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健康住宅项目谈对我国疫情后健康住宅发展方向的启示*
2020-06-15陈滨
陈滨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体国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常通风、勤洗手、带口罩、个人防护、居家卫生”成了热搜词。围绕这场“战役”,不论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还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借助网络以空前的热情参与到了关于如何改进生活方式、防止污染传播的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运行等讨论当中。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建筑业内人士也在重新审视新形势下健康住宅的发展方向,思考健康的居住环境如何形成、健康的居住生活如何引导、健康的住宅技术开发如何增进等问题。作为近邻,日本清洁优美的环境、健康的居家生活习惯等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背后建筑业内人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是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的。本文通过介绍日本健康住宅项目策划、实施及成果目标等基本情况,旨在为我国疫情后健康住宅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 启示1:项目总体框架设计与居住者自我防范能力的提升
什么是幸福?在众多的幸福指标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健康”,这是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因此,为了提高幸福获得感,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成为首要任务。据日本政府预测,2025年的医疗费和看护费将比2010年分别增加约2倍和3倍,医疗费和看护费的增加成为严峻的政治和社会问题[1]。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国土交通省于2007~2012年设立了“健康维持增进住宅研究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来自建筑学、医学、环境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集中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健康住宅和社区,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由该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健康维持增进住宅开发项目”所制定的总体目标是“降低健康负荷、提高健康环境品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设置了五个课题,即降低健康影响的策略、增进健康的技术开发、健康住宅设计、健康社区和促进健康住宅的普及,并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其项目实施组织框架如图1所示。2013年开始,又新设立了“智能和小户型房屋(Smart& Slim House)研究开发委员会”,进一步推进新一代建康住宅和社区。
通过健康住宅项目的实施,以建筑业内人员和居住者为应用对象形成了一系列以书籍和工具为标志的研究成果。由于在项目总体框架设计时就已经考虑了其研究开发成果的应用方式,因此所有项目实施过程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宣传等都逐渐聚焦到实际应用和普通国民的参与方式,项目结束时的最终成果为图2所示的关系图[1]。建筑业内人士与居住者围绕健康住宅和健康社区建设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些分别针对建筑业内人士和居住者出版的读本既能体现专业性和科学性,又通俗易懂、具有可操作性,这使得健康住宅研发技术迅速地得到推广应用,实现了科学引领居住者健康生活、提高居住者自我防范能力的总体目标。
2 启示2:为引导居住者树立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提供依据
日本的许多国家项目都承担了向国民普及相关知识的责任和义务,健康住宅项目也是如此。在《健康生活住宅和居住方式研究依据》一书中,将影响居住者健康的因素归纳总结为四个方面,即如何营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如何实现舒适的睡眠环境、如何保持清洁的空气环境、如何创造安全放心的居住环境[2]。围绕这四个方面,对该领域与健康居住有关的知识以及建筑设计、居住方式等进行了简要且深入浅出的介绍,为引导居住者树立健康意识、了解健康行为的必要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知识普及作用。在这本读本中,每个专题都通俗易懂地从背景、产生健康影响的原因、健康影响、推荐的环境性能和设计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2.1 如何营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
1 健康住宅项目实施组织框架图
2 健康住宅项目研究成果关系图
3 室内垂直温差和温度对血压变化的影响
4 冬季老年人坐浴前后血压变动模拟
以实现居住舒适为目标,提出了室内热舒适环境的相关指标和要求,并诠释了当人体暴露于低温或高温环境条件下所导致的健康影响研究依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室内热湿环境对舒适性的影响;2)室内垂直温差对舒适性的影响;3)血压如何随温度变化;4)浴室、更衣室、厕所温度对血压的影响;5)住宅的保温隔热水平与健康的关系;6)酷热的室内环境对中暑症的影响;7)酷热环境对睡眠问题、人体疲劳感的影响;8)气温、住宅所处地区气候与疾病的关系。
这些问题依据科学解答了居住者所关心的问题,也为研究和设计人员提供了评价分析依据。以室内垂直温差和温度对血压变化的影响为例,其研究表明,一方面垂直温差不宜超过3℃,否则有可能增加对心血管的负担;另一方面描述了在低温环境洗浴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像血液循环能力和血压调节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在洗浴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眩晕(图3,4)。文字描述浅显易懂且有理有据,使科研成果形成的依据得以向更多的国民普及。
2.2 如何实现舒适的睡眠环境
中国新闻网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已经约有4亿人的睡眠受到困扰[3]。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日本约半数的成年人有睡眠问题。为了确保睡眠质量,日本健康住宅项目从声、光、热环境与睡眠的关联性提出了相关环境性能及技术要求(表1)。
2.3 如何保持清洁的空气环境
保持住宅室内空气清洁,对居家的健康和舒适具有重要影响。这部分的依据主要由13个专题组成,包括导致病态住宅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室内空气环境中CO2的浓度指标、CO对健康的影响、SO2对健康的影响、NO2对健康的影响、相对湿度与健康、舒适性的关系、何为高湿环境、螨虫过敏对健康的影响、浮游粉尘与健康的关系、防止花粉侵入室内、浮游真菌浓度与健康风险的关系、创造无臭且卫生的室内环境以及厨房需要多大的通风量。
6 自宅健康性能自我诊断结果的健康性能雷达图
7 自宅健康性能自我诊断结果的综合健康排位
8 《健康生活指南》健康生活9 个关键要素
9 《健康生活指南》卧室健康生活要点
在解释室内空气CO2浓度指标为何是1 000ppm时,读本特别指出了选取该值的理由是因为经过大量的现场实测和实验研究发现,在该浓度值下,不会发生臭气或者感染性微生物有关的空气污染问题。而在很多调查研究中,关注于CO2单一浓度指标,忽视了该浓度指标是综合考虑了人类因自身活动向所在环境中排出的臭气、水蒸气、感染性微生物等对室内空气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一个非常熟悉的控制指标——相对湿度为何设为40%~60%,也一直是存在疑问的。在依据读本中,给出了如图5所示的解释:当相对湿度为40%~60%时,许多健康风险都能得到较好地抑制。
住宅内的臭气一直是困扰居住者的问题,对人所产生的健康影响至今还不明确。日本健康住宅项目提出了以下应对室内臭气的技术措施:1)臭气产生源的管理;2)通风换气;3)消臭脱臭;4)感官除臭。在容易产生臭气的空间,如厨房、浴室和厕所,分别给出了应保证的通风量(使用时/平时(最少)),浴室和厕所应保证的通风量分别为100/40(20)m3/h和40/20m3/h。厨房所需的必要换气量分别按使用灶具时和不使用灶具时两种情况来考虑。不使用灶具时,应保证0.5次/h的换气量;使用灶具时,燃气灶(带排风)30KQ、燃气灶(不带排风)40KQ,其中K为理论上排除废气的量、Q为燃料消耗量。然而我国在健康住宅设计时还未明确给出这些依据。
2.4 如何创造安全放心的居住环境
日本健康住宅项目针对如何避免在家中受到伤害,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依据:1)慢性疼痛与居住环境的关系;2)压力与居住环境;3)家中发生烫伤的危险性;4)家中如何预防发生跌落、跌倒事故;5)触电、电气火灾如何预防。其中,慢性疼痛与居住环境的关系研究尤其体现现代生活的人文关怀。目前,中国至少有1亿以上的慢性疼痛患者。日本在研究中发现,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使居民能够乐在其中,可以减小生理/心理压力和疲惫感,从而对腰疼、肩膀疼等“慢性疼痛”起到缓解作用。在其他推荐的环境性能与设计指标中还包括:保证物体表面温度不会引起低温烫伤(接触65℃左右的表面仅接触10s就可能烫伤)、生活热水出口温度最大值应控制在48℃以下等。
3 启示3:为居住者健康生活自我诊断和改善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撑
作为面向居住者的成果之一,日本健康住宅项目开发了“CASBEE健康诊断”网站平台,通过自我诊断,尽早发现居住环境中的健康风险,起到自我防范的作用。自我诊断需回答50个问题,分别对应不同功能空间经常遇到、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4]。针对每个问题居住者有4个回答选项,分别是经常、有时、几乎没有、没有。每个问题后附有健康影响要素描述,如温暖、凉爽、安静、明亮、清洁、安全、安心等。自我健康诊断后输出的结果为健康性能雷达图和自己的住宅在所有进行自我诊断的住宅中的得分排名,得分越高、健康性能越好(图6,7)。这样的诊断使居住者能较为科学、迅速地了解自己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能改善途径。
关于如何健康生活,日本健康住宅开发项目还出版了一本面向居住者的《健康生活指南》[5],书中给出了9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对应一个图形符号,非常形象直观(图8)。以卧室为例,该书对应健康生活9个关键要素系统地指出了在卧室中要考虑的健康生活要点(图9),每一个要点都与9个关键要素的图形符号相对应,红色表示基本设计要点,绿色表示建议考虑的设计要点。这种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生活指南很受居住者的欢迎,也值得我国在未来健康住宅开发建设过程中借鉴。
10 社区健康自我诊断结果总评分
11 社区健康自我诊断结果各分项分值
4 启示4:通过社区健康诊断提升地域健康水平
健康社区推进课题作为日本健康住宅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开发出了面向居住者的社区健康诊断工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社区环境是否存在安全和安心生活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服务设施是否完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大量问卷调查,构建了不同地域社区健康环境的分析评价模型,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室内居住环境、设施完备环境、社会援助环境、室外居住环境、地域景观环境和医疗设施环境。这些研究工作为社区健康诊断工具的形成提供了依据[6]。
居住者通过相关网站线上回答36个问题来完成社区健康自我诊断。这些问题归属于两大类,其目的一是消除妨碍健康功能的影响,二是促进社区交流并完善相关服务设施。第一大类涉及自然环境、安全卫生环境和交通出行,共计18个问题;第二大类涉及地域活动、社会服务设施的利用、生活服务设施的完善、健康诊断与预防设施以及交往交流,共计18个问题。引导居住者参与社区的自我健康诊断,也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健康生活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与社区环境密不可分的相关知识和认知。最终形成的社区健康自我诊断的结果举例如图10,11所示。疫情后,我国健康社区建设和社区防护设施完善将被提上议程,日本健康社区的建设方法和思路也为我国未来的健康社区推进提供了参考。
5 启示5:以居住者为核心的健康住宅设计手法
如何形成满足健康生活9大关键要素的住宅技术和方法,日本健康住宅项目在进行实施内容总体设计时,将综合考虑居住者的健康需求和健康生活9个关键要素作为基本原则,针对健康住宅的10个部位分别采取相应的设计手法。
这10个部位分别是:1)空间布局;2)天台、屋顶、墙、顶棚;3)地板、台阶、楼梯、走廊;4)开口部位、细木工;5)空调采暖、通风;6)给排水、热水供应、卫生洁具;7)通信、照明、其他;8)家具、家电、厨具;9)外表面;10)公寓楼公共空间[1]。以上文9个关键要素中的静养、睡眠为例,简要阐述一下应如何考虑相应的健康住宅设计手法。静养、睡眠是保证舒适室内环境得以充足睡眠的关键词。让身心都能得到放松,拥有高质量睡眠的环境是缓解疲劳的必备条件。住宅不仅是让一家人聚在一起生活的空间,还是家庭人员在不同生活节奏条件下,能够放松身心的居住环境。从静养、睡眠的角度,居住者的健康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合适的居住环境;2)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3)可以心情舒畅地起床;4)可以按照个人的作息时间获得良好的睡眠;5)对个人隐私有适当的考虑;6)没有令人不舒适的振动;7)没有虫害;8)可以按照个人的需求得到放松和休息;9)室内安静;10)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变化;11)可以从室内外欣赏自然美景。
根据上述需求,在住宅的相应部位应考虑的设计要点见表2。对于设计要点分别给出了基本配置、推荐配置以及自由选择配置三种方案,同时对每一种需求和设计要点都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设计人员和居住者对于健康生活的住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可操作性。除此之外,以提高住宅的健康性能为目标,编撰出版了《提升居住健康性能的健康维持增进住宅案例集》,从多角度的健康住宅实践,形成了一大批健康住宅示范工程,并且所有的案例都给出了健康自我诊断结果[7]。
表2 基于“静养·睡眠”关键要素健康需求的住宅各部位设计要点
6 结语
本文对日本健康住宅开发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较全面地介绍,并重点关注了如何通过项目的推动使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不论是专业设计人员还是居住者,始终围绕9个关键要素来进行健康住宅的设计和生活,该项目的实施将居住生活、社区设施、设计与评价以健康居住为纽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降低健康负荷、提高健康环境品质”的总体目标。日本推进健康住宅建设研究开发方面的成果在服务专业人士的同时科学有效地引导全体国民参与实践的做法值得借鉴,也为疫情后加快推进我国健康住宅科学有序地发展以及提高居住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公共卫生意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