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针内关、合谷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疗效分析
2020-06-12张艳
张 艳
(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07月-2019年07月在我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掀针内关、合谷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07月-2019年07月在我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4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安排的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前24例为对比组,后24例为研究组,对比组患者,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45.35±2.27)岁,研究组患者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46.82±2.37)岁,纳入标准:①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②需要进行腹腔镜手术;③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愿意接受治疗。
排除标准:①患者曾患有肠胃性疾病;②患者晕针或患有晕动病史;③患有心脏、肝脏、肾脏、脑等功能障碍的患者;④患有严重皮肤疾病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可比,P>0.05。
1.2 方法
对比组在患者术后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主要用药为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10mg。
研究组使用掀针内关、合谷的治疗方法,揿针选择0.20mm×0.6mm,选取内关、合谷穴。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术前做好患者的宣教,知晓揿针治疗优点。埋针前用 75% 乙醇对两侧的内关穴、合谷穴处皮肤进行消毒,拆下揿针密封纸,将塑料容器向后屈折,用拇指和食指夹紧其中一半剥离纸,将无菌揿针一并从另一半剥离纸中分开,并从塑料容器中取出,将揿针垂直刺入内关、合谷穴,轻按埋针部位,直到患者产生酸胀感,引导患者正确用拇指按压埋针部位,在术后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按压,每 4 h 按压 1 次,1 次按压2min最佳,以患者有微痛酸胀感,能耐受为度。留针3天,每班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判别标准,将术后恶心呕吐分为四级,患者感到眩晕,但无恶心干呕,视为I级;患者出现轻微恶心,但无呕吐现象,并伴随着腹部有所不适,视为Ⅱ级;患者出现明显的恶心感并伴随干呕,但无实际内容物吐出,视为Ⅲ级;患者出现严重的呕吐症状,药物无法控制胃液以及内容物的呕出,视为Ⅳ级[1]。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 25.0版本进行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与严重程度分级用(n/%)表示,用x2完成检测,P<0.05。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与严重程度分级,研究组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4.17%)明显少于对比组(33.33%),严重程度分级也均低于对比组,P<0.05。
表1 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与严重程度分级对比(n%)
3 讨 论
术后恶心呕吐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无法完全解决此症状的发生,当前缓解术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方法是使用药物治疗为主,例如氟哌利多、胃复安、地塞米松等[2-3],虽使用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但毕竟无法完全抑制,且药物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造成伤害[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与严重程度分级,研究组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4.17%)明显少于对比组(33.33%),严重程度分级也均低于对比组,P<0.05。其原因为,对患者进行掀针内关、合谷的方法。调整气血、脏腑功能,持续微弱刺激人体浅表部位治疗恶心呕吐的目的,尤其是手术引起的恶心呕吐,其疗效更好,通过刺激穴位,将内源性抗呕吐的U受体活性增加,抗恶心呕吐的作用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对进行妇科腹腔镜的患者实施掀针内关、合谷穴位的方法,可有效的对术后恶心呕吐起到预防作用,减少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