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梭菌性肠炎的综合防治技术

2020-06-15陈有富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病死猪肠炎病症

陈有富

(雷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 雷州 524200)

1 流行病学

猪梭菌性肠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为多发季,潜伏期为数小时,常发病于1~7日龄的仔猪,1周龄以上的仔猪较少感染此病,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受病原菌的侵袭,同一群猪中各窝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发病率可高达100%,而死亡率在20%~70%之间。C 型产气荚膜梭菌在土壤、饲料、污水、粪便以及人畜肠道中均可分布,属于一种肠道常在菌。该病主要是受气候、饲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传染源是患病猪,尤其是肠道带菌的母猪,更容易导致新出生仔猪通过被污染的乳头感染此病。

2 临床症状

根据仔猪的免疫状况、个体差异以及被感染时间的不同,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四种。

2.1 最急性型

最急性病症一般是在仔猪产出当天开始发病,10h之内正常,12~36h会出现死亡,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衰弱和消瘦,不愿走动,有血样粪便,死前腹部皮肤变黑等,部分仔猪有发生血痢。

2.2 急性型

急性病症通常能存活2d,3~4日龄出现死亡,该病症较为常见。其症状一般表现为体温逐渐升高,排除红色或红褐色的水样粪便,且伴有灰色的坏死组织碎片,机体逐渐消瘦衰弱,以及脱水等,部分患病猪还伴有呕吐、尖叫等症状。

2.3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病症通常在 5~7日龄出现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出现持续性腹泻,在发病初期精神萎靡不振,粪便软而黄,食欲尚好,随着病情加重,粪便呈水样且带有大量灰色组织碎片,机体逐渐消瘦和严重脱水,最后衰竭而亡。

2.4 慢性型

慢性型病症可持续一周以上。临床症状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粪便呈灰黄色黏糊状,并附在肛门及尾部,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直至死亡或变成僵猪。

3 病理变化

通过对不同病症的病死猪进行剖检,其病理变化如下:

3.1 最急性型

患猪外观正常,没有脱水现象,腹部皮肤为淡黑色。剖检后,发现腹壁可见水肿,小肠严重出血,腹腔内有大量暗红色的液体,空肠呈暗红色,部分最急性病死猪从距幽门14cm处直至盲肠发生病变,呈淡红色或黑色,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

3.2 急性型

患猪有脱水现象,经剖检发现,肠道少见变红,出血并不明显,空肠出现明显气肿,严重的肠坏死,肠壁增厚变黄,失去弹性,且肠腔内含有坏死组织碎片。

3.3 亚急性型

患猪较为瘦弱,剖检后发现有病变的小肠段,肠黏膜严重坏死,表面附有坏死性假膜,肠壁增厚,从浆膜表面观察有不同数量的小气泡。

3.4 慢性型

患猪肠外观基本正常,剖检后可见浆膜表面发生病变但不明显,肠壁有局灶性增厚,约1~2cm长,且有坏死性假膜附在局灶增厚区。肠黏膜、胃黏膜、膀胱黏膜、心内外膜等器官均出现出血点。

4 实验室诊断

通过上述对不同病症进行剖检,对其病理进行分析,根据其病理变化,可判断该病症为猪梭菌性肠炎,确诊需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取部分患病猪的小肠脱落黏膜进行涂片镜检,滴加适量生理盐水,进行观察,发现存在荚膜的大杆菌。将小肠脱落黏膜置于80℃清水中,水浴加热30min,在无菌环境下,接种到肉肝胃膜汤中,并在37℃条件下培养4h,出现小气泡后,继续培养18h后,直至出现大量气泡且变混浊,颜色变黄。还需进行肠毒素试验来进一步确诊。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空肠内容物,与无菌的生理盐水按1∶1 比例摇匀,3000r/min离心30min,无菌过滤上清液,并将滤液注射于小白鼠体内,如果出现迅速死亡,则可确诊该病死猪患有猪梭菌性肠炎。

5 综合防治技术

5.1 药物防治

由于该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等特点,发病后再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通常以预防为主。因此,可采用药物预防本病,对于刚出生的仔猪在未吃初乳前及以后的3d内,可口服青霉素或与链霉素并用,各按10万IU/kg体重服用,每日1次,连续服用2~3d,可有效预防本病。对于紧急发病的患猪口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新霉素按每头猪10万IU/kg体重服用,每日1次,连续服用2~3d,可以有效缓解病情,病情稍缓后,可采用土霉素进行治疗。患病猪会出现腹泻、脱水等症状,可给患病猪注射葡萄糖盐水和碳酸氢钠注射液,以缓解症状。

5.2 预防措施

在猪梭菌性肠炎的防治过程中,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以及做好免疫工作等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以减少该病的传播。

(1)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一是要做好猪舍环境管理,及时清理粪便,保持猪舍的干净卫生,合理调控猪舍温湿度,为猪只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二是科学饲喂,避免更换饲料,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同时还应在饲料中适量加入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D,可有效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

(2)定期消毒。定期使用百毒杀、生石灰等对猪舍及产区进行全面消毒,杀灭病原,避免病毒传播。同时在母猪分娩前,对其奶头要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仔猪。

(3)做好免疫工作。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预防本病,因此必须做好免疫工作,尤其是怀孕母猪、新生仔猪。在母猪分娩前15d和30d,每头按5~10mL的剂量,各注射一次仔猪红痢菌苗,可以促使仔猪在吸吮初乳时得到被动免疫。同时,刚出生的仔猪可注射仔猪红痢血清,按3mL/kg剂量注射,要及早注射,以提高预防效果。

猜你喜欢

病死猪肠炎病症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青春期病症
巧用鸡蛋清治猪肠炎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