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观性视角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测实证研究

2020-06-12彭兵转朱戈鹿晶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评测现代信息技术

彭兵转 朱戈 鹿晶

摘要:一体化和国际化的全球经济、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及文化融合使得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提升习者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势必会促进中国自身及在国际上的发展。文章提出在主观性角度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跨文化交际技能评测实证研究,不但体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成果,大力推动了高校英语在跨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还能够帮助学生自評及自测其跨文化水平能力,使其更好地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认知,提升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型高水平人才。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语言主观性;跨文化交际能力;评测

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发布《投资于文化多样性与跨文化对话》(Investing in Cultural Diversity and Intercultural Dialogue),指出“了解不同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扫盲,同文字与数字扫盲同等重要”。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发布《跨文化能力:基本概念与实践框架》的文件,阐明了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概念、培养目的及培养实践计划。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测评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参考,但根据中国知网不完全统计,以“跨文化交际”为主题的文献共有19 220篇,但是以“跨文化交际”和“测评”“测试”或“评价”为主题的文献仅有不到200篇,以“跨文化”和“现代信息”为主题的文献只有20余篇,而且基本都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佟靖 2014;黄朝阳、张妮莎 2015;林峻 2017;钟建玲 2018;陈燕 2018等)。所以,为了更加全面、公正、高效评测我国高校学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者们在跨文化交际能力评测系统方面的实证研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语言主观性视角下的中国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学模式的建构

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七个维度,即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知识,与外国文化有关的知识,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对异国文化的态度,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和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概括起来是知识、态度、技能、认知四大方面。学生作为社会的人,有其主观态度、想法和观点等,在模式中,学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电脑、手机等,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即可以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浏览信息,了解各种文化的特征,需要我们在仔细体会各种文化之间异同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敏感程度以及跨文化交流意识,形成对中国文化和异国文化正确的态度与认知,循序渐进地进行跨文化输入;同时,学生还通过在线交流平台,如QQ、Wechat、email等,模拟跨文化交际场景,或者和外国友人进行跨文化交际实际演练,通过跨越文化方面的交流输出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和认知等主观因素。无论学生进行跨文化输入还是跨文化输出活动,教师都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沟通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情况。

二、评测实例及评测效果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哈尔滨理工大学18级学生,控制组选取了电气18-A4班、机械18-A2班和计算机18-B4班的学生,总人数为117人;实验组选取了电气18-A2班、机械18-A1班和计算机18-B2班的学生,总人数为119人。为了能够确保本次试验的可信度及有效度,控制组和实验组学生在受试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结果大致相同。笔者面向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试验,并在整个试验中,应用了基于现代信息与技术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培训的讲习模式。

(二)研究工具

此次研究根据前文设计出的中国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7个维度,具体细化成为了36个变量并且设计了调查问卷,用以评测大学生在跨文化方面的交际技能。在此次问卷中,每个变量为1小题,一共36小题,每个小题分值范围为1—5分。经过一学期的跨文化教学实验后,笔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数据录入到Excel和SPSS19.0等统计软件中,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三)评测效果

表1是学期期末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比较,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七个维度内,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知识部分,总成绩为20分;与外国文化有关的知识,总分为40分;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总分为25分;对异国文化态度部分,总分为30分;跨文化交流技能,总分为35分;跨文化认知技能,总分为15分;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总分为15分。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知识平均分高于控制组学生的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知识平均分3.59分,p值为0.000;实验组学生的与外国文化有关的知识平均分高于控制组学生的与外国文化有关的知识平均分5.93分,p值为0.003;实验组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平均分22.41分,高于控制组学生的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平均分3.58分,p值为0.018;实验组学生的对异国文化的态度平均分高于控制组学生的对异国文化的态度平均分5.09分,p值为0.007;控制组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技能平均分25.32分,而实验组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技能平均分31.36分,明显高于控制组,p值为0.001;控制组的学生在跨文化认知和技能方面的平均分数为10.67分,实验组学生平均分数则为13.52分,高于控制组学生2.85分,p值为0.000;实验组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平均分高于控制组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的平均分1.97分,p值为0.002。可见,实验组中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各个维度的平均分皆高于控制组中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各个维度的平均分,而且,平均分对比的P 值均低于0.05,说明了控制组和实验组的成果有着明显的差异。

表2为控制组在学期前和学期后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七个因素的测试结果对比,从表2可以看出,学期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七个维度的平均分与实验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七个维度的平均分相差很少,而且,两者平均分对比的P值均大于0.05,这说明控制组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期前后并无明显的差异。

表3为实验组在学期前与学期后中两个时段内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七个因素方面的对比,从表3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实验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第一个维度(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知识部分)的平均分达到了15.47,比实验前的平均分高了3.99;实验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二个维度(与外国文化有关的知识)的平均分为36.56,比实验前的平均分高了6.42;试验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第三个维度(对中国文化的态度)的平均成绩比实验前高出3.76分,实验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第四个维度(对异国文化的态度)的平均分比实验前的平均分高了5.3分;实验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五个维度(跨文化交流技能)的平均分数比实验前高出了5.32分,实验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第六个维度(跨文化认知技能部分)的平均分比实验前高出了3.1分,实验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七个维度(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的平均分比实验前的平均分高了2.73分。试验前后平均分的对比P 值都小于0.05,这表明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三、结论

针对于高校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评测实施的实证研究不仅可以评测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够以测促学,具体而言,测评结果不仅可以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还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跨文化能力,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根据测评结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学习,积累丰富的跨文化知识、技能等,为实现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使大学生恰当、有效地解读异域文化,越发深入地了解自己与他人;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丰富评测系统,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评测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多宝贵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尤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文化能力概念与行动框架》浅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6,(6):44-49.

[2]焦晶.国外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50年[J].晋阳学刊,2017,(9):117-125.

编辑∕宋博瑶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评测现代信息技术
次时代主机微软XSX全方位评测(下)
次时代主机微软XSX全方位评测(上)
攻坡新利器,TOKEN VENTOUS评测
Canyon Ultimate CF SLX 8.0 DI2评测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