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资源库建设的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0-06-12顾润国刘艳艳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医学专业协同育人资源库

顾润国 刘艳艳

摘 要 在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践中,通过进行系统的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建设体现医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构建基于资源库的“分层、分类、分阶段”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示范课程和示范专业,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等途径,构建“一体化、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关键词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医学专业;协同育人;资源库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成为医学院校面临的重大时代命题[1]。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创新“三全育人”形式和内容,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思政实施的顶层设计、资源建设、课程育人模式、示范课程与示范专业建设、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探索课程思政建设[2],对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3]、课程思政建设路径[4]、通识课课程思政[5]及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6]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比较來说,对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研究相对薄弱,多数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路径的研究。如有学者围绕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7]、课程与德育的融合点[8]、课程建设[9][10]、评价体系[11]、内在理路[12]等方面,对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进行了理论阐述。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对于课程思政的实证研究较少[13],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存在着许多短板。如,在教师方面,专业课教师普遍存在着课程思政意识不强、思政教育能力不足等问题[14];在课程层面,缺乏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体现课程特点的思政育人设计;在专业层面,缺乏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的一体化、系统化和整体化的课程思政规划建设,没有构建集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等为一体的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在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方面,资源匮乏仍比较突出,缺乏针对性强、体现专业及学校人才培养特点、方便可及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二、高职医学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及可行性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医本仁术,德乃医本”,“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培育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性。高职医学教育兼具高等职业教育和医学教育的双重特点,担负着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卫生健康人才的重任。高职医学生的政治素质、公民素养和职业精神,关系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高职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通过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奉献精神、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德才兼备的医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医学课程体系中本身蕴含丰富的育人元素,可为课程思政实施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课程中的医学故事和医德案例等可体现敬佑生命、责任担当、关爱患者的医德教育;专业学科发展史和医学科学家故事可体现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队协作等科学精神;党和国家卫生健康方针政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人民卫生保障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可成为认同社会主义道路的很好的案例。这些都为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一)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办学特色为立足点,以医学人才素质要求及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为出发点,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现状及问题为着力点,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由上到下的系统设计以及由下至上的逐层建设,如图1所示。通过顶层设计明确学校层面的课程思政实施目标及主要内容;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统筹安排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及内容,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挖掘加工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依托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在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构建“分层、分类、分阶段”“一体化、系统化”的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二)课程思政建设举措

1.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是学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校各类各门课程,并不局限于某一课程或某一专业,因此,加强顶层设计是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改革的保障。

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学校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作为重要工作纳入学校“加强内涵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教师绩效目标考核体系,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相统一”的总体要求,推进“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有机结合”。制定学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方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作出明确要求,对建设内容、举措、进度等进行系统规划,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有序进行。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教务处、思政部等多部门人员组成的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组,对课程思政进行总体部署、系统设计,引领全校各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正确方向,实现全员、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确保立德树人目标达成。制定激励政策,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及课程建设纳入学校教学改革及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把部门和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实施效果作为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纳入职称聘任评价体系。

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引领,以医学专业课程为有效支撑,结合学校办学及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确定学校课程思政育人的三个层面目标:以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根本目标,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以公民素养培育为基本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人文修养,遵纪守法,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以职业素养培育为职业目标,培育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职业精神,以及体现专业特色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行为,如助产专业根据其专业特色应培养学生具有敬佑生命的职业精神、慎独的职业道德、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精益求精的职业习惯等。

2.构建能学辅教、共建共享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目前,医学院校的广大教师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已有充分认识,对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也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样的,除了专业教师本身德育能力欠缺、经验不足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医学课程所蕴涵的思政元素较为分散,缺少系统的思政资源呈现。为解决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素材挖掘凝练困难、课程思政资源获取渠道少的现实问题,学校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依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改革实际,组织有关医学类院校教师对各医学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系统挖掘、整合、加工和分类,建设涵盖专业知识及思政教育资源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建设按照多层级建构原则,以“章节资源”组成“课程资源”,再由“课程资源”整合形成“专业资源库”,最终建成覆盖学校所有医学类专业的多层级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见图2。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比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途径对资源库内容进行不断补充、更新和完善,为院校、教师、学生和行业学习者提供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定位准确、内容系统、方便实用、共建共享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3.构建“分层、分类、分阶段”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突出专业特色,分层落实课程思政任务。专业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单位和重要平台,各专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专业—课程—课堂分层次设计实施课程思政任务,构建“系统性、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对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等具体要求,提炼形成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专业思政主线;专业所含的各门课程,则围绕专业思政主线、结合课程性质及其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确定课程思政主题;课程中每个教学单元或章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则围绕课程思政主题、结合教学实际,确定相关章节的思政教育话题;制定含课程思政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章节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例如助产专业,可以将“敬佑生命”确定为专业思政主線,以“仁心仁术”“精益求精”“科学精神”“安全第一”“慎独修养”等多个课程思政主题作为支撑。围绕课程思政主题系统设计和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如“仁心仁术”可以分解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用心关爱”“德艺双馨”等章节思政教育话题,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形成具有助产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有效达成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体现课程特点,分类规划课程思政内容。围绕根本、基本、职业“三层思政教育目标”,对全课程育人进行系统性设计。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定位各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确定课程思政实施角度。公共基础课以实现课程思政根本目标和基本目标为主,侧重培养理想信念和公民道德等;专业基础课以实现课程思政基本目标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等;专业核心课和拓展课以实现课程思政职业目标为主,侧重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从而构筑覆盖面广、类型丰富、相互支撑、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

根据过程特性,分段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按照教书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成长规律,对全过程育人进行一体化设计。按照医学人才培养过程的不同阶段,设计递进性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安排针对性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以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新生入学时,聚焦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讲好“开学第一课”,通过专业识岗同步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根据思政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开设顺序,按课程性质分类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科学素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通过行业先模人物及带教人员的言传身教,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精神,形成尊重病人、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甘于扎根基层、奉献群众。

4.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示范课程和示范专业

通过项目立项建设方式,优选培育一批基于资源库建设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示范课堂、示范课程和示范专业。其中,示范课堂以专业课程中的某一专题或教学内容为单位,从思政教育元素的提炼加工、微课制作、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及协同作用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示范课程以专业中的某一门课程为单位,从课程团队、课程思政主题设计、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及其与本专业思政教育体系的协同性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示范专业以某一专业为单位,从专业思政主线凝炼、专业思政总体设计、专业团队建设、思政教育贯穿始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思政实践模式、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思政理论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一节课到一门课程再到一个专业的课程思政示范建设,有效辐射、带动学校整体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实现全课程育人,丰富了“三全育人”的形式和内容,促进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

5.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

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发动全体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高效、准确地融入德育内容,主动承担起育人职责,就意味着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还要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和课程思政能力。为此,学校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集中宣传、学工、团委、教务、各专业负责人、思政课教师及课程思政骨干教师,通过举行研讨会和报告会,交流共享经验和资源,研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帮助教师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解决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困惑;在教师日常培训中,通过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课程思政专题讲座、选派教师参会及考察学习等形式,强化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通过师德标兵评选、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提升自身政治修养和育人的自觉性,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四、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一)形成一体化、系统化的课程思政体系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以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基础,以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通过分层落实“课堂→课程→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及任务、分类安排“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医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内容、分阶段实施“入学教育→基础课学习→专业学习→临床实践”的课程思政教育,形成课程思政目标层次递进、内容相互支撑、教育进阶提升的一体化、系统化的课程思政体系,有效解决了目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缺乏专业层面的一体化设计、课程“单打独斗”、各课程之间的课程思政教育呈相互独立和割裂状态、未能形成课程思政育人合力的问题,实现了课程育人的叠加效应,提高了课程育人质量。

(二)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提供了有效平台及资源支持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涉及学校15个专业,建成了“一个门户、两大用户群、n个专业课程思政学习模块”的资源库平台。通过对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分析、梳理、加工、分类,使医学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显性化、系统化”,便于教师检索应用和学生分类集中学习,有效解决了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元素“隐蔽、分散”的问题,有助于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普遍实施。目前资源数量已1万余条,有效解决了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系统化思政资源的困境,为教师教、学生学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国内多所医学类高职院校参与建设,教师和学生用户已超过1万人,提高了资源库建设水平和使用效率,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动态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三)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有效提升

通过参与资源库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示范课程与示范专业建设、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等途径,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主动性和育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019年,在国家级和省级多次教学比赛中,学校教师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有效提高了专业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育人功能,受到评委专家的广泛认可,获得一、二、三等奖各3项的好成绩;课程思政相关研究课题立项省级3项、市级10项、校级9项。

(四)课程育人效果明显

依托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通过“分层、分类、分阶段”实施课程思政,以及采用混合式教学、案例研讨等多种教学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实现了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步提高。2019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共获獎68项,其中个人特等奖1项、个人一等奖16项和团体一等奖2项;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近万人次,累计时长5000余小时,多个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获得上级表彰;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学校团委被评为山东省红旗团组织,1人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三下乡”先进个人。

五、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反思与展望

随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某些方面的短板和缺陷也越来越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一是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还不完善,虽然教师对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分析和挖掘,资源数量及形式也比较丰富,但部分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整合、加工和提炼。二是有些课程的课程思政特色和亮点还不突出,表现为课程思政主题凝练不够、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结合不够密切,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的融合和协同性需进一步加强。三是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还需要完善,在课程思政示范课和示范专业建设的立项、验收及评比中,突出要求了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中课程思政的融合度和实现度;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学生评教中设置了教师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否有课程思政教育及教育效果的评价,在督导评教及同行评教中设置了课程思政融合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机性和成效性的评价,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还需要强化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素质养成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总之,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充分体现高职医学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要充分考虑时代育人要求和行业发展需求,要充分结合院校和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现状,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教学目标相融通,将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全面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和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靳诺.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8-12.

[2]钱欣,曾宁.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研究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6):155-157.

[3]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7):32-34.

[4]李凤.给课程树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43-46.

[5]顾晓英.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大国方略”课程话语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35-37.

[6]张勇,胡诗朦,陆文洋,等.生态环境类专业的课程思政—以“环境问题观察”MOOC建设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8(6):34-38.

[7]杨雪琴.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1-43.

[8]严交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5):69-71.

[9]平静,徐飞跃,王钢.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三课堂”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9(11):88-93.

[10]俞婷.基于学生“千日成长”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11):94-98.

[11]陈艳.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交互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10-112.

[12]王丽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71-75.

[13]王石,田洪芳.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15-18.

[14]杨晓慧.关于高职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9(18):80-84.

猜你喜欢

医学专业协同育人资源库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高职高专护理教学资源库建设浅谈
构建可持续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若干思考①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论医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