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6-13张燕
张 燕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耈街中心卫生院,云南 保山 678113)
支气管肺炎是一种起病较急的呼吸系统疾病,以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多为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影响儿童日常生活的常见疾病。临床治疗该病多以抗生素配合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实际治疗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患儿的主观因素及医护人员的相关因素。常规护理在患儿治疗中的应用常见,其通常以医嘱为依据完成对患儿的护理,但整体护理效果对预后的提升并不明显。因此,研究以100例患儿为例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诊治,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2.79 1.04)岁。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2.83 1.15)岁。基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儿保暖护理和饮水护理,做好对患儿的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等。
试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首先给予患儿雾化吸入护理,雾化吸入前应对患儿的呼吸道进行全面清理,将雾化吸入的时间严格控制在医生预定的时间内,每次雾化吸入后为患儿拍背。雾化吸入时患儿若无力,可将床头太高30°,并让其保持侧卧位。患儿腹胀时应先检查是否有肠道麻痹的情况,然后试试胃肠减压处理;其次,给予患儿体位护理。患儿正常卧床时应协助其保持舒适体位,确保患儿能正常呼吸。患儿引流时根据其肺部炎症的具体位置合理变化体位,确保引流顺利完成;再者,应给予患儿供氧护理。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时,应及时给予其吸氧治疗。吸氧过程中应确保供氧管道通畅,并且要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医嘱合理控制每次供氧时间和每日供氧次数;另外,应给予患儿排痰护理。患儿发病后痰液滞留于呼吸道内,护理人员可协助其保持坐位,让其身体保持45~90°,轻扣患儿胸背部以促进排痰,患儿呼气时轻扣前胸及腋下等部位,每个部位的叩击时间在1~2min,反复叩击并持续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和痰液排出情况;最后,应给予患儿舒适护理。患儿发病后身体状况较差,加上药物的作用导致其舒适度下降,容易引起各种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与患儿进行持续互动,引导患儿借助动画片等转移注意力,减少其身心受到的影响。同时,应对病房内的环境进行合理调整,并在调整时积极询问患儿的主观感受,以患儿感觉到舒适为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并观察患儿咳嗽、气促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SPSS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体温恢复及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对比,试验组均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检验均P<0.05(表1)。
表1 症状改善时间(±s,d)
表1 症状改善时间(±s,d)
组别 体温恢复 咳嗽消失 气促消失 啰音消失试验组 2.42±0.58 4.19±0.85 3.52±0.78 4.55±0.84对照组 3.75±0.62 6.47±0.96 4.94±0.87 6.52±0.99
3 讨 论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多发病,其临床症状以咳嗽和气喘等为主,患儿发病后多伴有体温升高的情况,生活质量很容易因疾病影响而下降。针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在应用抗病毒药物及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日常生活干预,能在短时间内促使患儿症状改善[1]。但因患儿年龄较小且耐受性较差,常规干预的落实难度较大,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相对较低,导致护理工作对预期疗效的保障效果较差。针对临床治疗实践,患儿在治疗期间的影响因素较多,不仅有患儿自身的主观因素,还有治疗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尤其是雾化吸入期间的影响因素较多[2]。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雾化吸入、体位、排痰、供氧及舒适度等多方面给予患儿更加全面的护理,以此让治疗效果得到保障。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通常难以在短时间内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有较大影响,因此还要引导家属积极参与护理工作,充分发挥患儿对家属的信任及依赖,让护理工作的实施更加顺利地完成[3]。同时,医院应针对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持续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在雾化吸入等治疗措施落实过程中的专业操作水平,确保护理工作能为医生的治疗方案实施提供帮助[4]。
本研究分析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的体温恢复及咳嗽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检验均P<0.05。综上所述,对于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期间给予其针对性护理能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疾病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