督机制对隐性成效的促进作用,应从健全的创业教育监督制度、专门的监督部门、多元的监督主体、高效的创业项目监督工作、有效的创业教育问责机制等方面入手,重点加强监督部门和监督主体建设。

四是激励机制对显性和隐性成效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和精神奖励的因子负荷分别为0.729、0.733,是激励机制中影响最大的两项。

五是信息机制对显性成效和隐性成效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共享平台、信息收集渠道、信息更新速度和时效性、创业信息的质量、创业信息获取便捷度是信息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信息更新速度和时效性以及创业信息的质量对信息机制的影响最大。

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有效提高了创业教育成效。通过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学生在综合性创业知识的学习、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资源整合及问题解决能力、机会识别和把握能力、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造力等显性成效方面有所提升。其中对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和综合性创业知识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对创造力的影响较少。此外,加强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创业管理风格,增强创业意愿,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养成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明确创业目标,从而提高创业教育的隐性成效。在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对隐性成效的影响过程中,其对创业意志和创业目标的影响最大。

(二)研究建议

加强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涉及创业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把握高职院校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调研、访谈及数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优化建议。

1.立足现状特色,做好顶层设计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在明确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创业教育成效的实际情况制定创业教育发展蓝图。其次,要基于当前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情况,明确发展规模,合理配置资源。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看,支撑机制对创业教育成效的影响系数最高,需要着重建设。在开展创业教育工作过程中,资源要一定程度上向支撑机制倾斜,同时不能一味追求规模,而要注重协调各种教育活动和工作的关系。最后,在规划的具体落实工作中。一方面,要建设组织健全的创业教育机构或部门,选派委任对于创业有一定经验且管理能力较强的干部担任领导,建立稳定优秀的工作团队;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家和省级创业教育优惠政策,制定本校的创业教育发展规划,形成制度保障,并将创业教育规划的思想与措施渗入校内各项教学和管理等具体制度中,保障规划的落实。

2.完善支撑机制,创新工作方式

支撑机制中的创业教育经费以及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孵化中心的因子负荷最大,因此,是加强支撑机制需要注意的重点。加强资源建设需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争取政府支持以及加强学校与校外企业组织的合作,扩宽资源来源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建设,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关键在于要形成创业教育品牌。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为帮扶大学生创业,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E通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相比一般的创业孵化基地,“E通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的特色在于结合本校学科特色,自建了物流运输线,真正实现从创意、销售、经营到成果产出的“一条龙”式服务。针对基地的运营管理,除该基地是学校最大的创业孵化基地外,其他各系也已建立孵化基地。各孵化基地之间各自为政,资源、人员和开展经验的交流较少。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校内文化资源难以完全与创业教育融合形成合力。因此,高职院校增强创业教育核心竞争力,要从品牌特色建设切入。积极吸收借鉴其他高校建设经验,如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以外语外贸类学科为主打,推进“百优品牌工程”建设,其中可借鉴的经验有:一是结合学校实际精准定位,有效利用省内各项资源;二是建立独立的院系以整合校内资源开展创业工作,将本校学科和文化特色嵌入校内创业教育相关制度中;三是立足学校特色,进一步研发学科专业与创业融合的校本教材,强化专业学科建设,形成品牌效应。

3.健全监督机制,保障教育质量

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创业教育质量的“把关员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监督机制对隐性成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要注重监督工作的民主性和公正性,注重对学生内在精神和价值观的引导,以提高学生创业意愿、创业价值观和创业意志等隐性素质。其中,监督部门和监督主体的因子负荷最大,是工作的重点。由于创业活动具有复杂性,学生在进行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常会遇到涉及经济或法律层次的矛盾纠纷,利益关系主体也较为复杂。因而,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构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对于创业教育理论课程或实践过程中校企之间、师生之间因课程、创业实践发生的矛盾纠纷,由监督部门牵头进行调解、处理。纠纷复杂且部门内难以解决的可提交上一级领导进行协调化解。

从内涵来看,创业教育质量管理应包括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创业服务工作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针对创业教育工作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明确各个岗位权利和职责;应建立督查制度,定期对教师工作、学习质量及岗位服务情况进行检查;应建立问责制度,对于未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不达标准的教职工以及未按规定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给予相应批评或处罚。

4.優化激励机制,改革考核制度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动力,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应涵盖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首先,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制度和多元化考核方式。一是考核标准的界定上要兼顾不同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创业与非创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强调共性与个性并存。二是注重目标考评、自评、教师互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结合,进行全面综合考核。三是加快“过程性考核制”改革,如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改革“60分及格”实行动态及格线。

其次,加强学分制度改革。“完全学分制”在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上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一是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培养方案,自由选择课程和授课教师,同时可灵活转换专业。二是厘清责任义务,学校以教学为主,仅承担教学上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休学或保留学籍期间发生的行为自行承担相应的责任。三是学分与学费挂钩,学生根据注册的学分数缴纳学费,打破年级限制。

最后,对于奖励内容上,既要注重物质奖励,同时也要注重精神荣誉奖励,提高创业教育成果证书的含金量。例如,将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取得的成绩与第二课堂学分进行关联换算,将教师指导学生创业的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作为晋升晋级的支撑材料之一,使创业活动获得校内师生认可。

5.强化信息机制,构建信息平台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信息更新的速度、时效性以及创业信息的质量在信息机制构面的因子负荷最大。因而加强这两项建设对于提高信息机制的效果更明显。由于当前高校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处理平台,拉长了各项创业教育工作之间的信息距离,导致各项机制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这严重影响了各项机制运行的效率。因此,高职院校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建立与地方就业创业服务组织对接的信息数据库。一方面,对外采集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对内听取师生反馈,合理调整专业和相应服务;另一方面,对外发布技术、人才资源信息获得外界投资,吸引合作。对内发布课程、师资、创业活动、培训信息,提高创业教育信息的实用性。其次注重校内信息平台建设和有效运营,扩宽信息采集渠道,开创多样化信息发布模式,建立统一科学的信息整合标准,加快信息更新频率,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另外,利用大数据技术,统计整合各类微信息,观测学生的学习习惯、预测学生的职业需求,以提供更加优质的精准化教育教学服务。在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上,要基于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获取兴趣,提高信息的直观性、简洁性、趣味性。

参 考 文 献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网发布数据整理[EB/OL].(2019-01-15)[2020-02-20].http://www.chinajob.gov.cn/InnovateAndServices/node_820.htm.

[2]孫绵涛,康翠萍.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机制创新关系探析[J].教育研究,2010(7):69-72.

[3]周桂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策略[J].江苏高教,2011(6):146-147.

[4]赵景明.大学生创业决策的信息保障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3):45-47,61.

[5]于雪丽,王永明.试论创业文化培育的机制创新[J].学术交流,2013(11):188-191.

[6]梅强,张夏蓉,毛翠云,张西良.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4):78-83.

[7]王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保障机制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3):68-73.

[8]唐静,朱智广.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5-99.

[9]邓成超.创业教育关键在于提升创业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63-66.

[10]张淑梅,刘珍.基于CIPP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53-55,66.

[11]张立真,付培凯,王华.基于系统理论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2):4-7.

[12]高树昱,邹晓东.工程科技人才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30-134,167.

[13]吕阳.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与策略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7.

[14]陈诗慧.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基于对广东省15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6(10):27-33.

[15]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6):79-83.

Abstract  The mechanism is the specific operation mode to attain the goal of system. To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is paper, five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Jiangxi Province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based on the students perspective,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analyz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its 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explicit and hidden effect severity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nalyz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support mechanism, supervision mechanism,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information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in top-level design based on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improve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innovate the working mode,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optimiz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reform the assessment system, as well as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mechanism and build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uarantee mechanism; dominant effect; recessive effect

Author  Liu Zhibi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Hu Sha, intern teacher of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