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建设:从规范走向个性的班级

2020-06-12

新班主任 2020年5期
关键词:卫生教室制度

曾获首届浙沪苏“长三角”教科研标兵、长三角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初中组第一名、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温州市名班主任、温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出版专著《细节成就优秀的教师》《守候阳光》《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等。

制度建设:从规范走向个性的班级

在班级建设初期,需要订立规矩、形成规则、规范行为、分配事务等,面对这些问题,大多数班主任都选择了制度建设这一做法。

对一个班级来说,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具体表现,能够给班级建设带来规范的方法、建设的范式和发展的方向。一个有制度的班级,呈现了班级建设的合理性、具体性和发展性。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发展的载体,是学生为了建设班级、完善自我而建立的规则,可以帮助学生成长,推动班级发展。制度建设需要关注3个方面:制度的种类和内容、制度建设的方法步骤、制度建设的关键点。

制度的种类和内容

班级管理中需要哪些制度,把这些制度分成几类是制订制度之前需要明确的。只有从宏观上了解制度的概况,才能在建设制度的时候建立事物之间的逻辑。

关于班级制度的种类,从内容角度可以分成整体制度和专题制度。整体制度是管理班级运行的制度,是班级建设与发展需要的制度,也就是班规。专题制度是针对班级建设某个方面的规定,譬如图书角管理制度,卫生角制度,绿色植物保护制度等。

从评价角度可以分成主动的制度和被动的制度。主动的制度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任务,是实现成长的制度,譬如我班的因材自教制度,计划打卡制度等。被动的制度是评价学生行为的制度,是根据学生的表现,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并促进学生改变的制度,譬如小组评价制度,值日卫生打分制度。

从学生角度可以分成参与性制度、目标性制度、过程性制度和终结性制度。参与性制度是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制度,譬如一日行规制度。目标性制度是为了达成某一目标而制订的制度,譬如运动会冠军制度。过程性制度旨在体现班级建设和人的成长过程,譬如时间管理制度。终结性制度是对学生成长的结果进行评价的制度,譬如考试奖励制度。

各种制度是根据学生成长的不同角度而制订的。各种制度形式不同,内容各一,但这些制度的目标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综上,制度有两个特点:规范和个性。它是规范学生成长过程,同时又根据学生特点,推动学生个性发展。

制度建设的方法和步骤

班级建设是“班级”走向“班集体”的过程,需要规范学生行为,凝聚班级精神。规范主要是针对班级制度的创建,以要求的形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包括班级的学习、行为和思想风气。建设是指学生品质的形成过程,是班级精神建立的重要方式,是班集体生成的标志。

制度建设最好的方法就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根据班级目标进行制度建设。良好的制度促进学生成长,所以制度要得到学生的参与和认同,并在学生的推动下,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师生共同参与的制度建设主要有5个步骤,以卫生制度为例。

作为专题制度,我引导学生自己做,全班学生认同后,再由我来进行部分修改和完善。总的来说,制度建立的逻辑是将事件分解成“目的—目标—任务—要求—安排”5个步骤,过程中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逐层递进。

1. 宏观架构

建立制度的前提是了解规范内容和管理的角度以及理解在目的之下的具体目标包含的角度。这是从宏观认识班级建设,并分解班级建设的内容。分解的角度是制度规范的内容,也是工作实践的内容。

在班级建设中,班级物理环境会影响学生的行為秩序。以班级卫生制度为例,我们的目的是打造一个星级标准的教室,建立合理的规则,养成良好品质。

在目的的指导下,确定的目标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班级的卫生打扫;第二,班级卫生角的整理;第三,班级日常卫生的保持。

这3个方面在宏观上界定了班级日常卫生的内容。接下来制度的建立只要从这3个方面入手,逐步具体化就可以了。

2. 细节分枝

制度是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建立制度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制度最大的特点是针对性和合理性,它是否有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措施。从逻辑上来说,这是为了达成目标界定的任务。从抽象的要求过渡到具体的内容是制度确定的关键。

在班级卫生制度的确定过程中,以“班级的卫生打扫”为例,需要了解3个问题:打扫哪里?谁来打扫?难度值如何?即具体的卫生打扫的内容有哪些?有多少人可以安排?每个人的任务难度是否大致相当?

班级卫生“打扫哪里”包括教室内和教室外。“谁来打扫”有两种方式:一是每天定人负责定点问题;二是每天一组学生动态负责。“难度值”包括内容的量、耗费的时间、耗费的精力。综合这3个因素设置岗位,自主承担,相互合作。

根据任务安排,教室内分成:教室空中、教室周围和室内地上。教室外分成:周边三米和绿色植物。我们以空间区域为划分标准,把教室分成几个部分,并在各个部分的基础上设置任务点。以教室周围为例,我们确定了6个任务点:空调表面干净、黑板无痕、洁具整齐、愿瓶陈列整齐、桌椅摆放有序和讲台整洁。

“做什么”就是对目标的有效界定。

细节分枝就是通过对任务的界定,达成预先设定的目标。

3. 操作可行

制度的作用体现在它的可行性操作中,操作是否可行,主要表现在:一是要足够具体,能够结合班级的现状;二是要有步骤,让人一看就知道要怎么做。

在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要求,其实就是班级卫生制度的操作步骤。它结合了分工区域、内容、任务点、难度值、人数和负责人,从6个方面定位,直接操作。

从操作层面来说,6个方面的融合就是4个步骤:(1)根据各个区域确定分工的内容;(2)将内容分解为任务点;(3)确定任务点的难度值和应该安排的人数;(4)合理分工或者自主选择。4个步骤体现了“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完成什么任务”,定位到人,任务驱动。

4. 评价有效

评价是制度实施的动力,评价不仅是一种衡量方式,更是以制度推动发展的动力。所以,制订制度的同时,还需要确定评价方式。评价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容易操作;二是动态调整。容易操作是指评价方式要简单、清晰,以最合理的方式评定任务完成的状况。动态调整是指评价标准与任务内容、任务难度、完成人数有关,以模糊的评价方式看到评价的作用,促进班级和人的成长。

班级卫生制度的评价是点对点的具体评价,即每一个任务点都有相应的具体评价。譬如,对教室玻璃的评价是没有指纹;对窗户的评价是边框无尘;对空调表面的评价是无尘可拭等,每一任务点都有属于自己的评价标准。

5. 调整完善

制度的确定是一个过程,它包括:确定、实践、反思、调整和完善。一种制度会根据學生的成长、环境的改变、身心特征的不同而出现变化。所以,在制度确定之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调整和完善分成3个步骤:第一,确定与实践,制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暴露不足;第二,反思与分析,通过反思实践中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到需要调整的点;第三,调整与完善,通过调整,获得学生认同,从而完善制度。这就是制度的二次发展过程,体现了制度的人性化,目的是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制度建设的4个关键点

所有的事务都有其本身的重心,制度建设也有它的关键点。把握制度建设的关键点就是对制度有效性的支撑。一项制度的影响因素有目的、内容、操作、人、尺度、评价等,但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是决定制度建设的核心。从制度建设来看,它的关键点在于:目的是什么?操作简单吗?评价跟得上吗?主体认同吗?

1. 目的是什么?制度的出发点是影响制度实施的关键,所以建设制度之前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而做。一般说来,制度建设的目的有3个:培养人的品质,进行班级建设和培养班干部能力。培养人的品质是制度建设的核心点,它可以预防制度重形式轻内容。进行班级建设是落脚点,它让制度有步骤可行,能就事论事。培养班干部能力是发展点,也是制度发展的关键,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引导班干部提升自我能力。目的决定了制度建设的方向。

2. 操作简单吗?制度的核心在于达成目的,好制度一定是简约的,是能够直接发挥规范行为的作用的。简单包括3个方面:理解简单;操作简单;评价简单。理解简单,是让人能一看就懂;操作简单,就是步骤不多,学生可以直接用在班级建设中;评价简单,就是评价方式明了。操作是否简单决定了制度本身的生命力。

3. 评价跟得上吗?评价是推动制度和学生成长的动力,是制度的有效组成部分。评价是否能够跟上制度,是制度是否可以持续的关键。主要是看人和内容两个角度的评价。从人的角度,要看是否是针对人的行为的评价,是否有助于调整人的行为;从内容的角度,要看是否能够合理评价工作,是否能够评出工作中的不合理的地方。评价决定了制度发展的动力。

4.主体认同吗?制度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成长而建立的,所以,学生的认同是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班级建设的制度一定要得到认同后,才能更好发挥作用。主体认同是指制度建立的参与,实施的认同和反思的关注。制度建立的参与是建立过程中要有每个人的参与;实施的认同是实施前对制度要获得参与者的认同;反思的关注是实践中大家要针对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主体是否认同是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

责任编辑  何欣容

猜你喜欢

卫生教室制度
不要在教室打闹
智取红领巾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某些单位的制度
卫生歌
讲卫生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