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探究

2020-06-12蒙得志谭玉莲林韶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检出率损失听力

蒙得志 谭玉莲 林韶华

作者单位:罗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科,广东 罗定 527200

噪声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作业人员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将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噪声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愈发常见,给噪声作业人员带来的听力和机体损害也日益明显。目前,我国已将职业噪声导致的职业性耳聋列为法定职业病。给予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使人们正确认识到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有利于噪音预防措施的制定,从而有效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噪声聋的发生,更好的保护噪声作业人员身体健康,为提高噪声作业人员防护效果提供客观证据。本文将以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于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4 020 例噪声作业人员为研究样本,对其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做出总结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样本为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于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4 020 例噪声作业人员,工作环境主要为电子厂、五金厂等,对噪声下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男性2 214 名,女性1 806 名,年龄20 ~58 岁,平均年龄(34.12±2.58)岁,工作年限3 个月至19 年,平均工作年限(6.21±1.36)岁。

1.2 方法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规定标准及用人单位要求,对4 020 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包括:纯音听力测试、X 线胸透、肝胆脾肾B 超、心电图检查、血脂四项、尿常规、肝功能、空腹血糖、五官神经系统检查、血常规、内科常规以及一般病史和职业病史询问。

1.3 观察指标

记录4 020 名噪声作业人员性别、年龄、工龄等基本信息,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职业病史询问;听力损失采用2007 版《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2]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录入到Excel 内,采用新版SPSS 23.0 对收集的数据加以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达,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的形式表达,采用χ2检验;当检验结果显示P<0.05 时,提示数据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职业病史询问和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4 020 名噪声作业人员病史如下:甲亢22 人,高血压史362 人,出现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下降、耳鸣、头痛、失眠、头晕症状698 人。

4 020 名噪声作业人员检查结果如下:面瘫26 人、肾结石58人、胆囊肿22 人、胆囊结石23 人、肝血管瘤15 人、脂肪肝28 人、高血压154 人、高血糖68 人、高血脂64 人、心电图异常198 人、尿常规异常205 人、血常规异常226 人、听力损失721 人;1 221人次检出1 808 项异常,异常检出率为30.37%。

2.2 听力损失和异常检出情况与年龄的关系

听力损失检出率随着噪声作业人员的年龄增长显著增加(Pab=0.000 0、χ2=20.124 4,Pac=0.000 0,χ2=70.973 8,Pad=0.000 0,χ2=315.829 1),P <0.05,有统计学意义;异常检出情况与工作人员年龄则无相关性(Pab=0.241 9、χ2=1.369 4,Pac=0.599 6,χ2=0.275 6,Pad=0.056 2、χ2=3.645 1),P >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听力损失和异常检出情况与工龄的关系

听力损失与工作人员工龄无相关性(Pab=0.982 4、χ2=0.000 4,Pac=0.656 0,χ2=0.198 4,Pad=0.889 3,χ2=0.019 4),P >0.05,无统计意义;异常检出率随着工作人员工龄增长而增加(Pab=0.000 0、χ2=26.698 7,Pac=0.000 0,χ2=87.100 0,Pad=0.000 0,χ2=246.997 8),P <0.05,数据对比有意义,见表2。

2.4 听力损失和异常检出情况与性别的关系

听力损失检查中,男性439 人,女性282 人,χ2=11.998 9,P =0.000 5,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19.82%和15.61%,男性听力损失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异常检出中,男性623 人,女性598 人,χ2=0.037 8,P =0.845 8,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8.13%和33.11%,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噪声污染对于人体听觉系统具有严重危害。在工业生产,作业人员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可导致其听觉器官的听阈改变,从而引发耳鸣、耳痛等不适症状,严重可导致作业人员噪声性耳聋或听力损失。不仅如此,噪声还会对作业人员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3-4]。可大幅度提升其心电图异常、高血脂和患高血压风险,还容易使作业人员出现记忆力衰退、头疼、失眠、疲劳、头晕等神经疾病症状[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 020 例噪声作业人员,1 221 人次检出1 808 项异常,异常人数检出率为30.37%,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7.94%,工作人员年龄越大听力损失越严重,工龄越长异常检出人数越多。听力损失检查中,男性439 人,女性282人,χ2=11.998 9,P =0.000 5,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19.82%和15.61%,男性听力损失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异常检出中,男性623 人,女性598 人,χ2=0.037 8,P =0.845 8,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8.13%和33.11%,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噪声对于作业人员身体的危害属于慢性持续性损害,因此尚未引起作业人员和用人单位的重视,相关政府部门应督促用人单位及时改善作业人员劳动环境,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从技术、工艺流程等方面着手,积极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引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有效降低生产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利用吸音、消音、隔音装置控制噪声,或安装其他的消声设备和隔音设备[6-7]。同时,生产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卫生培训,通过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治讲座、义诊、职业体检等宣传活动,全面提升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和听力保护意识,使其正确认识到工业生产噪音的产生原因和危害性,在日常工作中自觉佩戴防护耳套等设备,并加强噪声污染的预防和控制。企业应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噪声监测,将工业生产噪音控制在85 ~90 dB(A)之间,若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在8 h 以下,可允许噪声提高3 dB(A),但作业环境噪音必须控制在115 dB(A)以下[8]。

生产企业在定期组织卫生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为作业人员提供耳罩、耳塞等个人防护设备,这些设备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隔音作用,经济性也较好。若企业缺乏专业的个人防护设备,应采用灵活的排班制度,避免作业人员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定期安排休息时间[9-11]。在工作时,作业人员也可以在外耳道内塞棉花,以此达到防噪音干扰的作用。政府卫生部门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加强对生产车间环境的监测力度,尽早发现职业病禁忌证,通过有效、合理的干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在开展职业健康体检的过程中,应加强职业体检流程规范性,从而全面保证职业体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2-13]。例如,确认体检环境水电供应是否稳定、场地是否足够宽敞、隔音效果是否良好等,保证体检环境能够满足纯音测听检测要求,便于检查项目设备的设置。同时,为确保职业体检流程顺利进行,应对体检时间、进度和作业人员人数做出合理安排。例如,每日体检人数应控制10%以内的计划人数,使设备具有良好的性能;在作业人员脱离噪声环境7 d 后,方可进行纯音测听测试;高温环境下作业人员,必须在其高温期前进行体检。在开展噪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前,应对体检设备仪器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其性能和参数满足预期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全面确保职业健康体检的准确性,避免设备使用存在安全隐患[14]。

表1 听力损失和异常检出情况与年龄的关系

表2 听力损失和异常检出情况与工龄的关系

综上所述,长期在噪声环境下作业,对于工作人员身体具有较大危害,随着年龄增大可导致其听力损失,应对噪声环境下作业人员及时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治,以此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对于已经出现听力损伤的作业人员,生产企业应立即组织其参与治疗。

猜你喜欢

检出率损失听力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菜烧好了应该尽量马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