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2020-06-12胡雪丽
胡雪丽
【摘 要】 数据分析是一种重要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授课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提高数据敏感度,找到数据之间的规律,有效解决相关问题。本文回顾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生;数据分析; 培养策略
数据分析涉及较多方面,如整理数据、比较大小、统计数据寻找规律等。小学数学知识讲解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数、会用数,而且还应使其能通过数据分析,找到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加强其对数据的正确认识,为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学生整理数据意识
整理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基础,是学习数学必备的技能之一,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以促进数据分析观念的良好提升。一方面,结合教材内容认真讲解数之间的区别以及表示的含义,如整数、分数、小数等,使其掌握各种数的特点,为更好地整理数据做好铺垫;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中找到蕴含的数据,按照要求完成数据的整理,积极回答相关问题,在加深其对各种数据认识的同时,积累与掌握数据整理方法、经验,以灵活应用。
在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时,创设以下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认真读图、作答。下表为某班级学生看电视的时间统计表,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1)表格中每个“正”字代表多少学生?
(2)该班级有多少位学生?
(3)从表中可得出哪些结论?
该题目创设的情境,学生较为熟悉。通过数“正”的笔画,不难得出一个“正”表示五位学生。通过表格不难看出,根据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类,因此,三类学生之和便是班级的总人数。观察可知,三类学生共有10个“正”字,因此,班级总人数=10×5=50,即该班级共有50位学生。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为:该班级的大多数学生的看电视时间为30分钟~1小时。
二、加强学生比较大小训练
数据分析的目的在于应用数据,其中,比较大小是应用数据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为提高数据分析观念,使其从数据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应加强比较大小的训练。一方面,小学数学中学习的“数”的形式较多,为深入讲解,掌握不同数之间的转化方法,如将分数化成小数,将百分数化成小数等,使其认识到比较大小时应先将数据化成统一形式;另一方面,结合教学经验,优选经典习题,加以针对性训练,使其掌握比较大小的技巧,迅速得出正确结果。
学习“分数”知识后,可优选以下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向学生展示下面五个分数,要求找出下列分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给出的数据似乎没有什么规律。训练中多数学生回顾所学,即,分数比较大小应先进行通分,分子越大,對应的分数越大。但对上述五个数进行通分,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无功而返。事实上,在解答该题时,可引导其认真分析,找到各数据特点。显然,五个分数中,分子较小,而且很容易找到其最小公倍数。观察可知,分子的最小公倍数为30,因此,可先通分,再根据“分母大的反而越小”进行判断。
根据所学可知:=、=、=、=,此时,只需要比较分母大小即可,显然,分母最大、分母最小,因此,五个分数中,最大,最小。
通过该题目的讲解,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应灵活运用所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争找到分析问题的最佳方法,防止思维定势,走进误区。
三、鼓励学生寻找数据规律
从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找到内在规律,进行针对性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是数据分析的重要体现。统计是分析数据规律的重要方法,因此,授课中应提高统计意识,不仅使学生认识数据的“表”,更要深入洞察数据的“里”。一方面,讲解统计相关知识,使学生能读懂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扇形图等,并通过概括与总结找到数据中体现的规律,提高其运用各种图形完成统计作业的意识;另一方面,为使学生掌握运用统计知识寻找数据规律的技巧,应认真做好日常训练,即通过设计相关问题,要求其冷静分析,认真分析各种统计图形,找到内在规律,促进其数据分析观念的提升。
在复习“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时,可设计以下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回答问题:对小青和小柳八次数学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绘制统计图(如下图所示)。
(1)认真观察上图,小青和小柳第一次考试的成绩分数分别为多少?两人中的最高和最低分数是多少,都是谁的成绩?
(2)第四次和第三次考试相比,小青和小柳的成绩有怎样的变化?请用百分数进行描述。
(3)两人八次考试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
该题目要求学生通过折线图找到数据规律,回答相关问题,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具有重要启发。
问题(1)中,认真读图可知,实线为小青的成绩,虚线为小柳的成绩,第一次小青考了80分,小柳考了90分。从整体上观察折线图,可知最高分数为100分,最低分数为70分,小青和小柳均考过100分,最低分70分是小柳考的。
问题(2)中,小青的考试分数由85分提高到93分,提高的百分比为(93-85)÷85≈9.4%。小柳的考试分数由90分下降到70分,下降的百分比为(90-70)÷90≈22.2%。
问题(3)中,计算两人的平均分,需先将八次考试的成绩相加,最终小青和小柳的八次成绩的总分分别为:735分、697分,对应的平均成绩分别为:735÷8=91.875(分)、697÷8=87.125(分),
总之,培养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点。其中,数据分析观念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将其的培养提升到应有高度,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寻找有效培养措施。本文经过认真探讨认为,培养数学分析观念应做好数据整理意识的提升、做好数据比较大小的训练,并积极鼓励学生寻找数据规律。
【参考文献】
[1]张寿兰.浅谈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8(03):37-38.
[2]张晶.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三个阶段[J].教学与管理,2017(2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