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伤科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2020-06-12张敬灿
张敬灿
作者单位:汕头市中医医院骨四科,广东 汕头 51503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指的是患者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由于外力因素,椎间盘纤维环断裂破损,髓核组织脱出、突出于椎管内或后方,导致椎间相邻神经根受压迫或受刺激[1],进而引发腰腿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腰痛伴单侧下肢疼痛、麻痹、乏力等,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显效的治疗措施对于疾病的预后十分重要[2-5]。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可以应用中草药内服、外敷、牵引、针灸、手法推拿理筋正骨等针对性治疗,体现中医治疗手段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因此,为了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自拟腰痛方内服联合魏氏伤科手法治疗的疗效,笔者应用分组研究法,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8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研究开展时间是2018 年6 月—2019 年8 月,采取随机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例数各是4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是26 ~68 岁,平均年龄为(45.17±4.23)岁,男性、女性比例是24:16。病程是1 ~36 个月,平均病程(18.17±1.6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年龄范围是24 ~65 岁,平均年龄为(46.27±5.31)岁,男性、女性比例是23:17.病程是2 ~38 个月,平均病程(18.26±2.50)个月。以SPSS 22.0 软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得到P >0.05,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1 纳入标准 试验对象的入选标准如下:(1)患者均由影像学检查(如CT 等)或临床诊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患者知悉本次临床试验的治疗流程、治疗药物等,均签署试验知情同意书;(3)患者的VAS 评分均大于3 分;(4)试验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协会的审批,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好;(5)患者的腰椎功能活动障碍指数为30%~70%,病历资料完整;(6)患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药物禁忌证等。
1.1.2 排除标准 试验对象的排除标准如下:(1)严重肝肾、心肺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2)药物禁忌证、药物过敏、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患者;(3)精神障碍、精神疾病患者;(4)哺乳期、妊娠期患者;(5)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6)依从性差,未按时接受相关治疗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身痛逐瘀汤治疗,药剂如下:红花、牛膝、当归、桃仁、香附、羌活、秦艽 、川芎、炒灵脂、没药、地龙各10 g。5 g 甘草。以水煎服,每日服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观察组患者应用自拟腰痛方内服联合魏氏伤科手法治疗:(1)自拟腰痛方:地龙、陈皮、香附、元胡、生地、桃仁、牛膝、赤芍、川芎、威灵仙、木瓜各10 g,15 g 海桐皮,15 g 桑寄生,5 g 甘草。疼痛加剧的患者,可加用10 g 防己、5 g 全蝎、15 g 车前子;(2)魏氏伤科手法:①点按、推揉腰背部:医护人员需先在患者腰背部作推揉放松手法,随后从脊柱自上而下在棘突两侧点揉。当点揉触碰到患者疼痛点时,需加大点揉的力度,并往左右两侧摆动患者躯体,从而放松肌肉骨节;②点、揉、按居髎穴:医护人员需持续牵引患者下肢,使其保持伸展状态。随后由轻到重点、揉居髎穴,力度需保持在患者承受范围内,点、揉疼痛点10 次。当疼痛向下扩散后,选用掌根按摩;③点、揉腰部椎间盘突出端疼痛点:采取尺骨鹰嘴点、揉疼痛点,保持患者膝部弯曲,医护人员握住踝部用力上提,使患者腰髋部过伸,在该位置进行点、揉,点、揉的力度以及踝部上提的角度需在患者承受范围之内。④叩推腰背:用“叩击法”叩击督脉经,而后再用“推法”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自上而下推3 ~4 次,两侧均须推动。⑤悬足压膝法: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握住患者膝前部,先使患者屈膝,而后将膝部向前伸直;连续屈伸10 次左右,每一次使患肢不断地抬高,使屈伸的幅度不断增大。⑥屈髋屈膝法:患者屈髋屈膝、双足并齐,术者双手分别握住膝前部及小腿下端,向患者的胸腹部作顿挫性按压10 次左右,最后将小腿拉直放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疗效、VAS 评分(0 ~10 分,得分越高则显示患者疼痛程度越深)以及JOA 评分[6]。JOA 评分范围是0 ~29 分,评估包括膀胱功能、日常活动受限程度、体征、临床症状等4 大方面,患者评分越低则显示其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越深[7]。
有效率评估标准如下:(1)治愈:腰疼、腿痛等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大于70°,患者能够正常工作;(2)好转:腰疼、腿痛等症状减轻,腰部功能显著改善;(3)未愈:腰疼、腿痛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8]。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的统计学标准软件是SPSS 22.0 系统,试验涉及的计量资料如年龄、VAS 评分等采取(±s)的形式表达,应用t 值检验;如有效率等计数资料应用(%)形式表达,采取χ2检验。若P >0.05,则显示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若P <0.05,则显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如表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是72.50%(29/4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是90.00%(36/40),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 5,P <0.05)。
2.2 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0 2,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得到显著的降低,患者疼痛情况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05 2,P<0.05)。如表2。
2.3 两组患者JOA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37 5,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得到显著的提高,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8 0,P <0.05)。如表3。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痹症”等范围,其病因归结为“风邪、寒气入侵”或劳伤腰部,致使患者血瘀阻滞,经络不通,此为标;肝肾亏虚,此为本[9-10]。所以,肝肾亏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气滞血瘀、外感六淫是该疾病的外因[11]。因此,中医治疗中倡导采取行气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祛风除湿为主要的治疗原则。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腰腿部疼痛明显,经脉拘紧,痛有定处,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急则治其标,以行气活血,舒筋活络为主。本研究中的自拟腰痛方,选用虫类药地龙以通络,陈皮、香附以行气,元胡、桃仁、赤芍、川芎以活血化瘀止痛,牛膝通经活血、补肝肾强筋骨,生地养血凉血,威灵仙、木瓜、海桐皮以舒筋活络,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为大法,兼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之意。治法方药体现了本病气滞血瘀为标,肝肾亏虚为本的病理特点。本研究观察组采用魏氏伤科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包括点按、推揉、点穴、叩推腰背、悬足压膝、屈髋屈膝等手法,达到调和气血,解痉止痛之功效。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对照组(n=40) 6.08±1.20 4.27±1.29 6.497 4 <0.05观察组(n=40) 6.14±1.13 2.11±1.25 15.125 9 <0.05 t 值 0.230 2 7.605 2 - -P 值 >0.05 <0.05 - -
表3 两组患者JOA 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患者JOA 评分对比(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对照组(n=40) 11.12±2.01 14.66±2.23 7.457 6 <0.05观察组(n=40) 11.23±2.13 18.83±2.19 15.733 8 <0.05 t 值 0.237 5 8.438 0 - -P 值 >0.05 <0.05 - -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是90.00%(36/40),高于对照组72.50%,疗效更显著;其次,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显著缓解,且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得到明显改善,这是由于自拟腰痛方从内行气活血,舒筋活络;魏氏伤科手法自外活血行气、消肿止痛,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因此疗效更好[12-13]。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自拟腰痛方内服联合魏氏伤科手法治疗的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