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时空观念在高中世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12董子靖

读写算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世界史时空观念历史教学

董子靖

摘 要时空观念,顾名思义,即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世界上一切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没有任何一个事物能够做到脱离时间和空间单独存在,因此,在世界历史教学当中,培养同学们的时空观念显得极其重要,渗透时空观念也是帮助学生理清世界历史脉络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世界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对学生渗透时空观念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学生往往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模糊不清,进而限制了历史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教学;世界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087-02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空前重视,时间与空间是历史学科的基础和本质特征,历史时空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与能力。而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需要广大教师与研究学者齐心协力,才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一、时空观念的重要性

时空观念是基于时间和空间之上对历史事件进行认知、解构、反思的观念,世界的所有表象乃至其本体都处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之下,时间与空间是丈量世界历史的两把尺子。时间可以将一切历史事物串联起来,人们要追寻历史的源头也必须依照时间;空间则可以将一切历史事物的坐标锁定,从一个宏观的地理概念出发去寻找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具体方位。时空观念对人们理性地认识历史现象、理解特定历史时空下所发生的特定史实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现阶段时空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不当

历史核心素养在实际历史教学的落实中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时空观念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不能具体量化以指导教学实践。当前的历史教学受高考影响颇深,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追求知识点的落实,强求学生把历史教科书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影响等都记得丝毫不差,这显得过于教条,很不现实。在新课改之后历史专业性要求已经淡化,更多地倾向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价值,对史事和时空记忆的要求大大降低。

(二)教材研发的问题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展现具体学科内容的枢纽。现今,在新课程改革之后的高中的历史主流教科书绝大多数都采用的是政治、经济、文化专题史和模块史混合的编排方式,在这一编排体系下,师生们可以从各角度去梳理历史发展线索脉络,但是也让历史知识显得庞杂,各个专题所学内容时常纵横跨越数百年乃至千余年的历史,跳跃性相当大。况且这种编排方式的教材本身应该是为经过中考历练后、对通史有比较全面了解的初中生量身定做的,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在初中阶段就形成良好通史素养的学生寥寥无几。初中阶段学校、学生与家长大多都对历史学科不太看重,把它理所当然的当做“副科”看待,不仅仅平时分配的历史课时较少,而且在考试时候,大多学校实行开卷模式,将历史考试时间提前以留给语数英等主科更充足的复习时间,还有的地区甚至都没有历史的考试,学生往往在初高中的知识衔接上出现断层,也就直接影响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历史的时空观念的培养。学生如果掌握专题史的内涵不够到位,就很容易陷入朝代顺序记忆不清或者概念混淆等谬误的情况。例如在处理世界古代史与近代史的衔接时,人民版必修一教科书按“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顺序排列内容,这样的逻辑关系使得学生对世界历史的衔接产生了诸多错误认识,不少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近现代西方民主代议制直接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古罗马的法治政策,而忽视了漫长的约一千年的中世纪的历史脉络,学生也对黑暗的中世纪这一简单笼统的概念十分费解,为什么黑暗的中世纪过后的欧洲能够相比东方国家率先进入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呢?这显得很不合常规。这都是专题式教学所弥留下来的弊病体现。

三、解决策略

(一)中外历史对比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编排体系中,世界史所占的比重與中国史所占的比重相当。但是由于世界史所包含的地域广阔且差异较大、时间跨度长,与我们现今生活相隔甚远,因此,学生在学习理解世界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难度,他们往往觉得世界史知识过于冗杂,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学的主体者——教师,在世界史的具体教学中,有逻辑、有思维地阐述,将世界史发展的前后因果逻辑关系都讲清楚。这需要以时间为基础,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这样,教师也必须将一些纪年标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并且教师可以巧妙地将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内容相结合起来铺成一张时空对应关系图,那么在实际教学中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民版必修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这一课时,教师需要总结一下我国历史上君权相权相互博弈的动态过程,直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时候学生将学习这段历史的时空脉络大体理了清楚,在这之后可以进行中外对照,发散同学们的思维,让明清的君主专制与同时代的欧美进行简单对比,补充一些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工业革命等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将中外历史巧妙对接,融为一体,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会形成更为具体的时空观念。在教师讲授世界史的同时,教师可以以宏观的角度分析世界历史各个时期中国历朝历代的发展状况以及当时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关系等。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思路合理组织教学。在中外历史教学对比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散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所遇到的新旧知识往往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密切联系,分析这些联系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迁移是历史学习的深化,是贯彻时空观念的利刃,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二)历史地图与时间轴的配合

历史时间轴是历史学科的一大亮点。历史地图是历史学科中空间关系最直观的表达,是展现历史现象、标明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的工具。如果把历史地图与时间轴综合运用,可以将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进行完美对应,进而完成时空坐标的锁定。教师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以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将其编进时间轴,以完成对知识链的串联,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严密的知识网,让学生在具体分析某段历史的时候能够活学活用,迅速提取已经转存到自己大脑里的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凭借单纯的口头表达与文字叙述未免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这时候历史地图也是最好的辅助工具。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左图右史”的策略,培养学生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归纳的能力。历史地图可以有效地展示历史事件所对应的空间环境,教师可以在这基础上适度开展一些古代与当今的地名对照教学,对所处的城市省区或者乡村地名历史进行探秘,挖掘地名背后的深层历史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高科技教学设备制作ppt或者flash动画地图,让死板的静态地图在科技的运用下散发出活力,通过动静相辅、立体逼真的呈现模式让学生近距离感知历史,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情感共鸣。例如,学习战争史,教师就可以借助战争形势的地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具体的进程走向,学生也会由此对战争史有一个更为深入的把握。

四、结语

历史在时间中流淌,在空间中演绎。时间与空间是历史学科的基础和本质特征,历史时空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与能力。而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需要广大教师与研究学者齐心协力,才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空前重视,笔者寄希望于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将所学的相关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能在实际历史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丽.“时空观念”与“年代的思考”——中美历史课程目标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18:15-17.

[2]游国禄.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J].才智,2018(9):21.

[3]王琪.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的实践策略[J].考试周刊,2018(5):32-33.

猜你喜欢

世界史时空观念历史教学
家国情怀素养在世界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整合中西封建研究的开创性一步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文期刊《世界史研究》首发座谈会在京召开
地方院校世界史学科发展的隐忧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