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都来当当“官”
2020-06-12马志国
马志国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班级群体的领导者除了班主任,还包括学生干部。班级群体管理效果如何,从群体领导者心理效应的角度来说,既取决于班主任的影响力,又取决于学生干部的角色扮演。因此,一个班级群体管理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干部角色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学生干部角色的定位
虽然我们是从群体领导者角度来讨论学生干部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与社会群体组织的领导者不同的是,学生干部在班级群体中的角色有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在于,学生干部有双重角色,既是有领导者身份的特殊学生,又是有学生身份的特殊领导者。就是说,学生干部首先是班级群体的被领导者,然后才是班级群体的领导者。
一句话,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学生干部。
为此,我们应该怎样全方位指导学生干部的角色扮演?
首先是指导学生干部演好学生角色。
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是受教育者。因此,担任学生干部,一方面是在参与班级管理中经受锻炼,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这是作为学生应该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一方面是为班级管理付出努力,为班级群体以及成员提供服务,这又是作为学生为班级群体应尽的义务。
学生是班级群体的成员,谁都有“当官”的权利,谁都有“当官”的义务。“当官”的过程,就是促使学生角色发展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干部的使用和培养上,不能像社会群体组织择优选拔领导那样,让学生干部成为少数学生的权利,而剥夺大多数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权利和义务。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应面向全体,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给更多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指导学生干部演好学生角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引导学生干部淡化乃至消除“官”念,认识到当“官”是为了自己更好地当学生。
其次是指导学生干部演好干部角色。
学生干部,一旦职责在身,就有了区别于普通学生的角色特征。就是说,学生干部为了参与班级群体的管理,在被领导和被管理的同时,还要学会扮演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演好自己的学生干部角色。
班级群体的每个成员都有“当官”的权利和义务,但难免出现有些学生缺少参与班级管理经验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来培养与之相应的角色意识,来学习与班级管理相关的知识,来锻炼与班级管理相应的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干部的干部角色的发展。
这样一来,就具体的某个学生干部来说,可能管理能力不是很理想,但是,就班级群体管理整体效能来说,却不会削弱,只会增强。这是因为,这样的学生干部角色定位,会更广泛地激发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更广泛地激发班级群体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更广泛而深度地激发班级群体发展的内在活力。
探索适合学生干部角色发展的班级制度
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是由中小学班级群体管理的特点决定的。
中小学班级群体的管理与社会群体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在社会群体中,成员的角色是趋向分化而稳定的,只有少数人做领导者和管理者,绝大多数人是被领导者和被管理者。这或许可以叫作“分工不同”。但是,在中小学班级中,却不该有这样的“分工不同”,或者说,班级群体成员的角色不该有这样的角色分化,更不该过早地分化且稳定。
这是因为,中小学生是受教育者,每个学生都有通过扮演群体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获得相关能力发展的权利和义务。
为此,我们在班级群体管理中,就不能不根据学生干部角色的特殊性,在学生干部使用和培养上,努力避免学生干部的角色冲突,努力促进学生干部角色意识的健康发展。这既要从认识上解决问题,还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传统的中小学学生干部制度虽然具体形式很多,但总体而言不外乎3种:或是任命制,或是选举制,或是二者的结合。这3种学生干部制度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终身制”或“准终身制”。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学生干部制度下,在整个中小学阶段,学生干部成了少数学生甚至是极少数学生长期享有的权利,从而剥夺了大多数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权利。
不言而喻,这样的学生干部制度,与学生干部角色的特殊性不适应,与学生干部的双重角色整合不相适应。结果是,既妨碍班级群体管理近景目标的实现,不利于激发班级群体的内在活力,也妨碍班级群体管理远景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助长了少数学生的特权意识,阻碍了多数学生的能力发展。
由此说来,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干部角色在班级群体管理中的功能,我们不能盲目沿袭传统的学生干部制度,而应探索现代化的学生干部使用和培养制度,使学生干部制度适应学生干部角色,促进学生干部制度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为了让学生干部制度适应学生干部角色发展,不少班主任对学生干部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实践。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班主任的做法。
那年,我接了一个新班,又一次让学生自荐:你愿意为新的班集体做些什么?一名学生的自荐信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工工整整写了几个字——我想当班干部。敢“赤裸裸”要“官”当,有意思。我找来这名学生,他说:“我从来没当过班干部,到了新学校想锻炼锻炼,老师,不行吗?”
我能说不行吗?我凭什么说不行?学生在学校就是来接受教育和锻炼的,“当官”不正是一种很好的接受教育和锻炼的方式吗?少数学生 “当官”确实是惯例,让谁“当官”都是班主任说了算,也确实是惯例。任何惯例都是可以打破的,正是在司空见惯的教育活动中,蕴藏着很多值得重新探索研究的课题。于是,我便开始思考班级学生干部民主换届制,准备让学生都来当当“官”。
班级学生干部民主换届制,就是班级学生干部全部民主选举、全员换届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一是民主选举,是选举制不是任命制,拒绝班主任“钦命”;二是全员换届,是换届制不是调换制,同一类别职务一般不连任。就是说,上一届班干部在换届时不再有被选举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届班委会产生之前,班主任要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在新生中指定好临时负责人。这项制度的实质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归还每个学生“当官”的权利。
实施之前,我也有过顾虑:就成人来说,未必人人都有“当官”的本事,孩子们是不是都能“当官”?实践证明这顾虑是多余的。
班上曾有一名品学兼优的男生,论成绩是一流的,但很内向,从来没当过学生干部。在一次班委会换届时,他被同学们推荐为候选人,自己却打起了退堂鼓。我给他鼓劲打气,同时再次申明:“当官”不仅是权利,还是义务。权利可以放弃,义务怎能放弃?经过思考,他不再打退堂鼓,后经民主选举担任了班长。他能不能当好这个班长?当时我也没有底。结果,几天后,他这个班长也干得有板有眼。在他的任期内,班级发展又上了新台阶,他个人也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
还有个男生,平时学习有些懒散,成绩不好,在一次换届后担任了体育委员。他在就职演说中表态:“我從来没有当过‘官,这回大家信任,我一定要借这个机会改掉自己懒散的毛病。”他这句话不仅成了大家认可的“名言”,而且也成了鞭策他的一种动力。在他的任期内,举行了一次校运动会,他把运动会各项事务操持得很到位, 最终班级获得了“文明代表队”奖。
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人,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班级学生干部民主换届制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机制保证,最大限度激发了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学生干部制度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这位班主任改革学生干部制度的实践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有利于班级管理民主化。
首先,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班级学生干部换届制的核心,是保障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这从内隐的深层的方面保障和体现了教育民主化。
其次,保证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从这个方面说,班级学生干部换届制肯定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保证了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最后,从实践上有利于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树立学生的民主意识,使之学会争取并保护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学会明确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是现代教育的固有目标。民主意识形成的最好渠道是民主生活的实践。让学生都来当当“官”,为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民主生活实践机会。
启示之二,有利于班级和学生的发展。
学生干部是大家选出来的,这从管理角度看就有了许多好处。一是学生干部既有正式群体中领导的角色特征,又有非正式群体中首领的角色特征,从而有利于推动班级管理的健康发展。二是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既能发挥固有的角色影响力,又能发挥具有很大优势的非角色影响力。三是形成了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干部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班级群体中扮演过的角色越多,和集体的联系就越密切,接受的教育就越全面,个性发展也就越全面。让学生都来当当“官”,为学生扮演多种角色创造了有利条件。抛开班主任说了算的任命制,也就避免了教师个人由于认知局限,给某些学生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不仅有利于班级群体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学生个体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