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生态下碎片化学习模式的课程内容设计研究
——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专项课为例
2020-06-15吕亚崙
吕亚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知识共享学习理念正逐步改变着当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地推动着教育方式与技术的迭代。传统教学设计的视角与理论己难以满足和适应当下大学生的需求,教育者应认清教育技术迭代的趋势,充分利用技术的特性来设计教学,以适应当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满足碎片化学习对新型学习资源的需求。
1 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1.1 学习时间与空间碎片化
学习时间与空间的碎片化促使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利用自己闲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睡前、吃饭前、等候等碎片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学习不再一定是固定的时间在教室、图书馆进行,这种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空闲时间的价值。
1.2 学习内容碎片化
随着学习空间的碎片化,学习内容也非以往的传统线性模式,因学习时间的逐渐碎片化,完整的学习内容会被学生按照自己需求重新分解,虽然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阶段性具体问题的效率,但因这种非线性的碎片内容之间往往缺少交集,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整体的认知。
1.3 学习形式多样化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更加趋向于移动终端,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的融合使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以往需要大量文字加配图的理论,现在通过一个几秒的短视频或动画就能直观清晰地展现,学习不再只是在教室反复地阅读来理解理论含义,也可能只是在吃饭中刷了几分钟的手机,就获取了学习内容。
2 碎片化学习的优缺点
2.1 碎片化学习的优点
碎片化学习时间、内容的便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因学习需求的牵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碎片化学习将原来难以消化的复杂学习内容分解转化,降低了学习成本,提高了学习内容的适应性,降低了学生记忆与理解的难度,学生更容易保持学习兴趣。
2.2 碎片化学习的缺点
碎片化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长期缺乏逻辑训练易降低复杂学习的能力。非线性碎片化学习内容在被学生多次分解之后,直接影响了其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碎片化学习也易造成学习思维的碎片化,学生的思维认知变得局限,长期以片段性、非连贯性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逻辑思考能力的提高,弱化了其深度复杂学习的能力。
3 设计理念
碎片化学习模式的课程内容设计是传统与创新的深度结合,既要注重规范性、系统性,也要注重创新性。在更多的时候是系统化的技术。在设计内容时, 首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以内容的可用性和便捷性为侧重点。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记忆能力、思维方式与注意力水平,理论知识的要高度可视化。其次,注重内容本身,传统的课程设计注重每个单元的完整与规范,而碎片化模式的课程设计则更注重内容本身,是基于学生需求的微观设计。所以,设计重点要放在学习理论、记忆方法、制作方法、呈现技术、评价方式等方面。另外,对碎片化知识的整合交融也尤为重要,它是实现课程结构完整、保证内容逻辑性的途径。最后,要注重设计的简洁性,高度集中学生注意力,使知识内容本身成为焦点。在比例、位置、排版、构图、颜色等方面要使其成为中心,将复杂的理论可视化、简洁化,使其成为中心,抓住视觉呈现的重点,避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4 设计框架
碎片化学习模式的课程内容设计既要适应当下移动互联网生态下碎片化学习的大趋势,也要考虑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和知识结构的整体性,确保被二次碎片化后的知识点能具有实现课程目标的关联性。首先,设计框架需要考虑它的教育性质,这是碎片化的信息与学习课程的最大区别。其次,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负荷,依据制作方法和呈现技术的特点来进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最后,对知识进行二次分解后还要整合知识的整体关联性,将碎片后的知识点逐步拼接关联,建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 设计过程
因碎片化学习模式的教育性质,课程内容设计也应与教学教育课程设计一样,基于教学目标分析和学生表征分析来进行内容分解设计和教学实践设计。内容分解设计影响着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与呈现方式,既要达成课程目标,还要保证内容的整体结构不被改变,而且要将知识内容二次碎片化;教学实践设计则是教学内容、内容分解、技术呈现、评价反馈交融的总和。在设计内容时,应将设计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对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所有碎片化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关联,确保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完整性、适用性与合理性。
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专项课碎片化学习模式内容设计实践
笔者选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专项课“散打与自由搏击”进行案例设计,并将设计好的碎片化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加以实践。
6.1 前期分析
6.1.1 学生分析 “散打与自由搏击”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必修体育课程,主要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日常课业负担较重,身体素质差,意志力薄弱,运动习惯单一,运动参与积极性不足,学习动机倾向于兴趣,抽象逻辑思维较强。因此,内容的设计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单一的技术内容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应用假设;教学内容注重应用实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连接,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意志力薄弱、身体素质较差者,则给予更多的引导与鼓励。
6.1.2 学习内容分析 “散打与自由搏击”是以实战格斗技术为逻辑起点,重视参与、体验、过程与实践的一项专项体育课程。对没有格斗训练基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理论解释相对抽象。如按照传统单元讲解示范式教学,学生普遍难以达到学习目的。因此,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与身体素质的现实情况来设计内容。根据学习内容表征的抽象程度与学习目标的要求,本研究选择了“拳法是如何发力的”作为碎片化学习模式内容设计的主题。“拳法是如何发力的”是一节怎样配合全身进行发力打击的教学内容,发力的过程为从蹬地—拧腰—转体—合髋—拧腰—送肩—扣腕到调整身体重心,内容包括攻防理论讲解、技术分解分析、运动轨迹讲解、技术分解训练、攻防意识训练、持靶移动练习、假想隔空对抗练习、对抗游戏等。这种复杂的学习过程,需要通过碎片化内容来进行二次碎片化,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6.1.3 学习目标分析 通过碎片化学习模式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更加便捷、高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习内容的适应性。在其模式的作用下,知识与技能以更加科学、具体、高效、便捷的方式向学生传授,降低了学生记忆与理解的难度,保持了长期学习的学习兴趣。
6.2 内容设计
以内容“拳法是如何发力的”设计研究实证示范案例。根据内容设计的模型,从两个方面进行:(1)内容设计;(2)表征设计,如图1 所示。
图1 整体设计概念结构图
6.2.1 内容结构设计 以直观示范刺激学生参与互动,提出假设问题,告知教学目标,通过游戏引出主题“拳法是如何发力的”。提出发力的相关问题,并分解示范技术动作,引导学生模仿建立学习回忆,以学生在实际模仿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纠错讲解,并扩展讲解拳法发力涉及的相关知识。当建立身体记忆之后,通过对抗游戏体验正确的技术动作,理解扩展知识的内涵,让学生自我感知拳法发力的过程及要领,在巩固扩展知识的基础上细化主题知识。
6.2.2 内容组织设计 以动画或视频高帧率的慢动展示刺激学生学习兴趣。逐帧播放关键技术动作,引导学生思考主题“拳法是如何发力的”。在知识分解讲解中导入问题,设置互动情景问答,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完整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方式,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回忆。分解关键技术动作的结构与运动轨迹,逐渐让学生理解拳法正确发力的过程及技术的完整结构。
6.2.3 表征设计 表征设计是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记忆难度与认知负荷,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本课程的表征设计方面始终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在比例、位置、取景、排版、构图、颜色等方面注重内容本身的适用性,始终遵循以简洁原则,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表现内容时,主要运用动画与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内容可视化效果与知识过程的逻辑性得到充分的表达。
7 研究总结
基于移动互联网生态下碎片化学习模式的课程内容设计区别于传统课程,以主题化与模块化的固定形式转向知识化、碎片化的知识颗粒具有知识结构化、内容情景化、体验游戏化,交互及时化的显著特征。本研究从知识内容的结构设计、组织设计与表征设计等方面探讨了碎片化学习模式的课程内容设计,最后以“拳法是如何发力的”设计研究实证示范案例对碎片化学习模式的课程内容设计概念与策略进行案例实证,在一定程度上也检验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建议具有完整逻辑结构的教学内容,宜采用知识点碎片化的设计策略,但对知识点要进行合理的分解,应注重将主题植入每个颗粒知识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学会将零散的颗粒知识点归纳整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容坚持的实用性、适用性和一致性的设计理念。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碎片化学习所引起的思维碎片化,降低学习成本的同时也要兼顾知识整体结构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