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急救仪器设备的“9S”管理效果研究
2020-06-12王婷婷
王婷婷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盐城 224002)
急救仪器设备是急诊科常用的辅助急救工具,可为急诊患者提供基础的救助设施,是医疗管理的重点之一。随着急救措施的完善,对急诊科急救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管理需求,以保障患者急救安全性。因此,改进与完善急救仪器设备管理效果是控制急救风险的关键所在[1]。基于此,本文对比和分析了急诊科急救仪器设备的"9S"管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急救仪器设备20件作为研究对象,“9S”管理后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实验组,“9S”管理前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且这两个阶段中医务人员均为发生变动。
1.2 方法
我院自2019年1月起急救仪器设备开始实施"9S"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对急救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扫清洁,并做好设备编号记录与标识,统一位置进行标记粘贴,严禁出现标识与实际设备不符的现象发生。设备检查完毕确认无误后挂上“正常使用”吊牌,存在故障的仪器需挂上“故障停用”吊牌,并予以上报维修。(2)急救仪器设备需根据频率进行归纳放置,并做好序号标识,便于取出使用,仪器存放取出管理需要严格记录负责人姓名,检查急救仪器设备包装、外形、品牌、附件、技术参数、规格型号的完整性,并认真查看其相关说明数据,充分了解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详情与细节,保障资料的完整性并详细记录。(4)日常维修、维护:急救仪器设备需放置在干燥室内,并由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化的管理、维修与维护。日常管理中需加强避免有害物质对急救仪器设备的影响,定期检测与更换连接管口。(5)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对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与细节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向相关医护人员充分讲解急救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对于错误的用法进行及时的纠正。(6)在使用急救仪器设备前,管理人员可进行通电模拟实验,检验仪器设备是否有效连接,检查急救仪器设备参数是否重置。严禁使用故障设备,并定期更换过期配件设施,检查相关附件的连接情况。
1.3 观察指标
(1)观察“9S”管理前后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效果,分为:规范放置、设备完好、使用记录完整等。(2)对比“9S”管理前后仪器取用与整理耗时。
1.4 数据处理
采集两组急救仪器设备的各项指标与信息,使用SPSS20.0软件将所有研究数据纳入,其中两组急救仪器设备仪器取用与整理耗时对比行t值检验,通过(±s)表示;两组急救仪器设备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效果对比行x2值检验,通过率(%)表示。最后,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急救仪器设备管理效果对比
对比两组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效果,实验组低于对照组,"9S"管理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仪器设备管理效果对比[n(%)]
2.2 两组急救仪器设备仪器取用与整理耗时对比
对比两组急救仪器设备仪器取用与整理耗时,实验组仪器取用耗时(3.22±1.36)h低于对照组(15.31±3.14)h,(t=10.8542,p=0.0000);实验组整理耗时(13.15±4.35)h低于对照组(32.14±10.36)h,(t=12.5681,p=0.0000),“9S”管理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救仪器设备管理控制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急救结果,若科室所使用的医疗急救仪器设备未能达到合格的检测标准、出现故障,或取用耗时较长,导致实际运行中危险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引起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2]。因此,需要提高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效果。“9S”管理模式能够从整体的角度上对急救仪器设备管理效果工作流程、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细节上严格把控各个环节质量,进而加强对整体管理的控制,可有效优化工作流程,解决潜在问题,提高急救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质量。应用“9S”管理能够显著提高仪器设备规范放置、设备完好、使用记录完整等管理效果,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压力,提高急救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3]。通过本文论述可知,观察“9S”管理前后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效果、仪器取用与整理耗时,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9S"管理在急救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风险,缩短取用与整理时间,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急救效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