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干预作用

2020-06-12朱太卿张莉峰袁学谦王国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调节性免疫调节类药物

朱太卿 张莉峰 袁学谦 王国文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在近几年全因病死率排序中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四高”特征,从而为人民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发病机制包括:斑块破裂出血导致急性血栓形成、大血管闭塞或者斑块脱落堵塞远端小动脉血管,结果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脑血管病特征的病理改变,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既往包括三大学说:内皮损伤学说、平滑肌突变学、脂质浸润学说。目前,免疫学说逐渐被大家认可,被认为可能是AS 的发病机制之一,参与AS 的启动、发生、发展、斑块形成乃至血栓形成的全过程[1-2]。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由免疫介导的动脉壁的免疫炎症性疾病,而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在As病变发病过程中起极大作用[3-5]。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s)因其具有调节分化免疫细胞的功能,成为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与稳态的基柱,参与各种自身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疾病的发病机制[6-7]。调节性T 细胞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8-9]。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脑血管病的三大基石之一,他汀类药物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的二级预防意义重大,其作用极其重要。目前他汀类药物主要有三代:第一代代表性药物有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第二代代表性性药物有氟伐他汀等,第三代代表性药物有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为胆固醇合成酶限速酶(3-羟基 3-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CoA) 的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 HMG-CoA 在胆固醇合成中链式反应,达到降脂作用,从而起到防止脑血管发生 AS作用[10]。

许多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及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11]。那么他汀类药物是否通过影响调节性T细胞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比较少见。研究旨在观察他汀类药物干预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1 对象及方法

1.1对象(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来自2012-07-2013-07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颈动脉硬化患者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54±13)岁;所有患者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近3个月未发生过心肌梗死、脑血管病;近4周均无感染性疾病,近3周未服用了抗炎药或免疫抑制剂。不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并排除血液病、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无甲状腺及肾上腺等疾病。42例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对照组(21例)和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21 例),2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正常对照组:系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53±14)岁。各项体检指标正常,无自身免疫性疾病。见表1。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及安慰剂对照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每晚口服。治疗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每晚口服,合并其他疾病予以同时治疗,定期检查肝功能及心肌酶谱。安慰剂组予以淀粉片1片每晚口服,均观察1个月。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the research object

注:P>0.05

1.3 CD4、CD25检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1 d及治疗1个月后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外周单个核细胞。显微镜下计算细胞数,调整细胞浓度为105~106个/mL。将细胞液均分4份各500 μL,标记第1份为空白对照,第2份加FITC 标记抗人CD4抗体、第3份加PE标记抗人CD25抗体为调节流式细胞仪参数使用,第四份依次添加抗人CD4抗体(T淋巴细胞标记)、PE标记抗人CD25抗体作为检测标本。抗体添加后在4℃冰箱避光孵育30 min,8 h内检测。上机前调整标准微球校正仪器,使得变异系数CV值小于2%。流式细胞仪检测通过前向及侧向光散射于细胞,以第1管为空白对照,调整使阴性对照在1%范围内,然后获取数据。上机后采集1万个细胞,检测速度为1千个/s,荧光强度以线性和对数放大,光散射数据存盘,用CelQuestPlot软件程序(美国BD公司生产)分析所获数据,结果以阳性细胞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6.67±0.79)%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3.41±0.67)%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干预1个月后,治疗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安慰剂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D4+CD25+regulatory T cell expression after rosuvastatin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与动脉血管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种免疫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其中调节性T 细胞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性T细胞是一批具有免疫调节功能CD4+T细胞,在维持免疫耐受、预防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12]。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中移植CD4+CD25+调节性T细胞能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相反去除小鼠体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不仅能显著增加斑块面积,而且会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的炎性活动变得活跃[13-14]。KLINGENBERG等[15]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中通过去除CD4+CD25+调节性T细胞,小鼠动脉硬化程度明显加重。VAN等[16]发现斑块不稳定的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数量降低,另一项研究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也会降低。上述均证实了调节性T 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有负性调节作用。实验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提示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减少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过程[17]。

在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中,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预后已得到公认。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具有调节免疫,控制炎症,减轻免疫反应对机体的破坏等作用[18]。动物实验和人类免疫细胞的体外实验证明他汀类药物通过参与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起到免疫调节作用[19]。他汀类药物能抑制T 淋巴细胞的活性,而且也能够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活性[20]。MANEECHOTESUWAN 等[20]发现体外联合培养时,他汀类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能明显上调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MENG等[21]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可以上调急性冠脉综合征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本实验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口服1个月后调节性T细胞明显升高,提示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影响调节性T细胞来进行免疫调节作用,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发现,颈动脉硬化患者调节性T细胞数量降低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改善颈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进行免疫调节抗炎作用,此可能为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猜你喜欢

调节性免疫调节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TLR4–MyD88信号转导途径介导仙人掌多糖免疫调节的机制研究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中药混合粉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基于淋巴管系统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探讨新冠病毒致肺损伤的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斑秃或与免疫细胞缺陷有关
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中Foxp3及其胞内CTLA-4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