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的变化

2020-06-15徐原科周正李贺恒程钢庐江县中医院检验科安徽庐江231500

临床检验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健康人二聚体脑缺血

徐原科,周正,李贺恒,程钢(庐江县中医院检验科,安徽庐江 231500)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导致的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1],是继发后循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其具有突发和无先兆等临床特征,常可导致脑梗死,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2]。对TIA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对降低脑梗死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往研究发现,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状态和功能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3-5]。另有学者证实,在TIA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6]。然而,目前国内关于TIA患者与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状态和功能等指标差异的报道少见。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TIA患者与健康人群和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等表达水平的差异,以期为临床对该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庐江县中医院住院的TIA患者72例,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64.6±5.3)岁,均按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年)》[7]明确诊断。纳入标准:(1)经脑CT和MRI证实椎基体动脉缺血导致的TIA,症状持续时间<24 h;(2)1个月内未进行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3)无语言和听力障碍;(4)无心肝肾功能异常症状。排除标准:(1)存在中枢系统感染;(2)存在急性颅内损伤;(3)MRI证实为外循环脑缺血。另选择同期住院治疗并确诊为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疾病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34例,年龄(64.4±6.7)岁,均依据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8]明确诊断;选取同期本院门诊体检健康人群60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61.5±4.2)岁。TIA组、脑梗死组和健康人对照组年龄、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主要仪器及试剂 XT-4000i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血小板功能检测试剂盒(日本Sysmex公司);SF-8100凝血测试仪及其配套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试剂盒(北京赛科希德公司);EDTA-K2真空采血管、枸橼酸钠真空采血管(山东康华医用耗材公司)。

1.3标本采集 采集TIA组和脑梗死患者入院次日清晨(健康人对照组于体检时)空腹静脉血10 mL,分为2管,1管EDTA-K2抗凝,另1管枸橼酸钠抗凝,混匀,室温保存,在室内质控下3 h内完成检测。

1.4检测方法

1.4.1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 取各研究对象经EDTA-K2抗凝的空腹静脉血2 mL,按照XT-4000i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血小板功能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及结果判读,其中血小板计数(PLT)参考范围:(100~300)×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范围:9.4~12.0 f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参考范围:15.5~18.1 fL,血小板压积(PCT)参考范围:0.11%~0.28%。

1.4.2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 取各研究对象经枸橼酸钠抗凝的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考范围:0~400 μg/L),采用磁珠法检测纤维蛋白原水平(参考范围:1.8~3.5 g/L),以上均严格按照SF-8100凝血测试仪及其配套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 结果表明,TIA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发现,TIA和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而TIA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见表1。

分组例数D-二聚体(μg/L)纤维蛋白原(g/L)TIA组72612.28±46.24#4.12±0.87∗,#脑梗死组68687.56±54.31#6.77±0.96#健康人对照组60187.31±12.642.14±0.34F621.85592.277P<0.01<0.01

注:与脑梗死组相比,*,P<0.01;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P<0.01。

2.2血小板相关参数在各组中表达水平的差异 结果表明,TIA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相关参数中PLT、MPV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DW及PCT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TIA和脑梗死患者PLT、MPV及PDW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TIA患者PLT水平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而PDW、MPV水平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见表2。

表2 TIA患者与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差异

注:与脑梗死组相比,*,P<0.01;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TIA是导致后循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导致TIA的主要原因包括血液高凝状态、血流动力学障碍、微栓子形成、椎动脉粥样硬化等,如何早期诊断和预防继发性脑梗死是临床诊断和治疗TIA的主要研究方向。血浆D-二聚体是经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可产生特异性降解产物。研究证实,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不良预后[9],亦可作为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等)的重要诊断指标。本研究比较了TIA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之间D-二聚体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发现,TIA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均值高于其参考范围(0~400 μg/L),而与脑梗死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脑缺血的重要检测指标。有学者证实,脑缺血发生早期D-二聚体水平迅速上升,不断损伤动脉内皮细胞,刺激血小板聚集,引起局部血栓,这也可能是TIA能迅速转变为脑梗死的重要原因[10]。

纤维蛋白原作为一种反映血液凝血状态的重要标志物,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11]。研究发现,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12]。本研究比较了TIA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发现,相对于健康人对照组,TIA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参考范围:1.8~3.5 g/L),且TIA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脑梗死患者。但是本研究的病例数较少,是否因为TIA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尚需要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研究表明,血小板相关参数中PLT、MPV、PCT及PDW均可间接反映血小板的状态和功能[13]。另有学者发现,PLT、MPV、MPV、PCT、PDW的水平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14]。本研究比较了TIA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之间血小板相关参数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发现TIA组和脑梗死组患者PLT、MPV和PDW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分析原因可能为TIA患者与脑梗死患者均存在显著的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体内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能力增强。但本研究亦发现,TIA患者PDW、MPV表达水平低于脑梗死患者,而PDW表达水平仍处于参考范围(15.5~18.1 fL)之内,表明与脑梗死患者相比,TIA患者的血小板相关参数指标较为良好,但该结果仍需大样本量的实验证实。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发现,TIA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且血小板功能存在明显异常。通过检测TIA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可为TIA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健康人二聚体脑缺血
基于16S rRNA测序比较探讨气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化学位移MR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胰腺脂肪含量的比较研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