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0-06-12王栎玲
王栎玲
(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6)
髋部骨折系临床骨科一类常见病,因高龄者自身伴有一定骨质疏松,因此为临床骨科疾病高发人群。针对髋部骨折疾病,临床主张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因其较佳的疗效收益而受临床广泛关注。骨折类疾病治疗难度大,且疾病预后较依赖护理,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休养,由此引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已成为临床骨科高发术后并发症
[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一定程度催化了临床骨折病发率,进而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为促骨折患者术后积极康复,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详情请阅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纳我院150例行髋关节手术治疗的患者入组,取其中75例作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男女比例43:32,平均年龄(68.57±7.24)岁;另75例作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方法,加以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男女比例44:31,平均年龄(68.86±7.75)岁。以上基线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围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用药指导,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卧床综合征发生。
实验组基于上述干预方法,加以联用针对性护理:①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针对负性心理予以科学疏导。并加以健康宣教缓解患者治疗压力。主动告知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手段,提升患者依从性。②卧床护理:术后第1d,指导患者正确体位,患肢抬高,两腿外展,禁止屈髋屈膝活动。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状态,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予以适当疼痛护理。③康复训练:制定个性化早期康复训练,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6h辅助患者踝关节活动,每0.5h予患者关节肌肉按摩,术后12h间歇性重复挤压患者腓肠肌。以上被动式康复训练于术后1W转化为主动训练,如直腿抬高运动等;术后2W指导患者髋、膝关节屈伸锻炼。④饮食指导:饮食宜低脂、清淡为主,鼓励患者多食用高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食材,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饮水。⑤抗凝干预:评估患者机体状态,并对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高发的患者予以前瞻性抗凝药物干预。密切监测患者创口恢复情况,注意感染[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满意度采用院自制百分制问卷,>80为满意,60至80为一般,低于60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150]%。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SPSS 20.0)文中计数、计量数据,以卡方及t计算,(%)及(±s)示,P<0.05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实验组住院天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s,n(%)
表1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s,n(%)
组别 住院天数(d)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肿胀(%)实验组(n=75) 12.15±2.41 2(2.67) 3(4.00)对照组(n=75) 17.48±2.89 8(10.67) 10(13.33)t/x2 -12.267 5.140 5.500 P 0.000 0.023 0.019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满意度1 00.00%,高于对照组的90.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n(%)
3 讨 论
临床髋部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机体血液呈高凝态,血流速度过缓,致血管壁受损,极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加之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休养,缺乏机体运动,血液循环不畅,更易引发深静脉血栓等卧床综合征。疾病发生、发展下,若不得及时纠治,将进一步演变为肺栓塞,预后更为不利[3]。
临床有学者指出[4],针对髋关节术后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笔者特此纳入150例临床患者作研究对象,结果显示经由针对性护理干预,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发生率均呈更优表达,住院天数得以缩短,临床护理满意度佳。究其原因,心理护理避免患者不良情绪滋生;术后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提升患者运动量;经由科学的训练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术后恢复,促患者良好机体血运维系,从而有效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饮食指导促患者更佳的营养汲取;抗凝干预使静脉血栓发生率获进一步抑制,促患者综合预后积极进展。
综上,针对髋关节手术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患者满意度高。