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陌生化翻译在《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本中的运用

2020-06-12张靖

新丝路(下旬) 2020年6期

张靖

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陌生化翻译理论在英译本中的体现。首先对陌生化翻译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基于对原著以及译本的细致的分析,后续将从两个方面详细阐述译本采取的陌生化翻译策略,即《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人名和民俗文化用语的翻译;最后,本文将对该英译本做出批判性总结。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陌生化翻译;民俗文化用语;中国文化走出去

《穆斯林的葬礼》是著名作家霍达的代表作,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等多个奖项,已有多个语种的译本走出国门,其中关月华和钟良弼合译的The Jade King-History of a Chinese Muslim Family是目前唯一的出版英译本。该书以中国穆斯林回回的文化生活为背景展开,描写回族玉器手工匠人韩子奇上下三代跌宕起伏的坎坷经历。该作品因其展现的中国穆斯林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现实生活而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熊猫系列丛书,是否在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保留了源语的语言文化特色,值得关注。然而本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源语文本,对于其译本的研究较少且大多分析于归化、语义翻译、意译等翻译策略,陌生化翻译现象鲜少得到关注。本文基于现实需求,旨在探究陌生化翻译理论在英译本中的体现。

一、陌生化翻译理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诗人希尼在其著作中的一节“翻译的影响”中提出陌生化翻译的定义:翻译过程中译者适当舍去语言的常用表达方式,将目的语的表达世界变得陌生,以更新译者和读者已丧失了的对语言新鲜感的接受能力,使译者确实能够将原作中的差异性传达出来,以促进不同民族间相互理解和交流。将源语文本的陌生化表现手法保留,或把文学样式、文学手段、文学主题、文化信息陌生化。异域化(alienness)和杂合化(hybridity)是其表现形式。异域化是指译者保留源语语言和文化异质性,例如保留源语的词汇和句法、文化意象。杂合化(hybridity)是指调和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来保持或进行再创造,重构造源语文本的陌生化特质。[1]语音、词汇、句式是陌生化翻译的三个主要方面,对应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音译、直译与异化。

二、陌生化翻译在《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本中的体现

1.人名的翻译

韩新月New Moon、梁亦清Liang Yiqing、梁君璧Liang Junbi、梁冰玉Liang Binyu、韩子奇Han Ziqi、韩天星Han、Tianxing、楚雁潮Chu Yanchao、陈淑彦Chen Shuyan

可以发现,除了对文中女主韩新月的名字直译New Moon,对其他主要角色的名字都是采用拼音翻译。为何如此翻译:首先,韩新月的人物形象和月的圆缺有很大关联。她出生时“天上挂着一弯圣洁的新月”;进入大学,悬于未名湖上的那明亮圆满的月亮则象征着她美好的青春;她的逝去则体现在雕刻于她墓碑上的那一弯新月”。韩新月的苦短人生的走向几乎与月的圆缺变化重合。同时她的特质也是月亮的特质。明亮、娟秀又清冷的新月对应她聪敏、美丽却凄惨。这也体现了回族文化中“月”意象的特殊地位,以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译者体会到了这个名字与月的意象的紧密联系,在翻译时采用陌生化手法,保留了名字的内核,月这个文化意象,维持了外在的统一,并未因为追求陌生、新颖而生涩,翻译效果反而更佳。

2.民俗文化用语的陌生化翻译

此部分例举了部分婚礼葬礼习俗用语的陌生化翻译进行分析。婚礼葬礼习俗向来是研究民族时的重点之一,体现着其特有的民族文化,也是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的重要的情节:书中共描写了两次婚礼、两次葬礼,其中出现了较多的婚葬习俗用语,是中国穆斯林回回独有的民俗文化以及宗教精神的载体。

(1)专有名詞的陌生化翻译

例1:在他最后的时刻竟然没有守在身旁,没有提醒他念清真言[2]

was not with him in his last hour to remind him to say al-Kalimah al-Tayibah[3]

此句采取音译,在脚注部分补充释义:al-Kalimah al-Tayibah.(the cardinal tenet of Islam):There is no god but Allah;Mohammed is his messenger。一方面,直译保证了宗教经典的纯正,展示了穆斯林用语的特点,保留了原有异域文化特色,延长目标读者感受的时间和难度,引起对文本的注意,从而获得更深的文化体验;另一方面,加上补充释义,则可确保源语文化能被理解,有效得解决了绝对文化缺省的问题,是一种较好的文化补偿方式。

(2)与葬礼习俗相关的专有名词翻译

例2从容地走,带着“依玛尼”——崇高的信仰

at leisure and with imam in his heart,that is,with absolute faith in Allah.

例3心随着正在接受“务斯里”(洗礼)的亡灵

their hearts going out to the deceased now being given Ghusl (ablution)

例4“拉赫”,是亡人安息的地方the rah, the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e deceased.

例2、3、4采用了直译,音译的翻译策略,在音译之后做出了解释。采取陌生化翻译方法,为译语注入了新的词汇。Imam、Ghusl这些极具异域风格的词汇中蕴含回族穆斯林的民族文化特色。目标语读者在阅读过程不断有新的发现,投入译文的时间增加,文化体验感不断深化,陌生感转为新奇感,有效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3)婚礼习俗相关的专有名词翻译例举如下

例5:达旦Dadan! 盖毕尔图Gaibiltu

此例在音译之后做出了补充:they repeated the words in their turn,voicing their assents,即先异域化翻译达旦、盖毕尔图,随后译文按照原文的逻辑对异域化的两个词作出解释。可见译者对于陌生化翻译的度掌握的十分精确。

例6:喀宾(聘礼)kebin(courtesy money)乜帖Niyah(alms)

例7:花轿bridal palanquin、坐果子sitting at the fruit、喜果fruit of happiness

例8:今日躬两揖,明日到府成大礼!Today bow twice.Tomorrow visit the other house!

例6中的专有名词翻译皆进行了混杂化翻译:先音译每个专有名词,并用斜体加以突出,然后在括号里用英文解释该词。例7中的名词则是采用直译,保留了源语的文化特色,拓宽了读者对于异质文化的了解,同时译文新颖,带给读者新奇的体验感。例8的俗语,译文中保留了源语的押韵特点,并且在句子长短上,也与原文一致。

(4)描写民俗活动篇章的翻译

例9:送葬的队伍快步行走,一路念诵着古兰真经。速葬、薄葬,是穆斯林的美德,伊斯兰教的葬礼是世界上各种族、各宗教中最简朴的葬礼,没有精美的棺木,没有华贵的寿衣,没有花里胡哨的纸车、纸轿、纸人、纸马,没有旗、锣、伞、扇的仪仗,没有吹吹打打的乐队,也没有漫天抛撒的纸钱……一心归主的穆斯林,不需要任何身外之物来粉饰自己。

The cortege proceeded in rapid strides,the Koran being recited all the while.A speedy and simple burial is considered a virtue of the Muslims. Among funeral rites of all races and religions in the world,none is simpler than the Islamic.In which there are no fanciful coffins,no extravagant burial thanks,no colorful paper carriages,sedan chairs,figures and horses;No processional banners,umbrellas and fans.No band,no paper money to scatter into the air and all around.Single-minded about returning to the fold of Allah,Muslims have no use for embellishments of any kind.

此段译文采取直译,在句式和词汇的层面上几乎做到了与原文一致。将纸车译作paper carriages而非carriage for the dead,纸钱则译为paper money。譯者力求读者获得新奇感,译语文化注入新的词汇,保留中国文化的异质性。这种陌生感在阅读中对读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惑,但是这困惑却不会阻碍读者的阅读,反而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自发得搜集相关知识,更深入的了解中华文化。

三、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例举的词、句、选段很好的体现了陌生化翻译理论,也达到了较佳的效果,但是同时英译本也采取省译、改译等手法,对于部分文段进行了删减。例如原文中描写十分详实的节日庆典以及例如文化大革命中的社会事件[4]翻译理论的选用并无绝对,研究者也不应该用二元对立的方法来分析。

由以上示例中,可以总结出穆斯林的葬礼此英译本中陌生化翻译的特征及其作用:通过对原文形式和意义的忠实再现,运用异域化以及混杂化的翻译方法,采用了直译,音译,直译加补充释义等策略,增加了译文的趣味性,真实得展现了原文中文化意象以及回族穆斯林的婚葬习俗特色与其民族文化;对于目标语读者来说,再现了原语的语境,增加了读者对于译文中异质文化的积累,鼓励其对源语文化进行思考;对于中国文学、文化来说,有利于对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陈琳、张春柏.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2]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

[3]YuehuaGuan.The Jade King[M].Beijing:Chinese Literature Press,1997

[4]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熊猫”丛书英译中国文学研究[D].2010

指导老师:

杨柳,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