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对提高山区中学学困生的学习效率研究
2020-06-12邰梅冬
邰梅冬
摘 要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健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教师的有效指导与组织,培养和提高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来,使课堂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山区;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109-01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一)分好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教师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但是要处理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不然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二)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三)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教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功用的探索及成果
(一)让每个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四十多人一个班的学生们,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课堂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难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
对以上的问题,笔者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四人一小组,这样全班就变成了十五个学习小组。在四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操练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每个成员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大大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時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二)让每一个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合作学习参与度不均衡
虽然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外向的学生积极踊跃,基础好的学生举手多。另外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于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学习参与度不均衡长期下去会造成沉默不语者学习失去信心,上课走神,教学的裂痕。
(二)学生合作学习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够深入,在讨论时无话可说。或者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思想交流,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失去了小组合作的初衷。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的应对策略
小组活动应该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容易出现了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情况。因此,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合作学习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首先教师要阐明小组学习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设置合作学习小组长和异质分组是为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在角色分配中,每个小组可以民主推选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可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分配任务,使每位组员清楚自己的任务,并努力使本组的活动获得好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学教学设计[M].山西教育报刊社,2017.
[2]教育部.中学化学教育[M].辽宁教育杂志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