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术后非计划性拔胃管原因及护理探讨
2020-06-12于力莉
于力莉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喉癌是以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恶性肿瘤,为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临床上通常建议患者行手术治疗,以改善症状并抑制病情进展[1]。然而,喉癌患者手术治疗后10~15d内无法经口进食,需通过留置胃管的方式吸收营养,加快恢复速度。目前,胃管固定的方式主要包括即弹力胶布固定与输液管固定[2],两种固定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效果不同,并且存在一定争议。故此次研究我院分别应用弹力胶布固定与输液管固定两种方式,对50例喉癌术后患者的胃管进行固定,并记录与对比患者非计划性拔胃管率,详细汇报如下[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喉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经喉镜、颈部与影像学等检查明确为喉癌;(2)患者自愿加入研究,已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患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
以胃管固定方式的不同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采用弹力胶布固定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组中男女比例为24:1;年龄范围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6±2.48)岁;其中,手术治疗22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类型:全喉切除术5例,喉裂开声带切除术17例;21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均留置胃管,留置时间范围在11~15d之间,平均留置时间为(13.24±1.05)d。而采用输液管固定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组中男女比例为23:2;年龄范围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30±2.53)岁;其中,手术治疗20例,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类型:全喉切除术5例,垂直半喉切除术15例。19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均留置胃管,留置时间范围在11~15d之间,平均留置时间为(13.30±1.10)d。两组以上资料经比较后,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此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在留置胃管期间,两组均行优质护理,具体方法:(1)健康教育:在插管过程中积极予以患者支持与安慰,帮助患者提升对留置胃管重要性的认识,促使患者增强信心后自行缓解抗拒感与负面情绪,高度配合医护人员。在胃管成功留置后,向患者讲解胃管拔除后再次插管有一定的风险,极易发生切口出血、误插对创面的愈合造成影响。同时,指导患者掌握简单的肢体语言,例如掌心向下表示咳痰,掌心朝上表示创面疼痛等。必要情况下,叮嘱患者通过微信向护理人员寻求帮助。此外,在病房内悬挂“非医护人员禁止拔除胃管”标志牌,以此约束患者的行为,向患者讲解胃管留置后的保护方法,让患者在活动时保持合适的力度。例如:下床活动时注意移动胃管,避免被褥压住胃管造成牵拉;翻身时保持合适力度,避免胃管滑脱;咳嗽时将胃管妥善固定,避免突然呛咳等。叮嘱若患者遇到任何问题,均由医护人员进行处理,不可私自拔除胃管。(2)加强巡视:护理人员加大巡视力度,在巡视过程中及时清洁患者面部的汗渍、油渍与鼻腔分泌物等,一旦发现胶布即将松脱,则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更换。护理人员每次鼻饲时保持动作轻柔,并且对胃管留置情况再次进行观察,确保胃管始终处于患者胃部,同时协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导致患者呛咳。(3)对照组采用弹力胶布固定法固定胃管,方法:准备一条长度为7cm,宽度为2.5cm的3M弹力胶布,沿着长轴剪成Y字型。在胃管固定前,首先对患者鼻尖与鼻孔进行擦拭,将分泌物擦去后,同时明确患者直观深度,将没剪开的Y字型3M胶布平贴于患者鼻梁后妥善固定,而剪开那端的胶布则沿着胃管方向平行粘贴,另一条以环形对胃管进行粘贴。需注意,在粘贴后避免对3M胶布进行牵拉,尤其是保证患者鼻腔与胃管接触部位的3M弹性胶布的平整性,减少其中的空隙,避免张力产生。(4)观察组采用输液管固定法固定胃管,方法:准备一次性输液器,在输液管中间35cm处剪一个小口。同时,将白纱带剪成长为90cm、宽为0.8cm,通过负压吸引器将白纱带吸引至输液管中。通过输液管中间剪开的小口将白纱带拉出,保证白纱带拉出长度在6cm之间,将白纱带重叠为2圈。成功置入胃管后,在胃管处套入白纱带套圈接近患者鼻孔处,在套入情况、松紧度合理后拉紧套结。经患者双侧耳部上方将白沙套系于耳朵后方,在松紧度为一指的情况下打结。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治疗的患者非计划拔胃管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指标采用(%)表示,行 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如表1所示,两组因患者依从性低、活动度过大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因导管固定不当、胶布固定不牢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0.00%<23.81%,0.00%<38.10%)(P<0.05)。
表1 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对比(%)
3 讨 论
3.1 喉癌患者术后非计划性拔胃管的原因分析
此次研究数据显示:两组因患者依从性低、活动度过大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因导管固定不当、胶布固定不牢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0.00%<23.81%,0.00%<38.10%),差异显著(P<0.05)。针对患者非计划性拔胃管的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患者依从性低:胃管留置前,护理人员未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导致患者对留置胃管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不了解留置胃管的必要性。这种情况下,患者很有可能因为鼻咽部不适感而私自拔掉胃管。(2)患者活动力度过大:术后患者在翻身、下床活动时不注意保持合理的力度,导致肢体活动对胃管造成牵拉,使胃管拔出。(3)导管固定不当、胶布固定不牢:应用弹力胶布固定胃管是直接借助胶布的粘性使胃管持续固定于患者鼻部,虽然弹力胶布透气性良好[4],患者不易发生过敏,但患者在活动后鼻部与面部可分泌出大量的油脂,进而降低胶布的粘性,导致胶布脱离、导管移位,引起非计划性拔管的现象[5]。而输液管固定法则是通过牵拉力量将输液管由患者面部沿着双耳承载于枕后,在固定过程中使用的白纱带符合输液管的管腔大小,可保证固定效果,避免输液管移动、滑脱等现象的发生。同时,输液管固定可增加与患者鼻翼处的接触面积,牢固的贴合于患者面部与耳后,在患者活动与休息过程中不易脱出。此外,输液管固定过程中使用的白纱带与输液管均为圆形,患者舒适度高,不易发生过敏[6-7]。相对于弹力胶布固定而言,输液管固定的方式可能更易受到污染,但更换方便,更具经济环保、取材容易等的特点,可减少污染因素引起的非计划性拔管。
3.2 喉癌患者术后非计划性拔胃管的护理效果分析
护理人员在开展优质护理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胃管置管的相关知识,能够纠正患者存在的知识误区,让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支持与安慰下处于放松状态,高度配合置管操作[8]。换言之,患者深入了解胃管置管的重要性后,可促进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在进行各项活动时控制好力度,减少个人因素造成的非计划性拔胃管现象。同时,护理人员定期巡视病房,在为患者提供制定护理服务的同时注重检查胃管留置情况,及时为患者清理面部分泌的油脂,保证弹力胶布的持续贴附于患者鼻翼上,避免胶布松动导致胃管非计划性拔出。
总而言之,应用输液管固定的方式对喉癌术后患者胃管进行固定,可促进固定效果的提升,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