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索研究

2020-06-12葛君梅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人工智能

葛君梅

摘 要: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各行各业充满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它的高效、低成本也成为企业追宠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成了行业转变的主要原因。财务管理行业也不例外,且人工智能对其的影响更深远。本文从人工智能对财务管理行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再结合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探索。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人工智能对财务管理行业的影响

1.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人工智能”是模拟了人类思维模式的“机器”,能处理更为复杂的工作。所以当2017年5月,德勤财务机器人的问世,6月,机器人“财宝”的问世,给财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它们的出现,将数据核对、报表编制等重复性基础工作由人转给“机器”,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将裁掉基础性工作的财务人员,由此企业将节约较大的人工开支。

2.需創新财务管理模式,以适合人工智能的应用

传统的财务工作核心是业务核算,管理模式也是以核算为中心。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相互独立的,而两者的工作内容有重复之处,核算工作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因此管理会计被弱化,传统模式也未履行好“管理”职能,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较低。

人工智能环境下,由机器完成大量的业务核算工作,管理模式也应由财务会计转为管理会计,让财务管理工作重回到以“管理”为核心,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财务工作。

3.财务数据的安全及保密性的重构

人工智能虽能模仿人的意识和思维,但始终是机器,执行的是预先设置好的指令,也就增大了遭受黑客攻击窃取数据的概率,另外,机器也会不定时的出现故障。

财务是企业的核心,财务数据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在人工时代,财务数据的安全及保密工作已做得比较完善。在人工智能时代,就需要对财务数据的安全应用及保密工作重新做好构建,避免数据的被窃取、损毁和丢失。

4.改变对财务人员的要求

(1)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都不可能完全替代财务人员,对财务的分析、决策等工作还是需要依靠人进行,操控人工智能的也是人。以往财务人员是分岗、轮岗制,人工智能下,某些岗位将被合并在同一台机器上,而操作员是同一人。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更为扎实和全面的专业知识,才能正确使用及监督人工智能的运行,才能根据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2)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人工智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人工智能时代,也是大数据时代,财务人员除了处理企业内的账本、报表等数据外,还应随时关注企业外的相关信息,对数据有较强的分析、处理能力,才能为企业高效地提供决策信息。

(3)熟流程,懂业务,会软件,好沟通。“业务即财务,业务在哪儿,财务就在哪儿”。这是财务行业转型后的“财务业务一体化”。这就要求,财务人员除了熟悉专业的工作流程和业务外,还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和业务,只有对企业进行全面掌握,才能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得更好。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各类软件及平台将出现在财务的日常工作中,这要求财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新技能。

财务人员除了与企业各部门的人员交流外,还经常涉及银行、税务等部门。行业转型后,面对的交流对象还会增加,这就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情商”,脱离死板的“账房先生”形象。

二、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与会计专业的界定不清晰

不少高职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的界定模糊,两个相似专业的课程体系区别很细微,还因一句“财务会计不分家”,更让人误解财务管理专业等同于会计专业。

“财务会计不分家”,只是说明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是有区别的。会计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业务核算和软件应用的能力,而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财务监控、分析和决策能力,以及ERP的管理运用能力,且对投资理财能力也有一定培养要求。因而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应该有明显的区别。

2.使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课程体系

现因人工智能还未完全普及,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按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课程体系,仍以财务核算为中心去开设课程,并未调整课程体系,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体系与企业的工作模式严重不符,毕业即失业。

3.缺乏资金引入人工智能设备进行教学

财务学生的实习问题一直很严峻,但在人工智能下,学生在教室就可模拟真实工作进行实习。但一套财务教学软件的价格是几十万元,一套财务共享中心则是上百万元,对于很多高职院校来说,都是不小的数目,特别是民办院校,还没有经费支持。也正因资金的缺乏,让不少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并无相关的人工智能平台或设备,从而无法实施相应的教学。

三、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探索

1.根据市场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学校培养学生,学生进入企业,企业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离不开教育,因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也离不开市场的需求和调研。只有明确了专业的培养目标,才能制定具体可行的培养方案。

2.修订课程体系,配合创新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

企业随着市场变化而转变,知识需求也会不断被更新。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自然也要随之变化,但需要有针对性和变化的依据。

在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下,需将课程体系转为以“管理会计”为主,“财务会计”为辅,调整现有课程体系结构,同时要与相似专业有明显区分,即需修改课程体系;另外,需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新增云共享、财务大数据等相关课程。

为了保证新增课程的学时数及调整课程体系后的学习重点,可将部分核算课程的课时相应减少,或者进行相关课程之间的合并,使合并的课程课时数大于单门课程课时数,但小于合并的多门课程课时总数之和,即形成“1+1<2”的模式。例如,因早已普及了电算化核算操作,手工账只是让学生对财务基础理论进行巩固及运用,将财务业务工作流程有实操练习的机会,因此可以直接减少课时,或合并到相关课程中。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