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消渴病前期病证结合解析
2020-06-12谢应兢陈宇段锦高宗磊陈登景丁洁
谢应兢 陈宇 段锦 高宗磊 陈登景 丁洁
[摘要] 目的 探讨普洱市消渴病前期病证特点,并观察给予对应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1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普洱市120例消渴病前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拟定的治疗方案;比照组(60例):拟定二甲双胍药物治疗方案展开;实验组(60例):拟定中医治疗方案展开;就组间血糖控制有效率、糖尿病发生例数以及治疗前后总胆固醇水平、血糖水平展开对比。 结果 实验组消渴病前期患者血糖控制总有效率(71.67%)高于比照组(53.33%)明显,糖尿病发生例数(21.67%)低于比照组(48.33%)明显(P<0.05);治疗前,实验组消渴病前期患者总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消渴病前期患者总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均低于比照组明显(P<0.05)。 结论 消渴病前期患者于临床接受中医治疗后,利于血糖控制有效率的提升,糖尿病发生例数的降低,总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糖水平的降低,最终促进消渴病前期患者的健康状态提升。
[关键词] 普洱市;消渴病前期;二甲双胍;中医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3(b)-0041-02
消渴病前期西医病名被称之为糖代谢受损,中医病名被称之为脾瘅,此阶段患者的血糖水平在糖尿病以及正常血糖水平范围内,通过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及时治疗,可以将糖尿病发生概率显著降低,对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正常恢复做出保证。对于消渴病前期患者而言,其呈现出脾虚致消的特点,是导致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对此合理中医治疗方法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可以进一步促进[1]。该次研究将针对2017年1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普洱市消渴病前期患者探究中医治疗方案应用可行性,以利于患者血糖控制有效率的提升,糖尿病发生例数的降低,总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糖水平的降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普洱市120例消渴病前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拟定的治疗方案;比照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1~62岁,平均年龄(58.53±2.35)岁;病程分布范围为8~13个月,平均病程(10.35±1.39)个月;实验组(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2~63岁,平均年龄(58.59±2.39)岁;病程分布范围为8—14个月,平均病程(10.39±1.42)个月;诊断标准:对于《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相关标准,该次研究收治的消渴病前期患者均符合,呈现出不典型症状,体重指数以及腰臀围比呈现出一定程度增高,表现出形体肥胖、体质壮实以及食欲亢盛状态,但是表现出较低的耐力;纳入标准:①对于消渴病前期诊断标准均符合;②研究前未选择降糖以及降脂药物进行疾病治疗;③知情同意书签署;④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心脑血管疾病严重;②表现出急慢性感染现象;观察对比两组普洱市消渴病前期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收治的消渴病前期患者经过分组并接受治疗期间,比照组:拟定二甲双胍药物治疗方案展开;用药剂量为50 mg/次,用药频率为3次/d,用药时间为三餐后,共为期6个月治疗;实验组:首先针对患者前期证候特点完成诊断工作,之后展开针对性治疗:①对于属于气阴两虚证患者,选择健脾养阴方加减方法进行治疗,以获得健脾益气效果:用药处方为黄芪30g;枸杞子、玄参以及木瓜各12 g;山药20 g;粉葛15 g;生山楂以及苍术各10 g[2];②对于属于肝气郁结证患者,选择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加减方法进行治疗,以获得疏肝解郁效果;用药处方为:柴胡、青皮、黄连、黄芩、栀子、陈皮、香附以及苍术各10 g;芍药15 g;栀子以及枳壳各8 g;神曲、川楝子、薄荷(后下)以及川芎各12 g[3];③对于属于痰浊瘀阻证患者,选择祛浊降糖方加减方法进行治疗,以获得祛瘀化痰效果;用药处方为:山楂、苍术、泽泻、姜竹茹以及决明子各12 g;丹参以及白术各15 g;茯苓20 g。此外对患者展开情志调畅干预,确保患者能够心胸宽广、心态乐观以及情绪良好,对于病情加重进行充分预防[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消渴病前期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效率、糖尿病发生例数以及治疗前后总胆固醇水平、血糖水平。
1.4 糖尿病判断标准
患者TC水平≥5.18 mmol/L,空腹血糖水平在7.0 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水平≥11.1 mmol/L。
1.5 統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展开两组消渴病前期患者治疗结果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血糖控制有效率、糖尿病发生例数)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总胆固醇水平、血糖水平)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有效率、糖尿病发生例数对比
实验组消渴病前期患者血糖控制总有效率(71.67%)高于比照组(53.33%)明显,糖尿病发生例数(21.67%)低于比照组(48.33%)明显(P<0.05),见表1。
2.2 总胆固醇水平、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消渴病前期患者总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消渴病前期患者总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均低于比照组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消渴病前期患者而言,存在较高概率表现出消渴病的现象,并且表现出系列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为显著,对此确定有效方法将前期治疗力度提升,对于消渴病的预防表现出显著价值[5]。
二甲双胍作为降糖药物之一,其对于胃肠道针对葡萄糖表现出的吸收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将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提升,可以将原有糖原残留显著减少,但是获得的综合效果有限。
中医治疗方案的拟定与应用,其可以在对消渴病前期患者证候特点充分明确的前提下展开针对性治疗,能够依据症状表现,对气阴两虚证、肝气郁结证以及痰浊瘀阻证进行充分明确,之后分别选择健脾养阴方加减方法、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加减方法以及祛浊降糖方加减方法展开对应治疗,最终使得病症状态获得确切改善。
观察该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消渴病前期患者血糖控制总有效率(71.67%)高于比照组(53.33%)明显,糖尿病发生例数(21.67%)低于比照组(48.33%)明显;治疗前,实验组消渴病前期患者总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消渴病前期患者總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均低于比照组明显,充分证明中医治疗方法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消渴病前期患者于临床接受中医治疗后,利于血糖控制有效率的提升,糖尿病发生例数的降低,总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糖水平的降低,最终促进消渴病前期患者的健康状态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文颢,吴知凡,荆纯祥,等.八段锦对糖尿病前期伴轻度高血压患者血糖和血压的影响[J].新中医,2019,51(7):291-294.
[2] 梁瑞霞,陈康梅,招彩玲.基于网络的生活方式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前期个体的饮食、运动行为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5):169-171.
[3] 张海生,张志俊,魏伟.健脾调糖方改善糖尿病前期痰湿体质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1):11-13.
[4] 张利民,邹莲霞,巫祖强,等.小陷胸汤对糖尿病前期痰湿蕴热质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及β细胞功能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4):52-55.
[5] 雷烨,刘乐亮,张蕊,等.芪药消渴胶囊通过早期干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前期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1):126-128.
(收稿日期:20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