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旅:前往狂热的地下世界
2020-06-15朱莉娅·埃布内张烁/编译
朱莉娅·埃布内 张烁/编译
两年前,身为反极端主义政策分析师的我决定对极端分子们展开更深入的探索。为此,我创建了5个不同的身份,走进了12个由“白人民族主义者”“极端厌女主义者”和“圣战黑客”等群体构建的秘密数字世界,以查探他们的关系网、组织策略和招募手段。在这次前往地下泥沼的旅途上,到处是狂热信徒和妄想分子,我将这一路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希望这些内容能引人深思。
由失败者构建的极端群体
我遇见的多数人似乎都是最可悲的失败者。我加入的一个白人民族主义者交友网站,其宗旨是“爱你的种族,就去为之生育”。网站的用户承认,他们都曾在主流论坛上收到过负面反馈。这一点儿也不让人惊讶。想象一下,你满心欢喜地和Tinder好友共赴线下之约,结果对方却一直在和你谈论犹太裔的决策者、银行家以及新闻工作者们密谋消灭白种人。这是多么尴尬的处境啊!我遇到过的一位美国反犹太主义黑客曾将亚马逊网站上涉及同性恋的所有小说删掉,并因此入狱。他后来逃到了摩尔多瓦,只能在网上宣泄自己的孤独和痛苦。
还有一群“非自愿处男”,这个亚文化群体里充斥着由性挫败感而产生的仇女情绪。在一群反女权主义者结成的“传统妻子”组织里,女性成员们觉得自己就该在人生中扮演屈从于男性欲望的角色。“男人喜欢话不多的女人。”某个成员跟我说,“忘掉工作的事吧,你该把心放在那些男人对女人最渴求的事情上。”还有几个成员和我争辩:“抽打自己老婆的男人没做错。”真是个另类的右翼组织,她们把仇恨往自己身上揽,而不是推给别人。成员之间的关系依靠自我责备和自我贬低的话语来维系,而居然正是这套话,让当时刚经历了惨痛分手,并有些情感脆弱的我感到了莫名的安慰。
我这一路的经历有時似乎会显得有点儿可笑,但细想之下着实令人不安,就像路易斯·泰罗在纪录片中展现的那样——仇恨将社会的空缺填满了。那次,我去德国和波兰的边境参加了新纳粹主义摇滚音乐节,当天正是希特勒的生日。参演乐队的名字都很有特点,比如“燃烧的仇恨”和“痛苦的生活”。现场有随时可以开讲的武术课程,以应对说不定下一秒就会爆发的种族战争。毕竟在黑暗的地下世界,这种战争的危机在日益加剧。最终,我在音乐节上一败涂地。听着反犹太主义的笑话,我根本笑不出来,更别说随着宣扬白人权力的摇滚乐跳舞了。我发现自己很难和那群人产生共鸣,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历史一无所知。
“非自愿处男”在网络上散布仇女言论。
以网络为依托的极端行动
三年前,我曾向内政部的专家汇报,互联网上存在发段子恶意挑衅的现象。我当时甚至觉得自己是在做傻事,毕竟从表象来讲,许多群体真的让人很难以严肃的态度去看待。就像宣称自己是美国间谍的匿名者Q,Q在网上散布了有关美国“深层政府”的只言片语,于是Q的支持者们便把这碎屑般的线索存档并加以讨论。但或许从一开始,发起讨论的就是一群骗子。从“假死”的戴安娜王妃到秘而不宣的外星人,他们编出了一系列的阴谋论。需要指出的是,阴谋论多诞生于社会危机时期。而如今,正是这些言论让某个男人一剑捅死了自己的兄弟,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兄弟是蜥蜴。
我还参加了黑客课程,当然,我并没打算把“侵入他人电脑以实现非法或邪恶的目的”放入自己的兴趣列表。我凭着仅有的浅薄经验加入了支持IS组织的黑客团队。
没过多久,我就向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出了警告,因为我的“老师”提议侵入一间发电厂。紧接着,我又见证了一名20岁的学生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就让整个德国政界惶恐不安的。只是坐在自家的卧室里,他就通过一场精心设计的黑客行动盗取了德国政要们详细的个人信息。
“传统妻子”组织鼓励女性保持“传统”。
当时,在我潜入的几个网络聊天室里,美国的白人民族主义者们正密谋在夏洛茨维尔展开“团结右翼”大游行。他们试图高举“言论自由”的旗号,以掩饰自身的狂热倾向。在聊天室里,他们强调姿态要体面,拒绝肥胖人士参与其中,还敦促追随者们戴上印有“让美国再次强大”字样的帽子,如此一来,就算遭到攻击,别人也只会当他们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这一事件在温和的群众间引发了关于认同和历史的讨论,但在极端主义的论坛里,却被传成了反犹太主义阴谋论。后来,一名抗议者惨遭杀害,另一名抗议者挨了顿毒打。不难看出,要让网络上的仇恨演变成现实世界里的野蛮冲突是何等的容易。
新纳粹分子公然宣扬白人权力。
线上线下的双重威胁
上述例子都展现出了很重要的内容——互联网是如何将边缘群体团结起来,又是如何助长极端分子,并将他们的影响力扩散至全球的。
在互联网上,不同的群体相互依存,他们用相似的手段,一边营造人际泡沫,一边利用社交媒体“不情愿式参与”的弱点来操控仇恨信息。对于这类信息中的潜在危害,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无视极右翼恐怖主义威胁;不能将煽动暴力的思想常态化;更不能纵容网络技术引导的模仿性攻击。
就在我准备结束这次对地下世界的探访时,又发生了一起让世人震惊的血腥案件,也印证了我的观点——恶意挑衅与恐怖活动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28岁的澳大利亚男子布伦顿·塔兰特袭击了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的两座清真寺,致51人死亡。这是他专门为线上极右翼分子活跃平台准备的一场“盛大表演”。他先在推特上发布了枪支照片,然后对这场屠杀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号召观众们以此为素材创作网络段子。出现在他这份杀戮宣言中的笑话、段子和反穆斯林的意识形态,正是我在这段黑暗旅途中经常看到的。而事发后的第二天,特朗普将移民与“入侵者”画上了等号。这一举动无疑强化了令人作呕的“认同主义”,给这种煽动种族屠杀的意识形态又添了一把火。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迈进了极端主义新时代。
[编译自英国《旁观者》]
编辑: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