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上的“戒尺”
2020-06-12郑蓉蓉
郑蓉蓉
摘 要近来,“教育惩戒权”这个词眼又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教师是否应该拥有教育惩戒权,应该怎样运用教育惩戒权,这些问题又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笔者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生;教育方式;教育惩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0-0178-01
教育惩戒权是教育领域一个敏感的话题,一直被各界人士关注。近年来,“教育惩戒权”这个词语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一、教育惩戒权的背景与意义
教育惩戒古而有之,“戒尺”原指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本文中所指“戒尺”不等于体罚。体罚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对人的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的行为,可表现为毆打、罚站罚跪等。本文中的“戒尺”指教育惩戒。“戒”指惩戒。“尺”指尺度、标尺、标准。所以,“戒尺”的详细意思是指有标准有尺度的惩戒,是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学辅助措施,而不是不顾学生身心健康的简单粗暴的急功近利的惩罚。
二、初中生的主要心理特征及相关示例
少年期,11、12岁至14、15岁,也就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是:
(一)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容易随性而为,易犯错。犯错是允许的,但是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有一个学生经常不能完成周末作业,问其理由,竟一脸认真地回答:“不喜欢一个人写作业,觉得一个人写作业很无聊。”
(二)出现反省思维,但自控力不强
一位男生成绩中上,作文有思想。因沉迷于游戏,晚上想着游戏睡不着,白天上课昏昏欲睡。面对教师与家长的教育,他自知自己的错误。每一次思想教育,他都紧闭着嘴,不吐一个字。他内心的矛盾、内心的自责,也抵抗不了游戏的诱惑,不能给老师和家长任何承诺。
(三)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有些学生非常喜欢玩游戏,例如“王者荣耀”“吃鸡”等。他们知道长时间玩游戏,沉迷于游戏会影响学习,导致视力减退,但是在想玩的时候,总会找借口,说服自己“玩一会儿”,这一玩肯定超过事先设想的“一会儿”。
斯金纳的行为学习理论认为:行为随着其后的及时结果而变化,愉快的结果加强行为,不愉快的结果减弱行为,愉快的结果被称为强化物,不愉快的结果被称为惩罚物。奖励和惩戒都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两者缺其一,就会使教育手段过于单一,起不到预想效果。大多数年轻教师往往会和学生的关系比较亲近,亲近归亲近,但是要是全然放弃惩戒措施,盲目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在该科目上就会有所松懈,后面想抓成绩会比较困难。为了学生着想,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让他们知道宽容是爱,严格也是爱。
三、教育惩戒的注意事项
(一)机智灵活地选择惩戒方式
惩戒方式要讲究艺术性,不能盲目,随心所欲。面对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教育对象,如初犯的和屡犯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以及性别不同的教育对象,惩戒的程度和方式都应该有所区别。对初犯错误的学生以警告为主,酌情处理,对屡犯错误的学生要严肃处理。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在冷静客观分析事情的对错前提下酌情惩戒,对外向的学生要看其对待事情的态度客观处理。教育惩戒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注重惩戒的实际效果,并且不能产生任何副作用。
(二)教育惩戒只是辅助手段,而不是首要选择
教育惩戒要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处理,比如说理、感化、激励等教育方法。不能轻易使用惩戒方式,否则经常受到惩戒的学生会对惩戒“习以为常”,从而使惩戒失去作用。上课时,学生的一时分神,教师只要用一个眼神、一个提问就能解决,就没必要严厉批评、罚站等。
(三)教师自身要有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在自己情绪激动时采取任何惩戒措施。教师在惩戒学生时,不能带有个人情绪,不能对学生有偏见。
一切教育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合理运用教育惩戒,其实要求教师具备更好的师德和教育机智。要想更好地利用教育方法达到教育目的一定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是实施教育惩戒的前提。否则,教师一句简单的“批评”都不被学生接受,被认为是“侮辱”。或者学生的一点小错,教师都不能理解,被认为是“无可救药”。
戒尺,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并不是一定要被使用。学生的合法权益必须受到法律保障,但为了更有效地教育孩子,教师的教育惩戒权也一定要得到法律保障。三尺讲台上小小的戒尺,教育者要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洁丽.学校教育惩戒权的国际比较[M].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0.
[2]张笑涛.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内涵、意义与落实方略[J].中国德育,2017(8):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