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玉米秸秆制备有机肥的工艺研究

2020-06-12刘安荣王振杰刘洪波陈肖虎

磷肥与复肥 2020年4期
关键词:粒度有机肥粒径

李 敬,刘安荣,王振杰,刘洪波,彭 伟,陈肖虎

(1. 贵州省贵福生态肥业有限公司,贵州 玉屏 554000;2. 贵州省冶金化工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16;3.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我国是农业大国,平均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上亿吨。农作物秸秆富含大量有机质、氮、磷、钾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将农作物秸秆还田,能提升土壤的有机质水平,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改善土壤退化现状。但是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处理仍然使用最原始的焚烧法,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1-3]。

目前,比较有效的科学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4-7]。物理法常作为其他方法的预处理方法,以提高秸秆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但秸秆中的木质素软化或水解需要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进行,需要特定的设备输送热量并控制温度,使得该方法成本较高;化学法包括碱化处理、氨化处理两种,对设备要求也很高,同样具有生产成本高的问题;生物法是将秸秆炭吸附腐熟、微生物发酵,使其中各种微量元素重归农田,该方法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且对环境较为友好。秸秆堆肥法是常用的生物处理法,但该方法存在微生物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取适合于它们生长的营养,不能快速分解秸秆,致使效率低下,影响了堆肥法的大规模工业应用[8-11]。笔者对微生物快速分解玉米秸秆生产有机肥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生产有机肥提供借鉴。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与设备

实验原料:玉米秸秆,纤维素酶,硝酸钠,水,酵母粉,硫酸铵,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葡萄糖。

实验设备:电子天平,磅秤,粉碎机,发酵罐,空气净化器。

1.2 芽孢杆菌培养基

芽孢杆菌种子培养基:酵母粉1.5 g/L,硫酸铵4 g/L,磷酸氢二钾1 g/L,磷酸二氢铵1.5 g/L,磷酸二氢钾1 g/L,葡萄糖300 g/L。

1.3 实验方法

将玉米秸秆在阳光下晾晒干,粉碎至实验所需的粒度。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颗粒20 kg、纤维素酶60 U、硝酸钠2 kg、水80 kg 配制成混合物,搅拌均匀后放入发酵罐中调节至合适的温度进行发酵,发酵完成后向混合物中接种芽孢杆菌(以下实验所接种均为芽孢杆菌),接种量为玉米秸秆质量的2%,调节至合适的发酵温度、搅拌转速后培养一段时间,将发酵好的发酵液浓缩、干燥后得到有机肥。对产品进行分析测定,计算有机质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玉米秸秆粒度对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影响

在发酵时间为36 h、发酵温度为50 ℃、接种量为玉米秸秆质量的2%、接种后通入无菌空气、控制温度不变、搅拌转速为350 r/min、培养时间为7 d 条件下,考察玉米秸秆粒度对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 秸秆粒度对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玉米秸秆颗粒粒度越小,所生产的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越高,当粒径≤0.074 mm的颗粒占比大于87.31%以后,有机质含量增加较慢,基本趋于稳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玉米秸秆粒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越容易发酵,因此有机质含量越高。综合考虑,确定玉米秸秆粒径≤0.074 mm的颗粒占比为87.31%最为适宜,此时有机肥中w(有机质)为54.65%。

2.2 发酵时间对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影响

在玉米秸秆粒径≤0.074 mm 的颗粒占比为87.31%、发酵温度为50 ℃、接种量为玉米秸秆质量的2%、接种后通入无菌空气、控制温度不变、搅拌转速为350 r/min、培养时间为7 d 条件下,考察发酵时间对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 发酵时间对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影响

由图2 可以看出,发酵时间在8 ~16 h 时,有机质含量增长较慢,16 ~24 h时有机质含量增长较快,当发酵时间大于24 h 后,有机质含量基本趋于稳定。因此,考虑时间成本,选定发酵时间为24 h,此时该有机肥中的w(有机质)为54.89%。

2.3 发酵温度对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有机体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生物化学中的酶促反应与温度变化有着紧密关系,在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表现在发酵液的物理性质、细胞生长、生物合成和产物合成等方面。因此,在玉米秸秆粒径≤0.074 mm的颗粒占比为87.31%、发酵时间为24 h、接种量为玉米秸秆质量的2%、接种后通入无菌空气、控制温度不变、搅拌转速为350 r/min、培养时间为7 d 条件下,考察发酵温度对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发酵温度对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产品中有机质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当发酵温度达到50 ℃时,产品中有机质含量达到最大值。造成这一趋势的可能原因是温度过低不适宜芽孢杆菌的繁殖,温度过高又会杀死菌种。因此,确定适宜的发酵温度为50 ℃,此时该有机肥中w(有机质)为55.24%。

2.4 培养时间对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影响

在玉米秸秆粒径≤0.074 mm 的颗粒占比为87.31%、发酵时间为24 h、发酵温度为50 ℃、接种量为玉米秸秆质量的2%、接种后通入无菌空气、控制温度不变、搅拌转速为350 r/min 条件下,考察培养时间对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培养时间对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产品中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当培养时间达到5 d 以上时,有机质含量不再随时间延长继续增大。考虑时间成本和产品指标,确定培养时间为5 d,此时产品中w(有机质)为55.16%。

2.5 搅拌转速对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影响

在玉米秸秆粒径≤0.074 mm 的颗粒占比为87.31%、发酵时间为24 h、发酵温度为50 ℃、接种量为玉米秸秆质量的2%、接种后通入无菌空气、控制温度不变、培养时间为5 d 条件下,考察了搅拌转速对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见图5。

图5 搅拌转速对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影响

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搅拌转速增加,产品中有机质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搅拌转速过慢时因搅拌不均匀使得反应不完全因而有机质含量低,过快时因来不及反应使得有机质含量低。因此,搅拌转速以350 r/min 最合适,此时产品中w(有机质)为54.87%。

2.6 有机肥质量检测

对所得有机肥进行质量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有机肥产品检测结果

由表1可知,该有机肥w(有机质)达到54.86%,w(N+P2O5+K2O)达到6.5%,pH 为6.8,w(H2O)为25%,均符合NY 525—2012《有机肥料》标准要求。

3 结论

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有机肥工艺,在玉米秸秆粒径≤0.074 mm的颗粒占比为87.31%、发酵时间为24 h、发酵温度为50°C、接种量为玉米秸秆质量的2%、接种后通入无菌空气、控制温度不变、搅拌转速为350 r/min、培养时间为5 d的条件下,获得了w(有机质)54.86%、w(N+P2O5+K2O)6.5%、pH 6.8、w(H2O)25%、蛔虫卵死亡率100%、粪大肠菌群数为3 个/g 的有机肥产品,产品指标符合《有机肥料》标准要求。

猜你喜欢

粒度有机肥粒径
木屑粒径对黑木耳栽培的影响试验*
粉末粒度对纯Re坯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基于近场散射的颗粒粒径分布测量
基于粒度矩阵的程度多粒度粗糙集粒度约简
双粒度混合烧结矿颗粒填充床压降实验
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