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2020-06-12郗爱旗马秀珍丁月菏戴景涛马晓莉辛晓恩杨正平顾玉海阿祥仁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血常规白细胞淋巴细胞

郗爱旗,卓 玛,马秀珍※,丁月菏,戴景涛,马晓莉,辛晓恩,杨正平,多 杰,顾玉海,阿祥仁&

(1.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科,西宁 810000;2.青海省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西宁 810007)

1 诊疗情况

患者男,27岁,未婚,工人,发病前5天在疫区工作,于2020年1月21日返回青海西宁,在居住地附近医院自愿检测血常规、胸片均无异常。于23日自感发热、咳嗽、咽部不适,自测体温(T)37.1°C。当日血常规检查示淋巴细胞计数为21.1×109/L;胸部CT示右上肺小结节影,考虑肺部感染,高度怀疑COVID-19。23日收入留观病房。入院后测血氧饱和度(SpO2)最低为89%。西宁市城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对患者进行鼻咽拭子2019-nCoV病毒核酸检测,24日初筛结果示阳性,列为疑似病例,立即予洛匹那韦片利托那韦片(2片,2次/天)、重组人a-2b干扰素行抗病毒治疗。25日,国家预防疾病控制中心复测2019-nCoV病毒核酸结果为阳性,经省级医疗救治组专家会诊研判,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确定该患者为青海省首例COVID-19患者。

26日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为5.12×109/L,淋巴细胞计数为1.65×109/L。肝炎病原学检查示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这三项分别为阳性。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检查结果为1.08×108/L。CD3检查结果为56.2,CD3/CD8为12.2,均明显下降。肝功能未见异常。

29日CT示肺部病灶扩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为0.57×109/L,淋巴细胞计数为1.80×109/L。30日复测2019-nCoV病毒核酸结果为阳性,调整用药方案,用盐酸奥司他韦胶囊(75mg,2次/天)行抗病毒治疗、莫西沙星(0.4g/kg,1次/天)行抗感染治疗。

2月1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4.20×109/L,淋巴细胞计数为1.64×109/L。5日白细胞计数为4.49×109/L,淋巴细胞计数为2.43×109/L;2019-nCoV病毒核酸结果为阳性。加用血必净(50mL,静点,2次/日)。7日CT示病灶明显吸收,9日2019-nCoV病毒核酸结果首次示阴性,于11日顺利出院。

2 临床表现

于1月23日自感发热、咳嗽、咽部不适,自测体温37.1 ℃。入院检查:T为37.3 ℃,SO2为89%,精神尚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于25日患者症状缓解,T为36.6 ℃,SO2波动于92%~96%。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在患者整个发病过程中无明显改变,但起病后第 4~10天(抗病毒治疗第2天后开始),淋巴细胞计数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在病程中反复波动,尤其在1月26日~2月1日期间较入院时下降,病程后期又逐渐升高(表1)。

表1 青海首例COVID-19患者的血常规变化情况(×109/L)

日期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1月23日5.742.271月26日5.121.651月29日4.571.802月1日4.241.642月5日4.492.43

胸部CT检查:入院首日示右上肺小结节影,考虑肺部感染;治疗第6天示右上肺病灶增多、第16天示右肺炎性病变较前吸收明显(图1)。

2020-01-23

2020-01-29

2020-02-07

2020-02-26

图1 青海首例COVID-19患者治疗前后CT图

3 讨论

COVID-19确诊主要在流行病学史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优先推荐胸部CT)及病原学检查。因实验室确诊需要时间、胸片漏诊率高,加之病变初期多无异常表现,且早期患者症状轻微,给诊断带来巨大挑战。

COVID-19患者胸部影像学临床特点为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1]。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以明显下降为主[1]。

本例患者发病前有疫区居住史,有低热、咳嗽、咽部不适,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典型,为临床医师早期发现患者提供依据。该例患者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早期无明显的特异性,淋巴细胞计数入院时没有明显降低,但在治疗过程中,尤其在1月26日~2月1日期间在正常范围内明显下降,提示病毒在损害机体。经干预治疗后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淋巴细胞继续下降情况得以改观。2月26日(两周后)随访:患者感觉良好,无任何不适;血氧饱和度为96%,白细胞计数为8.66×109/L,淋巴细胞计数为3.42×109/L,各项指标均较发病期明显上升;肺部病灶基本吸收。

本例患者早期肺部病灶发生部位与COVID-19胸部影像学特点不十分相符、病灶形态亦不十分典型,因此早期单一依靠影像学检查会给诊断带来困难。COVID-19引起的肺部损伤除病毒本身损伤外,其诱发的免疫反应可加速进展,合理应用抗生素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改善预后,但应掌握时机,权衡利弊谨慎使用。早期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性感染可能,有细菌感染证据予以经验性用药,再根据药敏实验进一步调整。[2]本例患者在病程中也经验性使用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疗效明显。

本例患者属于普通型COVID-19,临床症状在抗病毒治疗初期均已缓解,影像学改变在调整治疗后亦明显好转,临床上容易被忽略。综上所述,对临床症状轻、影像学改变不典型的患者要引起高度重视。该例患者作为青海首例成功治愈患者,为后续确诊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我省的整体防控积累了经验。

猜你喜欢

血常规白细胞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