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腔冲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P 物质的干预作用研究

2020-06-12安立王才友胡建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鼻甲皮质激素鼻腔

安立 王才友 胡建斌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和鼻塞为主要特征,虽不具有致命性,但却对患者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1]。目前临床对于此病症的治疗方式较多,其中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以糖皮质激素为代表的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但长期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部分患者会因难以耐受而对治疗方式产生排斥的心理,难以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2-3]。因此为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本文选取100 例AR 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鼻腔冲洗与糖皮质激素的联合使用的临床效果。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本院于2017 年12 月—2019 年8 月间收治的AR 患者纳入本项研究,选取其中100 例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抽号分组的方式将序号为奇数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序号为偶数的患者纳入治疗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分别为26:24、27:23;年龄范围分别在18 ~42 岁、19 ~45 岁,平均值分别为(29.52±3.67)岁、(30.08±3.74)岁;患者的病程分别在2 个月~12 年、3 个月~13 年,平均病程分别是(5.12±1.95)年、(5.21±2.03)年。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两组资料经检验提示P >0.05,可予以分组。

纳入标准[4]:(1)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相关知情文书,自愿参与本项研究;(2)患者表现为常年性发病,并且存在鼻黏膜肿胀、流清涕和打喷嚏等临床表现;(3)患者的患病时长在1 年以上。

排除标准[5]:(1)女性患者正处于哺乳期和妊娠期;(2)患者伴有严重的精神障碍和全身性疾病;(3)患者对激素治疗存在过敏;(4)患者伴有鼻中隔偏曲和鼻息肉。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单纯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生产厂家:Glaxo Wellcome,S.A.; 注 册 证 号:H20140117; 规 格:0.05%:50 μg×120 喷)治疗,每晚每个鼻孔各喷1 次,向鼻腔外侧壁喷1 ~2喷,连续治疗3 个月;而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选用成都兰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R/BQCXQ-II-B-300 的鼻腔冲洗器,将35 ~40℃的生理盐水放置其中,每天早晚各对两侧鼻腔冲洗1 次,连续冲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6]: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症状分级记分,若患者每日一次性连续打3 ~9个喷嚏,每日擤鼻不足4 次,偶有间断性的鼻阻鼻痒的现象记1 分;若患者每日一次性连续打10 ~14 个喷嚏,每日擤鼻2 ~9 次,鼻腔内存在蚁行感,但可以耐受记2 分;若患者每日一次性连续打15 个以上的喷嚏,每日擤鼻大于10 次,鼻塞难以呼吸,鼻腔内蚁行感现象严重,难以耐受记3 分。此外对患者治疗前后的鼻腔进行检查,予以体征分级:若患者下鼻甲与鼻中隔和鼻底紧靠,未见中鼻甲黏膜存在息肉样病变记3分;若患者下鼻甲和鼻中隔紧靠,与鼻底见存在缝隙,或者下鼻甲与鼻底紧靠,与鼻中隔存在缝隙则记2 分;若下鼻甲轻度肿胀、中鼻甲和鼻中隔尚清晰可见则记1 分。将两项分值相加,若分值改善的百分比≥50%表示显效,20%~49%表示有效,≤20%表示无效,计算公式=(治疗前的分值-治疗后的分值)/ 治疗前的分值×100%;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2)临床指标: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的状态下,女性患者非生理期时抽取患者5ml 的静脉血液,将其放置在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S02193P 的人血清P 物质(SP)PCR试剂盒,选用贝克曼库尔特AU6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 物质和免疫球蛋白E(IgE)之间的差异[7]。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9.0 软件所有参与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例(%)表示,分别予以t 检验和χ2检验,检测结果为P <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IgE 和血清P 物质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IgE 和血清P 物质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经研究发现[8],AR 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与IgE 和神经肽P 物质介导有关,因变应原的影响促使嗜酸性细胞和肥大细胞引发一些列的生物学反应,大量的炎性介质被释放,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变态反应症状。临床对于此病症的治疗多采用抗组胺类药物和皮质类固醇药物来阻断组胺和炎性介质的释放[9]。但对于AR 病症反复发作的现象无法完全用Ⅰ型变态反应进行解释,且病情的反复发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上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的副作用较大,患者治疗的安全性难以保障[10]。基于此点,本文选取100 例AR 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鼻腔冲洗与糖皮质激素的联合使用的临床效果。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表2 两组临床指标的比较( ±s)

表2 两组临床指标的比较( ±s)

组别 例数 IgE(U/mL) 血清P 物质(nmol/L)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对照组 50 195.33±56.77 153.23±47.82 4.011 0.001 3.54±1.15 2.01±0.63 8.251 0.001治疗组 50 194.98±61.25 102.63±41.59 8.820 0.001 3.58±1.26 0.98±0.33 14.115 0.001 t 值 - 0.030 5.646 - - 0.166 10.241 - -P 值 - 0.976 0.001 - - 0.869 0.001 - -

经本文研究发现,治疗组治疗后的IgE 和血清P 物质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由此证明,糖皮质激素联合鼻腔冲洗可以有效降低人体的炎症因子,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效果,可以有效阻碍鼻腔内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合成,延缓变态反应的发生,但在中重度AR 患者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效果并不突出,而使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冲洗已在临床中广泛运用。相较于单纯的药物治疗,鼻腔冲洗的副作用小,治疗的安全性更高[11]。经临床研究发现[12],选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以对鼻腔进行机械性的冲刷清除作用,在促进鼻腔分泌物排出的同时,还可以加速鼻腔黏液纤毛的摆动,缓解鼻黏膜水肿的现象,有效的减轻鼻腔局部的炎症反应。除此以外,经生理盐水冲洗后的鼻腔再使用糖皮质激素喷剂,可以不受分泌物的阻拦,直接与鼻黏膜接触,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药物治疗的效果,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13]。本文研究也证实,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00%,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AR 患者而言,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鼻腔冲洗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降低患者血清中的P 物质水平,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运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鼻甲皮质激素鼻腔
2种不同中鼻甲成形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鼻腔需要冲洗吗?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中鼻甲垂直部长度和鼻窦炎病变程度关系探讨*
鼻中隔偏曲对侧下鼻甲骨角度变化的CT分析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清洗鼻腔治感冒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